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是英明善謀的君主,與群臣為「骨肉之恩」,晚年卻多疑愛殺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而其中的梟雄曹操卻又一句話流傳出來,那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孫權的欣賞。
孫權是孫策的弟弟,東吳的君主,孫策死後他一手接管了哥哥的勢力,並且保住東吳與曹操周旋。
他早年英明善謀,到了晚年卻變得多疑,甚至愛殺戮,這是為什麼呢?
建安五年,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而去世,臨終前命令孫權繼位。
孫權當年才剛剛十九歲,面對著孫策剛剛統一的江東,局勢動盪不安。
孫權以張昭為師傅,然後用周瑜、程普等一些舊臣,統領著諸位將士。
他率軍消滅了李術,得到了他的部隊三萬多人,然後又組織了宗室發動的叛亂。
孫權廣納賢才,招募名士,諸葛瑾、魯肅、陸遜等人都被他招到麾下,至此江東算是穩定下來。
也就是他成功地保住了江東,沒有讓它在孫策去世後就分崩離析。
孫策臨終前並沒有看走眼,他的確是個可以保江東的人。
孫權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地穩定江東,坐穩君主這個位置,靠的就是他過人的政治才能和用人能里。
他的用人方法就是骨肉之恩。
建安十八年,曹操退兵到濡須口的時候,孫權任命出身貧賤的周泰為平虜將軍,並任命朱然和徐盛為副將。
他知道朱然和徐盛不會服氣,於是有一次借著巡視的名義辦宴會。
在宴會上給所有人倒酒後,讓周泰脫下衣服。
然後孫權指著周泰身上的累累傷痕一一訴說,甚至哭了起來。
《江表傳》中記載,孫權說周泰為他把命都搭上了,怎麼能不把他當作親兄弟呢。
「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勿以寒門自退,孤與卿同榮辱,等休戚!」
這一番話令在場的人都十分震驚,並且心服口服。
「骨肉之恩」就是從這裡來的,由此可以看出孫權是非常有政治能力的一個人,並且擅長用感情維繫與臣子間的感情。
據《三國志·諸葛瑾》記載,夷陵之戰以前,諸葛瑾曾經寫信給劉備勸他退兵。
因為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在蜀漢,於是就有人散布流言蜚語,說是諸葛瑾裡通外國。
這個時候孫權就公開表態,諸葛瑾絕對不會背叛,因為兩人共事多年,早已經是「骨肉之恩」了。
孫權比較好的一點就是用人不疑,也因此他能夠收服東吳的眾多臣子。
但是到了晚年,孫權就開始無端端猜忌眾臣,弄得大家心驚膽戰。
不僅如此,他還實行特務統治。
孫權五十一歲以後,就開始信任一個叫做呂壹的校事官,讓他充當帝王的耳目監視眾臣。
呂壹總是誣陷大臣,十分猖狂,偏偏孫權多疑,十分信任他。
其實這些君主到了晚年都是愛猜忌臣子,他們唯我獨尊,翻臉不認人。
孫權原本就心狠疑心重,只是在年輕的時候懂得用情感方式收服人心,沒有表現出來。
到了晚年就加劇了,越來越嚴重。
再加上皇室繼承人之爭,使得東吳政局變得動盪不安。
真是令人嘆息。
孫權為何有「千古大帝唯一人」之譽?
三國時期的三大傑出政治家中,孫權有好幾個「之最」:他壽命最長,活了71歲;主政時間最長,執掌東吳政權長達52年之久;去世最晚,死於252年,諡大皇帝,廟號太祖,是中國古代史上三百多位帝王中死後唯...
三國中有一個人其實比劉備更會哭,他是誰?演苦情戲的影帝
在《三國演義》中,劉皇叔的「哭」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無論是低聲抽泣還是放聲痛哭,感情都十分到位,情緒控制水平之高超讓人驚嘆。然而,據《資治通鑑》來看,真正會哭的不是劉備,而應是孫權。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不一樣的孫權|舉賢任能取長忘短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