《小聖話東坡11》——心安吾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於蘇東坡而言,他從未真正歸隱山林,他是陶淵明的粉絲,但無法「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喜歡李白,但不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甩手就走。

因為他時刻關心著這個國家,關心著老百姓的疾苦,希望自己的隻言片語可以為朝廷建言獻策,蘇軾心中也有苦悶,難與人言。

一天晚上,蘇東坡像往常一樣,到黃州城外與朋友喝酒,喝醉了就睡著了,醒來後又接著喝,喝完又醉,他不願意醒來,也許這樣醉著才能讓他真正感覺到沒有煩惱和憂愁。

如此往復,喝到凌晨一點多,朋友們看太晚了,得回家休息了。

蘇東坡暈暈乎乎來到了家中,敲門,但沒人應答,原來天色已晚,家眷都已經睡著了。

但他並沒有氣惱,而是柱杖走到了江邊,聽著涓流不斷的江聲,寫了這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他感嘆身不由己,不知何時才能真正放下這些俗事,自己駕一葉扁舟,從此在江湖上度過餘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天一早,這首詞遍傳開了,有人就說東坡先生坐船走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嘛,這可把徐太守嚇壞了,趕忙派人都蘇軾家去找,結果東坡先生正在床上呼呼大睡,鼾聲如雷。

這就是蘇東坡,他心中也有隱痛,一種用洒脫掩飾起來的隱痛,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抒發出來,他發泄了,自我就突破了。

對他而言,也許真正能解脫自己的就是徹底融入這裡的生活,就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把自己當做這裡的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曾經因「烏台詩案」受牽連的蘇軾的好友王鞏,由被貶之地——嶺南荒僻的賓州北歸,在黃州二人相遇。

接風宴上蘇軾感慨萬千,畢竟好友是因他被貶,心想王鞏一定在嶺南吃了不少的苦頭。

可是看王鞏的狀態,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慘澹,反而比以前更加坦然,面容也很好,問其原因,除了自己的心態之外,他被貶時有一個歌妓名叫柔奴,一直跟隨者他,每天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照顧的很好。

這時就給蘇軾介紹柔奴,並給蘇軾勸酒,蘇軾就問她:

「嶺南的風土不是很好,條件也很差吧?」

柔奴回答到: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聽後大為感動,這不就是自己在黃州幾年的生活總結麼,於是他做了一首詞,來讚揚柔奴的美麗和善良: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何懼浮沉流離,心安便是吾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