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一生只做了一首半詩,半首詩歌為什麼續不下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很多皇帝都能文善武,最典型的要算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了,一生作詩41863首,他壽命89歲,摺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來寫詩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

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可是,大多數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是武將出身,只能上馬打仗,不能下馬吟詩。

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其中一位。

誰都知道,趙匡胤本是一個手握兵權的武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了宋朝的開國皇帝。

行伍出身的趙匡胤很尊敬讀書人,趙匡胤在他著名的讓子孫永守的「勒石三戒」(即太祖碑誓,子孫皇帝必須遵守此誓)。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他從後周恭帝柴宗訓手中兵不血刃奪來江山,讓趙家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子孫們都保全柴氏子孫,不可謂不仁厚。

不殺知識分子文人士大夫,不加農田之賦,都是很難能可貴的,作為封建皇帝,能有這樣的寬大胸懷,也算一代明君。

太祖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制度,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

太祖趙匡胤尊敬讀書人,大概也是因為他自己對於筆墨之事不算精通的緣故,趙匡胤一生當中,只做了一首半的詩歌。

據宋人陳肖岩所著《庚溪詩話》記載,趙匡胤在登上皇位之前,還是做節度使的時候,有一次晚上同幾個同僚相聚喝酒閒聊,大家談興甚濃,全無睡意,以至通宵達旦,東方既白。

清晨,當初升的太陽冉冉而升,在座的一位同僚觸景生情,隨口吟了一首《詠日詩》。

趙匡胤聽了很不以為然,認為詩句雖然工整,卻沒有什麼氣勢,當即脫口而出,吟了下面這首《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後人評價,這首詩儘管押韻不是太好,不順口,但是詩意不凡,頗具氣吞山河、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也透露了趙匡胤胸有大志的決心。

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日理萬機,還要平定割據的小王朝,根本沒有時間作詩,直到有一年中秋節,當時北宋已經統一了北方,四海晏寧,人民安居樂業,趙匡胤也很高興,在宮中賞月的時候,看到明月當空,分外晴朗,這良辰美景讓他心曠神怡。

詩興也隨之而來。

趙匡胤自己琢磨,以前曾寫了一首《詠初日》詩,今天晚上,再寫一首詠月詩吧?想到這兒,他脫口而出《詠月詩》的前兩句: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可是,讓趙皇帝尷尬的是,前兩局很順利的吟出來了,可是,後兩句卻怎麼也想不出來,趙匡胤苦思冥想,卻無論如何也續不上來了。

就這樣,他的這個《詠月詩》便只寫了上半首,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此後,趙匡胤再無寫詩的想法衝動了,專心於治理社稷江山,也就再無詩作問世了。

後人也有幫助續寫趙匡胤這半首詩的,如清朝詩人紀曉嵐曾經奉乾隆之命續這首詩: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且喜人間家團圓,世世代代九州平。

可是,意境總沒有前兩句大氣磅礴。

也許,這就是文人和一代梟雄的區別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一生只寫過一首半詩

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其父趙弘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禁軍將領。趙匡胤年少時就器宇軒昂,儀表非凡,《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