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會隨著年齡衰退,那麼年輕人真的比較聰明嗎?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流體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g f ),是一種不需要依賴任何現有的知識,只要透過邏輯推理、抽象思維,就可以解決新穎問題的能力。

在非語言性,或需創意的作業中,如數學 ... 0 7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7 2 人體解析 活得科學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精神心理 透視科學 智力會隨著年齡衰退,那麼年輕人真的比較聰明嗎? 何晨瑋VickyHo ・2020/09/12 ・2563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SR值551 ・八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工作記憶(10) 晶體智力(1) 智力(10) 流體智力(1) 短期記憶(6) 青春期(14)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有沒有曾經聽見長輩對年輕人說:「年輕人真的特別有創意!」又或者,也有人常常這麼說:「果然薑(前輩)還是老的辣啊!」 到底是年輕人比較厲害,還是閱歷豐富的長輩更勝一籌呢? 其實,這些敘述大致上都是對的,而且背後都有科學理論概念的支持。

沒想到吧!這些敘述跟心理學有關! 在差異心理學的領域中,對於智力的廣義定義是:「迅速學會複雜知識,並解決問題的總合能力,包含完成作業的速度及難度等」。

所謂的智力高、很聰明,到底是什麼東東?(圖/Giphy) 智力由什麼組成呢?雖然不同心理學家有不同看法,但多數皆認同為智力有某種程度的共通性,也就是所有智力測驗中都會討論的內容普通因素(generalfactor,Gfactor),包含了:理解並掌握事件的概念、推論事件間的關係,或是從已知知識類推至新事件等。

不同的智力型態,衰退速度也不一樣 心理學家卡特爾(RaymondB.Cattell)在1963 年提出「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來解釋1,將智力分類成兩種獨立的智力型態: 流體智力:泛指個體天生的能力,包含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等解決新穎問題的能力。

晶體智力:經由後天的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能。

針對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的研究指出,兩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發展與衰退的程度。

年紀輕輕就變笨?20歲時,我們的流體智力就可能開始衰退了。

(圖/Giphy) 流體智力的功能,主要依靠前額葉皮層2中的工作記憶3,因此前額葉發展趨於成熟的20歲左右會達到頂峰,逐漸隨著年齡開始衰退4。

其中,又因為人類面臨衰老和腦部病變的時候,前額葉的變化速度會比其他皮質區域快,因此在老年時流體智力會衰退得更快。

5 雖然隨著年紀增長,不可避免都會有智力下降的情形,但與流體智力相比之下,晶體智力就衰退得比較慢。

流體智力是你創意的泉源,卻容易衰退! 流體智力(Fluidintelligence,gf),是一種不需要依賴任何現有的知識,只要透過邏輯推理、抽象思維,就可以解決新穎問題的能力。

在非語言性,或需創意的作業中,如數學、腦筋急轉彎等等,由於需要跳出既有思維,才能發現解決方法,因此流體智力在這個類型的解題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叮咚!恭喜你,被靈光一閃拜訪囉!(圖/Giphy) 流體智力強調對於新奇問題的抽象推理,不受特定知識或語言的限制,主要以非語文測驗測量。

常見的包含瑞文氏測驗(RavenProgressiveMatrices,RPM)6,該測驗強調文化公平性,以圖形為試題,測量不同文化下學童的智力及認知推理的能力,亦顯示流體智力不受文化因素的影響。

薑是老的辣?由經驗累積而成的晶體智力! 晶體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gc)是透過教育及過去學習經驗所學到的知識或技能等,它代表文化知識方面的智力,是透過後天學習或經驗而習得,包括一般常識、語文理解、數學能力和應付社會情況的能力等。

與流體智力不同之處,它不需要跳出箱子思考,只要透過既有知識慢慢推理,就可以理解當前的新知,甚至解決問題。

不論是學習知識的媒介,或是智力測驗的方式,「語言」則晶體智力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文化因素」在晶體智力中也有深遠的影響,像是在母語的閱讀理解或文法等作業中,多是依靠過去的知識積累而成,我們所學習並維持的知識,也屬於晶體智力。

晶體智力,讓你能夠累積整個人生的經驗,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圖/Pixabay) 雖然流體及晶體智力,說明我們所擁有的兩種不同的能力,看似相互獨立,但不表示兩者間沒有合作,只是涉入程度不同。

例如,在學習微積分的同時,不全然僅靠流體智力就可以完成,其中晶體智力,包含過去所學的定理公式,這時就扮演重要角色。

有沒有方法可以讓人變老卻不變笨? 正如上述所說,流體智力會在青春期後開始走下坡,相對而言,晶體智力衰退的比較慢,主要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來維持特定知識。

其中,心理學家SusanneM.Jaeggi和同事(2008)7要求參與者執行高強度的工作記憶(短期記憶)的作業,分別為期8、12、17或19天四個實驗組別。

實驗結束後發現,參與者的流體智力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參與天數較多的組別,因此研究團隊推論流體智力可以通過訓練來改善。

然而,Redick(2013)8重複相同實驗,卻未發現相同結果。

在短時間內進行密集且困難的大腦認知訓練,並不意味同樣技術我們適用於生活中,所以Jaeggi的研究結果仍被視為有爭議的。

不想變笨?那就常常動用你的小腦袋吧!(圖/Giphy) 在短期內,進行大量的認知訓練,是否可以增進我們的流體智力,目前學界並沒有相同的看法或結論,但如果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在思考的靈活度,或是維持一定水準的智力程度,「活到老,學到老」的不斷學習則是不二法門,不僅能幫助自己時刻獲取新知外,亦能增進大腦突觸的連結性。

參考資料 Cattell,R.B.(1963).Theoryoffluidandcrystallizedintelligence:Acriticalexperiment.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54,1–22.doi:org/10.1037/h0046743Dehn,MiltonJ.Long-TermMemoryProblem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ohnWiley&Sons,2010,p.69Kyllonen,PatrickC.;Christal,RaymondE.(1990).“Reasoningabilityis(littlemorethan)working-memorycapacity?!”.Intelligence.14(4):389–433.doi:10.1016/S0160–2896(05)80012–1.Cacioppo,JohnT.;Freberg,Laura.DiscoveringPsychology:TheScienceofMind.CengageLearning,2012,p.448Fuster,Joaquin.ThePrefrontalCortexElsevier,2008,p.44瑞文氏測驗的設計,正是為了避免多數智力測驗的弊病-以文字描述為試題,對於較不強調語言導向的特定文化學童,在閱讀試題本身就會造成困難,更不用說可以在測驗中答對。

Jaeggi,SusanneM.,etal.“ImprovingFluidIntelligencewithTrainingonWorkingMemory.”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vol.105,no.19,2008,pp.6829–6833,Redick,ThomasS.,etal.“NoEvidenceofIntelligenceImprovementAfterWorkingMemoryTraining: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Stud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vol.142,no.2,2013,pp.359–379.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何晨瑋VickyHo 12篇文章 ・ 207位粉絲 +追蹤 多以心理科普方式,討論時事等議題。

部落格https://vickyho.com/。

歡迎合作與邀約✉️[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裝滿的穀倉壓力有多大?靜摩擦力與楊森效應 1 7小時前 左右腦的理性與感性是真的嗎?兩個腦半球到底是怎麼分工進擊的?──《打破大腦偽科學》 1 21小時前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2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 2 2022/08/13 RELATED 相關文章 令人羨慕的絕對音感怎麼來?──音樂關鍵字|EP7:阿皮的黑白鍵 研究指「相信占星術的人智力較低且自戀」?——且慢!智測才沒這麼簡單 喝母乳的寶寶能提升神經認知功能?——是真的!而且「曾經喝過就有效」 大腦動不起來,是因為你不知道該如何思考!——《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GENE思書軒】聰明如章魚,牠為什麼有高智力? 0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0 令人羨慕的絕對音感怎麼來?──音樂關鍵字|EP7:阿皮的黑白鍵 音樂關鍵字UnlockingMusic ・2022/07/22 ・509字 ・閱讀時間約1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客家電視台(8) 工作記憶(10) 相對音感(1) 絕對音感(3) 音樂關鍵字(1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我們日常中無處不在的音樂,除了療癒身心,更可以透過聲音的特性,找出藏在背後的科學小知識!由客家電視製作的《音樂關鍵字》系列動畫因此誕生,是臺灣首部原創音樂科普動畫劇集。

以校園生活為背景,透過生動幽默、溫馨感人的故事劇情,運用3D動畫串起聲音與音樂的物理學、心理學、生理學,並量身訂做原創客語歌曲。

讓音樂成為你生活中,最浪漫的科學! 音樂關鍵字:絕對音感、相對音感、工作記憶 如果在沒有任何提示的狀況下,聽到一個隨機的音符,你能在0.2秒內正確指出單音音名嗎?如果可以的話,你就是具有絕對音感的人。

不過,多數人擁有的是相對音感。

擁有相對音感的人,即使不能馬上辨別單音,卻可以在聽到一個基準音後,根據基準音回推與其他單音的音高關係。

這是因為,不同於具有絕對音感的人在聽音樂時,顳葉會運作且將音符一一貼上音名標籤;擁有相對音感的人在接收音樂時,大腦是以「工作記憶」的神經迴路在運作,相較來說,更能掌握樂曲的整體型態喲。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音樂關鍵字UnlockingMusic 8篇文章 ・ 5位粉絲 +追蹤 生活裡無處不在的聲音,其實是最浪漫的科學—換個方式「尞/聊」音樂。

提到音樂,多數人總以為那是右腦的事,是抽象的知覺、感性的領悟,但其實音樂也有它很左腦、很理性、很科學的一面,生活裡無處不在的聲音,其實是最浪漫的科學。

https://www.instagram.com/unlockingmusic2022/https://hakkatvmar100.wixsite.com/unlockingmusic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裝滿的穀倉壓力有多大?靜摩擦力與楊森效應 1 7小時前 左右腦的理性與感性是真的嗎?兩個腦半球到底是怎麼分工進擊的?──《打破大腦偽科學》 1 21小時前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2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 2 2022/08/13 RELATED 相關文章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音樂不只仰賴感性,理性的科學知識是認知的基礎。

——新銳節目《音樂關鍵字》 搖滾響起來,人就嗨起來──音樂關鍵字|EP8:搖滾夢想 音樂不只治癒心靈,也可以治療大腦──音樂關鍵字|EP6:你好!我叫江東平 1 5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5 1 研究指「相信占星術的人智力較低且自戀」?——且慢!智測才沒這麼簡單 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 ・2021/12/15 ・3226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五大人格特質理論(1) 人格(7) 占星術(5) 占星術信仰測驗(1) 國際人格測驗題庫(1) 星座(8) 智力(10) 視覺空間推理能力(1) 黑暗人格特質(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 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 「你知道自己的星座嗎?」 這句話可能太過籠統了,那讓我換個方式問:你知道自己的星座代表什麼嗎? 天蠍座愛記仇、處女座很龜毛、水瓶座腦袋常常連到奇怪的電波、金牛座固執又愛家⋯⋯這些廣為人知的刻板印象,早已深植在人們心中,成為現代社會無法逃避的次文化。

即便你不是占星術的忠實信徒,還是會忍不住被相關資訊吸引,聽聽看來自大宇宙的訊息說了什麼、能否為你當前的人生困境指點迷津。

或許是因為台灣社會本就與民俗信仰綁在一起,讓我們平常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寬容心態,因此很難真的說自己「相不相信」這些超自然的力量。

但是對宗教信仰較為明確的西方社會來說,民眾對於「占星術」的狂熱已經成為信仰等級的社會現象,也自然引發了心理學家的興趣。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人會被占星術吸引,認為自己的人生與天上星辰的位置息息相關呢? 星座已成為全球共通的次文化,這樣的社會現象也引發心理學家的好奇。

圖/Pixabay 「相信占星術」跟智力有關? 安德森(IdaAndersson)、帕爾森(JuliaPersson)與卡約紐斯(PetriKajonius)三位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心理學家,在招募264位受試者填寫線上問卷(其中有87%是女性)後,整理出一份很有趣、卻帶有「一點點」冒犯性的數據。

在揭露研究結果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份問卷到底問了哪些東西。

為了找出「相信占星術」、「人格特質」與「智力」,這三個迥異的變項之間是否存在顯著關係,研究者盡可能地在控制問卷長度的前提下,塞進了四份性質各異的測驗。

其中包含: 1.占星術信仰測驗(TheBeliefinAstrologyInventory,BAI)2.以五大人格特質理論(Big5PersonalityTraits)為基礎的國際人格測驗題庫(InternationalPersonalityItemPool,IPIP)3.黑暗人格特質(DarkTriadofPersonality)當中的自戀人格(Narcissism)問卷,4.用來測量視覺空間推理能力(Visual-spatialreasoning)的3D旋轉物件測驗。

⋯⋯覺得上面那一串很複雜嗎?但這會是等等的重點喔(螢光筆畫線 心理學家設計了一份線上問卷,盼能分析出占星術信仰、五大人格、自戀人格與視覺空間推理能力之間的關係。

圖/Pixabay BAI對大家來說可能很陌生,因為它是西班牙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RoviraiVirgiliUniversity)的奇科(EliseoChico)與羅倫佐-席巴(UrbanoLorenzo-Seva)兩位學者於2006開發出來的問卷,專門用來測量人對占星術的態度與依賴程度。

BAI的問題都很單刀直入,受試者需要針對每個陳述句進行「這與我的狀況是否相符」、「我是否認同這句話」的評分。

諸如: 1.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會受到雙方的星座影響。

2.你可以透過星座來預測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3.你必須知道自己另一半的星座。

受試者在BAI中的得分越高,代表他們受到占星術的影響越深。

不過因為原版BAI長達24題,且存在為了反向計分使得性質類似的敘述重複出現等問題,此次在隆德大學進行的研究是經過刪減的短版,但在信效度上也取得令人滿意的數字,並不影響實際研究的進行。

另外一個不常出現在大眾目光中的「IPIP」,其實是一個公開的人格測驗資料庫,免費提供超過3,200個不同面向的測驗題目給研究者使用。

此次研究從IPIP中擷取30個題目,每6題為一組,分別對應大五人格特質中的「情緒不穩定性」、「經驗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與「親和性」,藉此研究相信占星術的背後是否有人格特質的關聯性。

那講了這麼多前提,這個研究到底發現了怎樣的駭人結論?簡單來說,相比起不相信占星術的人,相信占星術的人普遍表現出顯著較高的「經驗開放性」(例:活躍的想像力、審美感受性、對內心感受的專注性,對種類的偏好,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親和性」與「自戀」人格特質,同時有著顯著較差的智力表現。

換句話說,相信占星術的人,智力都比較差⋯⋯嗎? 小等一下!智力評估沒這麼簡單 好的,請各位先把刀收起來,這並不是一篇要嘲諷國師或其他占星大師的文章。

相反的,我們可以從這項研究中看出更多其他的眉眉角角,理解數據中的「細節」。

首先,我們要有的知識前提是:「智力」並不是一個片面的數值,而是多面向的能力指標。

如果你近期有做過智力測驗,肯定有印象它總是一個測驗接著一個測驗,少說也是一個小時起跳的冗長。

這不是在拖大家時間,而是不這麼做就難以獲取全面的數據,更遑論建立具有信效度的「智力」評估。

然而,這個研究在「智力」面向上只採用了「視覺空間推理」的分數,即便此項能力與實際的智力分數表現出極顯著的正相關,在實務上仍不足以完全代表受試者的智力。

更何況成人智力測驗,很大一部份是在反映受試者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刺激與學習偏重(例如土木工程師vs.律師,兩種職業所受訓練不同,在智力測驗中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能力傾斜),因此更需要多面向的測驗來建構分數。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智能可分為語文、數理邏輯、肢體動覺等八個面向,空間智能只是其中一個指標。

圖/Pixabay 「相信占星術」與「人格特質」未必有關 與其說「相信占星術」與「智力」呈現顯著負相關,不如說「相信占星術」是跟「視覺空間推理能力」呈現負相關,兩個結論的意義可說是天差地遠。

同樣的,「相信占星術」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顯著正相關,也不足以得出「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相信占星術」的結論。

關鍵在於,相關研究是難以判斷因果的,就算是邏輯上看起來很順的推理,都得有實驗數據支持才能下結論。

好比至今仍爭論不休的「暴力電玩是否會讓玩家更暴力」,正是單憑相關數據說話的經典例證之一。

站在家長、社會的角度,將暴力行為歸咎在暴力電玩上是很容易的選擇,但從學術的觀點來看,「有暴力傾向的人會偏好暴力電玩」同樣是一種可能性。

占星術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武斷地認定上述人格特質傾向高的人會被占星術吸引,這個結論恐怕不夠全面,甚至在某些時候發生倒果為因的謬誤。

而且人格特質其實會因為外在因素而有所變動,因此人們確實有可能因為「開始相信占星術」而被它潛移默化,逐漸發展出較高的「經驗開放性」、「親和性」,甚至是「自戀」傾向。

星座場常被認為與人格特質有關,然而人格其實是流動、可變化的,是時候重新審視人與占星術之間的關係。

圖/Pixabay 「人與占星術的關係」——仍待定義 所以,結論呢? 在這樣解釋後,這篇研究是否變得很奇怪了?好像說了什麼,但卻又什麼結論都沒辦法建立,相信看到這裡的朋友多少會有這樣的困惑。

這是因為這篇研究本就不是為了「得出結論」,而是單純地「點出現象」。

換言之,這篇研究就像是在對學術界拋出一個問題,引發後來者的興趣,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與其糾結在這篇研究呈現出來的表層數據,底下更深層的機制才是真正有助於我們了解「人」的關鍵。

畢竟不管它有多神秘,占星術能以次文化的形式深深紮根在人類歷史中,肯定有它的意義存在。

就如同過去社會透過占星術來定義人,現在輪到我們來重新認識人與占星術之間的關係了。

參考資料 2021,EventhestarsthinkthatIamsuperior:Personality,intelligenceandbeliefinastrology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windmill 2021/12/18 回覆 願天上的水瓶星座保佑我在這人間地獄之中活下去。

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 22篇文章 ・ 119位粉絲 +追蹤 最初是想用心理學剖析日常事物,一方面「一吐思想」,另一方面借用吐司百變百搭的形象,讓心理學成為無處不在的有趣事物。

基於本人雜食屬性,最後什麼都寫、什麼都分享。

歡迎至臉書搜尋「異吐司想」。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裝滿的穀倉壓力有多大?靜摩擦力與楊森效應 1 7小時前 左右腦的理性與感性是真的嗎?兩個腦半球到底是怎麼分工進擊的?──《打破大腦偽科學》 1 21小時前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2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 2 2022/08/13 RELATED 相關文章 都是星星惹的禍之「疫」薄雲天 喝母乳的寶寶能提升神經認知功能?——是真的!而且「曾經喝過就有效」 都是星星惹的禍?—木星合土星─歲星犯填星 智力會隨著年齡衰退,那麼年輕人真的比較聰明嗎? 【GENE思書軒】聰明如章魚,牠為什麼有高智力? 2 4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2 4 1 喝母乳的寶寶能提升神經認知功能?——是真的!而且「曾經喝過就有效」 查克爸 ・2021/10/26 ・3015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免疫力(15) 哺乳(9) 寶寶(1) 智力(10) 智商(14) 母乳(14) 親餵(1) 認知功能(1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喝母乳的寶寶,真的會更聰明嗎?母乳不僅能夠提供小寶寶所需的營養以及免疫力,而透過母親的生理機制,更能將各種符合自己孩子需求的成分,客製成孩子專屬的母乳。

需要發育大腦,就多給些相關的成分,如果要長肌肉也沒問題,媽媽隨時隨地都準備為孩子產製最適合的母乳,這可是任何產業都難以複製的機能。

因此母乳被說是對寶寶是最好的禮物,想當然各種與母乳哺育相關的研究主題,便是眾多學者探討了解的目標。

其中,研究智力發展應該是最吸引人的主題之一,不過目前為止也是有研究指出,母乳哺育的孩子,他們的平均智商與沒有母乳哺育的孩子相差無幾,這不知潑了多少人一身的冷水,掃了無數爸媽的興致。

但以前的證據說智商沒差異,不代表新的研究一樣沒差異,科學這件事就是會不斷變化,產出新的結論,全世界仍有不少研究都提出母乳可能使寶寶更聰明。

這次要介紹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神經科學研究所(DelMonteInstituteforNeuroscience)的成果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這次提出的新證據是與認知能力有關,而且他們的結論應該會讓人眼睛一亮,因為他們發現,母乳哺育的時間長短與9-10歲兒童的部分認知發展有關連,而且只要孩子有吃母乳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出差異[1]。

人類積極探索智力,母乳與智力的關係更是熱門主題之一。

圖/Pixabay 改變研究方向,找出母乳與智力之間的正向證據 隨著各種研究產出,我們得以知道智力受到很多變項影響,尤其是與父母親直接相關的因素,例如父母的社經地位、智力程度、學經歷等都可能使孩子擁有較高的智力。

換句話說,也就是研究者比較了相同教育程度或是經濟程度的母親後,結論是不管有沒有哺餵母乳,他們孩子的智商分數可能相近。

既然知道多種因素可以影響智力,便要在研究方法的設計下足功夫,因為要盡可能控制所有影響,讓母乳哺育的小孩,以及沒有母乳哺育的小孩都能在同一個基準線上比較,才能看出客觀上的差異,或可說是未能控制好混雜因素[2]。

不過就如開頭所說,研究目標、方法不同,看到的成果就不一樣,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這篇藉由分析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計畫[3](TheAdolescentBrainCognitiveDevelopmentStudy;ABCDStudy)數據的報告,就看到了母乳與認知的正向關係,改而分析更細項的各種認知能力[4],其涉及了執行與感知、學習、記憶、理解、意識、推理、判斷、直覺和語言相關的等各種任務技能。

認知能力分好多,研究分析哪些? 這個認知研究採用ABCD研究數據來探討,但為了減少測量誤差的影響(例如孩童曾經暴露會接觸酒精的環境、未參加訪視的兒童等因素),研究者最終保留了9,116名兒童的數據,並以此分析母乳哺育時間與神經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那列入分析的認知能力向度有哪些? 向度一共有三項,而且跟每個人都有關,分別是一般能力(generalability)、執行能力(executivefunction)以及記憶力(memory),而這三項能力各自有其解釋在,如一般能力,美國心理學會對此提出的解釋定義是,一種可以被衡量的能力,且被認為是基礎能力,用來處理所有與智力相關的任務。

再來是執行能力,這個能力則可用來管理和控制工作記憶、注意力,也跟抽象思考等種種認知過程有關,像是設定目標、想像並預見;最後一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記憶力,是透過大腦系統所儲存的訊息,是能回憶特定訊息或曾經有過的經歷。

不過這些能力的發展程度真的能評量嗎?放心,各項認知能力背後有眾多的研究依據,也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測量方式來評定。

像是「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的矩陣推理測驗」就在這個研究被用來測量知覺推理和組織、空間訊息處理等相關的能力;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NIHToolbox®-Cognitionbattery,也在這個研究裡被整合運用評估兒童的神經和行為功能。

最後通過次數以極多的神經認知測驗,也才讓研究結果得出有吃母乳的小朋友,是能改善某個認知能力。

針對各種能力、認知所開發的測驗,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並應用。

圖/Pexels 母乳真的有助於認知能力!是哪一項呢? 研究要分析的有一般能力、執行能力以及記憶力,那究竟哪像能力獲得提升呢?鏘鏘,從數據提供的結論是一般能力(generalability)與母乳哺育的時間長短有顯著關聯[1]。

但你可能會說「怎麼才提升一種能力?」,這時候我們要關注的是,在心理學上的一般能力也包含多種能力,一般能力只是所有分向能力的統整稱呼。

研究中把這九千多位9-10歲的孩子,依照他們吃母乳的時間長短分成四組,第一組是0個月的控制組,接著是三組母乳哺育的實驗組,分別是1-6個月、7-12個月以及吃母乳超過12個月的寶寶,可以看到在母乳哺育期最短的1-6個組別寶寶,他們在一般能力的測驗結果,比起沒吃母乳的寶寶有所提升,而且隨著母乳哺育的時間變長,孩子們在一般能力的發展程度也越來越高。

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研究結果就是,今天有某一個家庭選擇餵養母乳,即便哺育期間落在有點長又不算太長的2個月或是半年內,對寶寶的神經認知發展來說也是有幫助的,這也符合研究人員的設定目標,因為這有望幫助改善人們的動機,讓更多人想要母乳哺育,不只告訴每個家庭們可以量力而行,也藉此呼籲政府、社會企業能夠更設身處地為媽媽們著想。

母乳哺育與一般能力認知的關聯性較高,且隨著期間變長而增加。

資料/參考資料1 研究成果重要,但更該考慮「人」 各種母乳相關的科學證據報告,讓母乳對孩子的好處不言而喻,這次介紹的研究也是,也的確可以藉由這些證據協助家庭做出決定,讓他們決定是否要餵養母乳,但這篇研究成果的重點,是希望能夠「鼓勵」家庭選擇用母乳哺育寶寶,而不是「非得要」。

不可否認的是,母乳哺育對媽媽們是一個壓力來源,常常聽到「給寶寶最好的」,反而讓各種美好變成壓力,像是聽到哪位媽媽不給寶寶吃母乳,各種批評襲來,不餵母乳變成一種罪過。

而如果選擇母乳哺育,又可能因為家人不支持而宣告放棄。

母乳對寶寶有幫助,但家人彼此間的支持才更重要。

圖/Pixabay 研究也實實在在告訴我們,餵養母乳的意願及時間長短,可是牽涉眾多因素,其中個體因素如教育程度、年齡會改變想法,還有環境和社會文化影素也會影響,例如就業問題、丈夫支持程度、家人態度也都大大的參雜其中[6]。

因此每個家庭間的討論、媽媽的個人意願都很重要,有了共識後再來下決定,而當你們決定好要給寶寶母乳,又就差那決定性的臨門一腳時,不妨想想這篇研究提出的結論,「只要曾經給寶寶喝母乳,便有機會提升他特定的認知能力喔」。

參考資料 Lopez,D.A.,Foxe,J.J.,Mao,Y.,Thompson,W.K.,Martin,H.J.,&Freedman,E.G.(2021).BreastfeedingDurationIsAssociatedWithDomain-SpecificImprovementsinCognitivePerformancein9-10-Year-OldChildren.Frontiersinpublichealth,9,657422.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1.657422Walfisch,A.,Sermer,C.,Cressman,A.,&Koren,G.(2013).Breastmilkandcognitivedevelopment–theroleofconfounders:asystematicreview.BMJopen,3(8),e003259.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3-003259https://abcdstudy.org/https://dictionary.apa.org/cognitive-abilityNatlandST,AndersenLF,NilsenTI,ForsmoS,JacobsenGW.Maternalrecallofbreastfeedingdurationtwentyyearsafterdelivery.BMCMedResMethodol.2012Nov23;12:179.doi:10.1186/1471-2288-12-179.PMID:23176436;PMCID:PMC3568415.Shi,H.,Yang,Y.,Yin,X.etal.DeterminantsofexclusivebreastfeedingforthefirstsixmonthsinChina:across-sectionalstudy.IntBreastfeedJ16,40(2021).https://doi.org/10.1186/s13006-021-00388-y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1/10/26 回覆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喝母乳的小孩,是因為比較受照顧與關心而造成認知能力的提升呢? #2 A編 2021/11/04 回覆 #1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畢竟有蠻多變因是不能控制的 查克爸 3篇文章 ・ 2位粉絲 +追蹤 查克爸|醫學生物技術領域碩士,現職是有點神祕,也與自然科學有關的評量工具研究人,專心將各種研究設計為科學教育評量工具的同時,也投入喜愛的科普領域。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裝滿的穀倉壓力有多大?靜摩擦力與楊森效應 1 7小時前 左右腦的理性與感性是真的嗎?兩個腦半球到底是怎麼分工進擊的?──《打破大腦偽科學》 1 21小時前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2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 2 2022/08/13 RELATED 相關文章 電腦打字那麼方便,為何我們還要用手寫字? 養出寶寶的免疫力!HMO母乳寡糖與核苷酸是母乳保護力的關鍵 新手爸媽必知的母乳營養新觀念——免疫因子HMO母乳寡醣 失智症不是單純老化現象,及早就醫、治療才能延緩病程 箕形門齒X美洲原住民X母乳——這三者源自冰河時期的神秘關係是?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