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殺死關羽後就一命嗚呼了,真的是關羽索命,他活該嗎?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回我們說到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為東吳贏下漂亮的一仗。
但這位東吳的英雄貌似命運不濟,在關羽死後便一命嗚呼了。
史書上記載,呂蒙原本身體不好,多年的戰役讓他傷病纏身,剛好這個時間舊病復發,就離開人世了。
對此,很多的小夥伴們充滿了疑惑,說為什麼這麼趕巧,在關羽死後,呂蒙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死了?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中呂蒙是被關羽的靈魂上身弄死的,這個當然是不可信的,按這麼說,每個死去的將軍還能化作靈魂上仇敵的身把人家弄死,也忒恐怖了一點。
再看看《新三國》的死法,陸遜和張昭去看呂蒙,結果發現他臉色發青,死在床上了,按照劇情的說法,是呂蒙不聽指揮,一意孤行,讓東吳引火燒身,被孫權毒死了。
我們來看看《三國志》的說法吧,孫權因為呂蒙的戰功對他大加賞賜,呂蒙疾病發作,孫權發布公告說誰能夠為呂蒙治病的還有重賞,每次都不敢親自去探望他,只能夠從小孔裡面看他能不能吃飯,如果有吃飯就會很高興,病情有好轉,就會讓群臣來慶賀。
直到呂蒙死後,孫權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
關於呂蒙之死,可以說非常有蹊蹺。
猜測一:呂蒙死於功高震主。
儘管偷襲荊州是孫權下達的指令,但是不要斬殺關羽同樣也是孫權的命令,為什麼呂蒙一意孤行,非要斬殺關羽呢?原來,他是為了報答周瑜的知遇之恩,他曾經在周瑜的麾下身經百戰。
周瑜死後,很多人一度認為呂蒙能夠成為接班人。
他殺關羽是為了報答周瑜。
這樣一來,這就觸碰了大忌,你不好好報答孫權,反而報答周瑜,太說不過去了!況且呂蒙已經表現出不聽命令了,對於孫權而言留著無用吧。
猜測二:孫權將禍水引向呂蒙。
當時關羽被曹軍擊敗,以至於呂蒙能夠趁火打劫,活捉關羽。
其實曹軍並不是沒有機會斬殺關羽,而是曹操並不想引火燒身,所以他指示命令軍隊把關羽逼向東吳軍隊,讓東吳來做這樣一件事情。
孫權不想殺關羽也是這個原因,劉備和關羽情同手足不說,你奪城還殺愛將,這個怎麼也說不過去。
所以你看,孫權後來把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曹操不敢怠慢。
可見,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不願意做這樣的蠢事,所以只好找替死鬼了。
猜測三:死於權力鬥爭。
呂蒙死後是誰接替了大都督之位,沒錯就是那位獻計奪荊州的陸遜。
陸遜家可是大有來頭呀,東吳的大家族。
我們知道,三國最終的政權都交到了士族人的手上。
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權力之爭,大家族更是不願意低人一等。
最後,小編還是認為《三國志》裡邊的記載不屬實,雖然找不到證據說孫權殺死了呂蒙,但是他的做法未免顯得過於做作,或者說,想欲蓋彌彰?你覺得呢?
水滸怪談:呂蒙是否死於關羽亡魂索命?
呂蒙之死《三國演義》里名將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其次,有各種死亡,憂死如諸葛亮、陸遜;氣死如周瑜、王 朗...
三國志中唯獨為倆大臣單獨立傳,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就是他
在三國歷史上,有一位相當厲害的軍事家,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出將入相」型的高手,而且和諸葛亮一樣,手握軍政大權,左右國之命脈。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魏蜀吳三國的文臣武將,幾乎都是一幫人合傳成卷...
一位三國中隱藏的大才!
說起三國中的才人,大家肯定會想起劉備的軍師諸葛亮,龐統。曹操的謀士荀彧,程煜。孫權的都督周瑜,魯肅等等,他們都是三國中的名士,都在三國時期為自己的主公做出過巨大貢獻,但今天我要說的卻是另外一個人...
三國謀士系列之十七:劉備為何沒有援救關羽,原因有兩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荊襄之戰,向曹仁、呂常鎮守的襄陽、樊城發動大規模進攻並取得了水淹七軍的重大勝利。東吳集團眼看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故意以當...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此人率部下擒拿關羽,斬殺劉備護軍,備受孫權器重!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蜀漢和曹魏,東吳將領中出彩的似乎不多。當然,這也跟後世史學家的側重點不同存在直接關係。不過,就東吳的歷史來說,不管是早期的赤壁大戰,還是中期的夷陵之戰,包括後期的和魏國乃至晉...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三國:兩次丟荊州,關羽為啥一直玩不過呂蒙?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說的是關羽在前線和曹軍殺的酣暢淋漓,結果東吳背後陰了一手,背信棄義偷襲荊州,直搗黃龍,最終導致關羽身死,荊州也被奪走。其實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不止一次,早在襄樊...
他曾是吳下阿蒙,壯年病逝,生平最大功績是收復荊州,斬殺關羽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與他有關的成語包括「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關羽被東吳斬殺之後,呂蒙為什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原因很簡單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之後,呂蒙因何暴病而亡,真的是被孫權毒死的嗎?眾所周知,漢末三國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著名的亂世,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實在是不勝枚舉,例如...
三國猛將如雲,毛主席為何唯獨佩服此人,並要求幹部們向他學習?
眾所周知,毛主席最愛讀三國。三國的政治家裡面,他老人家最推崇曹操、諸葛亮,謀士中又最喜歡郭嘉、劉曄。而在將領中,儘管魏、蜀兩國名將輩出,但最讓毛主席敬佩的,卻是東吳的一員大將。這人是呂蒙,在很多...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為什麼是英雄?
三國時期有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前兩者還好說,但孫權是繼承父兄基業的,對外作戰有周瑜、陸遜,對內理政有張昭、顧雍。好象就是個甩手掌柜,啥事不干。憑什麼當得起這「英雄」的稱號,令當時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