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千古第一相?諸葛亮還是他?此人還是青樓祖師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經大小五十餘朝,產生了許多的名臣良將,這其中,丞相作為文武百官的最高代表,最受人關注。

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許多名垂青史的名相,例如姜子牙、管仲、諸葛亮、魏徵、王安石、張居正等就是優秀代表。

那麼誰真正可以稱得上千古第一相呢?

說起千古名相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諸葛亮了,《三國演義》深入人心,諸葛亮早已是智慧的化身,完人的代表。

真實歷史中,諸葛亮也確實稱得上是千古一相。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出山,隆中對三分天下為劉備定下發展方略,聯吳抗曹時舌戰群儒,取蜀地時籌軍籌糧。

可以說是一位極為出色的政治家。

劉備去世時,託孤於諸葛亮,對諸葛亮說,可輔則輔,不才則公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竭忠盡智輔佐劉禪,朝廷內外,一手打理,同時還展現出自己強大的軍事才能,平南蠻,七擒孟獲,伐曹魏,六出祁山。

行軍打仗幾乎未嘗敗績。

可稱得上傑出的軍事家。

同他還是發明家(木流牛馬,連弩)、文學家(《出師表》)。


諸葛亮更可貴的還在於其人格上。

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曹操,曹操在漢獻帝身邊,官職是丞相、冀州牧。

相當於中央上總理朝政,同時還是冀州地方的最高長官。

諸葛亮也是丞相、益州牧,兩人都是各自集團的實際掌權者,但是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曹操功高蓋主,漸漸有不臣之心,而諸葛亮呢?卻不忘匡扶漢室之初心,不忘先帝重託之忠心,盡其力而不謀其位,本可取而代之,卻始終忠心耿耿。

當然,並非說曹操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只是,諸葛亮這樣的選擇更讓人欽佩而已。

除此之外,諸葛亮廉潔勤政(家無餘產,僅有桑樹八百和薄田十五畝),老婆也不像其他大員,僅有黃氏一人,諸葛瞻(亦是忠烈效國之士)一子。

並且,諸葛亮還是個大帥哥(「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中華上下五千年,唯有諸葛亮在各方面可堪稱都是完美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他的最好詮釋。

諸葛亮曾經自比管仲,完美如諸葛亮者,所自比的偶像,自然亦是千古奇人,事實上他們職業還相同(都當過農民,後來都是丞相)。

管夷吾,字仲。

生於公元前719年,卒於公元前645年,管仲比諸葛亮早生了八百多年。

管仲出身貧寒,年輕時,與知己鮑叔牙合夥做生意,結果失敗,後來去當兵,三次臨陣脫逃。

年過三十,依然一事無成,標準的盧梭兒。

後來,他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而此時的齊王是糾和小白的哥哥齊襄王。

齊襄王昏庸無道,且不孕不育(無子),眼看朝局動盪,管仲隨公子糾躲到魯國等待機會,鮑叔牙則和小白跑到莒國伺機而動。

後來,公孫無知殺齊襄王篡奪王位(前686),不到一年,公孫無知又被殺,這時糾和小白兩方在齊國都城臨淄的眼線星夜趕往兩國報信,糾和小白,誰先到誰就成為齊王。

於是兩邊開始了一場賽跑比賽,由於莒國離齊國比較近,管仲決定做兩手準備,一邊公子糾往回趕,另一邊自己帶人截殺小白,管仲射術驚人,趕上小白隊伍時,隔得老遠射了一箭,正中要害,眼看當場斃命,管仲安心離去。

回到糾這邊,沒有了競爭對手,王位非糾莫屬了!於是大傢伙邊往回趕,邊欣賞沿途的美景,提前進入齊王模式了。

趕到齊國一看,傻了,小白已經是齊桓王了。

原來,管仲一箭正好射中小白的腰帶扣,躲過一劫。

管仲和糾只好跑回齊國,不復來時的愜意...魯國發兵打齊國戰敗,於是,被逼殺了糾,把管仲押回了齊國。

管仲淪為階下囚。

此時,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鮑叔牙。

某種程度上,就人格而言,鮑叔牙比管仲還要偉大,管仲可稱得上極端的實用主義者,做生意,他因家貧不出本錢,還多分利潤,打仗時,他因為家裡上有老母,臨陣脫逃。

而鮑叔牙則可稱得上是平凡的聖人。

於才能上,他遠不如管仲,但是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士」,就像管仲的前同事召忽,公子糾死後第二天,他自殺了,盡了人臣禮節。

鮑叔牙面對輔佐小白登上王位的大功以及本屬於自己的丞相之位,卻選擇將它讓給管仲。

因為他知道沒有人比管仲更有資格。

於是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於是,管仲成為了春秋第一相,而鮑叔牙,則只是鮑叔牙。

一旦給了管仲機會,他馬上證明自己確實是治國大才。

當時齊國積貧積弱,內外交困。

他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行政上,他將齊國分成縣、鄉、卒、邑四級,行政區域的改革使得齊國社會得到穩定。

內政上,管仲注重發展經濟和農業,改革土地和稅收結構,調動農民積極性,同時,發展鹽鐵業、鑄造錢幣,使齊國國力大振。

此外,他還倡導「禮、義、廉、恥」,推行「以德治國」。

外交上,管仲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以諸葛首領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管仲聯合中原各諸侯勢力共同抵抗北方外來民族。

軍事上,他改革兵制,建立常備軍,整肅軍紀,構建起齊國的軍事體系,使齊國成為軍事強國。

他先後九合諸侯,使齊國稱霸諸侯國,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

憑藉管仲不世出的大才,齊國由一個羸弱的小國,變成了國富民強稱霸諸侯的大國。


管仲還著有《管子》,記載了他的治國思想和方略,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就包括諸葛亮。

他可稱得上偉大的思想家,提倡以法治國,注重發展經濟,認為國君應該尊重人民,「順民心為本」,這些思想,都是非常先進的思想。

此外,他首先設立了國營的青樓,因此,後世特殊服務業一直將管仲視為祖師爺。

個人品格上面,管仲是一位實用主義者,前面講過,他因家貧獲利多,因侍母當逃兵,後來當了丞相,納妾很多又藉口說替君王擔惡名。

應該說,管仲算是一個真實的人,有很多普通人都有的毛病。

孔子對管仲的評價有一定代表性,他認為管仲是一個氣量狹小,不節儉不懂禮數的人。

但是,孔子最後還說,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認為管仲雖於小節有失,但是於社稷,他功勞大,有仁德(「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屬於仁人。

其實於社稷大事,而言,有時候履行職位賦予的大使命,比履行個人所應承擔的私德要來的重要的多。

畢竟,作為丞相的所為關乎整個國家的千千萬萬黎民百姓。


諸葛亮自比管仲,最後他做到了,取得了不下於管仲的成就,至於誰是千古第一相,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另外,諸葛亮之後1700年,有一位偉人,自比諸葛亮,最後,他取得的成就也不下於諸葛亮,諸位知道是誰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時期名相管仲是誰 管仲的故事有哪些

在我國春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的丞相,正是因為他協助齊桓公才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齊國才成為了春秋各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有很多人對管仲並不是很了解,那麼管仲到底是誰?

管仲是如何幫齊桓公稱霸的?

鮑叔牙和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曾經是合夥做過生意的好朋友。分利的時候,鮑叔牙總是讓管仲總多拿一些。鮑叔牙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裡窮。」管仲三次做官都被撤職,鮑叔牙說:不是管...

齊地成語——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管:管仲。鮑:鮑叔牙。均為春秋時齊國的名臣。交:交情。這則成語比喻知心相契、交誼深厚的朋友。「管鮑之交」,也作「管鮑之好」。這則成語源於《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

管仲 相齊成霸

管仲 春秋初期政治家,他輔佐齊恆公,使其獲得「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鮑之交 管仲自幼生活貧苦,年輕時,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每次賺了錢,總是自己多分一點,給鮑叔牙少分一點。人們對此總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南懷瑾先生說孔子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做事情鼠目寸光,不是深謀遠慮,那麼他一定會受到事情...

著名政治家名相管仲薦相的時候有私心嗎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國晚期人物。管仲是一個擁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卻因為家境貧寒,除了他的好友鮑叔牙對他賞識有加,不斷幫助他之外,沒有其他人對他認可,其才能也沒有辦法得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