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最該教什麼? | 生活| 每週好書讀 - 中央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校最該教什麼? 作者|劉政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14. 劉政暉老師為臺東均一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案入選「親子天下教育 ... 首頁 / 生活 學校最該教什麼? 發稿時間:2018/09/21 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劉政暉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8/08/14   劉政暉老師為臺東均一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案入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遠見天下教育100」之列。

「面對瞬息萬變、資訊爆炸的世界,到底應該優先教給孩子們什麼?」作者訪問多位在教育工作上充滿熱情、教學方法上別開生面,來自體制內、外的優秀教師,以他們對教育的想像、解方與多方嘗試,本書提供十二種非典型教育的第一手觀察,試圖回答這個大哉問。

文章節錄《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 前言   眼見臺灣的升學主義未曾停歇,你心中是否無比焦慮與憂愁,更厭倦那些過時的教育方式?又或者,身為老師的你,在鼓勵學生多方嘗試、找尋自己的興趣與夢想時,是否已經以身作則,跳脫自己從小到大搭建的無窗學術堡壘,勇敢離開舒適圈了呢?   我在三年前從援外工作轉換跑道成為教師後,遇到了不少從一而終、非本科不學的老師,也認識了許多將教育視為天職的老師,他們因為感受到世界的快速變遷,為了能以「對孩子不變的用心」來面對,展開了每天大量學習、思考咀嚼、改變教學方法的生活。

  這些犧牲時間、金錢、歲月卻甘之如飴,不斷找尋新的教學法,只為了讓學生找到學習熱情的老師們,共通點往往是專業與心態上的「雜學」。

他們的作法開啟了年輕學子的動能,也激起我對這群「Borntoteach」教師們的好奇。

  在過去,「雜」代表了貶義,但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雜」躍身一變成為顯學,在零工經濟學(TheGigEconomy)發酵的當下,「雜學」被視為新時代人們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然而,老師該怎麼教「雜學」?畢竟在教師的職能培養過程中,至今仍以傳統的單一學科為導向。

又或者更進一步該探討的是,學校到底應該教什麼?   本書訪問了多位在教育工作上充滿熱情、教學方法上別開生面,來自體制內、外的優秀教師,以他們的生命故事與其對教育的想像、臺灣的挑戰與解方,還有我自己在教育現場的多方嘗試,試圖回答這個大哉問。

  首先會積極關注教育政策與時代趨勢,並從一○八課綱不斷強調的「素養導向教學」,到紅遍亞洲的「學思達」,以及實驗教育下最受歡迎的「華德福」,點出臺灣教育現今的天翻地覆大變化。

我將藉由訪談與分析,嘗試提出更清楚的脈絡,並點出如何搭上這波潮流。

  接下來會探討更為本質的問題,有鑑於臺灣日趨惡化的城鄉與貧富差距早已不是祕密,階級複製已悄悄地讓社會不再流動,許多教師持續地以創意、熱情與無止盡的愛,期盼力挽狂瀾。

他們有的從課程本身發想、延伸、串連,也有人釜底抽薪地從基本閱讀能力開始培養,更有教育工作者賭上自己的人生,只盼能為學生裝備不同的工具、拓展他們的視野,提供這些孩子挑戰自己命運的力量與自信。

  然後介紹的是在一片功利主義蔓延的社會氛圍下,一群害怕學生忘了回家的路,更怕他們忘了自己是誰的教師,如何帶著孩子們探究外顯於外、藏於內心的文化脈絡,走入社區、重新認識祖父母。

就算是枯燥又嚴肅的宿舍生活,也有教師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賦予宿舍「家」的溫暖,引領著學子們毋忘初衷。

  最後,無論是「審議式民主」或「轉型正義」,如何培養未來即將帶領臺灣的年輕下一代具備「寬恕」的智慧,也許是透過六位中外教師的共同授課與課程實踐,讓他們一方面能與國際脈動同步,一方面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文化認同。

也許是帶領學生共同舉辦大型活動,關懷移工、關注難民,盡可能為他們創造「改變世界」的成功經驗,都有可能讓孩子的未來不再是個夢。

  你仍苦思著「學校到底該教什麼」嗎?何不藉著這本書深入了解這股趨勢、教學實際案例,砍掉重練原本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模式,共同成為「非典型教育」的創造者?   十二種非典型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代的未來! 其他推薦 幸福的花束 裴社長廚房手記2 隈研吾建築圖鑑 未來還沒被書寫 本週選書 1.美國佬 2.看穿謊言的女孩 3.我的青芽歲月 4.幸福的花束 5.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熱門選書 1.少年 2.銀之夜 3.十字路 4.未來還沒被書寫 5.放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