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马克思主义
播报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中文名
马克思主义
外文名
Marxism
诞生时间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内容划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
目录
1
理论介绍
▪
组成部分
▪
诞生历程
2
理论来源
▪
哲学观念
▪
补充说明
3
理论与宗教
4
发展历程
5
国外发展
▪
列宁主义
▪
列宁贡献
6
历史变迁
7
经典著作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
播报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
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
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
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
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概念
恩格斯
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5张)
按照列宁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根据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也可作此分类)。
他们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
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
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并分别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
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播报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
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
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
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主义补充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
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
还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作出科学分析。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
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合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各方面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迹,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那时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
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共产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要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要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善于争取各种同盟者,善于同其他政党采取种种共同行动。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宗教
播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宗教信仰吗?不是,它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体现。
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义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
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
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
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
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
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学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
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
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播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这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
马克思主义国外发展
播报
现代西方国家中有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该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创始人为匈牙利的卢卡奇·吉厄尔吉、德国的K.科尔施和意大利的A.葛兰西。
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
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是西方各国的一批左派知识分子,他们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他们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具有普遍意义,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病,力图根据现代西方社会发生的实际变化,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集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重新创造”,用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一条适合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
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法兰克福学派。
它于1930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主要代表人物有M.霍克海默、H.马尔库塞、T.W.阿多诺和J.哈贝马斯。
这一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
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结合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派别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萨特。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也有人比如齐泽克,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也有错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争取人类解放的学说。
要实现人类解放,就要消灭私有制,而这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月革命乃至后来的中国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代表团的问题和斯大林同志的回答第一个问题:列宁和共产党实际上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了哪些新原则?说列宁相信“创造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答:我认为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任何“新原则”,同样列宁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旧”原则。
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他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依据的。
但是列宁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同时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他适应发展的新条件,适应资本主义的新阶段,适应帝国主义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
这就是说,列宁在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他给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加进了某种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比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更新的东西,而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这种新贡献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原则为基础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列宁作了新贡献,推动了马克思学说的发展。
第一,关于垄断资本主义问题,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的问题
资本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础。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活在垄断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时期,即资本主义平稳进化并向全球“和平”扩展的时期。
这个旧阶段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完结的,那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逝世了。
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条件,即由于资本主义新阶段代替了旧阶段、由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阶段而产生的新条件,只能作一种推测。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平稳进化已经为资本主义的跳跃式的、剧变式的发展所代替,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矛盾已经表现得特别厉害,在发展极不平衡的条件下,争夺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的斗争已经使周期性的重新瓜分世界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列宁的功绩即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作了一个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它的溃疡以及它必然灭亡的条件。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这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在于:(一)他利用巴黎公社和俄国革命的经验,发现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国家形式;(二)他从无产阶级同盟者问题着眼,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三)他特别着重指出这个事实: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者)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第三,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在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的国家里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和方法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看作相当长的并充满革命搏斗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内采取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组织上的种种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社会。
列宁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基本原理为根据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在于:(一)他论证了在一个被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可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这个国家不被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所扼杀;(二)他拟定了经济政策的具体办法(“新经济政策”),使握有经济命脉(工业、土地、运输业、银行等等)的无产阶级能运用这些具体办法把社会主义的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从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三)他拟定了通过合作社把基本农民群众逐渐引上并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的具体办法,而合作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用来改造小农经济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基本农民群众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第四,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在任何人民革命中,在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中以及在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要点。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把它们扩展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严整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整体系。
大家知道,正是有了列宁和列宁的党,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才在俄国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这也是俄国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原因。
从前的情况通常是这样:在革命时期,工人在街垒里进行搏斗,他们流了血,推翻了旧制度,而政权却落到资产者的手里,然后资产者又来压迫和剥削工人。
英国和法国的情形就是这样。
德国的情形就是这样。
我们俄国的情形却不同了。
在我们这里,工人不仅仅是革命的突击力量。
俄国无产阶级一方面是革命的突击力量,同时还力求成为领导者,成为城乡所有被剥削群众的政治领导者,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他们脱离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把资产阶级孤立起来。
俄国无产阶级既然是被剥削群众的领导者,它进行斗争就是为了夺取政权并利用这个政权来谋取自身的利益,来反对资产阶级,来反对资本主义。
正因为如此,俄国革命每一次强有力的发动,无论是在1905年10月或在1917年2月,都把工人代表苏维埃这个负有镇压资产阶级使命的新政权机构的萌芽搬上舞台,来对抗资产阶级议会这个负有镇压无产阶级使命的旧政权机构。
在我们这里,资产阶级曾经两次企图恢复资产阶级议会,消灭苏维埃:一次是在1917年9月,即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以前的预备议会(注:民主会议于1917年9月14—22日(公历9月27日—10月5日)在彼得格勒举行。
会议是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领袖们召集的。
参加会议的有各社会主义政党、苏维埃、工会、地方自治局、工商业界和军队中的妥协派代表。
会上产生了临时政府的谘议机关——预备议会(共和国临时议会)。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想利用它来制止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使俄国从苏维埃革命的道路转到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道路上去。
关于民主会议,参看列宁《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布尔什维克的错误》和《政论家札记》(《列宁全集》第26卷第26—34页和第35—41页)。
——第252、614页。
)开会期间;一次是在1918年1月,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立宪会议(注:立宪会议于1917年11—12月选举,1918年1月5日(公历18日)在彼得格勒召开。
召开立宪会议是在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口号,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的纲领包括了这项要求。
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但布尔什维克党并没有简单地抛弃这个口号。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式上把召开立宪会议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却百般拖延,始终没有兑现。
十月革命后,人民委员会于10月27日(公历11月9日)批准立宪会议选举日期。
立宪会议选举是按照临时政府原来制定的条例进行的,其结果并没有反映当时真正的政治力量对比。
但为了揭穿立宪会议的反革命实质,布尔什维克党仍决定召开立宪会议。
会上,在立宪会议中占多数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人拒绝承认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关于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并拒绝讨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布尔什维克党团当即退出了立宪会议,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随之退出。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1月6日(公历19日)通过法令,解散了立宪会议。
——第135、137、301、614页。
)开会期间,——而每一次都遭到了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陷于孤立,千百万劳动群众已经认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唯一领袖,而苏维埃已经经受过群众的检验和考验,被群众看作是自己的工人政权了;对无产阶级来说,拿这个政权去换资产阶级议会就等于自杀。
所以无怪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我们这里行不通。
正因为如此,革命在俄国就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权。
这就是实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结果。
第五,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分析爱尔兰、印度、中国、中欧各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事件时,已提供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的原则思想。
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是以这些思想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列宁贡献
(一)他把这些思想集合成为一个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二)他把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推翻帝国主义的问题联系起来;(三)他宣布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总的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关于党的基本要点,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没有党就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就是说,既不能夺取政权,也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
他指出:(一)党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高于无产阶级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工会、合作社、国家组织),它的使命是综合和指导这些组织的工作;(二)无产阶级专政只有通过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指导力量的党才能实现;(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由一个党,由共产党来领导,才能成为完全的专政,共产党不和而且不应当和其他政党分掌领导;(四)如果党内没有铁的纪律,无产阶级专政所担负的镇压剥削者以及把阶级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就不能实现。
列宁在自己的著作里所作的新贡献大体上就是如此,他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了并向前发展了。
所以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见,决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割开来,更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
在代表团提出的问题中还说到:“说列宁相信‘创造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我认为这样说是完全不正确的。
我认为任何一种人民革命,只要是真正的人民革命,就是创造性的革命,因为它打破旧的制度而创造新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某些落后的国家里有时也发生一些部落反对另一些部落的儿戏似的“起义”,这样的所谓“革命”当然是不会有丝毫创造性的。
可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没有把这种儿戏似的“起义”看作革命。
这里指的显然不是这种“起义”,而是发动被压迫阶级去反对压迫者阶级的群众性的人民革命。
这样的革命不能不是创造性的革命。
马克思和列宁正是主张这样的革命,并且只是主张这样的革命。
同时很明显,这样的革命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的,它只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时才能爆发。
马克思主义历史变迁
播报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
直接阅读《资本论》,不能够体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需要对中性经济理论进行改编社会属性,才能够学习解读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播报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与恩格斯合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资本论(1867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反杜林论(1878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人民出版社已经出版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其中收录了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绝大部分著作,并且于1972年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修订后出版了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的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播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2]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新马克思主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做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
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话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
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不应当先入为主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
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则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真理的旗帜、进行理论的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时代之问。
这些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思想成果,深刻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极大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参天大树在世界东方根深叶茂。
[3]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引用日期2012-12-17]
2.
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学科王[引用日期2014-05-04]
3.
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政府网[引用日期2021-06-08]
4.
马克思主义的“道”与社会主义的“理”--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8-03]
图集
马克思主义的概述图(2张)
V百科往期回顾
权威合作编辑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成立于 1993 年 9 月,是隶属于...
什么是权威编辑
1
理论介绍
组成部分
诞生历程
2
理论来源
哲学观念
补充说明
3
理论与宗教
4
发展历程
5
国外发展
列宁主义
列宁贡献
6
历史变迁
7
经典著作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馬克思很蠢嗎? - Medium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勞動會異化(疏離),是因為資本主義「過度的追逐利潤」。在資本主義下,勞工的工作產出,早就遠大於社會的總體需要。資本家透過榨 ...
- 2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 YouTube
這是德國電視台3SAT的「哲學哲學腦袋瓜」(philosophisches Kopfkino)一系列小短片當中的其中一部,簡單介紹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很可愛有趣。
- 3馬克思的烏托邦 他心目中共產主義理想下之新人類與新社會
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崛起,便是把政治勢力或權力轉. 化為社會勢力、社會權力。 共產主義一詞源於1830 年代中期法國革命性的秘密社團,後來成為. 馬、恩所推動的工人階級 ...
- 4馬克思主義- 翰林雲端學院
馬克思主義(Marxism),社會主義的一個發展類型,因為是馬克思所創而得名。 馬克思主義是以唯物主義為重心,並以階級鬥爭為動力。19世紀的階級鬥爭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間 ...
- 5马克思主义_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