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之所以傳位趙光義只因他爸是上門女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寅恪先生有三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別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講過的我不講。

小子不敏,心嚮往之。

風月君也有三不寫。

掃盲文不寫,小白文不寫,大路文不寫。

作為一名資深偽知識分子,風月君寫文遵循三原則:有趣,有料,有思。

有道是:讀史三千,無非功名利祿;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風月君今天要講的是為何趙匡胤要把皇位傳給趙光義。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按照「先穩都城、後寧四方」的既定方針施政,新政權很快穩定下來。

趙匡胤不願意新王朝成為五代那樣的短命政權,於是虛心納諫、刷新吏治,孜孜求治。

加上五季以來戰亂頻仍,人心思定,一時間朝野上下氣象一新,頗有些新開茅廁三天香的意思。


趙匡胤,一臉英明。

就在趙匡胤日理萬機,忙於國事焦頭爛額之際,突然傳來母親杜太后病重的消息。

儘管趙匡胤衣不解帶侍奉,遣醫嘗藥救治。

可是杜太后天年已盡,眼見猶如傍晚的太陽,看不到幾抹餘暉了。

杜太后,一臉倔強。

臨咽氣,杜太后突然提議要趙匡胤萬歲之後,將帝位傳給二兒子趙光義。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趙匡胤居然答應了。

杜太后生恐趙匡胤出爾反爾,於是詛咒道:「有渝此盟,天必殛之!」白話之,拉鉤上吊不許變,否則天打五雷轟。

這就是傳說中的「金匱之盟」。

宋史·杜太后傳》是這麼寫的:「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

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

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

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

」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

」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

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就是說,這封盟書是由趙普寫了存檔的。

相當於劉皇叔託孤諸葛亮,身邊是有趙雲李嚴作證的。

杜太后意思,你趙大死得早,兒子沒長大,要把位子傳給趙二。

要不留下孤兒寡母的,讓別人也像你對付柴周一樣來一出黃袍加身可咋整。

弔詭的是,十幾年後,趙匡胤真就死於非命了。

一千年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杜太后死時,趙匡胤34歲,正是年富力強時候。

趙光義比他小12歲,趙匡胤大兒子趙德昭也11歲了。

那麼老太太是怎麼知道趙匡胤會英年早逝的?退一步講,如果趙匡胤再活十年,趙德昭就二十一歲了,已過弱冠,完全可以親政。

怎麼就成了「幼兒」了。

難道在杜太后心裡,趙大連十年都活不了?


趙光義,一臉謙恭。

關於「金匱之盟」,正史、野史有許多不同版本的記載。

一千多年來,學界對此事真假的爭論仍在繼續。

在這裡,風月君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金匱之盟絕非空穴來風。

學者專家們多是從故紙堆中鉤陳索隱,這樣做,勢必越考據,越迷茫。

歷史可以真偽難辨,滄海可以變成桑田,但人性卻有高度穩定性。

因此只要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入手分析,一切迎刃而解。

「金匱之盟」,一團迷霧。

首先我們要分析杜太后是不是張得開這個口?

答案是:能!

風月君說的如此篤定,原因是——趙匡胤從小就是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孩子,一句話,他在家裡不招母親待見!不單是趙匡胤,就連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也是個受氣包,家中戶主名字寫的是老婆名字。

趙弘殷,一臉委屈。

原來,趙弘殷年輕時出門打工,天降大雪,躲在定州安喜杜家莊一家大戶人家門前避雪。

機緣巧合之下,成了杜家莊上門女婿。

此事載於宋人筆記,是北宋名臣范鎮聽同僚劉渙講的。

劉渙的父親是劉文質,劉文質的祖姑母是趙弘殷的媽。

劉文質從小出入皇宮,對於趙家往事一個門清。

因此,這個記載靠譜。

在宋代上門女婿分「入舍婿」與「舍居婿」,「入舍婿」本人和兒女都得隨女方姓,「舍居婿」只需一個孩子繼嗣女方。

趙弘殷婚後不久,就離開杜家莊投軍去了。

外面兵荒馬亂,蜜月還沒過完,放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不過,卻要當兵而去,原因只有一個,呆著受欺負。

杜太后有三個兄長、兩個弟弟,趙弘殷成了分家產的上門女婿,五人心中不爽,冷嘲熱諷也是情理中事。

上門女婿在宋代稱為「布袋」,諧音「補代」。

入贅女方家「如入布袋,氣不得出」。

被女方家人歁侮,是常有的事情。

梁山好漢「操刀鬼」曹正也是上門女婿,經常在家受腌臢氣,一怒之下上了梁山;豬八戒在高家莊小日子滋潤,是因為沒有大舅哥。

此處可以有廣告。

什麼,不知道上啥,自己琢磨。

上門女婿,一身下氣。


趙弘殷寧願富貴險中求去從軍,也要離開杜家莊,與此有莫大關係。

有五個兄弟撐腰,杜美眉在家中對丈夫頤指氣使也是正常。

趙弘殷在軍中立穩腳跟後,將家眷接到了洛陽。

此後,趙弘殷、趙匡胤既是父子,且是同袍,所謂上陣父子兵,結下了深厚的父子情誼。

趙弘殷偶爾在兒子面前提起從前被幾個大舅哥欺負的事,也是人之常情。

設若趙弘殷活到趙匡胤稱帝,一定不會說出讓兒子百年後把位子給光義的話。

上陣父子兵,一對豪傑

趙宋一朝防外戚如防賊,應該與趙弘殷作上門女婿的經歷有關。

趙匡胤稱帝後,健在的娘舅只是擔任大將軍、上將軍的虛職,死後加封節度使了事。

老四杜審肇,被趙匡胤安排到澶州任知州,上任幾天黃河泛濫,公私財物損失無數,杜四直接免職回家養老。

還嚇唬要看他腦袋。

太祖怒其不即時上言,遣使案鞫,遂論恕棄市,審肇免官歸私第。

杜審肇(後左一),一臉懵逼。

明明知道轄區內黃河經常潰堤,還要舅舅去,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趙匡胤從小頑劣,父親戎馬倥傯無暇管教,母親時常呵斥約束也是情理中事。

他離家出走,與父親離開杜家莊一樣是被擠兌走的。


描述趙匡胤打工期間找對象的千古傳奇《千里送京娘》,一臉幸福。

趙光義的第一個妻子是父母作主,續娶時,趙弘殷已經去世,是趙匡胤出錢出力跑前跑後。

趙匡胤花光積蓄,無力續弦時,不見做母親的張羅,反而是上司張永德友情贊助。

趙匡胤喜歡舞槍弄棒,趙光義則喜歡讀書,一個好動、一個好靜,當媽的更喜歡哪種孩子?

張永德,一臉豪爽。

不但是杜太后霸道,老趙家姑娘也個個是母夜叉。

趙匡胤欲行禪代之事,擔心殃及家人,回家與母親商議。

老娘還沒有開口,正在廚房做飯,寡居在家的小妹聞言大怒,手中拿著擀麵杖就打了過來:男人做大事就要有擔當,在家嚇唬女人小孩算什麼好漢?

趙匡胤落荒而逃。


趙匡胤小妹,一臉殺氣。

此事載於《涑水記聞》,司馬光不會象風月君一樣胡扯。

司馬光,一臉認真。

許多童鞋又要問了,趙匡胤又不是腦殘,怎麼會答應當媽的這種無理要求呢?

風月君以為,他無力拒絕,也不能拒絕。

登基後的第二個月,趙匡胤抽暇前往國子監拜謁孔孟。

孔聖人,一臉嚴肅。

老趙此舉釋放的政治信號是新朝崇儒尊孔,要構建一個有別於以往的開明盛世。

儒家鼓吹的「忠、孝」之道有助於治,歷代統治者都大力弘揚。

趙匡胤既竭力宣講,就無法拒絕杜太后的要求。

群眾眼睛是雪亮的,你讓臣民對父母盡孝,自己卻把母親話當成耳旁風,怎麼再發聖諭。

得位不正加上忤逆母親,那就是不折不扣不忠不孝之人。

拒絕,就等於是自打耳光;同意,至少在臣民面前樹立起以身作則的高大形象。

因此直到趙匡胤去世,絕口不提此事,更不提立太子事。

趙光義嘴上不講,但是一直在做搶班奪權的準備工作。

對於他的一舉一動,趙匡胤瞭然於胸,卻隱忍不發,甚至是有意姑息縱容。

其實趙匡胤是打著「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的如意算盤,準備用「鄭伯克段於鄢」的故智解決後事,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反誤了卿卿性命。


鄭伯克段於鄢,一臉友恭。

歷史真相究竟如何,請關注下文:揭開「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

「燭影斧聲」,一樁奇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宋太宗繼位疑雲之「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事件中離奇死亡,宋太宗趙光義在大宋百姓質疑的眼光中上台。之前已經說過,趙光義在整個事件中疑點甚多,他有機會對其兄下毒手,那麼他是否有動機動手呢?我覺得當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