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奧列寧擺脫莫斯科的虛偽生活,迷醉於高加索自然美景與生息於此的哥薩克人。

其中耶羅施卡與瑪麗雅娜更是大自然薰陶之下的人物,與文明社會截然對立。

作品裡 ...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跳到主文 嘗試描述這個世界的,自然美與人間美。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Sep29Tue201508:29 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三) 2013/6/18------選擇溫和繞路走,不是激烈向上爬                        ------〈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試論托爾斯泰的晚期風格〉(十之三)                                                                                                                          天空之詩 三、世界觀轉變前的傳統貴族   把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與同時期發生的英國工業革命稱之為「雙元革命」,是歷史學家霍布斯邦(E.Hobsbawm)在其著作《革命的年代》中,提出的西方世界迅速變革著名論述(1996:4)。

  大航海時代最後推演出的雙元革命,讓這原本數千年傳統世界變了貌,我們把它稱為「現代化」,傳統無可避免地必須走向現代。

俄羅斯社會從彼得大帝以來的歐化改革,可說是第一個非西歐傳統社會,非常有意識地,正面迎對這現代化變遷。

事實上,法國布爾喬亞資產階級是在普羅大眾的支持下,進行大革命推翻封建貴族的寡頭統治。

然而革命後,資產階級隨即拋棄過去的普羅大眾盟友,與傳統貴族合作。

拿破崙(Napoleon)正是此一情境下人物,兩個階級混血的「貴族資產階級」維護者。

  經歷一八二五年「十二月黨人」事件之後的俄羅斯,更是此一西歐歷史變遷的翻版。

貴族更加勢弱、逐漸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翻了好幾翻」的暴發戶。

貴族出身的托爾斯泰,在他的創作初期,一方面描寫貴族經歷,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痛斥資產階級對農民的胡作非為。

不過,面對他比喻的這片「泥濘」俄羅斯,他選擇的是,沿著這片泥濘,溫和的「繞彎走」,而非激烈的「向上爬」。

  (一)從《童年》到《哥薩克》   從一八五二年的《童年》到一八六二年的《哥薩克》,托爾斯泰已經躍居俄羅斯文壇重要成員。

這段期間的創作題材,主要是以其親身經歷的貴族生活與高加索從軍為題材。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歷程的「開始」階段。

  《童年》、《少年》與《青年》,被稱為托爾斯泰的「成長三部曲」;而之後的《一個地主的早晨》(一八五六年),則是根據他大學中輟,一八四七年十九歲回到家鄉,希望實現農業改革的真實經歷,是三部曲的續篇。

《童年》的時空只有兩天(一天在莊園、一天在莫斯科),以主角希望過自覺生活開始,但卻以失去童心結束;《少年》則是描述少年,在童年之後逐漸腐化,然後在青年時期之前的改善;《青年》則是寫對美、幸福與美德的嚮往,但最後的第四十五章標題卻是「我失敗了」,即是指大學考試失敗了。

《一個地主的早晨》就是這樣一位學業失敗的青年(隨時攜帶著盧梭(J.J.Rousseau)的《懺悔錄》與《愛彌兒》),第一次回鄉一展抱負的親身經歷,這位年輕地主,懷抱著善良的心,像進行慈善事業般,嘗試改善農村生活也不可得。

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以至接下來生活荒唐。

  耽溺惡習幾年,終於在其大哥引導下,同赴高加索,感受大自然之美與樸實生活。

後來並實際參與對車臣山民的襲擊,與後來的克里米亞戰爭,特別是黑海的海軍基地塞瓦斯托波爾的保衛戰。

《襲擊》的前面,即引述柏拉圖(Plato)對勇敢的定義,「該怕的怕,不該怕的不怕,這就是勇敢。

」而這「勇敢」定義,即是從軍的托爾斯泰,評定人物的最重要標準。

在眾多短篇戰爭小說中,作家歌頌樸實平凡的士兵與普通軍官;而對那些外表威武、內心膽小,漠視士兵傷亡的貴族軍官充滿鄙夷。

小說一反過去戰爭文學的浪漫主義傳統,在描繪戰士英勇的同時,也不隱諱他們的害怕以及戰爭的殘酷。

小說中,不僅表達對車臣山民的同情,同時也對戰爭的意義表示懷疑。

  而不管是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故事,還是《彈子房計分員筆記》與《高加索回憶片段:一個貶謫的軍官》,都反映了貴族軍官生活的空虛與墮落。

托爾斯泰原本希望戰爭可以使統治階級得到道德上復興,並使全國上下團結一致,但如此幻想也落空。

在《兩個驃騎兵》(原名是《父與子》)裡,老土爾賓仍舊有著正面的封建騎士精神,而小土爾賓則是染上工於算計的資產階級習氣,在這意在言外的人物描述中,新的資產階級文明要負最大責任(在稍後的《盧塞恩》與《波利庫什卡》中,表達的更直接)。

  如果說,《一個地主的早晨》代表著托爾斯泰的第一次回農村改革;那麼,《哥薩克》就是其第一次「出走」,描寫他一八五二年前往高加索從軍的真實經歷。

奧列寧擺脫莫斯科的虛偽生活,迷醉於高加索自然美景與生息於此的哥薩克人。

其中耶羅施卡與瑪麗雅娜更是大自然薰陶之下的人物,與文明社會截然對立。

作品裡呈現著盧梭思想,對上流社會批判,有著平民化的意願,以及為他人活著才是幸福的想法。

托爾斯泰想從半開化的哥薩克中,找尋俄羅斯的未來。

主角奧列寧希望改造自己,融入這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也就是使自己適應外界而不是去觸動外界,這是他創作初期,選擇「繞著彎」路走的路徑。

  (二)從《戰爭與和平》到《安娜.卡列尼娜》    托爾斯泰在創作初期,現實中的所有願望,都未得到正面回應,代表這階段尾聲的《哥薩克》,幾乎等同思想上的「出走」。

而總括地說,由於自己的貴族出身,所以他把這新時代的諸多弊端,更多地指向,是新興資本主義文明造成,對於過去的封建體制,則是儘可能輕輕帶過(《阿爾培特》著重藝術家的心理與《三死》指向大自然,並非偶然)。

  一八六二年,與托爾斯泰同年出生的車爾尼雪夫斯基(N.G.Chernyshevsky)被捕,而托爾斯泰家則被搜查(調查其是否,與流亡海外的赫爾岑(A.I.Herzen)聯繫),象徵著這兩人未來不同的走向與主張。

獄中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寫下《怎麼辦?》,副標題是「新人的故事」,這「新人」的倫理觀是合理利己主義,同時也在高壓迫害下,主張非常手段的暴力革命,揭開了「革命民主主義」的新方向。

而托爾斯泰在繼續完成《哥薩克》外,也有諷刺「新人」的劇作《一個被傳染的家庭》;另一方面他也擱下已寫作數章的《十二月黨人》,因為他不能認同十二月黨人疏離人民,而又主張革命手段。

  托爾斯泰把目光轉向過去歷史,間接表達對當代貴族階級的不滿;但他又無法認同革命民主主義的激烈主張,於是轉向最廣義的「人民思想」(其「人民」幾乎等同於「民族」)。

一八六三年,托爾斯泰著手《戰爭與和平》,他藉古託今,希望能有像「我們的公爵」安德烈、「我們的老爺」皮埃爾等優秀貴族,領導俄羅斯的未來。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歷程的「延續」階段。

  1.《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問世,幾使當時深受西歐文學影響的俄羅斯文學界不知所措,甚至原本西歐文學的框架也無法歸類。

在一開始出單行本時,托爾斯泰接受評論家意見,刪去關於歷史哲學議論的部份;但十多年後,他又全部補齊。

補齊的部份,某種程度反應他後來,為何會放棄文學、轉向道德宗教[1]。

當俄羅斯面臨拿破崙此一「貴族資產階級」威脅時,有像脫離人民的華西里首都貴族的虛假做作,但也有像與人民融為一體的,如羅斯托夫鄉間貴族的質樸善良。

當拿破崙佔領莫斯科失敗後,罔顧自己的士兵受凍,以最快的速度逃回法蘭西;對比之下,面對幾十萬的法軍撤退,庫圖佐夫(M.I.Kutuzov)卻一直不願下追擊命令,希望他們趕快沿著原路離開俄羅斯。

  而「我們的老爺」皮埃爾,第一次參加社交晚會時,也是為拿破崙辯護。

「拿破崙偉大,因為他站得比革命高,他制止了革命中的過火行為,保持了一切好的東西,像民權平等啦,言論出版自由啦,因此他獲得了權力。

」然當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卻衝擊著皮埃爾,且「認為這災難是拿破崙一人造成的。

」後來皮埃爾向娜塔莎說,他就是從普拉東那裡,「才獲得精神的寧靜與內心的和諧」。

這位「善良的圓圓的俄羅斯人典型」,在書中,托爾斯泰有意將之描述為「我們的老爺走向我們的民眾」。

當拿破崙「一馬當先」逃回法蘭西時;交換的畫面是身患熱病的普拉東再也走不動。

他同其他掉隊的俄軍俘虜一樣,靠在一棵樺樹下,無怨無悔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來到盡頭。

而當皮埃爾確知普拉東被槍決,不禁悲從衷來號啕大哭。

樂天的生命在殘酷的歷史面前,竟還是必須為這樣的命運繼續「樂天」。

                                                                                            普拉東  另外,羅斯托夫伯爵家的尼古拉,原本滿懷對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ITsar)效忠之情,但卻在一八○九年,看到其與拿破崙在涅曼河會面。

尼古拉怒氣沖沖地說︰一個合法的皇帝不可以跟罪犯拿破崙講和。

讓尼古拉感慨地是︰如今拿破崙當上皇帝了,亞歷山大皇帝也喜歡他,尊敬他。

那麼,那些丟胳臂缺腿的人和犧牲的人又是為了什麼呢?他自己的疑惑,很快地就自我回答,然後在同袍間,愈說愈大聲︰   我們又不是外交官,我們只不過是士兵,要是命令我們去死,我們就去 死。

要是我們受懲罰,那就是說罪有應得,我們可無權批評皇上。

皇上 承認拿破崙是皇帝,跟他訂立同盟,就是說應該如此。

要是我們對什麼 事都說三道四,那就沒有什麼神聖的東西了。

這樣我們就會說,上帝不 存在,什麼也不存在了...(2004(7):567)。

  之後,尼古拉不斷喝酒,間接表達他內心的困惑與無奈。

戰爭結束後,尼古拉認真經營起農業。

不過,尼古拉不喜歡當時流行的那套英國辦法,嘲笑經濟理論,不喜歡辦工廠與單一農業生產。

瑪麗亞公爵小姐驚訝於自己丈夫對農業的熱愛。

特別是,尼古拉認為農民不應是手段,而是目的和法官。

這是從《一個地主的早晨》的聶赫留朵夫到《戰爭與和平》的尼古拉,然後聯繫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列文,傳統宗法觀點的完成。

所以,後來列寧(V.I.Lenin)會一邊說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一邊對高爾基(M.Gorky)說︰「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民﹗在這位伯爵出現之前,我們文學裡就沒有一個真正的農民...。

歐洲有誰能夠同他並肩媲美呢?...沒有﹗」(盧卡奇1950:127)   2.《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畫像 俄羅斯擊退入侵者拿破崙,但正如托爾斯泰說的,「既然有西方民族的東征,自然也就有東方民族的西征」,亞歷山大一世親率俄軍,一路追至巴黎,俄普奧聯軍終擊潰法軍,占領巴黎,俄國勢力深入中歐。

另一方面,由於俄國軍官親征西歐與駐軍巴黎年餘,親身體會西歐較為自由的思想。

他們返國後,深感俄國落後,對沙皇制度漸表不滿。

一八二五年亞歷山大一世逝世,爆發要求改革的「十二月黨人革命」。

而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也讓俄羅斯「翻了一番」。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寫作過程中,經濟大變動已然成形。

一八七○年代初期,托爾斯泰離群索居於農村,刻意避免政治旋風「將他刮走、使他迷路」,甚至在他世界觀產生質變危機之際,還購置龐大田產。

  對於舊秩序分崩離析,托爾斯泰原本想寫有關彼得大帝,企圖再次從過去歷史探究原因。

但這個「彼得大帝」寫作計畫的作罷,則是托爾斯泰無法認同彼得大帝的改革,並認為這是讓俄羅斯如今深陷西歐資本主義的最早起源。

由於現實變化已歷歷在前,《戰爭與和平》寓意其中的優秀貴族領導業已破滅,於是回應眼前現實,已是無法迴避。

  《安娜.卡列尼娜》是寫家庭悲劇小說,卻也是史詩,從家庭的混亂延伸至整個社會。

透過舞會、賽馬、割草,以至最後俄、土戰爭討論,「整體性」史詩風格,依然寓意在眾多細節中。

如︰安娜在與伏倫斯基舞會後,注意到卡列寧的大耳朵;對比後來,安娜從伏倫斯基的面部表情,看出他對她的厭惡。

  《安娜.卡列尼娜》,包括安娜、奧勃朗斯基、卡列寧、列文與吉娣,都有獨白「我沒有錯」。

而除了安娜之外,其他人說完「沒有錯」之後,都沒有進一步探問︰「那,到底是誰的錯?」[2]對照之下,安娜在對著陶麗說了「可是我沒有錯」後,卻緊接著詢問︰「那麼是誰的錯呢?錯在那裡呢?難道有別的辦法嗎?」或許這正是托爾斯泰,將書名為《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原因。

  在新時代,由於希望更多勞力加入勞動市場,這是農奴、黑奴獲得解放的根本原因,而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相較封建社會,有效率的地方。

那原本代代相傳的職業宗法,被相對自由的市場法則取代。

然過去的奴隸都獲自由了,那女性的自由在哪呢?      對安娜最亮麗的描述,是陶麗前去探訪她的整個過程。

路途中,陶麗回顧自己十五年的婚姻生活是如何受罪,然後心中浮現「他們攻擊安娜。

為了什麼?難道我比她好嗎?」陶麗心中的答案竟是「安娜的行動了不起,我說什麼也不能責備她。

」沒多久,出現在陶麗面前的是「戴著一頂高帽露出一綹綹烏黑頭髮的漂亮腦袋,她那豐滿的肩膀,她那穿著黑色騎裝的苗條身段,以及端莊優美的騎馬姿勢,這一切都使陶麗感到驚訝。

」當陶麗還在思索女人騎馬,是輕浮還是優雅時,安娜竟不需他人攙扶跳下馬,高興地迎向陶麗而去。

之後在與陶麗閒聊時,充滿生之歡愉的安娜,彷彿透露之後急轉直下的可能話語:「我不想表白什麼,我只要生活;我不想傷害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我有這樣的權利,是不是?」   相較安娜的自由追尋,其丈夫卡列寧則總是上對下、自我中心地生活著。

從卡列寧與兒子的應對中,我們更能體會安娜八年婚姻的苦悶。

「謝遼查覺得,父親對他說話,總是像對一個憑空想像出來、只有書本裡才有的孩子說話,...。

」甚至在卡列寧「饒恕」安娜的那一段,也是自我中心地,感受這「饒恕的幸福」。

卡列寧將自己的名利列為首要,不尊重對方主體,任何活生生的生命,在其掌控下都為之黯淡無光。

而這正是資本主義時代,誕生的機械典型人物。

  安娜非常有勇氣地,走出「虛偽人生」;但時代的限制,她的「我只要生活」自信,還沒有達到完全對自己「主體性」確立;她對伏倫斯基的愛情依賴,使她一步一步走向毀滅。

  沒有兒子撫養權的希望,加上對伏倫斯基依賴,換來的是與日俱增地遭到嫌惡,安娜終至對整個世界絕望。

為何整個婚姻悲劇是由伏倫斯基引起,但到後來,整個社交圈的門仍對伏倫斯基敞開,但卻對她完全封閉。

安娜的心跳加速,「既然再沒有什麼可看,既然什麼都叫人討厭,為什麼不把蠟燭滅掉呢?」安娜最後以結束自己生命,向整個社會,表達最深沈的抗議。

對安娜困境的疑惑,我們應是不會停留在絕望與憎恨之中,反而小說讀完,會想起安娜的那一句話:我沒有錯,那到底是誰的錯呢?   [1] 這是一本「滿溢」的歷史小說。

托爾斯泰不僅在開頭寫了「作者序」,談論藝術家與史學家的任務不同︰故事中,或是第一人稱,或透過主角喃喃自語,道出生命體悟旁白;甚至在最後的「尾聲」第二部,思索著人類歷史的「自由」與「必然」。

[2] 安娜的哥哥奧勃朗斯基,勾搭家庭女教師羅蘭小姐,被太太陶麗發現後,睡在書房起來後,說著「最糟的是什麼事都怪我,都怪我,可我又沒有錯。

全部悲劇就在這裡,啊呀呀!」卡列寧抱怨安娜讓他受罪,做了不離婚維持現狀的決定後,說著「她活該倒楣,可我沒有過錯,我不能因此受罪。

」而列文則是,不願更積極地把產業讓給農民,在自問難道公正行動只能是消極的嗎?他自言自語道「那又怎麼樣?又不是我的過錯。

」而列文的太太吉娣,在維斯洛夫斯基的刻意親近,以及列文的忌妒下,激動哭泣地說「但是,列文,難道你看不出這不是我的過錯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herbertfrommars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herbertfrommars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政論人文個人分類:托爾斯泰此分類上一篇: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二) 此分類下一篇: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四) 上一篇: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二) 下一篇: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四) 歷史上的今天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十)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九)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八)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七)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六)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五)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四) 2015:從傳統走向開放的貴族托爾斯泰(二) 2011:再說一次,知識與道德不相關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2022/09/02相簿、部落格功能維護公告[公告]2022/08/22、08/23應用市集部分功能維護公告[公告]痞客邦APP全新服務上線-美食優惠券 活動快報 Style... StyleStandard日本新型態塑形護脊專家,減輕肩頸腰...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從政治理性演變考察發生政治學(6)亞里斯多德德性優越意識之批判(6)薩依德的真善美人文主義(10)走出地下室悲劇的卡拉馬佐夫少年(8)韋依思想的當代意義(10)經典閱讀(20)托爾斯泰(10)論文二:現實烏托邦的博愛政治如何可能(11)論文一:周遭暴虐的無言見證(8)現實的烏托邦(11)日常生活點滴(24)運動與舞蹈(3)建築與繪畫(1)閱讀與沈思(54)教學的一些心得(23)哲學的世界(11)戲如人生(20)聲音如何成為音樂(7)愛自己,愛這個世界(4)人物列傳--錘煉台灣人的國民性格(21)華蓋集外集--一些時事的短評(13)政治學與現代公民(7)電影與醫學的對話(4)1960年代專題(10)未分類文章(14)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0三月(6) 2020二月(6) 2020一月(10) 2019九月(2) 2019八月(10) 2018二月(18) 2016二月(20) 2015九月(11) 2013十月(1) 2013九月(2) 2013八月(20) 2013七月(3) 2013六月(1) 2013四月(4) 2013三月(3) 2013二月(9) 2013一月(12) 2012十二月(7) 2012十一月(6) 2012十月(1) 2012九月(4) 2012八月(5) 2012七月(7) 2012五月(1) 2012四月(1) 2012二月(5) 2012一月(4) 2011十二月(2) 2011十一月(1) 2011十月(7) 2011九月(8) 2011八月(5) 2011七月(4) 2011六月(6) 2011五月(5) 2011四月(10) 2011三月(1) 2011二月(8) 2011一月(3) 2010十二月(4) 2010九月(2) 2010八月(6) 2010七月(5) 2010六月(3) 2010五月(3) 2009九月(14) 2009八月(7) 2009七月(3) 2009五月(1) 2008七月(1) 2008一月(2) 2007七月(3) 2007一月(5) 2006一月(2) 2005七月(6) 2004一月(3) 2003一月(7)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