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識破空城計卻不發兵,原因竟是這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始終是一段充滿著爾虞我詐的歷史,無數多的主公,將領,謀臣在這短短的百年間相互爭奪,只為謀取最後全天下的勝利。

前期主要是圍繞著匡扶漢室,中期就是各種軍閥之間的混戰,彼此為了奪得更多的土地和資源,這段也是最為精彩的。

後期的劇情完全就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大主角之間的勾心鬥角。

而他們的爭鋒,最為鮮明的體現在了諸葛亮的數次北伐上。

而在這之中,又尤以空城計一幕最為精彩。

空城計發生在第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的愛將馬謖失去了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而使得北伐大軍陷入困境。

而此時,司馬懿則是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魏軍向諸葛亮進發。

諸葛亮身邊根本沒有什麼部隊,無奈就上演了一幕空城計。

大開城門,諸葛亮自己則是在城樓上淡定的撫琴吟唱。

司馬懿懷疑這之中有詐,就引兵離開了。

不過,其實司馬懿是識破了這個空城計的。

畢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不世出的謀臣,他們對形勢有著很深的了解。

司馬懿自己也知道,即便是有埋伏,也不過是一些老弱病殘,和自己的精銳比起來,那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完全可以不用畏懼。

而諸葛亮也明白,司馬懿其實是懂的,所以他把暗示給的深了點。

那就是那首諸葛亮彈唱的《長河吟》。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另類的唇亡齒寒的關係。

因為有諸葛亮北伐的事情,曹魏集團才會把兵權交付於司馬懿,令其去阻擋。

一旦諸葛亮北伐的事情被完全的擊敗了,那麼司馬懿與曹魏而言,自然也是沒有任何的作用了。

他就會和諸葛亮一樣,消失在歷史的舞台。

所以,諸葛亮在,司馬懿在;諸葛亮亡,司馬懿亡。

兩個人都是聰明人,自然是心心相惜的明白了雙方的苦衷,配合了空城計的最完美結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明是空城計 司馬懿為什麼不殺諸葛亮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橋段,諸葛亮的智慧在此得到最高表現。司馬懿帶領大軍,遇到了紙上談兵的馬謖。本來諸葛亮對馬謖「千叮嚀萬囑咐」,軍隊一定要扎住在街亭的十字要道,阻住司馬懿大軍。但是馬謖熟讀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