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選擇題詳解 -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選擇題詳解一.單選題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詩詠關「雎」/「椎」心之痛(B)葦「苕」繫巢/乘「軺」建節 (C)「綢」繆牖 ...
關閉廣告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13Fri202021:00
108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選擇題詳解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選擇題詳解
一.單選題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詩詠關「雎」/「椎」心之痛 (B)葦「苕」繫巢/乘「軺」建節
(C)「綢」繆牖戶/「倜」儻佻達 (D)中道崩「殂」/自邇「徂」遠
答案:(D)
詳解:(A)雎[ㄐㄩ/椎[ㄓㄨㄟ (B)苕[ㄊㄧㄠˊ/軺[一ㄠˊ
(C)綢[ㄔㄡˊ/倜[ㄊ一ˋ (D)殂[ㄘㄨˊ/徂[ㄘㄨˊ。
說明: (A)詩詠關雎[賀婚題辭/椎心之痛[形容極度的悲痛 (B)葦苕繫巢
[比喻處境極其危險/乘軺建節[乘坐輕車,樹立旌節 (C)綢繆牖
戶[事先準備,防患未然/倜儻佻達[卓越豪邁,輕薄放縱 (D)中
道崩殂[指帝王創業途中去世/自邇徂遠[從身邊前往渺遠之地,屬
於祭文用語。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公聽會上經過激烈討論後,結果依然莫衷一是
(B)出人意表、震憾人心的魔術表演,贏得滿堂彩
(C)社會教育淺移默化的習染力量,常常被人忽略
(D)再接再勵,抑或裹足不前,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答案:(A)
詳解:(B)震「憾」人心[撼 (C)「淺」移默化[潛 (D)再接再「勵」[厲。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甲、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 乙、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丙、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丁、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
號為霸王。
(《史記‧項羽本紀》)
(A)甲丙丁乙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答案:(C)
詳解:提示句「……豪傑蜂起」,接(丙)「相與並爭,不可勝數」,句意相
連;接(甲)接(乙)接(丁),句意都不能貫通。
而(乙)「……政由羽出」
接結尾句「號為霸王」,句意貫通,故選(C)。
原文: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然羽非有
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語譯:秦朝暴虐無道時,陳勝首先發難,揭竿而起,各地豪傑也都蜂擁而
起相偕與秦爭戰,不勝枚舉。
然而項羽並未擁有尺寸之地,能以平民
身分乘勢而起。
三年之間,就率領五個諸侯國的部眾滅掉了秦朝,割
分土地,分封王侯,所有政令都由項羽一人發布,號稱西楚霸王。
下表摘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07年彙整的「107~109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
依據這份國防類產業需求調查,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國防類產業
新增需求人數
107年
108年
109年
107~109年平均
1
國防航太業
696
301
113
370
2
國防船艦業
183
105
95
128
3
航空業
430
440
460
443
教育背景需求
工作經驗需求
教育程度
百分比(%)
學門
百分比(%)
年資
百分比(%)
碩士以上
41.0
工程及工程業
56.5
5年以上
38.5
大專
59.0
資訊通訊科技
23.2
2~5年
46.1
高中以下
0.0
商業及管理
13.0
2年以下
12.8
法律、語文
7.3
不限
2.6
(A)國防航太業的三年總需求量最大,但航空業有逐年增量的趨勢
(B)觀察107~109年的狀況,超過八成的應徵者具有兩年以上的工作年資
(C)教育程度均須具備大專以上,半數以上的職缺須具工程及工程業專長
(D)提供給商業管理、法律、語文科系畢業者的職缺較少,但年資門檻也較低
答案:(C)
詳解:(A)國防航太業三年總需求量平均為370人,航空業三年總需求量平
均為443人,所以國防航太業的三年總需求量小於航空業三年總需求
量;航空業新增需求人數107年430人,108年440人,109年460
人。
故「航空業有逐年增量的趨勢」的解讀,正確 (B)新增需求人
數的工作經驗需求,107~109年的狀況,超過八成須具有兩年以上
的工作年資,而實際應徵者的工作年資無法從表格中判讀,故「超過
八成的應徵者具有兩年以上的工作年資」不正確 (C)表格中「教育
程度」欄高中以下的百分比為0,故「均須具備大專以上」正確:「工
程及工程業」的百分比為56.5,故「半數以上的職缺須具工程及工程
業專長」正確 (D)「職缺」要看「新增需求人數」欄,和「教育背
景需求」欄無關,故無從判別「提供給商業管理、法律、語文科系畢
業者的職缺較少」。
「年資門檻」要看「工作經驗需求」欄,而「工
作經驗需求」欄與「教育背景需求」欄,兩者各自獨立,不可以相連
解讀。
故也無從解讀「提供給商業管理、法律、語文科系畢業者的職
缺較少,但年資門檻也較低」。
依據下文,鄭板橋所「志」的「憤」最可能是:
(鄭板橋)為秀才時,三至邗江,售書賣畫,無識者,落拓可憐。
復舉於鄉,旋登甲榜,聲名大震。
再至邗江,則爭索先生墨妙者,戶外履常滿。
先生固寒士,至是益盛自寶重,非重價,不與索。
沈凡民先生代鐫小印,文曰「二十年前舊板橋」,志憤也。
(宣鼎〈雅賺〉)
(A)世人盲從,唯重聲名 (B)小人當道,懷才不遇
(C)宦海浮沉,身不由己 (D)聲聞過實,浪得虛名
答案:(A)
詳解:由「為秀才時,三至邗江,售書賣畫,無識者,落拓可憐。
復舉於鄉,
旋登甲榜,聲名大震。
再至邗江,則爭索先生墨妙者,戶外履常滿。
」
推知(A)「世人盲從,唯重聲名」為其所「志」的「憤」。
語譯:鄭板橋在他還是秀才時,曾經三次到訪邗(音ㄏㄢˊ)江,出售他的
書法字畫,卻沒有人賞識他的作品,非常的落魄可憐。
後來他在鄉試
中舉,不久又中進士,從此聲名大噪。
後來他再次到訪邗江,爭相索
買鄭板橋墨寶妙作的人常常擠滿門外。
鄭板橋原本是個貧寒苦讀之士
,經過此事後更加看重自己的書畫,不出高價,就買不到。
沈凡民先
生代為鐫刻小印章,上面寫著「二十年前舊板橋」,是在記錄他的悲
憤。
依據甲、乙二文,最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甲、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ㄘㄨㄟㄐㄩㄝˊ,屋椽),
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
楊見,即令壞之。
既竟,曰:
「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世說新語‧捷悟》)
乙、梁蕭琛醉伏於御筵,武帝以棗投之,琛取栗擲上,正中面。
帝動色,琛
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慄。
」上大悅。
《續世說‧捷悟》)
(A)楊德祖透過文字部件的組合方式,察覺魏武諷其好大喜功
(B)蕭琛運用諧音雙關,將宴會上失禮的行為解釋為恭敬之舉
(C)楊德祖與蕭琛皆善於揣摩逢迎,洞悉主上言行背後的暗示
(D)楊德祖急中生智未讓主上失望,蕭琛大智若愚令主上激賞
答案:(B)
詳解:(A)楊德祖透過文字部件的組合方式,察覺魏武帝嫌門建得太大,是
機智的表現,故選自《世說新語》的〈捷悟〉門 (B)蕭琛機智地將
「紅棗」與「赤心」連結,又將擲「栗」的無禮行為,運用諧音雙關
的技巧解釋為人臣對君王報以「戰慄」的恭敬之舉。
故(B)「蕭琛運
用諧音雙關,將宴會上失禮的行為解釋為恭敬之舉」解說正確 (C)
蕭琛沒有揣摩逢迎及洞悉主上言行 (D)楊德祖善於揣摩上意,未讓
主上失望;蕭琛急中生智令主上激賞。
語譯:(甲)楊脩在曹操當相國時做他的主簿,那時正在建築相國府的
大門,榱桷剛剛架好,曹操親自出來察看,派人在門扇上
題了一個「活」字就走了。
楊脩見了,立刻下令把門拆掉。
拆完後,他說:「『門』中加個『活』,就是『闊』字了;
魏王正是嫌門太大了。
」
(乙)梁蕭琛喝醉酒趴在宮廷的席子上,武帝拿紅棗丟他,蕭琛
便拿栗子丟武帝,正好打中武帝的臉。
武帝面露生氣的臉
色,蕭琛機智地說:「陛下對臣投以赤誠之心,臣不敢不
以戰慄之心回報。
」武帝大喜。
依據下文,不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余嘗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於山石竹木、水波煙雲,雖無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
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
雖然,常形之失,止於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
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
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蘇軾〈淨因院畫記〉)
(A)畫作成敗的關鍵,往往在於常理得當與否
(B)常形失誤,較常理失當容易被一般人發現
(C)欺世盜名的畫作,往往以無常形之物掩飾不足
(D)高逸者多繪山石竹木、水波煙雲,故能辨常理
答案:(D)
詳解:引文結論只說「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不能因此推論出
(D)「高逸者多繪山石竹木、水波煙雲,故能辨常理」。
語譯:我試著討論畫畫的原理,認為人禽、宮室、器用,都有一定的形態。
至於山石、竹木,流波、煙雲,雖然沒有一定的形態,卻有其存在的
常理。
畫畫時形態出現不當,看畫的人都能知道。
畫畫時出現本質的
常理不當,縱使是通曉畫畫的人也有可能不知道。
所以凡是畫作可以
欺騙世人而取得好名聲的人,他的畫一定是依託於沒有固定形態的事
物。
縱使他畫的形態有缺失,也僅能說他形態上的有缺失,卻不能批
評他整張畫得不當。
如果是本質的常理處理不當,那整幅畫便也就報
廢了。
因為事物的形態沒有固定,所以對這種事物本質的常理不能不
謹慎。
世上的畫工,有的能完整描摹事物的形態,至於掌握事物本質
的常理,不是高人或出眾的人才就無法分辨。
下列敘述,最符合「破碎的雞蛋殼怎麼拼得圓滿光滑呢」的體會是:
馬勒的旋律哀傷又優美,A段完了換B段,B段完了換C段,再回到A或B,頂多稍微變化一下,不像貝多芬那樣苦心經營,一小段、一小段往前推,像數學證明題,一步錯不得。
聽貝多芬,你不能分神,錯過一段都不行。
聽馬勒,你可以隨時分神,隨時回來,因為每一段都很動人,而且每一段似乎都很熟悉。
馬勒教導我們,不一定要貝多芬的邏輯和意義,生活可以每一段都很愉快,不一定死要逗(接合、拼湊)成一整塊。
我以前太愛逗了,逗來逗去,怎麼也拼不出一整塊來。
破碎的雞蛋殼怎麼拼得圓滿光滑呢?
(改寫自呂正惠〈馬勒拯救我於炎炎夏日〉)
(A)品味人生,無須求全 (B)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C)破鏡難圓,殘缺不全 (D)一絲不苟,責備求全
答案:(A)
詳解:聽音樂體會人生,從而由「生活可以每一段都很愉快,不一定死要逗
成一整塊」,可推知:(A)「品味人生,無須求全」最符合。
◎9-1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剛開始累積一塊錢、兩塊錢……時,我們很容易說出這筆錢的數目,但
當它龐大到某一時點,便突然有了新的名稱—資本,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
我將從「壹」到「多」的想法帶進報紙副刊和書籍的編輯工作。
譬如出
版書系,從「類型開展」起步,最終將可躍升到「領域占有」。
一本《縱橫
學讀本》孤零零地上市,和將它納入「實用歷史書系」,哪個生命力長遠?
又如副刊總會刊登新詩,但所用版面很小,愛詩者每嫌其零星。
於是我在主
編某地區型報紙副刊時,便特別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以整塊版面推出報紙
副刊「有史以來第一份詩雜誌(刊中刊)」,這是大報副刊主編不敢做的。
我以一年為期,懇託四位詩人出任每一季的主編,把不定期選刊的一首首小
詩,改成在每月月底集中織成一幅詩繡。
在副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性質
文稿由「壹」而「多」,反而別具一格,甚獲好評。
(改寫自周浩正〈壹與多〉)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壹」意謂專精於本業,「多」意謂多元化發展
(B)「壹」雖然單薄,其特色有時比「多」來得顯著
(C)在有限資源下,「壹」與「多」之間須尋求平衡
(D)由「壹」而「多」,易提高領域占有與品牌辨識
答案:(D)
詳解:(A)「壹」意謂孤零零的少數,和「專精於本業」無關。
「壹」和「多」
之間屬於量的變化,是性質相同的東西累積,而非以不同元素組成。
因此,「多」意謂多元化發展,不正確 (B)由引文結論由「同性質
文稿由『壹』而『多』,反而別具一格,甚獲好評」可推知「多」
的特色較「壹」顯著 (C)在有限資源下,應以「多」替代「壹」。
依據上文「多」的概念,下列事例最符合的是:
(A)購物之前多比價,用最少金錢發揮最大的成本效益
(B)集中電子產品商家於帶狀街道,打造資訊文化園區
(C)申辦多張信用卡,以獲得不同發卡銀行提供的優惠
(D)擁有多個手機門號,供客戶以及群組朋友分別撥打
答案:(B)
詳解:「集中電子產品商家於帶狀街道,打造資訊文化園區」,符合「由『壹』
而『多』,易提高領域占有與品牌辨識」的概念。
◎11-1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1-12題。
2018年9月5日,第278986號小行星正式以「陳樹菊」之名在天空閃
耀。
小行星是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大小、形狀不一。
一顆小行
星被發現且確認後,會獲得一個臨時編號:發現年份加上英文字母。
當小行
星的運行軌道參數被精確測定後,便會獲得正式命名:永久編號加上名字。
永久編號,是以小行星發現的順序編號,至於名字,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由
發現者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
發現者擁有命名權,但須經「國際天文
學聯合會」核准。
直到中央大學設立「鹿林天文臺」,臺灣才在2002年首度觀測到新的
小行星。
2007年,第145523號與145534號小行星分別命名為「鹿林」、
「中大」,成為首度由臺灣發現並命名的小行星。
目前鹿林天文臺已發現
800多顆、正式命名90多顆小行星,如:吳大猷(2008年)、鄒族(2009
年)、雲門(2010年)。
中央大學天文觀測員蕭翔耀為傳遞臺灣美善的人文價值,特別將他在
2008年10月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Chenshuchu(陳樹菊姓名英譯),以表彰
陳樹菊的善行義舉。
從此,最美的人心將照亮世界。
(改寫自中大新聞2018年9月6日)
依據上文,不符合「陳樹菊」小行星的敘述是:
(A)由蕭翔耀於「鹿林天文臺」觀測發現
(B)發現到正式核可命名,歷時大約10年
(C)永久編號為278986,名字是Chenshuchu
(D)臺灣首顆以人名命名並經核可的小行星
答案:(D)
詳解:由「目前鹿林天文臺已發現800多顆、正式命名90多顆小行星,如:
吳大猷(2008年)……」吳大猷,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學術地位
崇高。
由此推知「陳樹菊」小行星(2018),不是臺灣首顆以人名命名
並經核可的小行星。
依據上文,關於小行星命名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在獲得正式命名前,會有一個以發現順序編碼的臨時編號
(B)運行軌道確認後,可獲得發現年份加英文字母的永久編號
(C)發現者如欲命名須經核准,且限用該國特殊貢獻人士之名
(D)145523號小行星由臺灣發現,2007年正式命名為「鹿林」
答案:(D)
詳解:由「一顆小行星被發現且確認後,會獲得一個臨時編號:發現年份加
上英文字母……永久編號,是以小行星發現的順序編號」推知:(A)、
(B)不正確 (C)不限用人士之名,如「鹿林」為地名,「鄒族」為原
住民族群名。
◎13-14為題組。
閱讀甲、乙二文,回答13-14題。
甲 我一面吸吮咀嚼那金色的甘芳,一面流下淚來。
我家,因父親的關係,
自民國42年至民國104年擁有一棟宿舍,我們在其間生活成長。
然後,父
母相繼棄世,我們必須還屋。
把這棟曾在狂風驟雨之夜與我們相依為命的房
舍繳交回國防部。
而這芒果,就是我跑到屏東故宅─那棟不再屬於我的故宅
──中去摘來的。
這是故宅院子裡西邊那棵樹上的。
從前,母親身體安祥(祥,應為「詳」)
時,芒果季節我們若未回家,她常會打包寄來臺北。
「臺北沒芒果賣了嗎?
你就不能省點心嗎?」父親咕咕噥噥,然而母親還是照寄。
今朝晨涼中,趁我齒牙猶健,鼻舌尚敏,我來啖我昔日故園中的果實,
來重溫我猶暖的對雙親的感念。
(改寫自張曉風〈這些芒果,是偷來的嗎?〉)
乙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
吾妻死,室壞不修。
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
異於前。
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歸有光〈項脊軒志〉)
下列有關甲、乙二文中「故居」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二文皆是作者離鄉多年後,偶爾回故居暫住的憶往之作
(B)二文皆透過作者與親人昔日在故居中的對話,表達對親人已逝的傷懷
(C)甲文的「重返故居」顯示思親之切,乙文的「室壞不修」暗示作者尚未
走出喪妻之痛
(D)甲文直接指出作者與家人曾同住故居62年,乙文則以「五年」、「六年」
揭示作者與妻曾同住故居11年
答案:(C)
詳解:(A)二文都未明確指出返鄉、回故居暫住 (B)甲文的對話,非作者與
親人間的對話,屬於作者父母親之間的對話 (D)甲文「在其間生活
成長」,不等於作者與家人同住故居的年數,期間她可能外出求學數
年。
那62年中只表示她與家人曾擁有那一棟宿舍。
乙文中的「五年」
指的是作者寫作〈項脊軒志〉後的五年,不能算是他與妻同住的年數。
「樹」在甲、乙二文中的意義,最適當的解說是:
(A)甲文的芒果樹象徵父母安康
(B)乙文的枇杷樹象徵思念長存
(C)二文作者皆於親人亡故後「植樹」紀念
(D)二文皆透過「樹在人去」領悟生死有命
答案:(B)
詳解:由(甲)文「父母相繼棄世」推知:(A)「芒果樹象徵父母安康」不正確
(C)二文作者都沒有在親人亡故後「植樹」紀念 (D)二文皆透過「樹
在人去」表達對親人的思念,與「領悟生死」無關。
◎15-1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5-17題。
文人達士,多喜言遊。
遊未易言也,……淺遊不奇,便遊不暢,群遊不
久,自非置身物外,棄絕百事,而孤行其意,雖遊猶弗遊也。
余覽往昔諸名
人遊記,驗諸目覩身經,知其皆嘗一臠,披一節,略涉門庭,鮮窺閫奧(幽
深的山林)。
……霞客之遊,在中州者無大過人;其奇絕者,閩粵楚蜀滇黔,
百蠻荒徼之區,皆往返再四。
其行不從官道,但有名勝,輒迂迴屈曲以尋之;
先審視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既得大勢後,一丘一壑,支搜節討。
登不必有徑,荒榛密箐,無不穿也。
……記文排日編次,直敘情景,未嘗刻
畫為文。
……故吾於霞客之遊,不服其闊遠,而服其精詳;於霞客之書,不
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實。
……霞客果何所為?夫惟無所為而為,故志專;志
專,故行獨;行獨,故去來自如,無所不達。
意造物者不欲使山川靈異久祕
不宣,故生斯人以揭露之耶? (潘耒〈徐霞客遊記序〉)
依據上文,不符合作者想法的是:
(A)便遊、群遊與淺遊,屬嘗一臠披一節式的遊覽
(B)欣賞徐霞客的邊疆之記,更勝於他的中原之錄
(C)徐霞客按日期先後記錄,真實與精詳是其優點
(D)徐霞客以華藻曲筆狀寫情景,揭露造物的奇祕
答案:(D)
詳解:由「直敘情景,未嘗刻畫為文」推知:(D)「徐霞客以華藻曲筆狀寫
情景,揭露造物的奇祕」,不符合作者想法。
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其行不從官道」、「登不必有徑」的是:
(A)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B)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
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C)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僕過湘江,
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D)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
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答案:(C)
詳解:(C)選項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中「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符合題幹「其行不從官道」、「登
不必有徑」的要求。
某旅行社打算推出仿徐霞客行旅的套裝行程,下列文案最接近其行遊精神的是:
(A)一步一腳印走入隱世祕境,在人際交流中發現世界,盡嘗家與人情的味道
(B)沿縣道公路深入風景勝地,登高盡攬海天一色,文青族、背包客一網打盡
(C)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專業背包客帶您在田園裡與自我心靈對話
(D)專攻高端背包客,不走常規景點,壯遊千里探祕勝,在冒險中尋找自我肯定
答案:(D)
詳解:由引文中「往返再四」、「行不從官道」、「閩粵楚蜀滇黔,百蠻荒
徼(音ㄐㄧㄠˋ,邊境)之區」、「一丘一壑,支搜節討」及「山川靈
異久祕」,推知:(D)選項文案最接近徐霞客行遊精神。
u15-17題組語譯:
文人與見識高超,不同凡俗的人,大多喜歡談出遊的事。
出遊的事不容易言說啊,……深度不夠的遊覽不夠奇特,簡便的遊覽不夠暢快,同好整群出遊時間不可能持久,如果不是置身物外,拋棄紅塵所有的事情,而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就算是出遊也好像沒有真的遊覽。
我閱覽過去所有名人的遊記,再驗證於自己親眼所見、親身經驗的景物,知道他們的記述都像整鍋肉卻只嚐其中的一塊,整體卻只披露其中的一節,這種遊覽方式所寫得遊記,如同只看到門口庭院,卻很少窺見室內深幽之處。
……徐霞客的遊覽,若是在中原地區並沒有比別人突出;他出遊特別奇絕的地方在於閩、粵、楚、蜀、滇、黔,以及百蠻荒野的邊境地區,這些地區他都一再往返出遊。
他出遊不走官方開鑿修築的道路,只要有名勝,往往曲折迴旋地行走尋覓;他首先詳細察看山脈如何相連,水流的狀況如何分合,等到大略了解形勢後,便開始在每處山峰、河谷遊覽,分別搜求探討。
他出遊時攀登不必有道路,荒野叢生的草木或茂密的竹林,全部都能穿越。
……遊記記載按日期先後編排,直接描述情景,不曾刻意雕琢文字。
……所以我對於徐霞客的遊記內容,不折服於他旅遊範圍的遼闊遙遠,而是佩服他描述景物的精準詳細;在徐霞客的遊記中,大幅論說的不多,大多是真實的描述。
……徐霞客這麼做的原因到底是為了什麼?一件事情只有沒有特別懷抱什麼目的去做,才能因此心志專一;心志專一,才能因此獨立行事;獨立行事,才能因此往來自如,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我猜想這是造物者不想讓山川的靈秀奇異的勝境長久秘而不宣,因此降生徐霞客這個人來揭露造物的神奇吧?
◎18-21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8-21題。
玉米是印地安人送給世界的禮物。
歐洲人初抵美洲之際,那裡已有各型
玉米作物。
比起舊世界農作物,玉米恰好位於稻米和小麥的生長帶之間,在
稻米嫌太乾或小麥嫌太濕的區域,皆有良好收成。
玉米田單位面積產量幾乎
是小麥田兩倍。
少有作物及得上玉米,短短一個生長季就能提供大量碳水化
合物和脂肪。
歐洲人接納玉米較晚,或許是1550年代至18世紀,歐洲進入一段相對
寒冷期。
也或許是多數歐洲人一向同意英國博物學家蓋瑞德的看法,他在
1597年寫道:「雖然印地安民族迫於所需,認為玉米是很好的食物,但我
們仍可輕易判定:它的營養成分有限,不易甚至不利消化,比較適合當豬食
而不是給人食用。
」
16世紀的歐洲有許多地方栽植玉米,但做為廣大地區的主食,大約已
是下個世紀後期。
約翰‧洛克在1670年代提到:「法國南部好幾處都有玉
米田,農民稱之為『西班牙小麥』,他們告訴我這是給窮人做麵包吃的。
」
到了18世紀,玉米已經成為法國南部飲食的基本元素。
我們姑且大膽猜測:
或許它曾在法國人口重新成長的過程扮演重要角色—18世紀前數十年,法
國人口曾明顯衰減。
西班牙人口曾在17世紀減少,18世紀開始回增;在波
河谷地種植玉米的義大利,17世紀下半期人口也曾衰減,之後又回增。
這
些地中海區人口的消長,應該和玉米有關。
今日,玉米對東南歐的重要性更勝於西南歐。
隨著人口增加,玉米及其
他美洲作物如馬鈴薯、美國南瓜的栽種也逐漸擴張。
18世紀以前,玉米在
羅馬尼亞並無地位,19世紀後幾十年,羅馬尼亞人投注心力和倚賴玉米幾
乎不亞於墨西哥人。
他們種小麥也種玉米,前者出口,後者自用。
玉米和小
麥搭配輪種,成效良好,使羅馬尼亞成為歐洲一大穀倉。
依賴玉米為主食的程度,正隨著人口壓力降低而一起減低,但過往的影
響仍在。
美國人類學者郝平恩在《塞爾維亞一村落》提到,奧拉撒奇當地比
較窮困的農民還是吃玉米而非小麥做的麵包,他們僅有的幾畝地,也是種玉
米而非小麥,因為 。
順便一提:奧拉撒奇農家菜園裡那一畦畦的
青椒、番茄、四季豆、美國南瓜,應該會讓印地安老兄備感親切。
(改寫自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歐洲人栽種玉米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法國栽種成功後才傳入西班牙 (B)早年被認為較適合作為動物飼料
(C)16世紀時已成為多數地區的主食 (D)羅馬尼亞由出口小麥轉為出口玉米
答案:(B)
詳解:由「法國南部好幾處都有玉米田,農民稱之為『西班牙小麥』」推知
(A)法國栽種玉米晚於西班牙 (B)由「歐洲人一向同意英國博物學家
蓋瑞德的看法:比較適合當豬食而不是給人食用」,推知「早年被認
為較適合作為動物飼料」正確 (C)由「16世紀的歐洲有許多地方栽
植玉米,但做為廣大地區的主食,大約已是下個世紀後期」,推知「16
世紀時已成為多數地區的主食」不正確 (D)由「羅馬尼亞人……種
小麥也種玉米,前者出口,後者自用」,推知「羅馬尼亞由出口小麥
轉為出口玉米」不正確。
下列各圖中兩個變項所呈現的關係,最符合上文敘述的是:
玉米產量
小麥產量
玉米產量
產地雨量
人口數量
玉米產量
產地氣溫
玉米產量
(A) (B)
(C) (D)
答案:(A)
詳解:由「這些地中海區人口的消長,應該和玉米有關」,推知:玉米產量
與人口數量成長呈正比關係。
故解析圖表選(A)。
依據上文,下列甲、乙兩項推斷,正確的是:
甲、新大陸發現之前,歐洲人的餐桌上不會有玉米、馬鈴薯。
乙、新大陸發現之後,美洲才開始種植青椒、番茄、四季豆。
(A)甲、乙皆正確 (B)甲正確,乙錯誤
(C)甲、乙皆無法判斷 (D)甲無法判斷,乙正確
答案:(B)
詳解:由「玉米是印地安人送給世界的禮物」、「玉米及其他美洲作物如馬
鈴薯、美國南瓜的栽種」,推知:發現新大陸以前,歐洲人不知道有
玉米、馬鈴薯兩種作物。
故「甲、新大陸發現之前,歐洲人的餐桌上
不會有玉米、馬鈴薯」正確;由「奧拉撒奇農家菜園裡那一畦畦的青
椒、番茄、四季豆、美國南瓜,應該會讓印地安老兄備感親切」,推
知「青椒、番茄、四季豆」原產於美洲。
故「乙、新大陸發現之後,
美洲才開始種植青椒、番茄、四季豆」錯誤。
上文最後一段 內最適合填入的是:
(A)玉米是國家主要出口穀類 (B)玉米產量比小麥高出很多
(C)玉米可為小麥季預做準備 (D)玉米是印地安先祖所傳入
答案:(B)
詳解:由「玉米田單位面積產量幾乎是小麥田兩倍」,推知「奧拉撒奇當地
比較窮困的農民還是吃玉米而非小麥做的麵包,他們僅有的幾畝地,
也是種玉米而非小麥」,理由自然是因為(B)「玉米產量比小麥高出
很多」。
◎22-2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2-24題。
大多數的科學工作者和前輩大師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
有人會說,科學是以客觀的方法來發現潛藏真理、發明可用器物的一門學問,不應有感情色彩和私人成分。
對於拉瓦謝,我們只要知道他以硃砂做實驗,將之加熱而獲得「更純淨、更適於呼吸」的空氣(即氧)的成果,知道他「燃燒不是假想的燃素之釋放,而是燃燒物質與氧的化合」之洞見就可以了。
至於拉瓦謝是何方人士,他的童年生活、求學經過、有沒有結婚生子……,都跟氧氣無關。
在科學的殿堂裡,若談拉瓦謝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因受誣告而被送上斷頭臺,不僅無補於科學,而且是「搞錯了方向」。
於是,一個化學系學生和拉瓦謝的關係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在不知不覺間被「人」與「物」的關係所取代。
文學藝術工作者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取向。
不少人在讀過《紅樓夢》後,因深受感動而想去了解「是什麼樣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竟然能創造出這樣的不朽傑作?」他的好奇很快就能獲得滿足,因為早有同好寫了很多關於曹雪芹生平及其家族的專書,有些學者甚至從研究《紅樓夢》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
如果讀者渴望親臨現場,也有「曹雪芹紀念館」或「紅樓夢之旅」供人流連憑弔。
這完全得助於將「創造者」(作家)置於「創造物」(作品)之上的心思。
學科學的我若能參加「相對論之旅」,希望能探訪愛因斯坦不同階段所停留過的地方,特別想看看他心愛的小提琴,至於它是不是愛因斯坦用的那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人味和精神。
(改寫自王溢嘉〈一般人物兩樣情〉)
下列關於上文「」所強調的意思,說明最適當的是:
(A)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強調一般人不易理解科學知識
(B)而且是「搞錯了方向」:強調科學人才的培育應重視基礎研究
(C)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強調科學家的貢獻常取代對科學家的認識
(D)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強調《紅樓夢》研究的真正核心課題所在
答案:(C)
詳解:(A)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強調科學工作者與前輩大師之間僅
存在「人」與「物」的關係,不應有感情色彩和私人成分 (B)而且
是「搞錯了方向」:強調了解科學家的生平經歷,與科學無關 (C)
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由「至於拉瓦謝是何方人士,他的童年生
活、求學經過、有沒有結婚生子……,都跟氧氣無關……一個化學系
學生和拉瓦謝的關係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人』與『人』的關
係在不知不覺間被『人』與『物』的關係所取代」,推知:「強調科
學家的貢獻常取代對科學家的認識」,說明適當 (D)轉而研究曹雪
芹「這個人」:強調後人渴望探知作家,乃因深受其作品感動,而想
去了解「是什麼樣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竟然能創造出這樣的
不朽傑作?」並非指應將研究核心由作品轉為作家。
關於科學工作者和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差異,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文學藝術工作者敬重前輩大師,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B)科學工作者追求以「物」取代「人」,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C)科學工作者注重「創造物」的客觀考證,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D)文學藝術工作者留意「創造者」的創作心靈活動,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答案:(D)
詳解:(A)科學工作者通常只在意前輩大師的研究成果,而不關切其生平,
不是不敬重前輩大師 (B)科學工作者對「人」與「人」的關係,在
不知不覺間被「人」與「物」的關係所取代。
不是追求以「物」取代
「人」,文學藝術工作者也沒有追求以「物」取代「人」 (C)引文
內沒有提及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注重「創造物」的客觀考證。
應有
的認知是:文學藝術工作者也注重「創造物」的客觀考證,考證其創
作年代,真偽,人物關係等。
今年是工業革命代表人物瓦特(JamesWatt)逝世200周年,下列是某高中紀念展覽的內容,其中與作者期待參加的「相對論之旅」理念最接近的選項是:
甲、「瓦特」是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單位 乙、瓦特是蘇格蘭造船工人之子
丙、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開的小修理店 丁、瓦特設計的蒸汽機運轉模型
戊、瓦特與英格蘭製造商博爾頓長期合 己、瓦特如何阻止他人獲得專利
(A)甲乙丙戊 (B)乙丙戊己 (C)甲丁戊己 (D)乙丙丁己
答案:(B)
詳解:作者想參加「相對論之旅」,是想參觀愛因斯坦的生活層面,不是去
探討他的科學成就。
乙、丙、戊、己,屬於瓦特的生活層面。
甲、丁,
屬於瓦特的科學成就。
◎25-2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7題。
西方的傳統戲劇多透過具象而逼真的動作與場景,才能達成對真實的模擬與再現。
而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卻是要以抽象化的象徵手法「虛擬」實境,從服裝、道具、舞臺裝置到人物塑造,都是一以貫之的虛實相生,讓「心境」永遠比「物境」重要,「情境」比「環境」重要,「意境」比「實境」重要。
故而《牡丹亭》的寫景傳情、依心取境的美學形式,本身就是「虛構」大於「現實」,包括舞臺設計、服飾道具,也包括演員的唱作念打。
因此演員的年齡與角色的年齡,就有更為流動開放的虛擬表現空間,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布的生命樣態,「心境」、「情境」與「意境」的交疊組合。
看老演員「虛擬」杜麗娘才真是難得,老則老矣,神韻動人,比看年輕演員演出的「懷春慕色之情」,更讓人動容。
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不是夢而是現實,只有對生理年齡不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才是夢,是綺夢迷夢春夢,一場虛實難分、惺忪難醒、纏綿難捨的遊園驚夢。
杜麗娘的一縷幽魂附在她們身上,像是前世今生的輪迴與翻轉,讓她們的表演具有層次。
小兒女的青澀嬌態疊印在成熟風華的唱腔與身段上,她們是女人與女孩的綜合體。
時間不再是線性,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進身體的記憶裡,呼之欲出。
看她們的表演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不是因為歲月不饒人,而是深深感念那藏在女人身體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
在《牡丹亭》中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不僅只是愛情,更是青春。
(改寫自張小虹〈我們都是青少年〉)
依據上文,下列甲、乙兩項關於《牡丹亭》演出的推斷,正確的是:
甲、因「心境」比「物境」重要,舞臺不必然出現代表男主角柳夢梅的梅樹。
乙、因「意境」比「實境」重要,杜麗娘的深情不必以服裝和唱作念打表達。
(A)甲、乙皆正確 (B)甲、乙皆錯誤
(C)甲正確,乙錯誤 (D)甲錯誤,乙正確
答案:(C)
詳解:由「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卻是要以抽象化的象徵手法『虛擬』實境,
從服裝、道具、舞臺裝置到人物塑造,都是一以貫之的虛實相生,讓
『心境』永遠比『物境』重要,『情境』比『環境』重要,『意境』
比『實境』重要」推知:「甲、因「心境」比「物境」重要,舞臺不
必然出現代表男主角柳夢梅的梅樹。
」正確;由「《牡丹亭》的寫景
傳情、依心取境的美學形式,本身就是『虛構』大於『現實』,包括
舞臺設計、服飾道具,也包括演員的唱作念打」推知:演員之情感表
達仍需以唱作念打來表現,故「乙、杜麗娘的深情不必以服裝和唱作
念打表達」,錯誤。
上文提及「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布的生命樣態」,下列關於這句話的解說,最適當的是:
(A)透過象徵化的表演,演員與角色的生命交織,展現歲月與技藝的淬鍊
(B)不同年齡層演員相互切磋,突破生理年齡限制,讓戲劇演出發光發熱
(C)演員實際年齡象徵飽經世事的成熟,由其演出的角色將如星芒般耀眼
(D)演員能揣摩各種表演藝術,跨越年齡侷限,將實境與物境提升至意境
答案:(A)
詳解:中國戲曲虛實相生、意境比實境更重要,演員年齡是否與劇中角色年
齡相當,不是問題。
透過象徵化的表演,可使演員與角色生命相互交
織,由年老演員扮演年輕的角色,更能展現透過歲月與技藝的淬鍊。
上文以「我們都是青少年」作為篇名的理由,最可能是:
(A)老演員逝去的青春因杜麗娘而被喚醒,觀眾內心的青春悸動也甦醒過來
(B)舞臺時空虛實相生的效果,讓觀眾得以一代一代延續杜麗娘的青春綺夢
(C)《牡丹亭》的青春特質不分你我,可藉由戲劇的感染力開拓新的觀眾群
(D)《牡丹亭》藉杜麗娘還魂,召喚演員與觀眾靈魂裡不曾有過的青春情懷
答案:(A)
詳解:由「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進身體的記憶裡,呼之欲出」,
推知:老演員逝去的青春因演杜麗娘而被喚醒,觀眾內心的青春也隨
劇情發展悸動甦醒過來。
◎28-3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8-30題。
到1985年是羅大佑的「黑潮時期」,那個一頭捲髮、黑衣墨鏡的孤傲身影,以一人之力把臺灣流行音樂從「天真」帶向「世故」。
他的歌充滿時代感,沉鬱滄桑的歌詞語言,一洗「校園民歌」的學生腔、文藝腔,展示著一個深沉抑鬱的「大人世界」,從青春情愛到歷史國族,勾引了所有自命早熟的青年。
他對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極為在意,常說「歌是語言的花朵」,文字化為唱詞,在唇齒舌間吞吐滾動,必須與旋律的收放起伏密密吻合。
就在羅大佑掀起「黑色旋風」的時刻,另一位出身「校園民歌」的音樂人李宗盛也嶄露頭角。
情歌向來是歌壇主流,一不小心,便會跌入陳腔濫調、無病呻吟的醬缸。
李宗盛擅以作論方式寫歌,總能找到獨特的切入角度,短短篇幅便唱盡你堵在心頭的感歎。
1986年的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是華語樂壇少見的「內省」之作,深深挖掘生命內在的惶惑與悲歡,坦誠真摯。
他對歌詞意象結構之銳意經營,對詞曲咬合之殫精竭慮,簡直有鐘錶師傅般的耐心。
他獨特的語言質地,直白而不失詩意,語感鮮活,乍看像散文,唱起來卻句句都會發光。
羅大佑始終沉鬱而孤傲,時時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連情歌都滿是滄桑的傷痕。
李宗盛則擅長從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提煉詩意,煽情卻不濫情,輕盈卻不輕佻。
他們二人示範了創作、製作的精湛手藝。
羅大佑的歌承載著大時代的悲壯情緒,和那個集體主義、理想主義的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
李宗盛的歌則幾乎都是個人主義式的內省,那些百轉千迴的辯證同樣只屬於「大人世界」,你得見識過江湖風雨才能體會。
羅大佑的滄桑尚屬於一個猶然年輕的時代,李宗盛的世故則是一代人集體告別青春期的儀式。
(改寫自馬世芳〈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依據上文,關於羅、李二人歌曲的內容,敘述不適當的是:
(A)羅大佑的歌,反映理想主義時代對歷史國族的關切,深沉抑鬱
(B)李宗盛的歌,往往契入人心,讓聽者的悲喜彷彿都能獲得傾吐
(C)羅大佑的「大人世界」,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省視個人生命內在的惶惑
(D)李宗盛的「大人世界」,擅長從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提煉老於世故的省察
答案:(C)
詳解:由「羅大佑始終沉鬱而孤傲,時時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推知(C)
「羅大佑的『大人世界』,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敘述適當;由「李
宗盛的歌則幾乎都是個人主義式的內省」,推知「羅大佑……省視個
人生命內在的惶惑」,敘述不適當。
依據上文,關於羅、李二人的歌詞創作,敘述最適當的是:
(A)二人均銳意經營歌詞的意象結構,直白而不失詩意
(B)二人均極為在意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故精心琢磨
(C)羅大佑擅長以「校園民歌」的文藝腔,寫作沉鬱滄桑的歌詞,充滿時代感
(D)李宗盛長於以作論方式寫歌,將邏輯辯證融入詩化的語言中,煽情而輕盈
答案:(B)
詳解:(A)由引文終止能推斷李宗盛直白而不失詩意,無法推斷羅大佑的歌
詞是否也具此特質 (B)由「羅大佑……對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極
為在意」、「李宗盛……對詞曲咬合之殫精竭慮,簡直有鐘錶師傅般
的耐心」,可推知:「二人均極為在意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故精
心琢磨」敘述適當 (C)由「羅大佑……一洗『校園民歌』的學生腔、
文藝腔」,推知敘述不適當 (D)由「李宗盛則擅長從柴米油鹽的日
常生活提煉詩意,煽情卻不濫情,輕盈卻不輕佻」,推知「李宗盛……
詩化的語言中,煽情而輕盈」,推知敘述不適當。
下列羅、李二人歌詞中,最符合上文所謂「歷史國族」情懷的是:
(A)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
悲傷的歌曲
(B)我所有目光的焦點/在你額頭的兩道弧線/它隱隱約約它若隱若現/襯
托你/襯托你靦腆的容顏
(C)不捨你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只是你年紀還小/無從明瞭我的心情/
時間不停/時間不停/原諒我依然決定遠行
(D)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輕飄飄的舊
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已匆匆數年
答案:(A)
詳解:「黃色的臉孔」、「黑色的眼珠」、「東方」指涉國族,「紅色的污
泥」、「白色的恐懼」、「西風」指涉歷史上外來勢力的衝擊。
故(A)
的歌詞最符合所謂的「歷史國族」情懷。
(A)出自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B)出自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出自李宗盛〈遠行〉/出自羅大佑〈戀曲〉。
◎31-3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祈福消災)之。
病幸已,饌酒食,持其貲去,死則諉以它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
恆誇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惡少年慍其誕,瞷(窺伺)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
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煩悶)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
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
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方孝孺〈越巫〉)
依據上文,對於越巫形象的描寫,最適當的是:
(A)仗恃靈力,脅制鄉里 (B)惡行易改,心魔難除
(C)設壇召魅,作法自斃 (D)無知自是,誤人害己
答案:(D)
詳解:(A)越巫自以為有法力驅鬼,其實沒有法力,無法「仗恃靈力,脅制
鄉里」 (B)越巫沒有改變他能驅鬼的認知,也不自覺有心魔 (C)越
巫沒有法力,即使設壇也無法召魅,越巫也不是因作法自斃。
關於上文的寫作手法與文意,敘述最適當的是:
(A)以「相去各里所」暗示少年們對越巫心存畏怯,彼此守望照應
(B)以「即旋其角」、「角不能成音」、「手慄氣懾不能角」描寫越巫因又
懼又急而法力愈加減弱
(C)以「且角且走」、「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表現越巫
從試圖自欺到心神失控的狼狽
(D)以「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凸顯越巫仍想藉由周遭聲響
研判鬼的行蹤,求得活命機會
答案:(C)
詳解:(A)少年們「相去各里所」是為了捉弄嚇唬越巫 (B)描寫越巫又懼又
急,越巫沒有法力,「法力愈加減弱」的說法不適當 (D)凸顯越巫
無知自是,誤以為腳步聲及樹葉發出的聲響都是鬼的叫聲。
u31-32題組語譯:
有一位越巫向人詐稱自己擅長驅鬼。
有人生病請他驅鬼,他就築起壇場, 吹號角、搖鈴鐺,邊叫邊跳,跳的是胡旋舞,這樣子驅鬼治病,消災解難。
如果病人僥倖痊癒,他就在病人家吃吃喝喝,拿了報酬離開;如果病人死了,則推托說是其他的原因,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巫術的虛無不實。
還常常向別人炫耀說:「我擅長驅鬼,鬼都不敢跟我對抗。
」有一群不良少年因不滿越巫不實狂妄的行為而生氣,就窺伺越巫回家的晚上,五六人分別爬到路旁的樹上,每個人相距約一里遠,等越巫經過,就投下砂石攻擊他。
越巫以為是真的鬼出現,就立刻拿出號角,邊吹邊跑,心中非常害怕,頭也覺得煩悶昏沉,已經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
好不容易稍稍往前走了一段,心中不再害怕,樹上又開始像先前一樣落下砂石,他又立刻吹起號角;但吹出來的已經不成音調,跑的也更緊急。
再往前走,又是同樣的狀况,嚇得他雙手顫抖呼吸緊湊,無法吹奏號角,號角又掉到地上;於是搖動鈴鐺,後來鈴鐺也掉到地上,他只能大叫向前奔跑。
奔跑時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和葉落、山谷發出的聲音,也都以為是鬼號叫的聲音,大喊救命的聲音非常哀戚。
半夜抵達家門,大哭敲門,他的妻子問他發生什麼事情了,越巫縮著舌頭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是指著臥床說:「趕緊扶我上床,我遇到鬼,今天就要死了!」才扶上床,就因為膽囊破裂死掉,全身皮膚呈現藍色。
越巫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遇上的不是鬼。
◎33-3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 (羅大經〈能言鸚鵡〉)
依據上文,今日世風之弊在於:依據上文,今日世風之弊在於:
(A)豢養珍禽,玩物喪志 (B)模仿剽竊,寡廉鮮恥
(C)蔽於表象,不辨虛實不務踐履 (D)器識褊狹,唯學鸚鵡不慕鳳凰
答案:(C)
詳解:引文以能言鸚鵡為喻,諷刺下位者只因善於說空話,上位者卻蔽於表
象,不辨虛實,給予重用,勢必淪為空談,無法實踐,導致世風衰敗。
下列文句,最能呼應上文觀點的是:
(A)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B)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
(C)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D)聽言觀行,不以功用為之的彀,言雖至察,行雖至堅,則妄發之說也
答案:(A)
詳解:引文強調踐履最重要,空談無用。
(A)「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出自《論語‧里仁》,最能呼應引文觀點。
訥:音ㄋㄡˋ,遲鈍。
整
句話強調「言欲遲,行欲疾」。
語譯:君子說話要慎重,做事要勤快
(B)「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出自曾國藩修持格言。
強調應謹言慎行。
語譯:慎言,少說話可以杜絕他人的忌恨,慎行不
亂搞可以避免獻醜 (C)「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
也」,出自《周易‧繫辭上》。
強調言行舉止,關係於個人榮辱。
語譯:言語和行為,是君子的關鍵樞紐,這個關鍵樞紐的發動,主宰
個人的榮辱 (D)「聽言觀行,不以功用為之的彀,言雖至察,行雖
至堅,則妄發之說也」,出自《韓非子‧問辯》。
強調君王治國應以
功用作為言行的標準。
語譯:如果君王聽取言論,觀察行為,不把功
用作為標準,言論雖然非常精審,行為雖然非常堅強,也是隨便表達
的言語。
u33-34題組語譯:
上蔡先生(謝良左)說:「能參透名、利兩關,才是自在能讓心靈稍稍休息的時候。
現在做官的人哪裡值得稱道,只是會說話的鸚鵡而已。
」朱文公(朱熹)說:「現在的秀才,教他說廉,就只是會說廉;教他說義,就只是會說義。
等到實踐的時候,只是做些不廉不義的事。
」這就是會說話的鸚鵡。
下位者只在言語學習下功夫,上位者又用言語來治理,這就是世道日益衰 敗的原因。
有些人看到會說話的鸚鵡,就指著牠說是鳳凰、鸑鷟(音ㄩㄝˋ ㄓㄨㄛˊ,舊以為祥瑞之鳥),唯恐牠們沒有畜養在美善的園林裡,不是很奇怪嗎!
二.多選題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欲呼張良與俱「去」
(B)斫而「為」琴,弦而鼓之/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C)「叩」而與語,理甚玄妙/「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E)奢貴自「奉」,禮異人臣/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
答案:(A)(E)
詳解:(A)離開(出自〈岳陽樓記〉)/離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B)
製做(出自《郁離子〈良桐〉》)/表示疑問的語末助詞(出自《楚辭〈漁
父〉》 (C)拜見(出自《聊齋志異〈勞山道士〉》)/問(出自〈左忠
毅公軼事〉) (D)直、端正(出自〈前赤壁賦〉)/危險(出自〈諫太宗
十思疏〉) (E)供給(出自〈虬髯客傳〉)/供給(出自〈原君〉)。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經歷過落後地區窮形盡相的生活,他比以往更積極投入公益
(B)他在人群中一向表現得諱莫如深,沒有人真正知曉他的心思
(C)實力堅強的球隊卻場場皆輸,慘遭淘汰,戰績如此差強人意
(D)小李無法兌現對好友的承諾,一直耿耿於懷,始終無法放下
(E)巷口小吃店熬過慘澹經營期,目前已是近悅遠來、門庭若市
答案:(B)(D)(E)
詳解:(A)窮形盡相:典出陸機〈文賦〉,本意指描寫事務極為細緻生動;
後世也用於形容人之醜態畢露 (B)諱莫如深:典出《穀梁傳‧莊公
三十二年》,本意指隱瞞國家重大的醜聞,後世指個人隱瞞得非常嚴
密,不為外人所知 (C)差強人意:典出《後漢書‧卷十八〈吳漢傳〉》,
本意指很會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後世指大體上還能令人勉強滿意
(D)耿耿於懷:典出文天祥〈賀前人正〉,形容令人牽掛或不愉快的
事,在心裡難以排解 (E)慘澹經營:典出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慘澹:苦費心思;經營:籌畫。
原指作畫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
苦心構思,經營位置。
後世指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畫;或指在
困難的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
〈馮諼客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前、後句有「縱使……卻依然……」的語意邏輯關係,意指「孟嘗君固辭不往」這件事,縱使「梁使三反」也不會改變。
下列文句畫 與 處,具有相同語意邏輯關係的是:
(A)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B)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
(C)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D)(連)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
(E)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答案:(B)(D)(E)
說明:這一題題幹有問題,因梁使確實三反,事實存在,所以「梁使三反,
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屬於擒縱複句(讓步複句)中的認容關係,不屬
於縱予關係。
前、後句應是「雖然……卻依然……」的語意邏輯關係。
前、後句中前一句所寫事實不存在,才屬於縱予關係。
如「縱使相逢
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詳解:(A)「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可改寫成「天地有好
生之德,人心沒有不轉之時」,前、後句屬於正反複句。
出自〈勸
和論〉 (B)「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意思是「這
五個人,雖然不屬於秦國人,而秦穆公卻依然重用他們。
」出自〈諫
逐客書〉 (C)「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前、後句
屬於不同主語的平行複句。
出自顧炎武〈廉恥〉 (D)「(連)橫不
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意思是「我
連橫雖然不聰敏,卻依然明告神明,發誓撰寫《臺灣通史》。
戒懼謹
慎不敢讓自己閒暇而忘了述作。
出自〈臺灣通史序〉 (E)「朱鮪涉
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意思是「朱鮪雖然殺了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劉縯,漢光武帝並不因此
猜疑,卻依然招納他投降歸附。
張繡雖然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後來
投降歸附曹操,曹操卻依然不記恨,對待他仍和往常一樣。
」。
出自
〈與陳伯之書〉。
關於下列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引文,敘述適當的是:
甲、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
日。
」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五胡亂華時。
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
長史,固辭之。
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
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
其
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
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
」都下鬨然傳以為笑。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
蓋始於五胡亂華時。
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
宣帝大
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
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
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
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
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
」
都下鬨然傳以為笑。
(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反田登禁忌的下場(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
反田登禁忌的下場
(B)書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表示吏人已經避開田登名諱
(C)宗漢不喜他人觸犯名諱,乃因「漢子」一詞在當時含有貶義
(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E)選用避諱之例,如「放火」、「十八大阿羅兵士」、「兵士書」,應寓
有嘲諷之意
答案:(A)(B)(C)(E)
詳解:(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怕觸怒長
官而避諱,不是欣然認同避諱。
語譯:
(甲)田登做了州郡的長官,專制蠻橫。
忌諱別人直呼他的名(由於他名叫「登」,
凡與「登」同音的字。
都不許用),有誰觸犯此規定,他必定大怒,官吏、
兵卒很多因為冒犯了這個名諱,遭到鞭打。
於是全州的百姓都稱「燈」
為「火」。
到了元宵節放燈的日子,官府允許人民進入州治城內遊賞,
官吏於是這樣書寫公文在市區公告:「本州依照慣例准許放火三天。
」
(乙)現在(南宋)的人都稱下賤的男人為「漢子」,這種稱呼大概始於五胡亂
華的時候。
北齊時漢人魏愷從散騎常侍被升遷為青州長史,魏愷堅決辭
退這個官位。
北齊文宣帝(高洋)非常生氣,說:「這漢子是什麼東西,
給他官位還不接受!」這是其中一個例證。
到了當朝(北宋)太平的日子,
有位皇族名為趙宗漢,他討厭別人冒犯他的名諱,就將「漢子」稱為「兵
士」,全宮的人都這麼說。
他的妻子供奉羅漢,有人教他孩子讀《漢書》,
宮裡的人就說:「今日夫人召見僧侶供奉十八大阿羅兵士,大公子請官
員教點兵士書。
」京城中大家喧嘩吵雜地轉傳取笑。
關於下列甲、乙二詩的詩意或作法,敘述適當的是:
甲、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劉禹錫〈臺城〉) 【臺城:宮禁所在地】
乙、鹿耳潮落吼聲遲,閱盡興亡眼力疲。
惆悵騎鯨人去後,江山今又屬阿誰。
(謝鯉魚〈鹿耳門懷古〉) 【騎鯨:相傳鄭成功騎乘白鯨轉世】
(A)甲詩譏刺君王耽溺享樂,導致國破家亡
(B)乙詩藉由自然景觀,寄寓歷史滄桑之感
(C)二詩均以景物今昔的變化,強化懷古的感傷
(D)二詩均運用典故,使意象更鮮明、情感更深刻
(E)二詩均透過刻畫景物,具體呈現詩人移動的蹤跡
答案:(A)(B)(D)
詳解:(C)甲詩提到景物今昔的變化;乙詩沒有提到景物今昔的變化 (D)甲
詩運用了「玉樹後庭花」的典故;乙詩運用了「騎鯨人」的典故。
騎
鯨人,指鄭成功,民間傳說鄭成功是鯨魚轉世。
而台灣流傳的鄉野傳
奇又有鄭成功去世當天,海上漁民看見鄭成功騎乘白鯨往外海而去
(E)二詩都沒有呈現詩人移動的蹤跡。
甲詩語譯:六朝的皇城,一個朝代比一個朝代富麗豪華,其中以陳後主修建
的結綺、臨春兩座樓閣最為奢華靡麗。
如今萬戶千門的樓閣,已
野草叢生,只因為一曲陳後主自己所譜〈玉樹後庭花〉曲。
乙詩語譯:鹿耳門潮起潮落,傳來遲緩的海浪聲,可能是一直看臺灣歷代興
亡變化而感到雙眼疲乏。
自從鄭成功騎乘白鯨轉世離去後,如今
臺灣這塊土地到底歸屬於誰?
國文課堂上,學生想嘗試從「詞」的文學知識解說:「五代之詞,止於嘲風弄月,懷土傷離,節促情殷,辭纖韻美。
入宋則由令化慢,由簡化繁,情不囿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上之可尋聖賢之名理,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
」下列解說,適當的是:
(A)五代詞以私情綺語擅場,宋代詞家不復纖辭美韻,崇尚思理,風格弘闊
(B)五代詞因篇幅短而合音節,宋代詞則因篇幅長而音節漸失,難於演唱
(C)李煜詞在亡國前多「嘲風弄月」,亡國後則多「懷土傷離」
(D)蘇軾的詞,可視為「情不囿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的代表
(E)在辛棄疾的詞作中,可找到「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的例子
答案:(C)(D)(E)
詳解:(A)「不復」的說法錯誤,「情不囿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只是說
「不囿、不限」,可推知宋詞仍有纖詞美韻的作品,因為「不囿、不
限」,所以描寫的題材更加多樣,出現崇尚思理,風格弘闊的風格 (B)
詞,不管篇幅長短,都要按詞牌填寫,都可以演唱。
題幹引文語譯:五代的詞作,取材僅止於吟詠男女風月之事,或懷念故鄉、
離情傷感,篇幅短,節奏短促,情感深切,用語纖柔,韻律
優美。
到了宋代,詞由篇幅短的小令轉變成篇幅長的慢詞,
題材由簡單轉化成繁雜,情感上不侷限於男女情愛,遣詞造
句也不限於綺麗,擴大到可以融入古聖先賢的名言事理,也
可擴大到表達忠君愛國的熾熱情懷。
韓愈〈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聃。
閱讀下列有關老子、孔子論「禮」以及後學的相關討論,選出解釋適當的敘述:
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
之薄而亂之。
孔子[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吳子良(宋代學者)[蓋聃之於禮,尚其意不尚其文,然使文而可廢,則意亦
不能獨立矣。
此(指「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
鑑文之弊,而矯枉過正之言也。
朱熹學生[老子云:「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又卻問禮於他,不
知何故?
朱熹[他曾為柱下史,故禮自是理會得,所以與孔子說得如此好。
只是他又
說這箇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聖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
〈禮
運〉中「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語,便自有這箇意思。
答案:(A)(C)(E)
詳解:(A)由「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推
知:「有道則無須立德,有德則無須立仁,有仁則無須立義,有義則
無須立禮。
」故(A)正確 (B)「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
鐘鼓云乎哉?」旨在強調實行禮樂不可徒具形式,要注重內涵。
「文」
指形式;「意」指內涵,所以孔子憂心「尚其文不尚其意」 (C)由
「然使文而可廢,則意亦不能以獨立……老子……矯枉過正之言也。
」
推知(C)正確 (D)吳子良只認為老子「於禮尚其意、不尚其文、矯枉
過正」;由「禮自是理會得」可推知朱熹認為老子對禮深有體會 (E)
由「一似聖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
禮運中『謀用是作,而
兵由此起』等語,便自有這箇意思。
」推知(E)正確。
對話語譯:
老子[道失去了而後立德,德失去了而後立仁,仁失去了而後立義,義失去
了而後立禮。
由這個演變可知:禮是人忠信澆薄、社會開始混亂後才
需要的規範。
(語出《老子‧第三十八章》)
孔子[「禮啊禮啊,難道只是送送玉帛這些禮品嗎?樂啊樂啊,難道只是敲
敲鐘鼓這些樂器嗎?」(語出《論語‧季氏》)
吳子良[老聃對禮的看法,是崇尚禮的內涵,不崇尚禮的形式,但是如果真
廢除了禮的形式,那禮的內涵也無法單獨存在。
這是老子看到只著
重於行禮形式的缺點,而說出矯枉過正的言論。
(語出吳子良《林
下偶談》)
朱熹學生[老子說:「禮是人忠信澆薄、社會開始混亂後才需要的規範。
」
孔子卻向他問禮,不知道是甚麼緣故?(語出《朱子語類》)
朱熹[他(老子)曾當過周的柱下史(周、秦時掌理天下圖書、計籍的官吏)一
職,對於禮自然是多所了解,所以回答孔子問禮時才能說得那麼好。
只是他說「禮」這個事務不必使用也可,就像聖人用禮時反而像多此
一舉,所以才說「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禮記‧禮運》篇中
說:「陰謀詭計因此產生,戰爭也因此興起。
」便是有這個意思。
(語
出《朱子語類》)
「純貴妃不認為自己的『雅』會輸給魏瓔珞的『俗』,卻又無可奈何。
她發現弘曆留在鍾粹宮的日子越來越少,去延禧宮的日子越來越多,就好像世間一切俗人,偶爾管弦絲竹,但多數時候還是要柴米油鹽。
」這段文字既揭示「雅」、「俗」對比,也運用「管弦絲竹」、「柴米油鹽」的比喻強化語意。
下列文句,使用比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的是:
(A)我曾見過二人手談,起先是坐著,神情瀟灑,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
勢吃緊,兩人都站起來了,劍拔弩張,如鬥鵪鶉
(B)就在那光與色的動晃中,忽然那太陽,像巨大的蛋黃,像橘紅淋漓的一
團烙鐵漿,蹦跳而出,雲彩炫耀。
世界彷彿一時間豁然開朗,山脈谷地
於是有了較分明的光影
(C)你的書齋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
名人的書畫,但比起我面前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
田野,就顯得那麼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D)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
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
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
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
(E)父親不久回來了,沒有買水鑽髮夾,卻帶回一位姨娘。
她的皮膚好細好
白,一頭如雲的柔髮比母親的還要烏,還要亮。
兩鬢像蟬翼似的遮住一
半耳朵,梳向後面,挽一個大大的橫愛司髻,像一隻大蝙蝠撲蓋著她後
半個頭
答案:(A)(D)
詳解:題幹要求「使用比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
(A)出自梁實秋〈下棋〉。
「望之如神仙中人」、「如鬥鵪鶉」使用
了比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 (B)出自陳列〈玉山去來〉。
只運用「蛋
黃」、「烙鐵漿」比喻旭日,沒有對比 (C)出自鍾理和〈我的書齋〉。
只拿「人工的書齋、大自然為書齋」對比,未運用比喻 (D)出自簡
媜〈夏之絕句〉。
「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更像一篇錦
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使用了比
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 (E)出自琦君〈髻〉。
「如雲的柔髮」、「兩
鬢像蟬翼」、「像一隻大蝙蝠撲蓋」只用比喻方式形容姨娘;而「柔
髮比母親的還要烏,還要亮」句中沒有用比喻方式形容母親,不合題
幹「使用比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的要求。
文章標籤
學科能力測驗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心情日記上一篇:強暴!「老師!不可以!絕對不可以!嗚……」
下一篇:107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選擇題詳解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2022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
活動快報
潮Way台南
於活動期間投稿一篇您部落格中撰寫的最佳「台南」旅...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學測國文混合題型模擬試題與詳解(1)指考國文詳解(1)學測國文試題詳解(1)學測國文試題詳解(0)核心古文測驗試題與詳解(1)學測國文試題詳解(0)國文天地(1)測試(0)未分類文章(55)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三月(2)
2022二月(4)
2021十一月(1)
2021一月(1)
2020十二月(1)
2020九月(18)
2020八月(2)
2020七月(1)
2020六月(9)
2020五月(1)
2020四月(6)
2020三月(14)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寫作練功房】108學年度學測國寫作文佳作整理 - Snapask ...
別擔心,寫作雖然不像其他語文科目可以靠背誦,但多練習、多讀範文絕對是提高分數的不二法門。 Snapask這次幫大家整理了學長姐們108學測國寫作文的佳作,快來看看各位高手 ...
- 2108年學測國文考科選擇(填)題參考答案(題目附帶答案)
Sep 13. 2019 21:09. 108年學測國文考科選擇(填)題參考答案(題目附帶答案). 1020.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我是鹿先生的頭像 社群金點賞徽章.
- 3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選擇題)答案
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國文考科(選擇題)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1. D. 21. B. 41. ACE. 2. A. 22. C. 42. AD. 3....
- 4【108學測】題目 解答下載(大考中心版) - 大學問
大考中心公布了108學年度學測各科選擇(填)題的正確答案,快來看看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各科的答案吧。
- 5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選擇解析
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國文選擇解析. 1. D. (A)雎:ㄐㄩ/椎:ㄓㄨㄟ. (B)苕:ㄊㄧㄠˊ/軺:ㄧㄠˊ. (C)綢:ㄔㄡˊ/倜:ㄊㄧˋ (D)殂,徂:ㄘㄨ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