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根本不會使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公的畫像中,必少不了青龍偃月刀。

國人眼中,關公儼然就是使大刀的祖師爺。

而「關公面前使大刀」就是指不知天高地厚了。

然而在真實歷史上,關公的兵器卻並不是大刀。

據史料考證,東漢末期,中國古代戰爭中並無長柄青龍偃月刀形式的兵器!

陳壽所作《三國志,關羽傳》記載了關羽陣斬河北名將顏良的文字: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擋者…

顏良,河北名將。

史上官渡之戰前,袁紹遣其領軍向曹操領地發起進攻,曹操派關羽、張遼率軍擊顏良。

兩軍交戰中,關羽望見了顏良的大將旗幟(即麾蓋)。

古代戰爭中兩軍結陣對戰,身居大將高位者,如獨領一軍的顏良等,上陣時身邊必有親兵衛士,稱為:從騎。

有人掌將旗,有人傳令,有人持槍矛刀盾弩弓護衛,掌旗幟者即為將軍麾蓋,須讓己方士卒清楚看見自己的將軍在什麼方位,當然也就讓敵人也看明白了自己的位置,顏良就死在了這個麾蓋之下,因為關羽發現了他的將旗位置,於是奮勇衝突了過去,把顏良刺落在馬下,並割下了首級馳回自己的陣中,河北兵將沒人能擋得住關羽的來回馳騁。

中國古代軍法嚴酷,尤其是漢民族戰鬥力大爆發的兩漢與隋唐時代,《軍律》就明確規定:將軍陣亡,隨從親衛要麼能擊垮敵軍,要麼搶回主將屍體。

如果親衛棄將軍屍身而不顧,則一律全體斬首!故而戰陣之上,將軍受到攻擊,親衛們必是前赴後繼拚死力戰以保護主將。

關羽能衝破顏良的親兵護衛並將其陣斬,非凡的勇武確是令人驚嘆。

然而,關羽必非如演義中描述般單騎沖陣,肯定也有從騎遮護,此乃戰陣常識,若無親衛從騎護衛,敵軍陣前槍林箭羽交織,單騎豈能衝突得進?

文武分道之後,至明清時代的文人們,早已不識刀兵不知戰陣,誰能知道仗到底怎麼打,只是憑著自己想像在演義中亂描戰爭, 所有小說中都出現了古代敵我兩軍皆以雙方大將出馬單挑的荒謬描寫,以至嚴重誤導了後人對歷史的認知。

如果兩軍交戰時候只是雙方各出大將單挑決勝負,那麼兵法韜略等還有什麼鳥用處?

再則,一軍之大將,乃係萬千人安危於一身的人物,你拋下了部隊去玩單挑,這算什麼事?

而《 三國志》 文字中另一細節,就是「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這幾個字,注意到作者陳壽用的是「刺」字。

這就有力的佐證了關羽所用的絕非大刀,乃是刺擊類兵器,非矛即槊!

參考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兩漢時期,軍中所備武器,可單手握持的短兵中,劈砍類兵器最多就是環首直刀,步騎俱有。

其他就是長短鐵戟。

長兵器則以矛戈居多。

馬槊實物

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曹操常有「橫槊賦詩」之好。

可見東漢末,「槊」亦己經出現在軍隊武器之中。

馬槊這個兵器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史上的顛峰之作,出現於漢末,於兩晉隋唐時期達到頂峰,史上諸多名將,如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等,俱是擅舞馬槊。

只是馬槊製作費時耗力,須三年而成。

所以只流行於中國武風極盛之漢唐,世家大族都可不惜重金為門中子弟製作馬槊,以待長成之後搏軍功取封侯。

馬槊全長約4米余,全槊重心卻在槊尾1/4處。

騎士單手握持槊尾重心處即可使長槊保持平衡,以鋒刃對敵。

控馬向敵衝刺。

相對於普通騎矛,在騎兵高速急馳中刺擊敵人身體時,瞬間產生的劇烈反震力可令大多數騎矛矛杆碎裂,槊杆卻具有優良的韌性,可以抵消高速刺擊所產生的反震。

古代戰爭中,普通騎士向敵陣發起突擊,騎矛都是一次性使用,刺中敵軍即撒手,然後拔出隨身佩刀或殳棒鞭簡繼續攻擊。

而世家子弟出身之將士所持之馬槊,卻是百折不撓的可反覆使用的神兵利器。

古代武藝論兵器說:「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槊」,非是說刀棍練習只需一月一年,而使槊需練一輩子。

乃是講刀棍,於戰陣上最多使用一月一年即需更換,而馬槊卻可用一輩子也不會壞!

馬槊為騎士首選長兵器,而關羽其時已身份貴重,使馬槊亦有很大可能。

總之絕無可能去用那個時代尚未出現的長柄大刀。

馬槊消亡於宋代,至明清時世上再無此物。

皆因中國自宋時興起的文貴武賤之風,再費時耗力數年去製作一件肉搏用的兵器,凡官民俱己不屑為之也。

而最早出現的如偃月刀式的雙手長柄大刀,出現於隋唐時期。

唐代安西軍以2.5 萬餘兵力控扼西域萬里疆土,於是挑選軍中強健之士千餘人,配以重甲,持五十斤重兩刃長刀。

作戰時以百人為隊,列陣迭進,聞令而擊。

史書稱為:陌刀陣。

云:刀光如牆而進,凡人馬擋者立碎,無不化為齏粉。

陌刀陣是隋唐軍隊克制突厥騎兵的利器,戰時與步騎協作,配以強弓硬弩,軍士披重甲持長刀,列隊向前,可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常可一擊而潰敵,使草原遊牧騎兵畏之如畏猛虎。

只陌刀打制費精鐵,又沉重,對軍士體能身軀要求甚高。

所以宋代改刀體形制,將兩刃長刀改短,並加長握柄,發展成了單刃厚背長柄大刀。

這就是偃月刀的原型。

在宋代的「平戎萬全陣」中,就有披重甲執大刀的軍陣。

而關公的形象,實際也在宋代始得到了神化,所以關公配青龍偃月刀開始流傳了起來。

實際如關公刀一類的長柄大刀,冷兵器時代戰爭中,從來就是一件步兵用武器,而且還必須是集體使用,讓軍士披上重甲,百人齊進方能顯出其威力。

而騎兵是不可能使用雙手長柄大刀的,當然小說與影視中則例外了。

而宋代軍隊裝備的大刀,戰績卻遠遠比不上唐軍的陌刀陣。

唐軍陌刀陣可以威震異域,而宋軍卻屢屢喪師失地。

何也?只因漢唐時代相對於宋代,軍士地位已天差地別。

漢唐重軍功,軍功封侯乃好男兒之志向。

故而漢唐軍士多有極強的榮譽感,面對強敵時自然就有奮不顧身的戰鬥精神。

而宋代從軍即為賤役,軍士社會地位賤如豬狗。

如此軍隊,軍士怎會產生自豪與榮譽,軍人失去了榮譽感,怎麼還會有獻身精神?故而兩宋末,就常有數萬大軍為千餘敵騎擊潰的怪事。

往後直至明、清,…俱是如此。

中國之風重文輕武后,漢民族的戰鬥力就一落千丈了。

如大刀對上槍矛,槍矛抬手即可刺擊,而大刀必須高舉過頂,而後再劈砍。

故而使大刀者須兼備勇氣與力氣,只因大刀可能剛剛舉起,胸腹處就或已被敵槍矛刺穿。

所以,需雙手握持的長柄大刀,雖然劈砍威力巨大,但從來就不是古代將軍或士兵用來戰鬥的首選兵器,而騎兵更不會舞著雙手大刀向敵軍發起衝擊。

所謂的關公刀,雖外形威猛,實際卻不甚實用。

千古以來,大概出現於戲台上時間遠遠多出了在真實戰場上的使用,關王爺在世時,只恐從未見識過何為青龍偃月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公到底會不會耍大刀?

一把青龍偃月刀,早已成了關羽身邊不可缺少的物品,不管你在哪裡看到關羽,總有那把具有標誌意義的大刀出現。遺憾的是,歷史上的關羽是不可能耍大刀的。

三國歷史上關羽的武器關羽的刀有多重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武器是什麼?眾所周知,是青龍偃月刀,關公提著這柄沉重的長柄大刀,乘坐騎赤兔馬千里走單騎的故事自古流傳,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為經典的古代大俠形象。然而,真實的歷史是否真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