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博浪沙椎秦後佐漢立國的貴族公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劉邦曾在取得天下後這樣評價對自己統一全國有突出功勞的三位功臣:「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而張良作為興漢三傑之首,更被後世譽為「謀聖」。
張良作為亡國貴族之後,到底經歷了什麼?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今天小編就為各位看官扒一扒。
-
博浪椎秦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父祖五世相韓。
至張良時代,韓國被秦國所滅,使張良無法繼承祖輩事業且失去了顯赫地位,所以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立志反秦。
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
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制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60公斤),計劃借秦始皇東巡進行刺殺。
秦始皇二十九年即公元前前218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原陽縣的東半部),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
不幸的是,大力士雖然成功了,但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經常換乘座駕,秦始皇幸免於難。
但秦始皇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
-
佐漢立國
張良在刺秦失敗後,從「圮上老人」那裡得到了《太公兵法》。
張良日夜研習兵書,
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
矢志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準備往投景駒,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
兩人一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採納張良的謀略。
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追隨劉邦。
在以後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張良幫助劉邦先項羽一步進入關中、在劉邦安享富貴時建議「立法三章」,贏得秦地百姓愛戴、鴻門宴上謹慎而靈活地保護劉邦的安全,入漢中時建議劉邦燒毀棧道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制定「下邑奇謀」,聯合英布和彭越形成軍事聯盟,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等等。
-
從赤松游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
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
論功行封時,張良只是請封與劉邦相遇的留地,故稱張良為留侯。
張良認為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都已經實現,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
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
前186年(漢高后二年),張良病逝,諡號文成侯。
正 是:
孺子報韓志已奇,天涯更有莽男兒。
縱然不盡祖龍壽,也是從來第一椎。
令人不敢相信 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曾有這番奇遇
大家都知道劉邦能得天下,多虧了手下這幫文臣武將。在幫助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中,張良可是功不可沒。在民間傳說中張良是個半仙似的人物,跟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一樣,有些神化了。所以在這樣的奇人身上自然也會有...
當年張良僱傭的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竟然是韓國人?現在的韓國
張良,韓國人,韓國最早為晉國六卿之一,姬姓,跟周王一個姓。張良家族一直是韓國的大族,囑咐和父親都是韓國的宰相。所以張良本姓姬。韓國還沒滅亡的時候,張良就出生了,長大後也沒有當官。韓國被滅,張良家...
西漢開國功臣:身處漢初三傑之一,出身貴族世家,太公兵法傳人。
說起「漢初三傑」了解西漢歷史的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張良」。張良字:子房出身韓國貴族世家,五代都是官至韓國丞相。張良的一生機遇可謂羨煞旁人。
生性猜忌的漢高祖劉邦為何僅僅對張良如此信任?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對於這個人估計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謀聖」。劉邦所說的「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漢初三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劉邦猜忌過的,從頭到尾...
漢初三傑之——張良(上)
張良,六國貴族之後,父祖輩五代人都曾在韓國為相,可謂根正苗紅。秦朝兼并六國之後,張良開始以復興報仇為己任,收買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雖然最終未能得手,但是此舉卻給這個六國遺族積累了巨大的聲望。
張良看了黃石公送他的奇書,智商迅速提高,今人看了咋作用不大!
西漢開國之時,劉邦有三個幫手,居功甚偉。韓信、蕭何與張良,並稱「三傑」,如果沒有這仨人,劉邦根本就不可能打過項羽,奪得天下。這三個人的分工是:蕭何管負責治理國家、安撫百姓士卒;張良負責運籌,出謀...
刺秦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韓國行刺者完美脫身
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而統一六國的戰...
「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中,為何只有他是唯一善終的謀士?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出身於韓國貴族,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
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最終結果怎樣?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出身於韓國顯赫的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
劉邦殺了韓信,為什麼連張良都殺?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3] 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