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司馬懿鬥了半輩子,但一開始就是錯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軍師聯盟》系列一: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的專利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據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可謂數不勝數,最火的莫過於2017年的熱播大劇《軍師聯盟》了。

然而,和三國演義一味美化諸葛亮不同,《軍師聯盟》卻是要洗白司馬懿,而從它的收視效果來看,顯然非常成功。

在《虎嘯龍吟》中,主要講述臥龍諸葛亮與冢虎司馬懿的較量,其中最精彩的一場戲莫過於空城計了。

不得不說,主創人員的全新演繹,給了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新的詮釋,小編佩服的五體投地。


然而,這個故事本身卻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空城計根本與諸葛亮無關,下面且聽我細細道來。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里,談《三國演義》的時候說:「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認為其在表現人物時分寸把握不夠,所謂「誇過其理,則名實兩乖」。

字面意思就是劉備厚道的有點假,諸葛亮足智多謀得像妖怪。

其實《軍師聯盟》也有相同的地方,為了洗白司馬懿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用來批評《三國演義》的描寫的。


空城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

是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

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

《三國演義》情節為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禦敵,大開城門,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原文:「『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然而實際上,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攻下街亭和諸葛亮對戰的是上將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

所以,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試想: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餘萬大軍,把城池圍住不就完了?或者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部隊前去試探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怎麼可能掉頭就跑呢?這還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嗎?

當然,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空城計也是實戰檢驗過的高明策略,憑此渡過危機的事例說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所謂「疑中生疑」,即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怕落入陷阱埋伏,心中懷疑,便會猶豫不前,錯失良機。

使用這種懸而又懸的「險策」,關鍵要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演義和劇中,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弄險。

雖是小說家和編劇藝術加工,但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飛將軍李廣和曹操了。

1 李廣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勢力逐漸強大,不斷興兵進犯中原。

李廣任上郡太守,阻擋匈奴南進。

這天,李廣率領一百名騎兵追擊三名匈奴兵。

一直追了幾十里地,終於追上,殺了兩名,活捉一名,正準備回營時,忽然發現有數千名匈奴騎兵也向這裡開來。

匈奴隊伍也發現了李廣,但看見李廣只有百名騎兵,以為是為大部隊誘敵的前鋒,不敢貿然攻擊,急忙上山擺開陣勢,觀察動靜。

雙方對峙,李廣的部下非常恐慌。

李廣分析後認為:我們只有百餘騎,離我們的大營有幾十里遠。

如果我們逃跑,匈奴肯會追殺我們。

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會疑心我們有大部隊行動,他們決不敢輕易進攻的。

李廣帶部下繼續前進,距離敵陣僅兩里地的時候,李廣下令士兵卸下馬鞍,悠閒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將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

李廣立即上馬,一箭射死了那個軍官。

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

匈奴部將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黑以後,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

匈奴部將擔心遭到大部隊的突襲,引兵撤退。

李廣的百餘騎安然無恙返回大營。

2 曹操

興平二年(195年)春,曹操親自率軍攻打呂布,迫使呂布後退。

夏季,呂布反撲,半路遇到曹操伏兵,大敗而逃。

呂布敗退中與陳宮部會合,重新聚集了一萬多部隊,轉身又來戰曹操。

曹操大膽的採取了「空城計」的計策,虛張聲勢,呂布不敢貿然進攻。

曹操則連夜調回了大量的部隊。

第二天,呂布知道曹操昨天的舉動是虛張聲勢,主動進攻,結果已經錯失機會,被曹軍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

呂布連夜逃走,放棄了兗州,投奔劉備。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變化無窮。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採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矇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

使用此計,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主帥的心理和性格特徵,切切不可輕易出此險招。

而且,多數情況下,空城計不過是緩兵之計,還得防止敵人捲土重來。

挽救危局,還是要憑真正實力。

也正因為魏蜀雙方的真實實力對比,諸葛亮也好,姜維也好,多次北伐也不過是徒勞無功,空耗國力,最終被代魏後的司馬氏所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讓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受益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國演義》中後期的高潮,而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鬥法堪稱《三國演義》中最強大腦的世紀對決。其中,空城計是諸葛亮憑一人之力扭轉整個戰局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