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主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奇萊山(太魯閣語:Dgiyaq Klbiyun),山頂位在奇萊主山,又稱奇萊山主峰,或簡稱奇萊主峰,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銅門村與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之間,標高3,560 ... 奇萊主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奇萊山奇萊主山、奇萊山主峰、奇萊主峰奇萊主山北面山容奇萊山奇萊主山的位置 最高點海拔3,560公尺(11,680英尺)列表台灣百岳座標24°5′9.6″N121°19′22.8″E/24.086000°N121.323000°E/24.086000;121.323000座標:24°5′9.6″N121°19′22.8″E/24.086000°N121.323000°E/24.086000;121.323000 命名原文名德路固語:DgiyaqKlbiyun地理位置 中華民國台灣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山脈中央山脈 奇萊山(太魯閣語:DgiyaqKlbiyun[1]),山頂位在奇萊主山,又稱奇萊山主峰,或簡稱奇萊主峰,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銅門村與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之間,標高3,560公尺,台灣百岳內排名第20,地處中央山脈主稜北段,山頂有編號為5984的三等三角點。

儘管稱為奇萊山的「主山」或「主峰」,但其高度卻低於在中央山脈主稜脈往東的分支脈上,有一等三角點的奇萊山最高峰奇萊主山北峰(標高3,607公尺)。

目次 1地形 2意外、事件 3全景 4註釋 5參考資料 地形[編輯] 奇萊山區由主峰、北峰、卡羅樓斷崖、屏風稜線、大禹山等形成一系列綿延雄偉的山峰,北銜合歡群峰,南連能高群巒。

從合歡山遠望奇萊稜脊,常因背對陽光而顯龐大、漆黑,山嶽氣勢懾人;再者,奇萊山素以險峻著名,氣候錯綜複雜,雲霧變幻莫測,是台灣發生最多山難的山區之一,所以有「黑色奇萊」的稱號。

意外、事件[編輯] 1897年1月,日本陸軍步兵深堀安一郎大尉(相當於上尉)率測量、林學技師一行14人,由霧社出發探查中部橫貫鐵路與中部橫貫公路預定路線,2月預定翻越奇萊山往花蓮方向卻失聯,後來埔里撫墾署派出的搜救隊在奇萊山西方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米納肯溪谷合歡瀑布下方發現深堀一行的遺物,證實全隊遭殺害,是為深堀大尉事件。

[2][3] 1971年7月21日下午,5名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及一名物理系女學生與1名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學生共七人組隊攀登奇萊山,22日抵松雪樓,23日清晨出發,因尋路費力耗時,24日下午才登上奇萊稜脊(3440M)。

25日上午七時收音機的氣象報告說娜定颱風即將登陸,一行人決定撤退回到松雪樓,午後一時三十分,走出原始林,到達奇萊山與合歡山間的鞍部,但只有台大的施能健在下午四時先回到松雪樓求救,三位林務局管理員出動找人,但只救回清大物理系的賴淑卿,龔士武、吳建昌拖救中不支倒地死亡,龔士武倒地時距松雪樓僅五十公尺。

之後救難隊員在距松雪樓九公里遠的地方發現凍死的柏盛亨、錢迪、邱瑞昌。

這起事件促使校方為紀念罹難學生而募款興建成功堡。

[4] 1972年8月24日,發生著名的邱高事件。

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輔仁大學的李福明、胡德寧在奇萊山失蹤,全台灣動用眾多人力和資源搜救,無果。

其中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之處。

但另一方面,邱高事件也奠定了台灣山難搜救的系統。

1976年8月8日,八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學生組隊攀登奇萊山,9日在奇萊主山山麓紮營,當天畢莉颱風在台灣東北部登陸,一行人趕忙撤退。

李一成體力不支,腳又受傷,被安頓在一處山洞避難,其餘七人下山求救。

結果只有賀修灣於11日上午七時三十分返回松雪樓求救,並向昆陽派出所報案。



13日上午,武旭光、李達安、包震非被發現凍死在在奇萊主山與奇萊北峰間的稜脊上,14日發現已被凍死的崔涵育。

15日下午六時許,姜開成行至松雪樓下方山徑,疲憊不堪無法言語,但不斷敲擊便當盒發出聲響,引起松雪樓管理員注意,在昏迷前獲救。

但在山洞裡避難的李一成卻沒看到人。

李一成的父親找經驗豐富的林兩全求救,林兩全帶著兩名原住民、一名警察及登山隊員,包括一名東海大學盧姓女學生,一行七人上山救人。

後來發現學生們的帳棚被吹倒在風口,裡面還有睡袋跟糧食。

林兩全等人立刻擴大搜尋範圍,最後22日在奇萊主山北側山坡下一處溪谷草地發現李一成以蹲姿蜷曲坐著,但已死亡。

楊啟欣則是一直到9月中旬,才被攀登奇萊北峰的台大登山社同學在奇萊主山到奇萊北峰途中發現遺骸。

1977年,台中市居仁國中四名學生賞雪迷走山區,一死三失蹤。

1980年2月3日,國立清華大學核工系大四學生廖學輝、許榮通、魏國良挑戰難度極高的雪期縱走奇萊,遇上暴風雪,3人身亡。

1984年2月5日,林翠微於奇萊山墜落身亡。

1986年6月20日,中華民國空軍中尉胡致平獨攀奇萊主山、北峰,身亡。

1989年11月18日,台中登山協會女登山隊員殷小玲(32歲,台中市人)和另六名隊員攀登奇萊主峰。

11月19日上午,她獨自一人脫隊失蹤,同隊的二名隊員留在現場尋找,另四人則下山報案。

太魯閣國家公園警察隊、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中區山難搜救中心都派人會同山地青年共卅多人上山搜尋,只在成功堡找到殷小玲的背包,另外在距成功堡約二千公尺的小徑找到她的雨衣,但未發現殷小玲的蹤跡。

2016年6月27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家賴俊祥往奇萊山研究山椒魚,於奇萊北峰附近失足墜崖身亡[5]。

2017年4月30日,高雄市李姓女子與黃姓男領隊攀登奇萊主峰,李女前天登頂途中體力不支獨自折返,黃男竟繼續登頂,後來李女不慎失足墜落碎石坡,因受傷無法移動,打電話求救;消防局前晚入山救援,昨申請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黑鷹直升機,發現李女罹難,將遺體吊掛下山,交由檢警查明死因;登山專家痛批黃男應留下照顧李女,不應繼續登頂,導致李女失足無人照料。

全景[編輯] 從合歡山拍攝奇萊連峰。

左側連稜為屏風山,右側為奇萊連峰:中央尖峰為奇萊北峰,右側為奇萊主山。

最右為合歡山松雪樓。

註釋[編輯]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五年研究報告(PDF).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  ^台湾総督府軍務局長男爵立見尚文.深堀歩兵大尉外13名失踪に伴う捜索概略並に結果通達及別紙.国立公文書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0061168000、明治30年分 編冊 2 附属 台湾総府 混成旅団.陸軍省-雑-M30-4-9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897-08-18(日語).  ^台湾総督府軍務局長男爵立見尚文.深堀大尉一行遺族への義損金募集の趣意書の件申進.国立公文書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0061386400、明治30年 編冊 雑件.陸軍省-雑-M30-10-98(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897-08-18(日語).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聯合新聞網.2021-07-26[2021-07-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中文(臺灣)).  ^山椒魚翹楚墜谷亡 友悼:與山椒魚長眠山林.蘋果日報.2016年6月28日[2016-06-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8).  參考資料[編輯] 台灣地景保育網[永久失效連結] 閱論編臺灣百岳 01.玉山 02.雪山 03.玉山東峰 04.玉山北峰 05.玉山南峰 06.秀姑巒山 07.馬博拉斯山 08.南湖大山 09.東小南山 010.中央尖山 11.雪山北峰 12.關山 13.大水窟山 14.南湖大山東峰 15.東郡大山 16.奇萊北峰 17.向陽山 18.大劍山 19.雲峰 020.奇萊主山 21.馬利加南山 22.南湖北山 23.大雪山 24.品田山 25.玉山西峰 26.頭鷹山 27.三叉山 28.大霸尖山 29.南湖大山南峰 030.東巒大山 31.無明山 32.巴巴山 33.馬西山 34.合歡北峰 35.合歡東峰 36.小霸尖山 37.合歡主峰 38.南玉山 39.畢祿山 040.卓社大山 41.奇萊南峰 42.南雙頭山 43.能高南峰 44.志佳陽大山 45.白姑大山 46.八通關山 47.新康山 48.桃山 49.丹大山 050.佳陽山 51.火石山 52.池有山 53.伊澤山 54.卑南主山 55.干卓萬山 56.太魯閣大山 57.轆轆山 58.喀西帕南山 59.內嶺爾山 060.鈴鳴山 61.郡大山 62.能高山 63.萬東山西峰 64.劍山 65.屏風山 66.小關山 67.義西請馬至山 68.牧山 69.玉山前峰 070.石門山 71.塔關山 72.馬比杉山 73.達芬尖山 74.雪山東峰 75.無雙山 76.南華山 77.關山嶺山 78.海諾南山 79.中雪山 080.閂山 81.甘薯峰 82.合歡西峰 83.審馬陣山 84.喀拉業山 85.庫哈諾辛山 86.加利山 87.白石山 88.磐石山 89.帕托魯山 090.北大武山 91.塔芬山 92.西巒大山 93.立霧主山 94.安東軍山 95.光頭山 96.羊頭山 97.布拉克桑山 98.駒盆山 99.六順山 100.鹿山 註:由高至低排列,順序與標高參照聯勤總部測量署於1985年至1987年測繪發行之地形圖 全屬百岳之其他評選 五岳 中岳(玉山) 東岳(秀姑巒山) 西岳(雪山) 南岳(北大武山) 北岳(南湖大山) 三尖 中央尖山 大霸尖山 達芬尖山 一奇奇萊北峰四秀 品田山 池有山 桃山 喀拉業山 十峻 玉山東峰 玉山南峰 馬博拉斯山 關山 奇萊北峰 大劍山 品田山 無明山 能高南峰 新康山 八秀 玉山北峰 向陽山 東巒大山 志佳陽大山 桃山 郡大山 鈴鳴山 閂山 十崇 南湖北山 大雪山 三叉山 東郡大山 馬西山 合歡北峰 奇萊南峰 卑南主山 太魯閣大山 內嶺爾山 三高 新高山(玉山) 次高山(雪山) 能高山 閱論編台灣地景登錄點北台灣地景(含北方三島) 棉花嶼 花瓶嶼 大坵 塔山 小油坑 竹圍紅樹林 北投地熱谷 貴子坑 草嶺山 大油坑 磺嘴山 十分瀑布群 大華壺穴 基隆嶼和平島-八斗子 彭佳嶼 金瓜石礦場 鼻頭角公園 石門 草漯沙丘 龍洞 三貂角至北關 桃園台北藻礁海岸 溪口台 野柳 竹子湖 挖仔尾 桃園埤塘 富貴角 陰陽海 福隆沙灘 基隆山 貓空 紗帽山 大屯山 南雅 金山岬與燭台雙嶼 跳石海岸 麟山鼻與白沙灣 新店曲流 大溪河階 四獸山 暖暖壺穴 眼鏡洞 七星山 皇帝殿 老梅海岸 觀音山 三芝梯田 安坑通谷 駱駝岩 中台灣地景(含新竹縣、新竹市) 觀霧中山白冷層剖面 南清公路(新竹122縣道)46K背斜 大霸尖山 小霸尖山 汶水溪虎山地景 東河石壁 虎山褶皺 鷂婆山 過港貝化石層 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龍騰斷橋 大甲溪北岸三義斷層 思源埡口(匹亞南鞍部) 勝光環流丘 武陵眉溪砂岩剖面 雪山圈谷 志良環流丘 清泉橋曲流 佳陽沖積扇階 德基轉折帶構造 光明橋背斜之達見砂岩 中橫壩新路背斜和峽谷 裡冷白冷層砂岩 烏溪卓蘭層剖面 八卦山(八卦台地) 八卦山斷層 斗六丘陵小黃山 149甲公路斷層鞍部 樟湖山 大尖山 清水溪峽谷 樟湖貝類化石密集層 樟湖瀑布群 石壁仙谷 蓬萊瀑布 峭壁雄風 草嶺山崩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頭嵙山層香山相/火炎山相露頭 國姓鄉桂竹林層/觀音山砂岩假整合 國姓貝類化石層 葉厝海綠石層 愛蘭台地 虎子山 觀音瀑布 人止關 曲冰河階與峽谷地景德(曲冰遺址) 萬大崩塌地 奇萊主山 中寮棋盤石 大坑凝灰岩體 日月潭 頭社盆地 頂崁向斜 信義鄉豐丘土石流扇 陳有蘭溪階地群 彩虹瀑布 塔塔加鞍部 金門峒斷崖 玉山主峰 八通關 集集大山 中寮千丈峭壁岩 桶頭橋觸口斷層露頭 崁斗山 赤崁台地(水蛙窟遺址) 大安溪峽谷 環山環流丘 松茂河階 春陽環流丘 東埔斷崖 雲龍瀑布 南台灣地景(含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桶盤嶼柱狀玄武岩 阿塱壹海岸南段 阿塱壹海岸中段 阿塱壹海岸中北段 墾丁森林遊樂區溶蝕洞穴 嘉義縣中崙大、小濁水潭噴泥池 屏東墾丁船帆石 屏東墾丁鵝鑾鼻公園 屏東貓鼻頭海岸 屏東恆春谷地與兩側紅土臺地 屏東旭海至九棚的濱台與藻礁海岸 屏東港仔沙丘 屏東風吹沙風成地形 恆春東台地上的石灰岩陷阱 屏東出火 屏東五溝水 澎湖大池 八掌溪觸口到吳鳳橋河段 澎湖西嶼外垵北岸 嘉義曾文溪本流河階、化石與地層褶曲 澎湖花嶼 澎湖東嶼坪 澎湖西嶼坪 澎湖東吉嶼 澎湖西吉嶼 高雄銀錠山砂岩體構成的特殊造型景觀 囉囉埔枕狀玄武岩與荖濃溪峽谷 高雄美濃平原 高雄田寮大滾水 高雄美濃龍肚平原 高雄內門曲流與河階地 高雄柴山西側 嘉義觸口階地、活動斷層露頭 嘉義八掌溪吳鳳橋上下游階地 嘉義八掌溪五虎寮橋河段的壺穴與化石 達娜伊谷古土石流與褶皺地層 臺南玉井段曾文溪 臺南大內段曾文溪 臺南洲潟海岸 臺南草山月世界 臺南六甲水流東 臺南新化丘陵牛稠埔 臺南龍崎牛埔水土保持教室 嘉義瑞里風景區燕子崖、蝙蝠洞 烏山頂泥火山 新養女湖 滾水坪泥火山 漯底山泥火山 雞冠山石灰岩體 大崗山石灰岩 二仁溪曲流河道 月世界泥岩惡地 十八羅漢山礫岩惡地 濁口溪曲流 楠梓仙溪河階與峽谷景觀 荖濃溪河階與縱谷景觀 高雄北柴山東側 高雄半屏山 屏東沿山公路水文地質 四重溪沈積構造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琉球嶼的海階與海蝕地形 琉球嶼惡地與石灰岩地形 阿塱壹古道海岸地區 佳樂水沉積構造與風化地形 墾丁森林遊樂區的石灰岩地形 墾丁森林遊樂區崩塌地形 屏東墾丁青蛙石 屏東恆春四溝層地層 屏東鵝鑾鼻燈塔珊瑚礁崩塌地形 屏東南灣石灰岩與馬鞍山層地層不整合 屏東車城龜山 屏東尖山 屏東新埤溼地公園湧泉 屏東來義二峰圳 屏東萬丹泥火山 屏東琉球嶼的奇岩怪石 屏東琉球嶼海岸石灰岩體崩塌地形 屏東楓港溪曲流舊河道河階與環流丘 屏東潮州斷層 屏東大鵬灣潟湖 澎湖群島北寮奎壁山、赤嶼 澎湖群島小門嶼玄武岩地層與海蝕洞 澎湖群島吉貝嶼玄武岩方山與海積地形 澎湖群島望安嶼玄武岩景觀 澎湖群島七美嶼玄武岩景觀 雞善嶼柱狀玄武岩島嶼 錠鉤嶼柱狀玄武岩島嶼 小白沙嶼柱狀玄武岩島嶼 關子嶺水火同源 曾文溪中游縱谷、橫谷景觀 曾文溪中下游曲流河道 臺南後堀溪南化水庫下游的曲流與河階地 臺南市南化噴泥池 臺南市龜丹溫泉 臺南市左鎮滾水窩 東台灣地景(含綠島、蘭嶼、小蘭嶼、龜山島) 德武河階 奇美河階 石城海岸 沙灣海蝕平台 北關海岸 外澳火成岩脈 龜山島 五峰旗瀑布 礁溪溫泉 雙連埤 明池 清水地熱 鳩之澤 翠峰湖 南澳北溪四區 蘇澳冷泉 南方澳沙頸岬 南方澳海岸 烏岩角 烏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區 南澳溪扇洲 澳花瀑布 和平溪扇洲 清水斷崖 立霧溪扇洲 砂卡礑溪谷 長春祠曲流 布洛灣河階 燕子口 錐麓福磯斷崖 流芳橋峽谷 九曲洞 慈母橋 天祥河谷 白楊瀑布 文山溫泉 蓮花池 西寶河階 天長斷崖 鯉魚潭 奇萊鼻 美崙山 月眉斷層 富源蝴蝶谷 舞鶴台地 樂合枕狀熔岩 羅山泥火山 富池橋 嶺頂 牛山潛移小階 蕃薯寮峽谷 磯崎海岸 新社海階 豐濱橋剖面 石門海岸 石梯坪 秀姑巒溪口 八仙洞 烏石鼻 男人石 石空鼻 三仙台 八邊橋海濱 東河橋 泰源幽谷 美蘭河階 金樽陸連島 杉原海灘 小野柳 大坡池 新武腱狀丘 利稻橋緊密褶皺 利稻河階 向陽大崩壁 嘉明湖 電光泥火山 鹿野河階 卑南山礫岩 利吉惡地 石頭山與虎頭山 貓山 鯉魚山 太麻里三角洲 松子澗背斜 公館將軍岩 牛頭山 觀音洞 柚子湖 海參坪 朝日溫泉 大白沙 龜灣 紅頭岬 五孔洞 雙獅岩 軍艦岩 情人洞 象鼻岩與鋼盔岩 龍頭岩 蘭嶼天池 蘭嶼小天池 小蘭嶼 印地安人頭 鱉溪小天祥峽谷地形與文化景觀 老人岩 饅頭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奇萊主山&oldid=69909654」 分類:台灣百岳南投縣山峰花蓮縣山峰中央山脈太魯閣國家公園秀林鄉地理仁愛鄉地理隱藏分類:含有日語的條目CS1含有日語文本(ja)CS1日語來源(ja)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維基數據有相關圖片而本地未添加自2019年1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English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