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奔波在被貶的路上的北宋文學界的第一大V——蘇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所有人都奮鬥在選舉的路上時,這個人就厲害了!他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奔波在被貶的路上。
他就是北宋文學界的第一大V——蘇軾!
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卻名動全國,上至皇帝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隨口一句,就是10W+,甚至連高麗、遼國、西夏這些國家的粉絲都瘋狂的為他點讚。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大V,藝術大咖,卻一生坎坷。
20歲的蘇軾,一篇清新洒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深受兩位考官賞識,本來妥妥的第一名卻因為考官歐陽修為了避嫌,生生的挪到了第二名。
不過結果就尷尬了,原來是考官歐陽修誤將這篇文章認為是自己弟子曾鞏的作品了!於是,歐陽修說了這樣一句話:「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
蘇軾《歸安丘園帖》
如今想來,歐陽修之所以如此稱讚蘇軾,一方面是蘇軾的卓眾才華,另一方面則可能是處於誤改名次的愧疚,否則誰會無緣無故為他人免費打廣告呢?
於是,通過歐陽修的大力宣傳,蘇軾的名聲大噪,每有新作,必定受到無限追捧。
正當蘇軾準備大展身手時,蘇軾的母親卻病故了。
北宋時期極注重孝道,家中父母去世要為其守孝三年。
三年期間,孝子要粗茶淡飯,不得與妻子姬妾同房,不聽絲弦音樂,不搞娛樂活動。
於是,蘇軾就只能一心只讀聖賢書,才致使蘇軾守喪期滿回京,在嘉佑六年應中科舉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判登聞鼓院。
蘇軾《獲見帖》
本可以一路開掛的人生,卻半路殺出個丞相王安石要變法!當然很多朝中大臣都是不願意的,不過蘇軾膽子最大,就上書談論新法弊病。
王安石當時就想:「你一小兵,還敢說我的不是,御史你過來,你去皇帝面前給蘇軾穿個小鞋。
」
就這樣,蘇軾被迫出京任職,但是遠離京城的蘇軾如魚得水,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可是,就在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府,本來只是例行公事,給皇帝發份文件而已,結果蘇軾的這封《湖州謝表》寫的那是聲情並茂,即使是官樣文章,也非要加上一點他的文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蘇軾《游虎跑泉詩帖》
正所謂:不作不死,一封《湖州謝表》讓新黨終於抓到了蘇軾的小辮子,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
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於是才上任三個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
然而,幾次頻臨被砍頭境地的蘇軾,最終卻因為變法領頭人王安石一句:「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而從輕發落了。
出獄後的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職位相當低微,還沒有實權,心灰意冷的蘇軾,便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蘇軾《瀟湘竹石圖》
本以為自此安然終老的蘇軾,卻在宋哲宗即位後,人生又來了個大反轉。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
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
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前路一片光明。
可是,蘇軾卻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說:「舊黨貪污腐敗太嚴重了!」於是,他再次遭到保守勢力的誣告陷害。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蘇軾再度要求外調。
蘇軾《枯木怪石圖》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並沒有!
本來在杭州過得十分愜意的蘇軾,卻在元祐六年再次被召回京城,但不久便因政見不和,再度被調往潁州任知州、1092年任揚州知州、1093年任定州知州。
在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蘇軾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更是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在這裡蘇軾寫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可是在宋徽宗繼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
蘇軾的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也正是如此豐富的生活閱歷才成就了他歷史上的文學地位。
不僅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還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此之外,蘇軾在繪畫上的造詣頗深,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