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運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頁>地震概說>為什麼會發生地震>板塊運作
地球的構造由內而外可大致分為:地核、
地函、地殼三個部分。
地核位於地球深度2,900公里以下至地心處,又分為內核和外核。
地函是由固態岩石及部分融熔的岩漿所構成。
上部地函的堅硬部分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厚度約100公里;岩石圈下方有一層部分融熔的岩漿稱為軟流圈。
延伸文章資訊
- 1板塊運動
地殼板塊可分為非洲、美洲、歐亞、印度洋、太平洋、南極等六大板塊及其他小板塊,這些板塊會因為地函的 熱對流作用,而導致板塊運動。 板塊分佈與運動方向. ---- ...
- 2板塊移動 DIFFERENT TYPES OF PLATE MOVEMENT
由於板塊的移動方向不同,它們接觸的邊界可分為三個類型:碰撞、分離及錯動。 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 地震幾乎全部分佈在板塊的邊界上,火山也特別多在 ...
- 3聚合板塊邊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圖中箭咀表示板塊的移動方向。當板塊相移近時,就會形成聚合性板塊邊界。 聚合性板塊邊緣(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 / 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
- 4板塊運動與地震起源
岩石圈是由冷而剛硬的岩石所構成,包括了地殼及一部份的上地函,其厚度約為100公里。岩石圈可再細分為許多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有它自己的運動方向及速度, ...
- 5地質資訊-台灣的地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