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三國演義》中只出場兩次被龍套,真實實力卻讓曹魏膽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朱然,可能很多人都一臉懵圈,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其實這個人是個很牛逼的人物,他是東吳的第四任大都督,然而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黑的太深,所以到現在,一提到吳國將領,大多只知道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幾個人,而知道朱然的人卻非常少。


朱然在《三國演義》中只出現兩次,第一次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開篇寫道,「卻說孫權求計於呂蒙。

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陸而逃,麥城正北有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

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於麥城之北二十里……。

』權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支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

」關羽父子果然在小路被朱然、潘璋所捉,後遇害。


第二次是在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中,羅貫中安排趙子龍「忽遇朱然,便於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

」這當然不是真正的歷史,純粹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蜀國寫出來的演義情節罷了。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朱然可是相當了不起的人,據《三國志吳書朱然傳》記載「朱然:公元一八二-二四九年,字義封,丹楊故鄣即今浙江安吉人,本姓施,十三歲過繼給舅父朱治為子,改姓朱。


朱然與孫權同庚,因兩人年歲相當,少年時常在一起同讀書,共習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十九歲,朱然踏入仕途,為官清正,深受孫權的器重,平定山賊,軍事指揮才能初露鋒芒。

」三國爭雄之際,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漢,為東吳立下了赫赫戰功,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二一九年,朱然與潘璋在臨沮生擒關羽,此時東吳大將呂蒙病重,孫權探望他時問道:「如你一病不起,誰可以接替你呢?」呂蒙舉薦說:「朱然有勇有謀,可以委以重任。


後來,黃武元年即公元二二二年,朱然率五千人馬與陸遜一起抗擊劉備,「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少勝多,取得了夷陵之戰的輝煌戰績。

黃武二年即二二三年,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將攻打江陵,連建數個軍營圍城,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駐守,為其作援,孫權派遣孫盛率領一萬人在州上防備,建立圍塢,作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隊。

孫盛因為無法抵擋張郃的進攻,很快退兵,張郃駐軍州上守備,使朱然與外援斷絕,之後,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失敗了,而此時城中很多守兵都患了腫病,稍微還有點兒戰鬥能力的只剩下了五千人。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率領軍隊守備北門的江陵令姚泰,見魏軍強盛,城中守兵少,穀物糧草將盡,便跟魏軍勾通,圖謀作為內應,好在被及時發現,於是,朱然按軍法處斬了姚泰。

就這樣,在外有敵軍重重包圍,內有叛將通敵,城中幾近彈盡糧絕的極端惡劣情況下,朱然率領五千孤軍守住了荊州重鎮江陵,打敗了曹魏長達半年的圍困和進攻,經此一戰,朱然威震曹魏,被改封為當陽侯,只是這場孤軍鎮守江陵要塞的戰役在《三國演義》里,並沒有被寫出來。


在朱然六十五歲的時候,官拜吳左大司馬、右將軍,成為統領東吳全軍的重要將領,吳赤烏十二年即公元二四九年春二月去世,終年六十八歲,《朱然傳》說他「氣候分明」「內行修裕」「臨急膽定,尤絕過人」,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