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樓上,劉備為何出爾反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且看《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如下對話:

方操送宮(陳宮)下樓時,布(呂布)告玄德曰:「宮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

玄德點頭。

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

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

操回顧玄德曰:「如何?」

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

操令牽下樓縊之。

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曹操採納了呂布的建議,毫不留情地處決了呂布。

所以,有人說呂布其實是被劉備所殺。

我覺得當時的劉備還不至於能夠左右曹操的決定。

劉備還沒有那個實力。

我所關注的是為什麼劉備對呂布的態度會前後不一。

曹操送別陳宮,呂布請劉備說情,劉備點頭答應了——就是說,劉備還是願意讓呂布活著。

可等曹操回來後,劉備就改變了態度,堅決讓處死呂布。

前後不過「幾分鐘」,為什麼?一向以「忠義」為行事原則的劉備這次為什麼出爾反爾?而且變得那麼快?

劉備是在耍玩呂布嗎?讓呂布見到一點生的希望,然後又把他推進死的深淵?這當然不可能。

畢竟關乎生死,是個很嚴肅的場合。

難道說曹操不在身邊,劉備害怕呂布掙脫了繩索?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劉備膽子沒那麼小,況且呂布被死死捆住(曹操說:「縛虎不得不急。

」)另外,劉備身後還站在關羽張飛,他完全沒有必要害怕呂布。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劉備出爾反爾呢?當我們再次讀白門樓上呂布、劉備、曹操三人的對話時候,就會發現,讓劉備改變主意的,是呂布的態度。

不是劉備要置呂布於死地,愛才的曹操也不見得一定要殺呂布,是呂布自己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死亡。

曹操送別陳宮,然後再上樓,呂布就向曹操表忠心,再來看看呂布的話:「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

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

」這話說得明確,呂布和曹操聯手,一定天下無敵。

是這句話刺中了劉備的要害。

劉備的夢想是要當皇帝,你曹操「定了天下」,我劉備還怎麼發展?所以,劉備為了自己的前途,當然不能留呂布。

劉備是基於這個原因才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呂布和曹操聯手,結果會如何。

是不是真像呂布說的「天下不難定也」!

丁原董卓之所以會被呂布所殺,那是因為他們都駕馭不了呂布,用人不當所致。

曹操,當世梟雄,膽識、智謀三國男人無人能及;用人之精,同樣無人能及。

曹操出了名的多疑,從來不輕易相信任何人。

呂布做了他手下大將,肯定是既中用,又防備。

在曹操這種人手下,呂布不會有可能反叛,但不會像董卓、丁原那樣身首異處。

另外,呂布是個武夫,有勇無謀。

他殺丁原、殺董卓,都是背後有人操縱。

白門樓一戰,呂布集團已經瓦解。

在曹操手下,不可能再有人為呂布出謀劃策。

呂布,世之虎將,勇猛無敵。

「得一將勝得一軍」,誰得到這種虎將,戰爭中就有了勝利的保障。

綜合來看,曹操收了呂布,呂布對曹操的貢獻遠大於威脅,對曹操是有利的。

曹操、呂布聯合,誰能抵擋?劉備?他當時還沒有和曹操抗衡的資本;袁紹?他的顏良文丑連關羽都敵不過,如何應付呂布?孫堅?江東沒什麼大將,周瑜尚未出頭。

劉表之輩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曹操收了呂布,「天下不難定也」的局面是很有可能的。

劉備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改變了態度。

如果呂布不急著向曹操表忠心,他的命運也許就會改變。

不過,話又說回來,像呂布這種自私自利、毫無人品的人,即使投了曹操,早晚也是死。

有人據此說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真小人,是最無信義之人。

我不這麼認為。

在這件事上劉備所表現出的冷靜與隨機應變是值得稱道的。

他之所以點頭答應為呂布求情,是想救呂布一命,日後讓呂布為自己所用。

當劉備看到呂布想投到曹操門下時候,並看到了後果的嚴重。

所以,當曹操問他意見的時候,他才會舉出丁原、董卓的例子。

劉備隨機應變,除掉了可能成為他日後大敵的呂布,減小了他創業路上的阻力。

在創業路上,我們要把道德轉化成幫助創業成功的動力,而不是阻礙、束縛我們的教條。

很多人就是把道德變成了教條,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了。

這種人物的典型代表便是陳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第一虎將,為何被一句話所殺?

呂布是在酣睡中被兩個部下綁縛之後,開城門送與曹操的,並且在城南門(白門樓)就地論處。臨刑前曹操問:「如今被我所擒,有何話說?」呂布的回答是:「若非部下叛變,未必被擒」。陳宮的回答是:「如果呂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