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介紹中西交響樂團的各樂器位置及中樂團的樂器名稱特色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來說,交響樂團的編制包含有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等。
一個大型的交響樂團人數約有一百人左右,小型的室內樂團則多不超過五十人。
弘榮實業有限公司部落格弘榮實業有限公司部落格記錄了我們的產品點點滴滴!歡迎光臨!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412051620為您介紹中西交響樂團的各樂器位置及中樂團的樂器名稱特色與二胡構造及名家指導和強力淨說明書?ForceCleaner
交響樂團(管弦樂團)
西洋樂器演奏形式,根據樂器的性能大概分為:
第一節:交響樂團(管弦樂團)
主要樂器為:
絃樂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樂器
長笛、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
銅管樂器
小號、法國號、長號、低音號
打擊樂器
定音鼓、小鼓、木琴、鐵琴、大鼓、
管鐘、鈴鼓
交響樂團的演奏樂器位置分配圖
交響樂團樂器編成位置圖
弦樂器 String
木管樂器 Wood-Wind
金管樂器Brass
打擊樂器Percussion
1.豎琴Harp
7.短笛Piccolo
15.法國號Horn
19.鑼Tam-Tam
2.第一小提琴1stViolin
8.長笛Flute
16.小號Trumpet
20.鈸Cymbal
3.第二小提琴2ndViolin
9.雙簧管Oboe
17.中音長號Trumbone
21.木琴Marimba
4.中提琴Viola
10.英國管EnglishHorn
18.低音號Tuba
22.鐘琴Glockenspiel
5.大提琴Cello
11.單簧管Clarinet
23.管鐘TubularBells
6.低音提琴CžBass
12.倍低音單簧管BassClarinet
24.小鼓、軍鼓SideDrum
13.巴松管Fagot
25.大鼓BassDrum
14.倍低音管ContraFagot
26.定音鼓Timpani
交響樂團
一般來說,交響樂團的編制包含有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等。
一個大型的交響樂團人數約有一百人左右,小型的室內樂團則多不超過五十人。
交響樂團的各類樂器大致包括:
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英國管等銅管樂器:小號、長號、低音號、法國號…等打擊樂器:定音鼓、小鼓、大鼓、管鐘、木琴、鐵琴等
除上述幾類樂器之外,有些樂曲尚包括鋼琴、大鍵琴、管風琴等鍵盤樂器。
下圖為一般交響樂團樂器分配位置圖:
至於交響樂團中樂器數量的編制方面,在海頓之前的巴羅克樂團大多並未有特定的規劃,作曲家通常是根據當時演奏者的樂器種類與人數來調整;然而由於海頓曾任職宮廷之副樂長,因此擁有足夠人數與樂器種類的樂團,也因而能逐漸發展出木管聲部的「雙管制」---指長笛、雙簧管、及低音管的分配都是由兩支組成,另外,單簧管則是要到十九世紀初才成為樂團的固定成員。
目前國內幾個較大型的樂團包括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等。
國外知名的交響樂團則例如有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Amsterdam)、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PhilharmonicOrchestra)、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Orchestra)、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克里夫蘭交響樂團(ClevelandOrchestra)、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SymphonyOrchestra)等。
國樂團的編制差異
各個樂團都有他們獨自的特色。
除了指揮處理的因素以外,也與樂團的編制,所用的樂器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有機會比較目前各個專業樂團,包括台灣以及大陸的各樂團在內,可以發覺各有其特色。
除了單純的演奏技術各有不同以外,最主要的還是整個樂團的演奏風格,以及保留曲目等等的不同。
而這些不同之處,雖然與演奏者有不小的關係,但是比較常被忽略的,則是編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以香港中樂團來說,有些曲目是為該團量身訂作的。
例如盧亮輝先生的『冬』,陳能濟先生的『大江東去』等。
這樣的曲子,拿給台灣的中型樂團來演,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如果是拿給浙江或江蘇民樂團等較小型的樂團,自然更有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早年的曲目如鄭思森先生的『松』,拿給現在的樂團來演奏,如果全部聲部填滿的話,恐怕也很奇怪。
所以樂團的規模大小,年代遠近,這樣的差別從基本上已經改變了演奏出來的效果了。
不過如果當樂團大小相近,而且以當代的來看呢?目前大多數的樂團規模以中型樂團居多。
人數或有出入,但大致上是頗類似的。
如果仔細觀察,便可以發現各樂團編制上的差異。
一方面是人數的差異,一方面則是樂器的差異。
比如說,低音樂器用革胡還是大提琴?這在音色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又如拉弦樂與彈撥樂的比例如何?這也會造成整體演奏風格的差異。
而使用樂器上的差異,加上了編制數量的不同,造成了各個樂團之間最根本的音色音量就不同了。
最明顯的例子在管樂部份。
例如大陸中廣只用三把笛子,卻有將近十個嗩吶。
有些樂曲就只有他們樂團演奏比較有氣勢;又如濟南前衛樂團,管樂中用了一些別團沒有或罕見的樂器如蘆笙筒和低音嗩吶;或者像上海民樂團編制裡沒有加鍵低管;而香港中樂團弦樂比例高,有些樂曲演奏起來只有他們的弦樂出得來......即使是有相同的編制數量,但是樂器的差異也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一般樂團高音笙多半用有擴音的三十六簧方斗笙,而高市國用的卻是無擴音管的圓斗笙,音色音量相差極大,對於演出效果來說,幾乎要看做是不同的樂器了。
而像高胡夾腿奏與否,也影響到整個弦樂組音色的不同。
二胡組用的是哪一類音色的琴,也對整組的音色有影響。
所以,有了這麼多的不同,各個樂團的演出效果,自然都不一樣了。
再加入演奏者以及指揮者的因素之後,變化更多。
西洋管弦樂團的音色編制等等差異不是沒有,但是相較於國樂團,還是小多了。
同一個樂曲的不同版本錄音,西方管弦樂團多半差別在指揮的詮釋與處理,而換做是國樂團的話,即使是同一個指揮以同樣的詮釋手法來帶不同的樂團,得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演奏效果。
所以一個國樂作曲家,有時比較難以想像自己的作品,實際演出的效果。
因為每個團演來都不同.
現代的國樂團源自絲竹樂隊,是1930年代左右成型,以中國民族樂器為基礎,借鏡西方管弦樂團編制而成的一種新綜合型樂團,其基本可分為「吹、擦、彈、打」四組,而「吹」是指吹奏樂器組,「擦」是指擦弦樂器組,「彈」是指彈撥樂器組,「打」是指打擊樂器組,除了打擊樂器外,各組又各具高、中、低聲部。
【笛】【簫】【笙】【嗩吶】
【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大提琴】
【揚琴】【琵琶】【柳琴】【古箏】【阮】
【鑼】【鼓】【鈸】【碰鈴】【木魚】
【笛】【簫】【笙】【嗩吶】
《 笛 》
1. 起源: 笛在古代稱為『橫吹』亦稱『橫簫』,相傳在漢代隨著張騫通西域而傳入(也有人說是漢代由蒙古傳入)。
宋朝以後,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
2. 概說: 笛子,又稱竹笛,顧名思義﹐是由竹子製成。
於古時稱為橫吹,在鼓吹樂中占有重要地位。
現分有梆笛或曲笛。
笛子在我國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地域廣大,品種也較多,較普通的有曲笛和梆笛。
曲笛笛身粗而長,發音寬廣柔和,流行於南方各地,是崑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善於表現悠揚委婉的情致,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梆笛笛身細而短,短於曲笛,它的音色高而明亮,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緻,發音清亮,高亢尖銳,主要流行於北方,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是梆子戲曲的主要樂器。
它是竹製的吹管樂器,吹孔一個,指孔六個,貼有笛膜,透過管身左端第一個吹孔,將空氣衝擊吹口對側邊緣灌進管內,經過第二個貼著笛膜的膜孔,共振管內空氣柱而發音。
一般以蘆葦膜作為笛膜黏在膜孔上方,擔負音色變化的作用。
這是我國笛子不同於世界上別國笛子的一種發明,笛子一經傳入並與我國吹管樂器結合發展,成為我國特色的樂器了,除了常用的六孔笛外,目前在一些樂隊中還使用經過改良的新笛,新笛開有十一孔,不貼笛膜,因此沒有膜孔,具有半音準確、轉調方便、音色在合奏中易協調等優點。
它的發音清脆嘹亮,充滿活力。
在現代國樂團裡,因為使用的音域越來越寬廣,為適應樂隊需要,已發展並改良了許多的不同調性的笛子,如EA調梆笛、CF調梆笛、GC調曲笛……等,同時亦有更高音的小梆笛及更低沈的低音大笛(如DG調低音大笛),使整個笛子音樂更加豐富,音色也更多元化;而為適應不同氣候而導致音准的問題,還改良了雙節式可調整音高的笛子,讓演奏者更容易掌握音准。
3. 分類:<1>梆笛: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有一用軟質木材製成的塞子,稱作笛塞。
而膜孔為在左端第二孔,主要用來貼笛膜。
笛膜是由蘆葦膜製成,經過氣流振動後,便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
而音孔即為按孔,有六個,分鄂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位於笛子右端的兩個側孔,可用來調音,決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
而助音孔則於笛身最右端的兩個孔,其主要用途為將音量擴散,使其穿透力更強,音量更大,而其還有基音孔的調音功能。
而另有一部為稱為海底,即由吹孔至笛塞之間,主要功能是阻步氣流向上,使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梆笛的音色高亢,遼闊而明亮,相傳中國至元代因戲曲之盛行,而以梆笛為伴奏樂器的屬北方梆子戲曲,故稱「梆笛」。
<2>曲笛: 現因其音域而稱「中笛」,在古代又稱為「市笛」或「扎線笛」,因盛產於蘇州之故,又有「蘇笛」之稱。
此種笛子較梆笛長且粗,廣泛流行在南方地區,長音寬廣、柔和。
最適宜合奏、獨奏。
在江南的絲竹樂和崑曲等伴奏當中,曲笛是最主要的樂器之一。
曲笛之構造、吹奏姿勢及技巧與梆笛完全相同,外觀像放大後的梆笛。
<3>新笛: 新笛於民國二十五年,由丁燮林先生所創制,由中央研究院制訂為國樂新器。
此笛共有十一個按孔,它是採用明朝朱載育的十二平均律,一律一孔,共十一律,另一律為筒音(全按)。
全按為D,有三組音域,能發出三十四個音,左手時只需按住兩個孔,其餘一孔一指,可轉十二個調,又稱十一孔新笛,或律笛。
新笛之音色柔美、恬靜、清幽、雅潔,毫無火氣,適於與彈撥樂揚琴同時演奏。
《 蕭 》
蕭也稱洞蕭。
單管、豎吹。
漢代陶俑和北云崗石窟雕刻中已有吹簫的形象。
唐、宋時期的尺八(又稱簫管、豎笛、中管)可能是其前身。
清(律呂正義後編)載:〞明時乃直日簫,不复有豎篴。
今簫長一尺八寸弱,從上口吹,有後出孔;笛橫吹,無後出孔。
古代簫多為竹制,但也有玉制或瓷制的;現代簫為竹制,管長約80厘米,上端利用竹節封口,在封口處半圓形吹孔,管身六個按音孔(前五後一),下端背面有出音孔。
音色圓潤柔和,音量較小。
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演奏傳統絲竹樂曲。
《 笙 》
相傳為"隨"所造。
因古代列插笙管於侉(葫蘆類植物),放空在"八音"分類中屬"鞄"。
古人認為:笙象徵萬物貫地而生,大者稱為"巢",小者稱為"和"。
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I4管笙。
南北朝至惰、唐時期,笙在宮廷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明清時期還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說唱的伴奏,有方斗、圓斗,大、小等各種形制,音位排列也不盡相同。
近、現代使用較普遍的笙為I7簧,而專業音樂工作者使用的則發展到21~37簧,並置有鍵和金屬共嗚筒,音色明亮、和諧,音域擴大,半音齊全,豐富了表現力。
代表傳統曲目有《鳳凰展翅》、《晉調》等。
古時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
西元前十五世紀殷代甲骨文上已有關於「和」的記載。
西元前六世紀,中國的詩集詩經中也常提到這種樂器。
傳統笙一般為十三、十七或十九簧,經過改良後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簧等多種。
笙常用作伴奏樂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亦可用於獨奏。
笙是以簧片震動發音,吹吸皆可演奏,故可吹奏和聲。
這個樂器的特點還有演奏控制技巧的不同所得到的不同效果,強弱時對比特別明顯,同時發音可達到三個以上,有和聲樂器之稱。
可以說它的音響魅力可與高貴、美麗等詞相併,能使人聯想到古代宮庭。
該樂器由多種簧管之方式組成,如十三-三十七簧都有,早在南北朝就被廣泛使用。
《 嗩 吶 》
嗩吶是用雙簧作為發聲器,是發音量較大的管樂器,常用作室外的演奏。
它是由哨子,氣牌,侵子,桿,碗五個部分構成的。
在木製的桿上面有八個音孔,桿上端裝有小銅管做的侵子,侵子上面套有氣牌和蘆葦做的哨子,桿的下端安著碗。
而前面談到的加鍵嗩吶,則多了控制音孔的鍵子。
現在詳細介紹各部分的特色。
哨子是嗩吶的發震器,演奏時的音色和音準,就靠哨子的控制。
桿又稱為管身,是一個空心圓錐體,上細下粗,共開有八個音孔,正面有七個,背面一個,由下而上分別是第一孔,第二、三、四、五、六、八孔,第七孔在後面。
桿表面的音孔間都旋成竹節形狀,主要是美觀和按孔方便。
侵子插在哨子和嗩吶桿之間,可以用來調整音準。
在哨子和侵子之間有氣牌,可以幫助運氣。
氣牌是一塊圓形木片或圓銅片組成。
碗又稱為喇叭口,套在桿的下端,可以活動和裝卸,能上下調整音準,有擴大嗩吶音量的作用。
嗩吶音色清澈明亮,高音能表達熱烈歡騰情緒,低音又具有憂鬱黯淡的色彩。
吹奏嗩吶是件十分費勁的事,音越高越費勁。
嗩吶有八個音孔,左手從食指到無名指分別按在第八,六,五等三個孔,而拇指按在第七孔。
右手也是從食指到小指分別按在第四、三、二、一等四個孔。
嗩吶的吹奏技巧可分為口內技巧和手指技巧,但二者常結合運用。
彈音是嗩吶吹奏頓音的一種技巧,就是用舌尖彈打哨口一下並吹氣,表現出輕快,活潑的情調。
簫音是一種特殊的弱奏技巧,用嘴唇夾緊哨面,同時控制氣息,發出極小的音量,有簫聲的感覺。
打花舌的演奏效果和方法都和曲笛的打花舌相同。
滑音雙唇壓緊,哨子推進和加大氣息等方法,可以吹出上滑音;反之就產生下滑音的效果。
嗩吶的起源,據考證至少存在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最早的文獻據說是新疆千佛山的壁畫,約相當於我國兩晉時期;嗩吶傳入我國是經由絲路傳入,經二百多年的散播廣泛盛行我國西北,經吹鼓樂和民間鼓樂的吸收運用,使其更加盛行;由於其與傳統蓽篥類似故在記載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大陸各地現仍有各種名稱,如:喇叭、金口角、得梨、蘇爾奈等。
嗩吶桿下端喇叭形狀的叫做銅碗,是用以擴音和美化音色。
嗩吶在中國流行很廣,民間稱謂不一,有的以形制的大小分別稱為大、中、小嗩吶;有的以嗩吶桿用材不同,將銅桿嗩吶稱為銅笛,錫桿嗩吶稱為錫笛;另外還有梨花、海笛、吉子等名稱。
藏、苗、蒙古、朝鮮等族也均有各自形制的嗩吶。
一九四九年以後,音樂工作者對嗩吶進行了改革,出現了加鍵的半音階嗩吶,有高音、中音、低音等三種,擴大了音域以及轉調的方便。
吹奏嗩吶有多種技法,如滑音、吐音、氣拱音、氣頂音、循環換氣(長時間吹氣不斷)等。
這可是很難的技巧呢,聽說將軍令要用"阿呵呵",民間藝人還創造了模仿三絃音(短促而富有彈性的頓音)、蕭聲(柔和伍美的弱奏聲)、雞啼鳥嗚、人聲歌唱等特殊技巧,使嗩吶成為一種表現力很強的獨奏樂器。
【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大提琴】
《 高 胡 》
高胡為廣東音樂中所使用的「粵胡」,在廣東也稱「二胡」,琴筒比南胡稍小些、呈圓形,因為定弦比南胡高一個完全五度,音域較高,所以稱為「高胡」。
《 二 胡 》
二胡的材質常見的大概有紅木﹐烏木和紫壇木﹐其中以紅木最為常見﹐大多數的上海琴和蘇州琴都是紅木製成﹐烏木則大多用在北京製的二胡﹐紫壇二胡就比較少見﹐原因是紫壇木太過昂貴﹐稀少﹐因為紫壇樹成長的速度太慢﹐據說十年只能長成直徑十到二十公分的細細一棵樹﹐但也因為長得慢﹐所以木頭特別硬﹐特別紮實﹐製成二胡以後音色特別穩重﹐渾厚﹐二胡最好的材料﹐絕對是紫壇無疑。
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它廣泛地流傳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
二胡這個名稱,在南方是專指獨奏用或在國樂隊用的一種,北方人稱為「南胡」。
由於全國各地不同的習慣,也有稱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稱雖多,實際上都是同一種樂器。
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
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樣,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二胡在國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既用之於獨奏,也適於合奏或伴奏,在民間戲曲的多種戲種中均為重要的伴奏樂器。
二胡普遍採用五度定弦法,最常用的空弦定音為d1a1。
《 中 胡 》
中胡的型制與南胡相同,只是各部位較大些,定弦比南胡低五度。
它是因應現代國樂團編制而創製的樂器,音色沉穩濃郁。
《 革 胡 》
革胡是為因應現代國樂團編制,參考西洋大提琴的型制創製的低音拉絃樂器,它的演奏方式與西洋大提琴相同,只是在共鳴箱的設計上保留了胡琴的特徵,將琴筒蒙以蟒皮。
《 大 提 琴 》
為了因應現代國樂團的編制,因此常使用西洋大提琴作為低音部樂器,它的音色溫潤飽滿,能使整體的音響更為沉穩、厚實。
【揚琴】【琵琶】【柳琴】【古箏】【阮】
《 揚 琴 》
1. 起源與前身: 在揚琴族中計有「揚琴」、「筑」、「卡龍」等三種擊絃樂器:「筑」是一種在西元前四、五世紀即已流行於我國北方的以筑尺敲擊發音的樂器,與琴相似,細長而成棒狀,一般是五條弦。
《舊唐書、音樂誌》記載:「筑,如箏,細項。
以竹擊之,如擊琴」,自古即有「易水送別,擊筑高歌」之憂情,於是後人以「擊竹」二字推斷揚琴是「筑」的演變體。
但「筑」為竹製琴身,「揚琴」為木製琴身;「筑」的形狀似箏,為長方形,「揚琴」的形狀似梯形;「筑」用絲弦,「揚琴」用金屬弦;「筑」以左手按弦、右手持竹尺擊弦,「揚琴」則以二支琴弓擊弦。
「筑」這種樂器經秦、漢、南北朝,而至隋唐,慢慢的消失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共鳴箱窄小,敲擊的弦又未用金屬弦,發音小而不良所致。
有謂揚琴來源於筑,在年代來說,筑在唐後即已絕跡,而揚琴明末才在我國出現,期間相隔這麼久,因此揚琴應不是源於筑。
「卡龍」是我國新疆維吾爾族樂器,平置於桌上,以左手持金屬棒按柔滑弦,右手帶義甲撥彈,亦可隻手恉用撥片撥彈,在外型、弦數、音色特點上都與揚琴相似。
事實上卡龍是由中亞地區的「嘎龍」演變而來,在元史記載,元代征伐西方時在克什米爾得「七十二弦琵琶」,這樂器可能就是卡龍,可見其出現於元代或更早,但是揚琴最初流行於我國的廣東,廣東與新疆幾乎隔絕,音樂風格更是相差甚遠,故揚琴與卡龍當無直接關係。
據史書記載,揚琴最早源於中東阿拉伯、波斯地區,當時稱之為「桑圖爾」Santur,後流傳到歐洲、北美及大洋洲,有達西瑪〈Dulcimer〉、欽巴龍〈Cimbalon〉、海克布里〈Hackbrete〉及薩特瑞〈Psaltery〉等名稱。
當時的擊弦工具是木製小槌,音色清脆空曠。
而我國最早出現揚琴的時間,是在明末,最初流行於廣東,它的形成,可能是由於達西瑪琴的直接傳入,或是借鑒於鋼琴所產生的。
在1511年英國出版了一本音樂書籍,介紹了達西瑪琴,其形如長方形的盒子,許多弦張於兩端軸釘之間,中間有一條隔碼,琴邊兩個木槌,由於明代的工業發展,中西文化交流,這樣樂器傳進來是可能的。
在明末義大利人利瑪竇帶了歐洲的古鋼琴到廣東和北京,很可能是我國當時工業落後,無法製作鋼琴,或民族習慣與風格不同,而鋼琴不被廣為使用,但卻吸收了其結構特點,而創造完成了揚琴,廢除其複雜的撥鍵系統,改用雙手持竹棒擊奏。
根據以上種種的說法,以第二種說法「揚琴由海外傳入中國」較符合歷史考據,以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頻繁的接觸交往,揚琴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是很自然的現象。
當然,傳入中國的方式除了海上傳入中國沿海廣東一帶經由著名的「絲綢之路」從陸路傳入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東歐匈牙洋琴,中東的土耳其揚琴均比中國揚琴歷史,而「絲綢之路」的中國大門「新疆」的民間音樂很早就有揚琴(新疆稱為Chang並非「卡龍」)參與伴奏,揚琴藉由新疆音樂文化傳入我國東北地區,並且溶入山東琴曲以及貴州琴書東北揚琴等戲曲中,亦是合理的推論。
總而言之,揚琴早於十三世紀前發現於中東、波斯一帶,十四世紀流傳於東、西歐,十七世紀以後經由海路及陸路傳入中國,於廣東沿海最為風行。
早期揚琴為二條琴碼的小揚琴,形似梯型的蝴蝶,亦稱為「蝴蝶琴」,二十世紀中期開始(約在1960-1990年),揚琴在中國有了大幅度的改良,琴體增大了一倍,琴碼由二條增加為四條、五條,音域亦擴為五個八度,且半音齊全,可任意轉調,演奏曲目亦由傳統的廣東音樂擴大發展為現代音樂、複調音樂,以及十二音列……等多方面的曲目,為現代國樂團中不可或缺的樂器,尤其是它出色的伴奏功能,成為胡琴、笛子等國樂器獨奏時不可缺少的伴奏者,所以它又有「中國的鋼琴」雅號。
2. 概說: 揚琴是一種外來樂器,音質清晰自然,明朝時才傳入中國,所以原來叫做「洋琴」。
現有的揚琴中,不論在外形,音位排列,音域等方面都有些差異。
所以按照它的弦數多少,概分為八行揚琴,九行揚琴,十行揚琴,十三行揚琴,和十四行揚琴。
近幾十年來,經過不斷的改良與創新,又有一種滑輪式轉調揚琴,就是在琴邊裝一個小銅輪藉以滑動,方便改變高音來轉調,使揚琴的音域更為寬廣更富有表現力,成為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一員。
音色美而悠揚,可以打出和聲,能合奏、齊奏、伴奏、及獨奏。
揚琴的音響色彩變化,主要通過技術動作的各種層次對比來表現。
一般情況下,音響色彩的剛柔層次,主要依靠琴竹擊弦前舉起的高度及其向下擊彈的速度的變化來實現;厚薄層次主要依靠擊弦點位置的變化來實現;虛實層次主要通過各種滑抹類,揉弦類等技法的運用來實現;明暗層次主要通過制音器踏板全放、半止或全止的控制變化來實現;抑揚層次主要通過琴竹頭觸弦時值快慢的變化來實現。
以上的變化層次可以是單一色彩的變化或綜合色彩的變化,運用的技術動作不僅是單一的,也是綜合技術動作的協調與配合,結合力度的控制變化,使音色的層次變化和技術動作的選擇,取得了和諧的融合。
3. 分類: 中國揚琴的種類很多,基本可分為三類: <1>小揚琴: 這是最早期的揚琴,設有兩排碼,各設7~10檔音位。
小揚琴因為只有自然音(鋼琴的白鍵),不能轉調,所以很早就有上下絃半音定絃法,及左右橋半音定絃法的改革,以獲得變化半音來轉調。
但基本上因橋數都沒有增加,所以演奏、製作均很困難。
由於這種琴的體積小,音域窄,轉調困難,目前只作為民間少數人自娛的一種樂器 <2>快速轉調揚琴: 這是1959年由北京楊竟明先生改革成功的四排碼揚琴,採用五二多排並列原則,解決了張力問題,以四橋並列取代傳統之兩橋,橫向定音階,增加音域。
並採用變音滾軸與推滾承軸、變音槽,解決了微調或半音變化問題。
和之前小揚琴相比,它擴大了音域,美化了音色,用變音槽升降半音的方法以利於轉調,是較為廣泛使用的揚琴形制,這類琴有北京的401、上海的78型、79型等。
<3>平均律揚琴: 1950年代天津鄭寶恒先生改革了「呂律式大揚琴」,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又出現了廣州紅旗牌〈陳照華改革〉、上海81型、北京501〈桂習禮改革〉等不同排列形制的揚琴,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使用變音槽就能夠達到直接轉調的目的,促進和繁榮了創作,又豐富了表演技藝,使揚琴藝術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4. 琴竹: 琴竹,是揚琴的主要附件,揚琴之能發音,全靠琴竹擊弦之振動。
一台揚琴聲音的大小除了揚琴本身共鳴之外,琴竹擊弦之輕重也有關係。
擊弦之輕重,那是看某一曲中之需要,一般我們可以用揚琴的技術來克服它。
至於揚琴音色的柔美、圓潤,那就是兩根琴竹的問題了。
琴竹的好壞,對演奏揚琴的音色,有決定性的關係。
5. 揚琴在台沿革: 早期傳統揚琴的形狀與構造,輕巧而簡便,清脆而悠揚,兼具聲音的包容性,所以被廣泛運用在地方戲曲,比如說唱音樂、歌仔戲、客家戲、布袋戲……等的具種伴奏形式,因而能流傳至今。
民國四十年代,著名音樂家祁寶珍、李協和、謝萬福、何名忠、周耀當、江菊松、夏炎、孫培章、董榕森……等眾位國樂前輩,致力於振興國樂推廣教育,也因此有大量的獨奏曲、合奏曲譜。
而隨著樂團的組織結構,曲目的改良,二橋七、八行的小揚琴已不敷使用,所以逐漸朝向擴大音域、半音的方向改良,而有十行、十一行、甚至十四行的產生,且運用了相當長的時間。
當時中廣國樂團 黃蘭英老師,仍是使用二橋十行,而晨鐘國樂社的黃祖彝老師使用的揚琴則是二橋十四行。
由於十四行揚琴十分笨重,所以無法普遍使用,在民國四十年代,中廣國樂團便設計了十三行半音階揚琴,同時在民國四十三年,黃祖彝老師也設計了二十行半音階揚琴,並在民國六十三年的「中國歷代樂器展覽」會中參展。
這在當時可算是相當創新的改良,只可惜未加以研究推廣,而未普遍使用。
因此,從民國四十年代到民國七十年初,國內可說仍使用小揚琴,但是大揚琴的行蹤,已慢慢浮出了。
民國五十年代,由各大專院校培育了許多優秀的揚琴學生,使揚琴能突破傳統手法,大為提昇了演奏技巧,且創造了許多揚琴獨奏曲,如蔡錫山--「蝴蝶操」、「豐收樂淘淘」;夏炎--「綠洲」、「清溪流水–彎月」;魏麗瑩--「午夜聞鶯」、「牧野遙思」、「童年」、「碧海青天」、「春綠林」……等,使揚琴展現出更多的獨奏表現力。
6. 揚琴的演奏技巧: 演奏前先調整琴架到適當高度,演奏揚琴時坐姿要端正,兩腿靠攏,雙眼注視著樂器。
彈奏揚琴,琴竹的拿法非常重要,控制得好,才可以敲擊出所要的音色和音量。
琴竹的拿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拇指,食,中三指持竹;另一種是以拇指,食,中,無名指持竹,這種持竹的方法最好。
因為用四指持竹,可以運用食指起竹,無名指落竹,速度快且持竹穩固,對音色和音量也比較好控制。
而敲擊位置在距離琴橋一公分的地方,音色最好。
為了應付快板時的彈奏,左右兩竹應輪流使用,養成一竹一個音的習慣。
而左右手的順序要看第一個音的位置在那裏。
譬如說第一個音的位置在左邊,就由左竹先敲擊,再由右竹敲第二個音,盡量避免交叉敲擊。
揚琴的音位,以四橋揚琴為例,在演奏者的右方第一弦為最低音G,縱的方向為二度關係排列,橫的方向為五度關係排列。
協音也稱為襯音,二竹輪流敲擊高低八度的兩條弦,就會得到協音的效果。
雙音,二竹同時敲擊八度音的兩條弦,就會有雙音的效果。
輪音又分為單輪或雙輪。
二竹在同一個音上急速而連續敲擊就是單輪。
二竹在高八度的兩條弦上,同時急速而連續敲擊就是雙輪。
按音在出音以後,立即用中指和無名指按住出音的弦,使聲音立即頓住,也稱為頓音。
如果指尖在敲擊的同時,輕觸琴弦的二分之一並立即放開,會產生一個清亮的聲音,稱之為泛音。
一竹可以配合另一竹的音同時敲擊和弦聲,使聲音更豐富而優美。
《 琵 琶 》
1. 起源及前身: 約於四到六世紀傳入中國。
在秦代(公元前221-207年),伋創造出一種直柄,圓形音箱,豎抱演奏的彈撥樂器。
公元四世紀,隨著與西域的文代交流,有一種半朵形音箱,曲項四柱,橫置胸前用投或用手彈奏的琵琶和五弦琵琶傳入內地。
在漢朝武帝時由西域(大部分為新疆省)傳入中原,漢遣鳥孫公主嫁昆彌時,以解張途思念之寂,故用此樂器奏於馬上,不迥當時的琵琶為圓胴的奏漢琵琶,即「秦漢子」,與現在下圓上銳的不同無品。
唐、宋以來,在這兩種琵琵琶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半梨形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琴頸向後彎曲,琴杆與琴面上設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用手或假指甲彈撥。
日本仍舊保存著唐代傳槷的式樣,並用木投彈奏,我國則自唐朝琵琶演奏家裴洛兒廢撥改手彈後,各種技巧大為進步。
2. 概說: 琵琶二字,在中國古代是摹擬演奏手法的形聲字,右手向前彈出曰"琵",向後彈進曰"琶",是彈奏時的兩個基本手法﹐凡是用這兩個手法抱在懷中彈奏的樂器,在早期都稱為琵琶。
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所以琵琶是也是彈奏的意思。
自魏朝開始,琵琶成為宮庭宴樂最主要的娛樂表演。
很多有名的戰爭,也都以琵琶為主角來譜寫樂曲。
古代所稱的琵琶,是泛指手提式的彈弦樂器,其中包括三弦,阮、月琴、秦琴等樂器,因為這些彈弦樂器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彈奏方法,就是批與把。
所謂的批是右手向左前方彈出,而把是右手向右後方彈出的指法。
後來慢慢的成為獨立個體,每一樂器都有專屬的名稱,而琵琶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彈弦樂器。
琵琶在傳統的獨奏樂曲中,既能表現幽雅抒情的文曲,也能演奏雄壯激烈的武曲。
所以在樂團中,都盡可能的利用各種適合的手法,來發揮它多方面的功能。
琵琶上的品數也隨時代而遂漸增加,南管琵琶為四相九品,民初用的是四相十三品,近年來則改進為六相十八品或更多的,使半音階更為完善,成為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和參加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現代琵琶有了更大的發展,由絲弦改為尼龍纏鋼絲弦,品位增加到二十三至二十五個,可奏十二個半音,可轉十二個調,擴大了音域和音量。
音色清腕明亮,從而提高了琵琶的表現能力。
3. 歷史沿革: 我國古代的琵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下面幾種概念–<1>漢至魏晉時期:此時期的文史資料所揭載的琵琶,是我國人民自己創造的一種圓體、直項、四弦,因以手推卻(今日謂彈挑)而命名的樂器的專稱。
這種樂器,在唐代杜佑通典中即稱之為秦琵琶,其後的舊唐書、新唐書等文獻資料也稱為秦琵琶(或稱秦漢子)。
另一種圓體直項形制稍大的秦琵琶在唐武則天時,又稱為「阮咸」,或簡稱「阮」。
<2>南北朝至隋唐:這時因為出現了各種形狀的琵琶,所以琵琶給人們的概念變了。
它由上述圓體、直項、四弦彈撥樂器的專稱,進而成為相同類型的彈撥樂器的總稱。
此時期主要有下述幾種形制的彈撥樂器,稱為琵琶。
(一)圓體、直項的四弦琵琶,以及它所變異的各種琵琶。
無論長柄、短柄,體大、體小,弦多、弦少等,皆一律稱為「琵琶」、「直項琵琶」或「秦琵琶」。
(二)曲項、梨形的四弦琵琶,在史籍裡稱為「琵琶」、「曲項琵琶」、「胡琵琶」或「胡琴」。
(三)直項(或曲項)、梨形的五弦琵琶,稱為「五弦」。
<3>唐代以後:琵琶又逐漸成為了曲項琵琶,以及逐漸形成的曲項多柱琵琶的專用名稱。
4. 剖析琵琶: 材質:柚木琴背,梧桐木共鳴板,鋼絲弦或尼龍鋼絲弦。
圓形音箱的琵琶,相傳在秦末築長城時(約公元前217),人們將鍰鼓(即手搖鼓、撥郎鼓)安上絃,改造成為撥絃樂器,後世稱秦琵琶。
之後,約在公元前105年前後,中國工人參考了琴、箏、築、箜篌等樂器的形制及構造,創造了另一種圓形音箱,有長柄,上架4根絃,有12個柱(即品),用手按彈的樂器,稱為琵琶。
晉代阮咸,以擅長彈奏此器著名,後人稱之為阮咸琵琶,簡稱為阮。
如秦琴、月琴、三絃、雙清等都屬於這一系統。
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曲頸,頸上有4個相(柱)﹔4條絃,用撥子彈奏。
約在350年前後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北方,551年前又傳到南方。
隋唐時代更為廣泛流行,成為歌舞音樂的重要樂器。
因其頭部向後彎曲,以區別於當時直柄圓形的漢琵琶,故名曲頸琵琶﹔因其經過龜茲傳來,又稱龜茲琵琶。
其他如五絃琵琶、六絃琵琶、忽雷(二絃琵琶)、火不思等都屬於這種系統。
到宋代以後,曲頸琵琶逕稱琵琶,而直柄圓形的琶琶,則稱阮咸。
琵琶的外形有琴頭,軫子,山口,琴相,琴品,弦和覆手。
琴頭是整個琴身的裝飾部分。
軫子又稱為弦軸,它的尾端有穿弦孔,軸身突出且長,便於擰轉緊弦。
琴弦自弦斜下,並架在山口上下垂到縛弦。
山口上有凹線可以固定琴弦。
琴頸的部分有四或六個琴相,由上而下依次是第一到第六相。
相是音位裝置,按弦在某相,就會發出相音的高音。
5.琵琶曲分類: 琵琶曲有大曲、小曲之分。
大曲亦稱大套,它的結構形式可分3種。
第1種是多段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描寫單一的內容。
第2種是由幾個小曲聯成一套,所聯的小曲可多可少。
如是由、等10個小曲加一段組成。
第3種為的曲式,長期流行在民問,為歷來琵琶譜所不載。
其法先在琵琶上奏一段摹擬鑼鼓節奏的音調,然後接奏一曲琵琶化了的民歌;再奏一段鑼鼓,再接另一曲民歌。
如此交替進行,長短不拘,視演奏者加工民間歌的多少、時間的長短而定。
過去彈詞藝人中書彈琵琶者,往往在書場中以此為開場,吸引聽眾。
琵琶曲中,大曲有文武之分。
文套宜於表現文靜細膩、柔和美妙的情趣;武套適於表現威武雄健、豪放爽朗的氣概。
華氏(琵琶譜)中的小曲亦有文板、武板之稱,文板大都是指慢板,曲調比較文靜而秀麗;武板是指快板,曲調流暢活潑。
6.琵琶的彈奏技巧: 彈奏琵琶時,上身要坐正,兩腿相交,將琴身放置在腿上,琴頭斜靠身體左邊,左手按住琴品,右手彈撥。
琵琶的彈奏指法也是由左右手相互配合,現在逐一說明。
彈是食指向左彈弦。
挑是拇指向右彈弦。
分是彈,挑同時進行,同時出聲。
勾是拇指向左彈弦。
抹是食指向右彈弦。
摭是勾,抹,同時進行,同時出聲。
雙是食指向左同時彈雙弦成一聲。
滾是急而快速連續彈挑。
輪是右手,食,中,無名,小指依次彈,拇指挑,如此五指連續彈。
帶輪是右手食,中,無名,小指依次各彈一次。
掃是食指向左急速彈四弦如一聲。
拂是拇指向右急速連彈四弦如一聲。
扣是拇指,食指同時向左彈。
推弦是左手手指按弦向右推弦,使音升高。
拉弦與推弦相似是向左拉弦。
吟是將按弦的指尖以腕力上下震動,使高音產生些微的變化。
若以手臂帶動,產生較大高音變化,就會有猱的效果。
按音是左手將出音的弦迅速按住,使聲音停頓。
泛音是左手彈弦的同時,輕點泛音的位置,一觸即起所得的清亮聲音。
打是右手不彈,以右手食指按弦,而以中指或無名指在下方打弦,而擻與打類似,是在按指下方撥弦。
《 柳 琴 》
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狀如小型琵琶,原為山東柳琴戲、安徽泗洲戲、浙江紹興亂彈等戲種的重要伴奏樂器,裝有兩根或三根琴弦,改革後加裝為四弦,音域寬廣、半音齊全、音色優美,被用作獨奏及國樂團中彈撥組的高音聲部。
關於柳琴及柳琴戲的淵源一直無文字資料可查。
據傳大約在二百年前,山東臨沂有名叫武大團、武二團的兄弟倆,逃荒要飯住在一所破廟時,看到廟裏的四大金剛中有個手抱琵琶的十分威風,忽然想起自己如果也做一把這樣的樂器彈唱著討飯,不是比現在整天大爺、姑奶奶的叫著討飯好多了嗎?於是他倆就動手模仿金剛手抱的琵琶做了一個簡單的兩根弦的土琵琶,討飯時一邊彈著、一邊唱著家鄉流傳的小調,後來這種樂器及這樣演唱形式就慢慢流傳開來後,又逐漸發展成為二人台式的演唱形式,並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街頭演唱藝人。
他們在唱腔中結束句的拖腔,往往有一個七度大跳,所以被人們稱為〝拉後腔〞也稱〝拉魂腔〞即現在的柳琴戲。
這種戲的主要伴奏樂器,就是俗稱〝土琵琶〞的〝柳琴〞,其作用與京劇中的京胡一樣重要。
因其形似柳葉,也稱〝柳葉琴〞或〝柳月琴〞,它一直用於魯南、蘇北一帶的柳琴戲和安徽的泗洲戲及浙江紹興亂彈等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
原始民間柳琴有雙弦土品,音域一個半八度,演奏時在右手中指戴一個〝柳琴套〞(竹製圓筒)由大姆指及食指捏住,運用手睕甩動之力得聲,風格極為別緻。
民間柳琴的特點是聲大勢壯,音色粗獷,但如果直接把它運用到樂團中,則有幾點不足:1.音域較窄2.不便轉調3.音色欠美4.由於〝柳琴套〞著弦點寬,雜音較多與其他樂器結合不夠理想等。
我國漢族的彈撥樂種類很多,表現力很豐富,但大都為中音樂器,例如琵琶、三弦、中阮等,缺乏表現力豐富的高音彈撥樂器。
一九五八年王惠然在一個偶然機會中看到柳琴戲的演出,發現柳琴的獨特藝術效果,隨著前衛樂團到山東臨沂、江蘇邳縣、徐州等柳琴劇團,向演員和樂師學習,然後與徐州樂器廠的老師傅們,一起對柳琴作一系列改革,一九五八年製成了三弦高音柳琴。
一九七一年又進一步製成四弦高音柳琴。
使它在保留原有的響亮、粗獷、熱烈等特點的基楚上,提高了定音、固定了定弦;擴展了音域、完善了音位;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革新了技巧,豐富了表現力。
柳琴已成為國樂團中不可缺少的高音彈撥樂器,有〝國樂的珍珠〞之稱。
柳琴的性能及作用: 1. 擅長演奏節奏明快,富有彈性歡暢跳躍的樂段,例如〝畢茲卡歡慶會〞中的快板。
2. 柳琴的長輪,既快又密,有顆粒性且有連貫性,可彈奏激情昂揚的廣板,聲大勢壯,扣人心弦。
3. 也可用長輪彈奏延長音或副旋律,可以增加整體的亮度。
4. 運用長輪與弦樂的抖弓相結合或作各種八度重疊演奏,可增加音量氣勢和透明度。
5. 可用琵琶滑奏技巧,能奏出宛如流水叮咚的音響和意境。
6. 運用柳琴的推、拉、吟、瀝等技巧,能奏出民族風格濃郁的抒情樂段,例如〝春到沂河〞中的慢板。
7. 柳琴的小輪,可彈出歡快喜悅,富有特色的樂段。
8. 柳琴的自然梵音明亮,其發音使人有飄逸、深遠之感覺。
9. 長音和弦,能奏出激情、壯烈的慢板。
10. 也可用和弦彈奏出緊張、強烈的節奏型伴奏。
11. 柳琴的單音、雙音、三音、四音和弦作各種節奏型伴奏。
12. 低音區柔和,渾厚的音色能奏出模仿古琴的音色及韻味。
今天柳琴已成為一見很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在重奏、協奏、合奏、輕音樂領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能適應國樂團需要,而且在交響樂團中,也十分融洽、和諧。
《 古 箏 》
是一種古老的樂器,早在戰國時期以前(西元前四七五到前二二一),已在秦國流行。
它的流傳甚廣,從嶺南至內蒙,幾遍及全中國。
尤以河南、山東、浙江、廣東、內蒙等地更被廣泛的採用而聞名。
現經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發展到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大為提高,深受人們歡迎。
被用作獨奏、重奏、合奏以及多種戲曲、曲藝和舞蹈等的伴奏。
主要傳說有三:一、由二十五絃瑟破一為二而成。
二、五絃演進(蒙恬造箏)。
三、源於西北游牧民族。
] 古箏是現代的稱謂,古時名為。
箏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樂器。
目前見到 最早記載箏的文獻是漢代司馬遷所著一文,其中描繪了以箏等樂器為歌唱伴奏的情景。
因此,箏在我國至少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而據日本音樂家田邊尚雄的考證,箏的原始形制與蘇美人的樂器形似。
箏在戰國時代,其形制與相似,是一種竹製五弦樂器演變而來,漢代發展為與形制基本相同的兩樣樂器。
歷史上瑟較多地用於宮廷雅樂活動;而箏主要流行於民間,是雅俗共賞的樂器。
近代箏主要用於聲樂伴奏(主要是說唱)和各地方樂種合奏。
如北方的弦索十三套、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山東琴書、南方的廣東音樂、潮州弦詩等。
箏由五絃(戰國)發展為十二絃(秦、漢)、十三絃(唐、宋)、元、明時期發展為十四、十五絃,清代才有十六絃。
近代發展為十九、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六絃等,更將原有絲絃改為鋼絃或尼龍纏絃,以擴大音域,增加音量,便於轉調,豐富了箏的表現力。
傳統中國樂器,除敲擊樂器外,與西樂器比較,雖弱於音量,但強於音色多元性,是不可否認之事實。
雖然西方人對中國樂器所發出之韾音,認為不安全、不準確,甚至不適於十二平均律或更細小之微分音,或謂五音不全,其實不盡然。
就古箏而言,它具備了散音糸統及按音系統,同時也具了泛音系統,這種彈奏方式,與西洋樂器並無遜色之處。
《 阮 》
1. 阮咸的源流及特色: 阮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根據記載漢武帝於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將宗室楚王劉戊的孫女冊封為烏孫公主,嫁與西域烏孫王翁糜結為親眷,出嫁前漢武帝怕她途遠思念,特令工匠參考琴、箏、筑、箜篌等樂器而創製了一種形狀似阮的樂器供公主途中娛樂解悶。
唐初期,阮同別的彈撥樂器一樣籠統的以演奏手法而被稱為「琵琶」或漢琵琶。
武則天在位時曾有人在古墓中得一銅器,身正圓似琵琶與「竹林七賢圖」中的阮咸所彈的那件樂器相似,當朝太常少卿元行沖認為乃晉朝時阮咸所作器也,於是命令屬下,改用木頭照著這個銅器的形狀來製作,彈出來的聲音高雅、清亮,再加上阮咸本人善彈此琴,所以這種一度被稱為琵琶或漢琵琶的樂器,就有了自己專用名稱-〝阮咸〞。
從大量的歷史文物與文字資料反映出,古代的阮既可獨奏,又可與其他樂器一起合奏,如現在故宮博物院所藏三國釉瓷倉上有阮與管樂器合奏的陶塑裝飾。
唐代敦煌壁畫中有不少包括阮在內的盛大音樂歌舞場面,送人所臨南唐周文矩《宮中圖》所繪阮與古琴合奏。
唐時阮的製作和演奏已發展到一個較高的階段,以現存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嵌螺鈿仔檀阮咸可看出其工藝之精細、造型之秀美。
但今古時的阮曲已全部失傳。
近幾十年來才又慢慢發展、改進,使阮的聲音更圓潤、豐厚、富有表現力,逐漸成為人們喜歡欣賞的樂器,在國樂中無論是合奏、重奏、辦奏和獨奏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現在阮可分為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五種,但目前最常見的以大阮、中阮居多。
2. 中阮的結構: 琴頭– 阮的最上部位,一般制成〝如意〞形狀,正面雕刻花紋,鑲嵌骨料作為裝飾。
琴軸– 由互相聯繫的木軸和銅軸兩部份組成,銅軸鑲入琴頭內,四個木軸分別位於琴頭兩側,弦繫在銅軸上,通過轉動木軸調節的高音。
琴桿– 上連琴頭下端鑲入音箱,背部呈扁圓形。
面部平整,上附指板。
指板– 多用紅木製成,下端懸在音箱正中。
山口– 位於指板頂端與琴頭連結處,用硬骨和象牙製成,上面刻有四個弦槽,用於固定弦的位置。
品– 一般有24個,用骨料製成,按照十二平均律黏貼在指板上。
面板– 面板和背板,採用桐木製成。
側板又叫琴框– 圓箍狀,一般用六塊木頭拼成,與面板、背板形成音箱。
音孔又叫音窗– 是圓形或鳥的形狀,位於面板兩側,作為傳音之用。
腹手又叫琴碼– 一般用竹製或木製,頂端刻有四個弦槽,鹹壓在上面。
縛弦:位於音箱最下芳的側板上,用銅片或牛角製成,上有四個用於勾掛琴弦的小槽。
弦– 共四根,以細到粗分別稱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均採用金屬纏弦。
3. 阮的演奏姿勢: 阮一般是坐著演奏的,座位高低以坐下後兩腿面盡量呈水平為宜。
座位太高有礙阮的平穩,容易下滑,此時可加吉他專用腳架,作為輔助,並可在樂器琴框靠近縛弦位置,加貼防滑墊。
座位太低容易使阮的背面貼近腹胸,影響音箱共鳴,此時可加上坐墊,盡量讓兩腿面呈水平。
坐的姿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分腿式,即兩腿向左右自然分開約15~25公司,另一種是併腿式,即兩膝自然併攏,左右兩腳前後叉開約15~25公分。
又腳尖著地,腳跟自然提起。
置琴時,身體自然坐正,但不要太過於抬頭挺胸,以免容易肌肉緊張、酸痛。
琴的共鳴箱斜放在左、右大腿上。
琴桿向左傾斜約35~45度。
如傾斜太少,彈奏時左手大手臂肌肉會教緊,容易酸痛,進而影響按音的靈活度,如傾斜度過大,琴頭易下墜,增加左手負擔。
琴頭主要靠三點支撐:左腿靠近膝蓋部位與琴體接觸之點、右腿根部與琴體接觸之點、右手臂內側與琴體接觸之點。
這樣置琴姿勢正確了,使兩手活動更放鬆自如。
音箱左側背板與左胸相離約10~15公分,形成三角形的空隙,有利於音箱共鳴。
4. 彈奏方法與音色: 彈奏方法分為– 在古代阮主要是用手指彈奏的,例如:敦煌石窟裡的唐代壁畫中指彈阮樂伎圖像,宋人所臨南唐周文矩《宮中圖》中指彈阮仕女畫面。
約公元四世紀隨著以撥彈為主的曲項梨形琵琶傳入中原之後,各種演奏法相互影響,於是出現了撥彈阮的演奏方法。
如北魏雲崗石窟中和指彈阮併存的撥彈阮樂伎雕像,而且從雕像看指彈的左手按弦部位多在中、下把位,即低音區說明當時撥彈多為增大音響、烘托氣氛,指彈多為擔任旋律。
用指甲演奏的特點是– 音色柔和,便于運用多種手法尤其是過弦時速度可比撥彈快,但缺點為雜音較大,尤其是長滾時更明顯。
用撥片演奏的特點是– 音量較大,音色剛強有力,特別是長滾俱有一定特色。
目前這兩種彈奏方法皆可隨個人喜好,在樂團中則以用撥片彈奏居多。
5. 初學者須注意事項: 左手手型盡量呈蘋果狀,手指第三關節勿凹陷(靠手掌部份)。
大姆指最好相對于中指或中指與食指之間,因為這樣四個手指頭用力可教均勻,如果大指與食指相對或超過食指高度,這樣會使無名指與小指按弦力量教薄弱,造成四個指頭用力不均勻。
大姆指關節勿向內凹陷,因為就像水管如有地方不小心卡住,那麼水流就不順暢,虎口也不可以緊貼琴桿,這兩樣都容易造成大姆指肌肉緊張,進而引起整個左手緊張。
左手指按弦時手指關節勿下凹,這樣手指肌肉會較緊,而且觸弦點不同,較會影響手指靈活。
手肘不要抬太高,以免造成大手臂肌肉較緊,易酸痛,不能持久。
手腕勿太凸,手腕太凸出容易防礙手指靈活,手腕不舒服。
手指不要互相擠在一起,應保持指形不變,呈放鬆的待按狀態。
某指按音時,其他手指不要翹得太高,因為這樣可盡量減少按音之間的時間。
按品的位置,勿過於靠上或過於靠下而壓在品上,影響了發音。
中阮的品距較寬,應多練撐指。
右手手腕及手掌部份不可壓在琴碼(腹手)上。
小指只可輕觸(浮)於面板,不可按壓著面板。
手指勿碰觸手賞心,呈握拳頭狀,這樣手指、手臂都會較緊張。
握撥片彈奏時手要放鬆,勿緊壓著撥片。
彈奏時,撥片觸弦的位置,勿太靠近琴碼,這樣音色會較剛硬,入弦宜淺約1毫米至3毫米之間,勿太深。
撥片厚度最好約1:00~1:14mm,或標有HEAVY厚度的撥片。
撥片太薄雖然輪得較快,但音色和音量都不如前面所說的撥片厚度。
6. 如何選購中阮: 木頭質料最好以紫檀或老紅木、烏木製作。
山口與品和琴碼的高度要注意,如有太高或太低,都容易造成按音吃力,或雜音太多、太大。
音色要紮實,應避免選購音量較大但音色不實的樂器。
注意琴軸轉動調音時有否故障。
【鑼】【鼓】【鈸】【碰鈴】【木魚】
《 鑼 》
1. 雲鑼: 雲鑼為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民間叫「九音鑼」。
通用的雲鑼有十小鑼,因上面的「高工鑼」不常用,故名「九音鑼」。
懸於木框之間,或將木框置於在桌上,右手用小槌敲之,(大型雲鑼,則用大架立於台上)其音位排列各不相同。
這種鑼在元代就已經有了,直到今天雲鑼的樣子和當年仍沒有多大區別,它是由若干個大小相同,厚薄、音高不同的銅製小鑼,按聲音高低排列在一木架上,每一小鑼用細繩懸空繫在架子的木框中,每架鑼數不等,常見的為十個,也有十四個,二十四個的。
演奏時用一個或兩個小木槌敲擊,小槌分軟、硬兩種,硬槌敲擊的聲音響亮、清脆;軟槌敲擊的聲音柔和、含蓄。
雲鑼不但可作為節奏樂同時還可奏出旋律,主要用在民族樂器的器樂合奏中。
改革後的雲鑼,突破了舊的形制,鑼的數目增多了(有的每架上二十九個,有的三十八個),改變了鑼架的形狀擴大了音域,演奏時採用雙槌敲擊,豐富了演奏技巧。
2. 大鑼: 因面較大,故稱大鑼。
它是銅製的,直徑約30釐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繫以繩。
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它也常與別的打擊樂器相互配合,但它起著最主要的作用。
鑼面各部分發音高低都不同,中心發音較低,靠邊的部分發音較高,演奏者常利用這一特點,在鑼邊、鑼心或二者之間,擊奏不同的音色和音高。
它那粗獷、宏亮的音色,給人一種震憾的感覺。
大鑼用布纏的軟槌敲擊,主要打法有三: <1>放音擊。
重擊鑼心,讓餘音自然延續。
<2>邊音擊。
敲鑼的中圈或外圈,聲音稍啞而比擊鑼心略高。
<3>悶音擊。
敲擊鑼心後即用手按住,發出悶音。
3. 中鑼:比大鑼面積為小,其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六至二八公分,內深二公分,平面又像京鑼那樣凸拱起來。
4. 小鑼: 屬鑼的一種,因鑼面較小而得名。
銅製,圓形,直徑約22釐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繫繩。
演奏時用左手指支定鑼內緣,右手持一薄木片敲擊發聲。
它的音色明亮、清脆。
小鑼在京戲中也稱「京小鑼」,它與大鑼在京劇中隨著表演動作的節奏敲擊,起著襯托和加強效果的作用。
它在鑼鼓曲時,除有時突出其音色特點外,也敲擊花點,起著豐富合奏的效果。
《 鼓 》
1. 排鼓: 排鼓是鼓類樂器的新品種。
根據民間所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製作的改革打擊樂器,由五至六個鼓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組成一套。
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的設備。
鼓身固定在一個特製的鐵架上,可上下移動,也可兩面翻轉。
鼓的兩面,外表大小一樣,但內徑大小不同,能發出兩個音高不同的音,因此五個鼓就可有十個高低不同的音。
鼓面有調音裝置,調音幅度可達四度至五度,使音高有更多的變化。
由於音高、音色及輕重的變化,在樂隊中能造出豐富的音響效果。
這種鼓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適用於大型器樂合奏及鼓樂,是一種色彩性的樂器。
2. 缸鼓、定音缸鼓(花盆鼓): 缸鼓及定音缸鼓都屬打擊樂器。
因形似花盆,因此又稱「花盆鼓」。
這種鼓的演奏技巧和堂鼓大致相同,用雙木槌敲擊。
這種鼓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中,有時也用於獨奏。
現在的缸鼓吸收了西方定音鼓的特點,將其改製成了有音高的定音缸鼓。
它的鼓框用金屬製,周圍裝有八副螺旋,用來調節鼓面張力、改變音高,其鼓身放在一個可以旋轉的鐵架上,可轉動鼓身微調音高。
另外鐵架的下面裝有踏板,利用踏板也可使音高升降。
演奏時,往往根據樂曲的需要,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3. 堂鼓: 又稱「月鼓」﹐屬打擊樂器。
以木為框﹐兩面蒙牛皮。
演奏時﹐將鼓放在木架上﹐用雙木槌敲擊。
堂鼓的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其音色也不同。
一般鼓心的音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
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也很大﹐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
是現代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樂器之一。
<1>大堂鼓: 大鼓也叫大堂鼓,為較大型的鼓,一般鼓面直徑在一尺半以上。
由木製的圓桶上下端蒙以兩塊面積相等的牛皮而成。
一般擺在四腳的木架上演奏,奏時用兩根木槌敲擊面而發音,音色低沉而厚實。
大鼓的中心發音較低而深長,越向邊緣聲音越高,演奏時可利用這種變化來豐富它的表現力,對氣氛和情緒的渲染的作用很大。
<2>小堂鼓: 小鼓,又名小堂鼓、戰鼓、高音鼓等,外型和大鼓完全相同,只是體積較小,鼓面直徑約六、七寸,發音高亮雄厚富彈性而有力,多用於戲曲伴奏和民間器樂合奏。
常用於快速而帶有歡樂氣息的樂曲,於鑼鼓音樂中居於領導的地位。
《 鈸 》
用響銅製。
惰、唐時期已有,也稱"銅盤"。
形制有多種。
鈸的演奏由兩手各持一枚,相對合擊。
現所見者多為"京鈸"(用於京劇故稱),發音清脆,鏗鏘有力。
也用於其牠地方戲曲的伴奏或器樂合奏,是民間喜慶鑼鼓四大件(鼓、大鑼、小鑼、鈸)之一。
在戲曲伴奏中常用來表現激烈搏殺的武打場面。
又名「銅鈸」或「鎈」,大約於西元四世紀時,隨天竺樂自印度傳入,而見於唐代十部樂的燕樂。
宋以後,更廣泛應用於宮庭音樂、戲劇音樂反舞蹈中,經過數百年來的流傳與改進,成為表現力豐富而富民族色彩的樂器。
鈸是體振樂器,鈸身為一塊圓形的響銅板,以中央突出的半圓形為固定點,向四振動發音,其種類有十多種,樂隊中常的為小鈸、中鈸、水鈸、大鈸等。
演奏時以雙手持鈸平豎在胸前,互相撞擊,發音清亮。
鈸的敲擊方式有:平擊,是兩面鈸正面對擊後分開。
悶擊,是兩面鈸相擊後不立刻分開。
槌擊是板鼓敲擊鈸的邊緣而發出清亮的聲音。
磨音是兩面鈸相互摩擦發出沙沙之聲,持續不斷以表現水聲,風聲和內心焦急的情緒等。
邊擊,是鈸邊與鈸邊相擊,音色輕巧。
交擊,是兩鈸垂直相擊,發音短促。
<1>大鈸: 又叫「大鎈」,邊緣微微向後翻起,直徑在二十四公分以上,演奏時足以驚心動魄,獨奏時卻有凋零虛空之感。
民間鑼鼓隊中使用的大鈸則在五十公分左右,重達三公斤以上。
<2>中鈸: 又叫「鐃鈸」、「中鎈」。
發音響亮銳利,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十四公分。
<3>小鈸: 又叫「小鎈」,直徑約四寸,發音清脆爽朗,與小鑼配合使用,可表現喜悅輕巧的情緒。
《 碰 鈴 》
又稱碰鐘、雙音,古代稱“星”。
這種樂器歷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壁畫中已有演奏碰鈴的雕塑,它聲音清脆悅耳,穿透性強,在民間廣為流傳。
它的形狀如鈴,銅製,一副兩個,用繩穿連,互相撞而發音,無固定音高。
常用於器樂合奏及戲曲伴奏中,為節奏樂器。
其他樂種所稱的碰鈴,是兩個銅製無舌的小銅鈴所組成的節奏樂器。
使用時,左右手各執一鐘,輕擊碰撞,以發出聲響,遇拍位則必須停止。
音色柔和悠揚,如空谷迴音,亦稱雙鐘,聲音清麗悅耳,亦於撩位出現。
《 木 魚 》
木魚音色空洞,聲音短促。
是節奏性樂器。
一般情況下,多配合輕快、活潑的曲調運用。
亦可用以模仿馬蹄聲。
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廣泛應用於戲曲、曲藝音樂、各種民間器樂和佛教寺廟中。
常規木魚一般用桑木、椿木製作,其形為團魚狀,中腹中空,以利共鳴。
用圓頭小木槌敲擊發音。
各種木魚大小不一,小木魚直徑5-18厘米,而寺廟中所用的木魚直徑更達80厘米或更大。
小木魚發音清脆明亮,在樂隊中的穿透力強;大木魚發音渾厚低沉。
在民族管弦樂隊中,有一種編組木魚,按五聲、七聲音階或十二平均律排列。
編組木魚不僅用於中國民族樂隊中,在歐美伴舞樂隊及爵士樂隊中亦被使用。
在中國佛教中,木魚被視為是法器,且有兩種形制,一為長魚形,一是團魚形;長魚形木魚長掛於木樑下敲擊,團魚形木魚則被放置敲擊,其聲鏗沉厚重,用於寺廟佛事。
在現代國樂團裡,由於木製的木魚在經常的搬運中容易破損而產聲悶音或破音,因此,經改良嘗試後,發展出一種以壓克力為材料製成的木魚,其音色較為清脆、明亮,音准亦較不易受到天候影響,目前傳統木魚正漸漸取代之,不過,在佛堂寺廟中,因視木魚為法器,因此仍被繼續使用。
*二胡的材質
二胡的材質常見的有紅木、烏木和紫壇木,其中以紅木最為常見,大多數的上海琴和蘇州琴都是紅木製成,北京製則大多用烏木製成,紫壇二胡就比較少見,原因是紫壇木太昂貴且稀少,因為紫壇樹成長的速度很慢,據說十年只能長成直徑十到二十公分的細細一棵樹,但也因為長得慢,所以木頭特別硬,特別紮實,製成二胡以後音色特別穩重、渾厚,是二胡最好的材料。
一般的紅木和烏木二胡大都在兩萬塊以下可以買到,但紫壇木二胡,除非有特殊管道兩萬塊是絕買不到的。
除了紅木,烏木和紫壇木以外,偶爾會見到老紅木的二胡,老紅木和紅木又有什麼不一樣,這其中可大有學問:所有的木頭裏都有很多的膠質,這些膠質,可以讓樹枝更有彈性,不容易折斷,但木頭製成琴以後,膠質便會影響共鳴,膠質越多,共鳴效果也就越差,通常在樹砍下來以後,要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膠質才會慢慢消失,琴也才能達到最好的共鳴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好的小提琴都是百年老琴的原因了,但如果等不了那麼久,也有作弊的方法,只要把木頭泡在水裡,膠質就會加速消失,但即使泡在水裡也要至少十年膠質才會消失。
因此,老紅木二胡的音色理所當然的會比一般紅木二胡好上許多,但是你也許會想,製琴師傅哪來的這些上百年的木頭,當然不可能有伐木工廠把樹砍下來放了幾百年還沒賣出去,也不會有製琴師傅為了造一把好琴特地去買一塊木頭回來放一百年再製成二胡,唯一的方法是:買張上百年的古董傢具,拆開來,然後製成二胡,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紅木二胡比紅木二胡要貴的原因了,因為製琴師傅還要負擔買古董傢具的費用。
既然有了老紅木,當然也就有老紫壇了,但紫壇的傢具,又要比紅木傢具貴上許多,幾百年前,基本上不是皇宮貴族是用不起紫壇傢具的,而這些皇宮貴族用過的傢具過了幾百年到了現在,幾乎都有國寶級的身價,能落到製琴師傅手裡的,實在少之又少,製好了,可能都還捨不得賣,也許這些木頭﹐還寧可當一把國寶級的傢具也不願淪落為一把二胡!
*琴筒
現代二胡琴筒用紅木,紫檀,烏木,花梨木製作,呈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對邊長.8厘米。
有些地區則制成圓形或八方形筒,筒腰略細,前口蒙蟒皮,後口置木或骨制、雕有鏤空紋飾之音窗,琴筒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雄厚、低沉;反之,琴筒越小,發出的聲音就越尖細、響亮。
70年代,琴筒形狀開始向多樣化發展,圓筒形、扁八方筒形、六方二等邊筒形、直邊蛋形筒、橢圓筒、啞鈴筒,當然琴筒也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琴皮
除了板胡以外,胡琴的琴皮都是以蛇皮製成,而蛇皮胡琴除了京胡是以青蛇皮蒙成以外,其他胡琴的琴皮都是以蟒蛇皮蒙成,胡琴的共鳴,全靠這張蛇皮,胡琴上最重要也最難伺候的也就是這張蛇皮,剛蒙的蛇皮繃的比較緊,所以新的琴音色也比較噪,很容易出現雜音,高把位的狼音也不容易解決,新的二胡大概要拉上【三、五個月左右】琴皮才會慢慢習慣二胡的震動,音色也才會漸漸拉開來。
琴皮如果保養得好,一張琴皮可以用上幾十年沒有問題,如果你買的是把好琴,即使琴皮年紀大了,琴皮搨了以後,還是可以送回製琴師傅手上重新蒙一張新的皮,不過琴皮重新蒙過以後,琴會回到像剛買的新琴一樣幼稚的音色,必須再重新拉開過。
胡琴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琴皮會隨著溫度和溼度擴張和收縮,同一把琴在天氣冷的時候和天氣熱的時候拉,就會出現不一樣的音色,下雨天和晴天音色也不一樣。
天氣冷或乾燥的時候,琴皮繃的比要緊,聲音比較噪,也比較尖,天氣熱或潮溼的時候聲音就比較柔和。
在台灣乾冷的冬天,通常不需要擔心琴皮,除非音色噪得不像話的話,可以在琴皮上塗上薄薄一層護膚用的綿羊油,塗上以後你會馬上感覺到音色變柔了。
而溼熱的夏天,尤其是雨季的時候,就必須要特別小心琴皮的保養,琴盡量避免放在溼氣重的地方,琴盒裏最好也放上乾燥劑,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拉琴以外,盡量不要給琴皮任何的壓力,以免琴皮塌掉,最好的方法是在每次練完琴後把琴弦鬆掉,懶一點的話﹐可以不要鬆弦,但至少要把琴馬拿掉,但拿掉琴馬的時候要千萬小心別刮到琴皮,再更懶一點的話,你可以準備一根鉛筆,墊在琴馬的上方,這樣也可以減輕給琴皮的壓力,但鉛筆的長度必須和琴皮的寬度一樣,或者是更長,高度也必須高過琴馬。
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小心保養,二胡一樣可以和小提琴一樣長命百歲。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在華盛頓條約訂定之後,所有的象牙、貂皮、蛇皮、鱷魚皮製品,在所有的國家都被管制進口或出口,很不幸的二胡因為上面的這張蛇皮,也堂堂被列入管制之列,要進口或出口二胡﹐都必須有政府的特別許可,所以基本上二胡沒有辦法通過任何國家的海關,簡單的說就是如果把二胡帶出國,那就犯了國際法。
*琴軸
雙名軫子。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餘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木軸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作,起系弦和調整琴弦張力的作用。
兩個軸類似圓錐形的木頭,在它們的上面都刻有一個個的棱,這些棱是為了在對弦時增大手與軸之間的摩擦,以防止打滑。
在過去,軸是直接穿過琴桿上的孔來對弦的,這樣對弦擰起來十分困難。
後來,在軸與琴桿間的孔中加個【微調】,這樣擰起來就又方便、又省事了。
還有,如果您挑琴最好挑琴軸和琴桿琴筒木質一致的,這樣音色才能達到盡可能的完美。
*千金
在二胡的弦與琴桿之間之所以要有一個【千金】,就是將一根絲線把弦和琴桿綁在一起來確定音域。
千金的固定也很有學問,這要根據個人胳膊的長短來確定它的位置。
普遍的確定方法是以琴筒為起點,向上量出半個胳膊的長度即是【千金】的位置。
這半個胳膊嘛,有人說到小指根,有人說到中指根,看你方便了。
【千金】對於影響二胡的音域是十分重要的:【千金】定得越高,音域就越寬;定得越低,音域就越窄。
而且在不調弦的情況下,【千金】越往上,聲音就越低;【千金】越往下,聲音就越高。
*琴托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較重的硬木製作,二胡有了琴托以後,使琴身在腿上更為穩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並增加了音量。
琴托固定在琴筒底部,主要起增加重量和演奏時穩定琴身的作用。
1953年前後,蔣風之大師為了加重琴筒重量和令琴筒離開腿部使聲音不受影響,設計出一種托板固定在琴筒下面,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固定托板,後被普遍推廣,後為瞭解決放置二胡角度等問題,又研究出活動托板,它與固定托板用尼龍搭扣相連接,角度可根據演奏者的習慣隨意調整。
*墊片
每一把二胡在弓子會摩擦到的琴筒上方﹐都有一片白色的墊片﹐這個墊片是為了防止弓子摩擦到琴皮而造的﹐北京琴和蘇州琴的墊片都成扁平狀﹐材質也比較硬﹐而上海琴的墊片則稍微往上拱成弧形﹐北京琴和蘇州琴的墊片不需要擔心用久了會磨損﹐但是如果你喜歡拉上海琴﹐那你就非得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墊片了﹐因為上海琴的墊片是程弧形的﹐質料又比較軟﹐拉久了﹐墊片便會慢慢被擦出一到凹痕﹐而墊片磨光了以後﹐就會摩擦到下面的琴皮﹐再繼續磨的話﹐那當然琴就壞了﹐這是上海琴唯一的缺點。
為了防止墊片磨損﹐大部分的人會在墊片上面貼一層膠布﹐但貼上膠布以後﹐弓子摩擦到的便是這片膠布﹐拉琴的時候弓子和琴的摩擦力大小﹐便完全取決於這片膠布的質料﹐如果你用的是像撒隆巴斯這樣表面光滑的質料﹐弓子和琴的摩擦力會變得很小﹐弓子便會特別輕﹐長弓就不容易運得漂亮﹐而如果你用的是像虎骨膏這樣表面粗糙的質料﹐弓子就會很重﹐拉起快弓來拖泥帶水。
經果許多二胡大師的研究與改進﹐目前能找得到摩擦力最適當的膠布是大陸製的藥用橡皮膏﹐這橡皮膏的摩擦力﹐正好可以讓你拉出漂亮又圓潤的長音﹐也可以讓你拉出飛快又清楚的快弓﹐因為橡皮膏﹐上海琴的缺點反成了優點﹐只有上海琴的弧形墊片﹐才能讓弓擦到琴上永遠只有一個點﹐也才能利用橡皮膏來控制音色﹐其他的琴就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可惜的是﹐橡皮膏在台灣還沒有辦法買到﹐只有些喜歡拉上海琴的老師有一些私人珍藏﹐如果你也喜歡拉上海琴﹐又有朋友正好要到大陸探親﹐可以拜託他們帶幾卷橡皮膏回來﹐只要花幾毛錢人民幣﹐就可以為你的音樂增添無盡的韻味。
【廣州牌醫用橡皮膏﹐廣州衛生材料廠製。
閩惠芬的長城第一樂章第一個壯闊悠揚的長音﹐第二樂章飛快又清楚的快弓﹐都是用這橡皮膏擦出來的。
】
*琴弦
弦用絲弦、鋼絲弦或尼龍纏鋼絲弦。
現在普遍採用金屬弦。
金屬弦有銀、鎳、鋁、合金等種類,每根金屬弦可用三個月至半年左右,時間過長,弦就發生變化,容易出雜音和發生內外弦五度不準的現象。
上海敦煌品牌,結實耐用,當然還有諸如牡丹和今吳牌的,不過太細,拉拉江南小調是可以啦,俺上次用牡丹弦拉《陜北抒懷》,一下就讓弦魂飛天外了,呵呵。
你經常把琴弦擦乾淨嗎? 作者:周榮松
眾所周知,琴弦是二胡振動發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琴馬、震膜一起,決定著二胡的音量、音色和音質。
琴弦的哪些因素影響二胡的音量、音色和音質呢?
我想,琴弦影響二胡音量、音色和音質的因素恐怕應當是琴弦的材質和琴弦的直徑。
從材質方面說,有鋼絲弦、康銅弦、銀弦等等。
不同的材質具有不同的比重和不同的發聲特性,因此,不同材質的琴弦對二胡音量、音色和音質的影響是很顯著的。
二胡的裏弦一般採用一種“混合材質”的琴弦,就是在鋼絲的外面用銀絲纏繞而成。
這種混合材質的琴弦也很有講究:主要就是鋼和銀兩種材料的比例不同(即製作琴弦時所採取的鋼絲和銀絲相對粗細度的搭配不同),對琴弦的發聲也有較大影響。
至於琴弦的直徑影響發聲的問題,我想恐怕主要是不同直徑的琴弦的張力不同。
對於二胡這種固定音高演奏的樂器,如果琴弦偏粗一些,則琴弦的張力必然要大些;同樣,如果琴弦偏細一些,則它的張力就必然要小些。
試想,如果琴弦太細,當把它調到固定音高時,它仍然相對比較鬆弛,這樣的琴弦必然不可能發出好的音量和音色,尤其在演奏高音時,琴弦不可能很好地振動起來。
總之,琴弦的材質和直徑等因素對二胡的音量、音色和音質都有很顯著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沒有現成的公式來進行計算,只能通過實驗來尋找這些因素的最佳搭配,從而獲得最好的音量、音色和音質。
琴弦生產廠家正是這樣做的。
不同廠家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實驗,為我們生產出了不同品牌和具有不同發聲特點的琴弦。
我們可以選擇各種不同品牌的琴弦,在自己的二胡上試用,根據自己二胡的特點和對音量、音色和音質的不同愛好,選定一種最適合的琴弦。
選定一種最適合自己二胡的琴弦之後,還要正確地使用琴弦,才能讓二胡始終發出美妙的聲音。
在使用琴弦方面,有一個被普遍忽視的問題,就是琴弦的清潔問題。
如果琴弦髒兮兮的,還能夠演奏出好的聲音嗎?
為什麼琴弦容易粘上松香細末呢?
用弓毛擦弦,就會產生許多松香細末,這些松香細末飄浮在空氣中。
而在演奏中,琴弦在振動,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是作高速的橫向運動,因此,琴弦與松香細末之間必然產生很強烈的碰撞作用,其結果,使松香細末緊緊地與琴弦粘在一起。
隨著演奏過程中琴弦不斷振動,琴弦表面是粘附的松香細末越來越多,以致在琴弦上形成較厚的松香垢。
琴弦上的松香垢有什麼影響呢?
琴弦上的松香垢對琴弦的振動發聲有比較大的影響。
一方面,松香垢使琴弦的重量增加了,相當於使琴弦變得粗了一些;另一方面,松香垢的存在相當於琴弦的材質發生了變化,至少使琴弦的下段變成了一種混合材質的琴弦。
這兩方面的變化都會改變琴弦的振動發聲條件,相當於我們選用了另外一種不同的琴弦。
據觀察,松香垢的存在會使琴弦的振幅變小,二胡的音量變小,音色變得黯淡。
尤其是第四把位以及再往下的音就變得非常難於演奏了。
因此,在演奏過程中,必須經常注意把琴弦上的松香垢清除掉。
用布就可以把琴弦擦乾淨。
如果琴弦上有陳舊的老垢,可以用指甲刮一下。
在清理琴弦下段的同時,應當把把琴弦的上段也擦乾淨。
尤其要注意清理靠近【千金】那段琴弦,因為這部分的兩根琴弦之間往往積有不少的垢,很容易產生噪音。
把琴弦清理乾淨後,再演奏時,你會發現二胡的聲音更加明亮動人,音量也會增大,演奏高音也會非常輕鬆了。
http://www.erhu.org/big5/index.htm
*琴馬
琴馬是將琴弦的聲音傳導到琴筒的關鍵部件,它對發音的好壞、音量的大小起著重要作用。
製作琴馬的材料很多,現在大都使用楓木和松節製作的琴馬,底部有圓形的或橢圓形的,高度為1厘米,底部寬度為1.5厘米,上部橫寬為1厘米。
這兩種琴馬普遍認為發音柔和、音質純正。
當然,二胡發音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琴馬,它與琴筒的木質好壞、皮膜的薄厚、松緊、天氣的陰晴、空氣的潮濕、干燥、冷暖均有直接關係。
二胡上的琴馬,以松節制的為最好,其優點是音質比較純凈而明亮;竹制的琴馬雖然音量大,但容易發噪音;其它如黃楊林、塑料、軟木、鉛筆等都可制琴馬,但一般都沒有松節馬好。
松節馬是是用松樹的節疤制成。
松樹又分紅松、白松、油松,而以油松的松節為最好。
選用什麼馬子或什麼形狀的馬子,可根據琴皮的新、舊、松、緊程度而定。
如新皮子可以用發音柔和的馬子,用與琴皮接角面大一些的馬子。
皮子松而舊,可以用黃楊木馬子,它比用松節馬要響亮一些。
*音濾
音濾為什麼叫音濾,因為鎮紙的石塊叫紙鎮,洗筆的桶子叫筆洗,那濾音的布片當然就理所當然的叫音濾了。
音律的學問,其實說來也不大,音濾不過是用來墊在琴馬下的小小一塊布片,利用二胡弦的共鳴及對蛇皮的壓力來控制二胡的音色,這個布片不但可以濾掉狼音,還能讓音色更柔美。
音濾布片的厚度、大小、質料、位置、甚至是折的方法,都會對二胡的音色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於變數太多,不敗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辦法歸納出一個可用的公式來令琴達到最好的音色。
目前最為普遍的音濾用法,是將練習毛筆的時候墊在下面的那種布片,裁成大約7cm×3cm見方,折成三折後就可用。
當然,天下的布料何其之多,如果閣下有興趣研究,想必定能找到其他布料的組合,可以濾出更好的音色,不敗通常會把買大衣時附送不妨往大衣料、毛料、絨布料、或棉質的厚布料方面嘗試,至於絲質、尼龍、牛仔布、皮衣之類的,應該效果不會很好。
另外,音濾的美觀也是很重要的,音濾的顏色最好是黑色或是深色,或是任何可以和蛇皮搭得來的顏色,而如果閣下對於顏色的搭配沒有什麼概念,只要想想,蛇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會好看,那就對了。
*松香
我永遠想不通,發明弓子的前輩是怎麼能發現馬尾上有許多細微的小倒鉤,可以用來做成弓子擦在弦上來震動琴弦的;也想不通,發明松香的前輩又是怎麼能發現,以凝固的松樹樹脂塗在馬尾上,可以增加弦與弓子的摩擦力讓二胡發出聲音的;更是想不通,光是馬尾不但在弦上擦不出聲音,而光是松香對二胡也沒有什麼意義,要不是馬尾弓和松香同時作用,二胡也不能發出聲音,所以想必那位發明馬尾弓的前輩和發明松香前輩的竟還是同一人,如此說來,這位前輩的智慧想必定是高深不可莫測,如果我們能知道這位高人是誰,那真應該追頒一座諾貝爾發明獎給他。
剛學琴的人﹐每次拉琴之前﹐一定要在弓子上面塗上一層又一層的松香﹐直到拉琴的時候弓子能在弦上能擦出一道白煙。
但是為了滑音和換把容易,要在弦上塗油,這些油總會在每次練完琴收起弓子的時候沾到弓子上,弓子上沾的油多了,松香就漸漸擦不上去,音量也就小了。
所以在每次收起弓子之前,先在弦上蓋上一層布,把弦緊緊包好,然後再掛上弓子,讓弓子和弦隔開,這樣就能確保弓子不會沾上油,而且弦上也不會因為沾了松香澀澀的不好滑音了。
如果弓子已經沾了不少油,只要把舊弓子拿到浴室裡,像平常洗頭一樣用洗髮精洗洗弓毛就可以了,但是須要注意的是﹐洗弓毛的時候只能左右搓而不能上下搓,只要上下一搓,弓毛頂端的結很容易就被拉鬆,弓子就再也不能用了。
國樂器行裡賣的二胡用的黑色的便宜松香,一百塊左右就可以買到一個,廉價又好用。
便宜的松香沒有經過複雜的提煉,顆粒較大,黏性也較大,拉慢弓的時候也許比較容易出現雜音,細微的強弱也不能做得很分明,但弓頭音可是能做得又漂亮又大聲。
小提琴用的金黃色松香是比較昂貴的,但是因為小提琴是不拉弓頭音的,所以小提琴設計的松香自然顆粒很細,黏性也小﹐雜音很少,可以做出很細膩的效果,但每個弓頭都是浪漫的"弱起",這樣的松香用來拉『查爾達斯』之類的曲子是再也適合不過了,但拉起『秦腔』或『賽馬』來卻顯得有些霸氣不足,娘娘腔了些。
*弓子
在唐代詩人"皎然"的詩中曾經記載,中國的擦弦樂器在唐朝的時候,原本是以竹片拉奏;在宋朝"沈括"的詩裏也有記載,宋朝的二胡已經有了以馬尾製成的簡單弓子出現,這樣的弓子,一直沿用了好幾個世紀,到了民國初年,隨著劉天華引進了小提琴的技巧到胡琴上之後,弓子的製造技術也引進了小提琴的技術有了重大的改革。
弓子的改革,主要是弓子的彎曲方向和調整弓毛鬆緊度的裝置,傳統的弓子﹐長得像射箭用的弓子一樣,桿子向外彎曲﹐桿子的兩端各有一個洞,馬尾穿過這兩個洞,然後打個結卡住,這樣的弓子彈性不好,表現力非常有限,跳弓、拋弓之類的技巧在傳統的弓子上都是做不到的,新式的弓子桿子向內彎曲,彈性好得多,尾端也像小提琴一樣有個螺絲可以調整弓毛的鬆緊度,許多弓子上面的技巧都是在弓子改良了以後才被發明出來的。
二胡的製琴廠﹐大概分布在北京、上海和蘇州三地,三個地方的琴各有各的風味,而三個地方的弓子,也各有各的特色。
上海、北京、蘇州的琴,原本都搭有自己風格的弓子,但其中蘇州的弓子已經漸漸沒落﹐蘇州琴和上海琴的風格也相差不遠,所以現在很多蘇州琴上裝的,其實是上海弓。
目前可以見到的弓子,大概只剩下上海和北京兩派。
◎北京弓
【第一把弓的弓毛夾扁﹐二三把則是自然的圓形。
】
北京的弓子是最科學﹐也是最接近小提琴弓的二胡弓子﹐北京弓子的特色是弓毛的右端不是連在琴桿上而是掛在琴桿延伸出來的鉤鉤上﹐這樣的設計換弓子的時候特別方便﹐只要把"掛"上去的弓毛拿下來就可以﹐不必拆弦或拆螺絲。
弓毛的前端有一個小鐵片把弓毛固定成扁平的一字形﹐這樣一來﹐弓子不論在弓尖﹑中弓或弓根﹐擦在弦上的弓毛數量都一樣﹐音量也大﹐像極了小提琴弓。
但設計這弓子的人忘了一點﹐小提琴的弓和琴是分開的﹐當演奏者想要放小音量的時候﹐可以把弓稍微頃斜﹐只用部份的弓毛觸弦﹐而二胡的弓子是夾在兩條弦中間的﹐沒有辦法把弓子側過來﹐如此一來﹐演奏者只能以弓毛壓在弦上的力量大小來控制音量﹐而不能以弓毛擦在弦上的數量來控制音量。
通常慣用北弓子的演奏家拉琴的時候不把弓桿靠在琴上﹐所以弓子上的竹節並不會影響演奏﹐弓子的彈性也大致比上海的弓子要軟一些。
◎上海弓
上海弓是不敗最喜歡的弓子﹐上海弓的弓毛是連在弓桿上的﹐換弓子的時候必須把整個弓子拆開﹐稍微有點麻煩。
上海弓子的弓毛不像北京弓被固定成一字形﹐而是圓圓的o字形﹐輕點拉擦在弦上的弓毛數就少一點﹐重點拉便多一點﹐這樣的弓子很容易做鬆弛的長音。
上海弓另一個特色是﹐弓毛在手腕握住的部位不是用塑膠套套住﹐而是以魚網線編成一個保護套把弓毛牢牢套住﹐所以上海弓又稱"魚網弓"﹐因為這個套子的韌性很強﹐所以不論怎麼用力拉外弦﹐弓根處的弓毛和弓桿的距離都不會太大﹐內弦和外弦的手型不必做太大的改變﹐換弦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上海弓子的唯一缺點是魚網護套的上下兩端有點尖銳﹐剛練手型還不是很正確的時候﹐虎口難免會痛﹐不過練一陣子抓到要訣之後﹐就不會再痛了。
【右圖由上而下依序是北京弓﹑上海弓及蘇州弓﹑由圖上可以清楚看見﹐北京和蘇州弓的弓毛都是『掛』上去的﹐而上海弓的弓毛則是連在上面的。
】
◎挑選弓子
要作好各種弓子上的技巧﹐除了勤練之外﹐挑選一把好的弓子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拋弓﹑跳弓一類利用弓子彈性來作的的技巧﹑有一把彈性好的弓子甚至比練習要來得重要。
挑選一把好的弓子﹐第一個必須注意的當然就是弓毛了﹐弓毛太少的弓子拉起來音量小又單薄﹐太多的話又容易不小心拉到另一條弦﹐不過如果閣下打算多花些錢買一把好弓﹐弓毛的數量就不需要太在意﹐因為好的製弓師傅懂得控制毛量﹐每一把弓子上毛的數量都是幾乎一樣的﹐我們只要把弓子尾端的螺絲拴緊﹐看看每根弓毛的鬆緊度是不是一樣就行了。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竹節的位置﹐一般南方的拉法弓桿是靠在琴筒上面拉的﹐雖然製弓子的師父會盡量把竹節修得平整﹐但不論再怎麼平整﹐每當弓子拉到這個竹節的地方難免會"嘎"的頓一下﹐這時候如果你正好在拉一個悠揚的長音﹐那可就不太妙了﹐所以竹節的位置當然是在弓子越不常用的地方越好﹐也就是越靠近手握住的地方越理想﹐竹節的數量當然也是越少越好﹐沒有竹節的弓子到目前為止不敗還沒有見過﹐大部分的弓子都會有一個竹節﹐如閣下仔細看溫金龍"念念不忘"專輯CD背面的那把二胡上的那把弓子就會看到﹐竹節正好在手握住弓子的部位。
但如閣下習慣北方把弓桿抬起的拉法﹐拉麼竹節的位置就沒有什麼影響了﹐注意看黃安源"山連水水連天"CD封面上的那把弓子﹐就堂堂有兩個大竹節擺在中間。
選弓子的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弓子的彈性了﹐當然拋弓﹑跳弓之類的技巧在太硬的弓子上做不出來﹐但弓子也不是一味軟就好﹐軟得太過頭的弓子拉外弦音量又大的時候﹐力量會全被弓子的彈性吃掉﹐會變得中弓音量特別大﹐到了弓尖力量就傳不過去了。
而到底什麼樣彈性的弓子才是最好的弓子﹐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建議您不妨和樂器行的老闆商量看看﹐把你挑中的幾把弓子上上松香﹐實際拉拉看﹐看你用哪一把弓子長弓拉得均勻﹑拋弓拋得清楚﹑跳弓跳得漂亮﹐那就是一把適合你的弓子了﹐與其花長時間練跳弓﹐還不如選一把容易跳起來的弓子省事得多。
【由右圖可見﹐第一把弓的弓桿外彎﹐彈性肯定不好﹐第二把弓桿內彎﹐彈性比較好﹐但也要看弓桿粗細而定﹐內彎彎得太嚴重的弓拉內弦弓桿容易不小心碰到外弦﹐也不見得是好事。
另外一三把弓都有很明顯的竹節﹐第二把只有在右邊約四分之一的地方有個不大明顯的竹節。
】
*保養
弓子的保養方法﹐我們在練習前取下弓子或練習後掛上工子的時候難免不小心會把弓毛勾鬆掉或勾斷掉﹐如果是有一兩條弓毛特別鬆﹐用打火機稍微烤一下就會縮回去﹐而如果有斷掉的弓毛﹐一定要用剪刀小心的剪掉而千萬不要用拔的﹐弓毛拔了一根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但多拔幾根以後弓子前端弓毛打的那個結會漸漸鬆掉﹐鬆掉以後弓毛會變得有得鬆有得緊﹐到時候用打火機怎麼烤恐怕都烤不回去了。
參考資料: 二胡練功坊
琴身
六角二胡
前八後圓
琴桿立於二胡正中,穿過琴筒、琴托。
橫切面從前為圓型,後因使用拉力更大的金屬弦,易令圓形琴桿彎曲變形,遂發展出較抗拉力的淚滴形琴桿。
琴桿最上端為琴頭,較普遍的式樣為流線型向音窗方向彎曲,末端張濶,飾以象牙片或骨片,也有俗稱「雲頭」的迴紋形、俗稱「龍頭」的囚牛型及其他造型,某些琴頭的形狀可反映二胡的生產地。
琴頭以下為弦軸孔,開弦軸孔的一段琴桿為方柱體。
琴桿下端為一方形榫頭,比琴桿細,下接琴托榫孔。
琴筒為二胡的共鳴體,由多塊木片以花膠膠合而成,有多種外形,其外形通常與內腔相同或相似,可影響音色及音量:
圓形
六角形
八角形
前八角後圓(皮膜為八角形,出音口為圓形,又稱方圓)
扁圓形,陳耀星設計
扁前八角後圓(又稱扁八)
琴托位於琴筒下方。
皮膜位於琴筒正面,多以蟒皮製成,亦有環保二胡以人造蟒皮取代。
音窗位於琴筒背面,以木片雕刻而成,南方二胡多為全封閉音窗,北方二胡多為半封閉音窗,[2]音窗覆蓋的面積比率可影響音量和音色。
琴弦系統
弦張兩弦,早期為絲或羊腸弦等,近代引入金屬弦後,最初多用銅弦,現代以鋼絲包尼龍弦為主流,當代開始使用銀、鎳等鋼合金為外層,合成纖維為芯。
弦軸分木軸和機械軸兩種
千斤二胡的上切音點,分固定千斤和活動千斤兩大類
琴碼將弦的震動傳導至皮膜,以楓木,烏木,紫檀,紅木,松節,竹,紙等製作,形狀上尖下寬,有橢圓形底,圓形底,方底、橋式等,物料及形狀皆影響音色及音質。
音塾在琴碼下方、被夾於弦與皮膜之間作為阻尼,取柔軟和有彈性的物料,如布料、毛皮、乳膠等,可穩定音質和減少狼音。
而阻慢蛇皮音色的熟成,不雅觀等,為不使用音塾的原因。
弓
拉奏時將弓毛置於雙弦中
二胡弓的標準長度為816mm,其等級以竹材的直徑區分,高級弓的直徑為7±0.5mm,中級弓直徑為7±1mm,普級弓的直徑為6±2mm。
規範簡單明瞭卻無法作為製造和選擇的依據,現代的製弓師會製作更長更粗的弓以配合現代人的演奏習慣,也有依照演奏者的要求去製作。
弓的重量、彈性與硬度,會對演奏產生不同效果,二胡演奏家常依照樂曲選擇不同的弓。
弓毛弓毛用馬尾製成,以白馬尾為佳。
弓桿由富彈性的竹所製
弓魚馬尾庫,於弓根(手握琴弓的一端)固定、調節弓毛的裝置,因北方琴弓上的馬尾庫形似一尾魚而得名,甚至有製弓師雕刻出眼、鰓、鱗為飾,而南方琴弓上的馬尾庫根本不像魚也被稱為弓魚,由白玉、象牙、木、塑膠所製。
定弦
胡琴作為傳統戲曲之伴奏樂器時,有純四度定弦,如二弦,亦有純五度定弦,如板胡。
而二胡有「主音胡琴」和「托音胡琴」之分,主音胡琴定內弦為d、外弦為a,周少梅和劉天華均使用主音二胡;托音胡琴定內弦為G、外弦為d,被採用於傳統江南絲竹,華彥鈞三首傳世二胡曲為托音胡琴定弦。
演奏技法
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拉弓,弓毛被置於雙弦之中拉奏。
演奏時多採坐姿,於巡遊或應演出需要,可加裝掛鉤,掛於腰間站奏。
弓法
弓弦樂器運用琴弓以表達樂曲的表情。
以用弓的長度區分
全弓
長弓
短弓
以使用部位區分
弓尖
弓根
前弓
中弓
後弓
以運弓速度區分
顫弓
快弓
慢弓
以弓序區分
推弓
拉弓
分弓
連弓
斷弓
頓弓
以音色區分
連奏弓
跳弓
飛弓
拋弓
擊弓
大擊弓
彈輪弓
雙弦快速抖弓
指法
揉弦
泛音
自然泛音
人工泛音
偽泛音
滑音
顫音
打音
撥弦
from游會長的貼心小叮嚀:為您介紹中西交響樂團的各樂器位置及中樂團的樂器名稱特色與二胡構造及名家指導
笑話集Part168:
001. 導遊某日.一家旅行社替老人辦出遊,在車上,導遊小姐怕說國語他們聽不懂,於是就以台語說:各位公媽你好,你的墓地(目的)妹搞了,請把你耶牲禮(行李)款好,等你出車了後,我也給你拜拜(byebye)了~....."頓時大家面無表情...........
002. 籤王大家都知道聯誼時,男孩子與女孩子會騎機車一同共遊一定是一對一...
可是!一定有些人愛現...會開車出現!這時,一個男生就會載到4個女生,就會有3個男生沒有伴..所以...大家決定處罰他...就是...決定把這次的四大籤王,分配給那位每次開車來的那位同學..開開開....哪個男生路上一句話都不說....四大籤王..終於..忍不住啦!其中一位大籤王就說:
『哥哥!哥哥!你為什麼都不跟我們聊天?』
那位男生酷酷的頭也不回說:『你有聽過垃圾車司機會跟垃圾聊天的嗎?』
小笨霖贊曰.. 這實在是有點太狠了說....
003. 情趣商品
有一位小姐走進了一家情趣商品店,老闆一看到就問說:小姐妳有什麼需要我服務的嗎?
那一位小姐沒有說話,自顧自的在找想要買的東西。
後來真的是找不到了,才問老闆說:你們這的塑膠老二
都擺在那裡啊!
老闆指了一面牆說,諾!不都在那裡嗎?
小姐謝過之後,又很用心的在找想要的size
過了一會兒,小姐指了一枝紅色的對老闆說:我要那一枝!
可是老闆卻說:小姐!對不起喔!那一枝是非賣品耶!
那是我們店裡的減火器........
004.期中考出了一題翻譯.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捨晝夜.........
老師改完稿考卷, 很嚴肅的說: 我們有個人寫.....
......死去的那個人好像是我的丈夫, 白天晚上看起來都很像......
005. 墓仔埔約會
一天,小惠因背痛到醫院去看醫生...
她問說: 醫生,為何我的背部會那麼痛呀??
醫生看了之後,搖一搖頭...
小惠緊張的問...怎麼了...
醫生問說: 妳昨晚是不是跟男朋友去約會????
小惠說: 對耶...
醫生跟著又說: 你們去墓仔埔約會對不對?
小惠說: 醫生你好厲害哦,怎麼都知道...
醫生說: 因為妳的背部浮現了「顯考柯公...之墓...孝男...孝孫...」
006. 軍方微電腦
在台灣海峽的巡防艦發現中共對台灣發射了2枚飛彈
軍方:「啟動反飛彈裝置!」
微電腦:「這個程式沒有回應」
軍方:「向台灣發出警報及求救訊號」
微電腦:「程式執行發生錯誤,請向程式管理人員求助」
軍方:「沒時間了!放下救生艇!」
微電腦:「系統資源嚴重不足」
軍方:「算了!大家穿上救生衣!」
微電腦:「這不是標準的即插即用裝置.....」
007. 借過
在一個擁擠的公車上,眾乘客已被擠的都快沒有容身之地了
個個脾氣火暴,一名男子卻極力的想往前擠
男子:借過,借過,讓一下好嗎?
乘客:快擠死人了,還擠什麼擠啊?
男子:不管怎樣,我都要擠到前面去。
乘客:你以為你事誰啊?為什麼我要讓你過?
男子:因為我是司機。
008.妻子臨產了...
丈夫和他的親戚都圍在接產室前焦急地等待著。
終於,一位護士把新生兒抱了出來,
大家一下子圍了上去。
是男孩還是女孩?"
丈夫最想知道結果,一著急就把手伸到嬰兒的襁褓中,
剛摸索了一下,就高興地大叫起來:"是男孩!"
什麼男孩!
"護士生氣地叫道:
"快把我的手指放開 "
009. 吹氣就可以
一位獸醫有事要外出,出門前交代他的助手,記得餵診所內一匹受傷的馬服藥,他說:「你只要拿根管子放入馬的嘴巴,再將藥丸放入管內,然後對著管子吹氣就可以了。
」說完便放心的離開。
不久獸醫回來竟然發現助手病奄奄得躺在地上。
醫師問:「發生了什麼事?」
助手回答說:「我沒料想到那馬吹氣吹的比我還快!」
010. 買衛生棉
幾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決定湊錢買玩具.七湊八湊之下湊了四百圓台幣.
"四百圓可以買什麼呢?"其中一位問到...
"我想我們可以去買衛生棉."另一個回答...
"衛生棉有什麼好?"大夥兒一齊問他...
"我也不太清楚.不過電視上說有了它,就可以爬山,滑水,打球,溜冰,自由快樂沒煩惱."
011. 手痠了
某翁有一個兒子,一日見其在房內手淫,想說給他討一個媳婦吧,
媳婦娶進門後一個月,又看到兒子自己在手淫,
"兒子啊,我不是幫你討了媳婦了嗎?怎麼你還自己 ..."
"唉喲!!她手痠了嘛!!"
012. 竊聽器
一夫妻下榻水門飯店. 晚間入睡前, 丈夫忽想起一事,
夫君: 這裡是水門飯店耶, 要是房間裡 有竊聽器...
我倆的話會被外人聽到的, 那多不好意思呀!
先生馬上領會精神四處尋找, 終于在床下找到一按鍵大小的金屬物
于是用力擰下扔掉.
次日, 服務生送早餐.
二位昨晚休息的好嗎?
很好,俺們喜歡這里的一切.
那就好, 唉,你們樓下的那對可真倒霉,
聽說 昨晚被天花板上的吊燈掉下來砸死了...
013. 誠實
小龜家住河邊,在河邊有一個可移動式的廁所,一日小龜心情不好,
便對廁所踢踢打打,竟將廁所踢到河裡去了.
晚上小龜告訴父親廁所之事,父親賞他兩巴掌.
小龜:[爸,華盛頓砍櫻桃樹,他父親說他誠實,而你卻打我]
父親:[但華盛頓砍櫻桃樹時他爸並不在樹上呀!!!
014. 題目看反
某日有個國文老師上作文課
因為自己很喜歡看電影,就出了個題目"論理性與感性"
於是就把作文題目由左而右寫在黑板
結果有個學生剛進教室,不知道剛才老師說什麼
看到題目,馬上開始寫下課後,
老師開始批改,一看到剛才那個同學寫的..
笑到肚子痛,因為他把題目看反了.........
015. 機率
王太太:「對面的李太太生了四胞胎耶!」
張太太:「真的呀!」
王:「據說機率只有十二萬分之一呢!」
張:「他們怎會有那麼多時間 ?」
016. 單賣
多年前的一個黃昏, 我流連在台北街頭的錄音帶店, 正在挑選CD時,
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原來是個成功高中的學生,
他指著一組三盒的"空白錄影帶"問老闆,
他問: 老闆,請問有沒有 "單賣(丹麥)" 的.
老闆竟回答說: 對不起!! 高中生, 我們不賣A片.......
017. 只差你了
全國最富的人請了全國最好的建築師來給自己建造陵墓
。
三年之後,大富翁問建築師:「全部工程結束了嗎??」
「差不多了。
」
「還差什麼呢??」
「只差你了。
」
710 × 500-sztchina.com
018. 黃肚皮
某位新來的老師到小學一年級上代課。
她先唸名字發作業,但發到 一本上面寫著「黃肚皮」的作業簿時,居然沒人舉手。
她很生氣,連喊了幾聲「黃肚皮」後,
就 把這作業簿暫放一旁。
等到所有的作業簿都發完了,她便問有誰沒有拿到作業,這 時果然有一名小朋有舉手。
"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呀?" 老師生氣的問。
"知道啊,我叫黃月坡!"
019.恐懼的原因
一天,老張與老吳下班的時候一起走在大街上,
突然身後傳來急促的喇叭聲,
只見老張神色緊張地急忙躲到一旁,
老吳不解地問道:
「你怕什麼?我們在人行道上,車子撞不到我們呀!」
老張撫著怦怦亂跳的胸口解釋道:
「哎!你有所不知,
差不多一個月前,我老婆跟一個計程車司機跑了,
自此以後,每當我聽到喇叭聲就會嚇一大跳,
深怕那個計程車司機又將我的老婆送回來!」
教堂內正在舉行婚禮,教堂外有兩個調皮的孩子
「無聊死了,有沒有什麼好玩的?」
「嗯!玩什麼好呢?」
「對!去和新郎開玩笑!」
「怎麼開玩笑?」
「就是走到他面前,大聲叫他爸爸。
」
020. 吃掉一堆人
某日中午jenny,amy,jacky三人在會議室用餐~
jenny說:我有一個同學愛死吃魚子了,因為他說一小口就能吃掉一堆魚.....好爽^_^
jacky悻悻然曰:那我愛吃蛋....不就吃掉一整隻雞啦......~_~
amy 臉紅紅的低頭不語~~~
jenny問:amy你怎麼臉那麼紅ㄚ^_^
amy回曰:那我不就常常一小口....吃掉一堆"人"啦!_!
021.數字含義
小歪:阿英!上次看你的B.BCall有人call"4068"那是誰呀!!
阿英:暴仔call的啦!!
小歪:嘿系蝦米意思阿.
阿英:塞林老背啦!!(台語)
小歪:那有一次我又看到"4065".
阿英:塞林老木啦!!
嗶嗶嗶嗶嗶.........
小歪一看B.BCall哇靠,"4068656"
小歪:這句夠嗆.
阿英:不是啦!!這是他家的電話啦!!
小歪:@#$%!@*&^
強 力 淨(P.S.B.粉劑)
FORCE CLEANER
為求高度經濟效益,集約式的密集養殖法,已成為目前水產養殖業所致力追求的一環,為達此目的,養殖者往往在有限的養殖面積水池中超量養殖,其能縮短養殖時間,提高收益,然而若稍一不慎,極易造成水產生態之反常現象如還原層之增多、水質的污染、溶氧量之不足,甚至引起泛池現象,繼而發生疾病的感染,如魚、蝦、鰻的爛鰓病、水黴病、爛尾病、棉黴病、赤鰭病…….等各種細菌性、黴菌性font-family:新細明體;font-size:medium;margin:0px20px;line-height:20.7999992370605px;">
強 力 淨(P.S.B.粉劑)
這些病變的發生,大多是由於超量投餌,養殖密度過大,致剩餌、排泄物、殘骸大量積沉池底或水中,經陽光照射發酵後,遂分解出大量有害的氣體,使池水污濁發臭,促使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發育,而直接影響水產物的成長造成生長遲滯或死亡。
有鑑於此,本公司乃引進一種能徹底克服此難題之產品—強力淨(FORCECLEANER)係由病原魚池之土壤中,分析出能分解有機物之有ont-size:medium;margin:0px20px;line-height:20.7999992370605px;">
FORCE CLEANER
為求高度經濟效益,集約式的密集養殖法,已成為目前水產養殖業所致力追求的一環,為達此目的,養殖者往往在有限的養殖面積水池中超量養殖,其能縮短養殖時間,提高收益,然而若稍一不慎,極易造成水產生態之反常現象如還原層之增多、水質的污染、溶氧量之不足,甚至引起泛池現象,繼而發生疾病的感染,如魚、蝦、鰻的爛鰓病、水黴病、爛尾病、棉黴病、赤鰭病……., 顏色和味道會隨時間而變化,含有銨的味道效果會更加強,與化學藥物完全不同之無毒性、無殘留性、無副作用之生物產品。
※ 其功能如下:
等各種細菌性、黴菌性疾病。
這些病變的發生,大多是由於超量投餌,養殖密度過大,致剩餌、排泄物、殘骸大量積沉池底或水中,經陽光照射發酵後,遂分解出大量有害的氣體,使池水污濁發臭,促使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發育,而直接影響水產物的成長造成生長遲滯或死亡。
有鑑於此,本公司乃引進一種能徹底克服此難題之產品—(一) 分解水中腐化有機物,產生大量蛋白源及胺基酸,減少飼料成本。
(二) 調節促進池中有益藻類之正常繁殖增加水中溶氧量(D.O)。
強力淨(FORCECLEANER)係由病原魚池之土壤中,分析出能分解有機物之有益特殊菌及天然酵素組合製成,本產品為純天然合成產物, 顏色和味道會隨時間而變化,含有銨的味道效果會更加強,與化學藥物完全不同之無毒性、無殘留性、無副作用之生物產品。
※ 其功能如下:
(三) 改善水質具有強力脫臭分解污物作用,防止水變、泛池現象
(四) 分解池底對魚蝦有害之氣體,確保水產物的迅速成長與健康。
(一) 分解水中腐化有機物,產生大量蛋白源及胺基酸,減少飼料成本。
(二) 調節促進池中有益藻類之正常繁殖增加水中溶氧量(D.O)。
(五) 改善池底污染土壤、防止池底產生臭土腥味。
(六)
(三) 改善水質具有強力脫臭分解污物作用,防止水變、泛池現象
(四) 分解池底對魚蝦有害之氣體size:11pt;">消除水中之氨氮(N)一氧化碳(CO)顯著降低水中有機固體之BOD含量。
(七) 具有抗拮病體及噬菌作用(Bacterialphageaction)防止疾病發生。
(八)
(五) 改善池底污染土壤、防止池底產生臭土腥味。
(六) ForceCleaner所含的有益特殊菌,體積極小,是微生物pronkton的食餌而 pronkton又是稚魚、鰻、蝦類之主要食物,故在天然食物連鎖裡,具有最佳的平衡作用。
(七) 具有抗拮病體及噬菌作用(Bacterialphageaction)防止疾病發生。
※ 使用方法:
(一) 魚池若發生大量水蚤輪蟲與雜菌時,需先驅除消毒後再使用。
(八) ForceCleaner所含的有益特殊菌,體積極小,是微生物pronkton的食餌而 pronkton又是稚魚、鰻、蝦類之主要食物,故在天然食物連鎖裡,具有最佳的平衡作用。
(二) 為節省用量,先將池水排出1/3~1/2後將強力淨粉末用乾淨池水稀釋100~1000 倍後均勻散佈池中(直接將粉末散佈池中亦可)。
a、魚、鰻、蝦類每分地用強力淨2~3kg 可視污染程度酌予增減。
b、虱目魚每甲地10~25kg 。
(三)
※ 使用方法:
(一) 請在天氣晴朗的早晨使用,特能發揮功效。
(四) 通常每2~4週使用一次,使用後3~5天即見效。
※ 魚池若發生大量水蚤輪蟲與雜菌時,需先驅除消毒後再使用。
(二) 為節省用量,先將池水排出1/3~1/2後將強力淨粉末用乾淨池水稀釋100~1000 倍後均勻散佈池中(直接將粉末散佈池中亦可)。
注意事項:
(一) 置於陰涼處勿受潮濕。
(二)a、魚、鰻、蝦類每分地用強力淨2~3kg 可視污染程度酌予增減。
b、虱目魚每甲地10~25kg 。
(三) 禁忌與農藥如地特松、硫酸銅、甲基藍、孔雀綠、化學藥品等同時混用以免活性菌受影響,降低效力。
包裝:粉劑:2㎏×15包一箱,10㎏、25㎏一包
製造: 弘榮實業有限公司TEL:03-5564568,5565228,0933264333 請在天氣晴朗的早晨使用,特能發揮功效。
(四) 通常每2~4週使用一次,使用後3~5天即見效。
※ 注意事項:
(一) 置於陰涼處勿受潮濕。
(二) 禁忌與農藥如地特松、硫酸銅、甲基藍、孔雀綠、化學藥品等同時混用以免活性菌受影響,降低效力。
包裝:粉劑:2㎏×15包一箱,10㎏、25㎏一包
製造: 弘榮實業有限公司TEL:03-5564568,5565228,0933264333
中華電信用戶/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弘榮實業有限公司是活菌製造專業公司有專業團隊與現代化工廠為您服務,保持寧,強力淨,酪可胖,PSB光合成細菌,乳酸菌等產品內外銷經營,也在Yahoo!奇摩部落格紀錄關於你我的一切,如果想要認識我CANDY,就要常常來逛我的部落格唷!來拜訪就與您分享個秘密喔!大家好!弘榮實業有限公司在Yahoo!奇摩部落格紀錄關於你我的一切,如果想要認識我CANDY,就要常常來逛我的部落格唷!來拜訪就與您分享個秘密喔!日誌相簿影音
honrong'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我的相簿
honrong's新文章HR&D304:提供給您台灣近年來的觀賞魚養殖史及基本的觀賞魚養殖方法,希望您從中培養出怡然自得的養殖經驗與心得與保池寧說明HR&D303:現代醫療科技進步,核磁共振床及3D器官重建技術已成熟,未來的醫療將由電腦及機器代工精密的手術,醫療科技更進步與光合菌說明PSBHR&D302:學習使用顯微鏡來觀察微生物的奇妙世界,可了解植物,動物,細菌的基本構造,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微小事物的習慣與個人良好衛生習慣與大閘蟹使用藻寧說明HR&D301:人類首個百年星艦宇宙航行計畫將設計一艘5萬噸的巨型核聚變飛船,能以12%光速飛行,並最終抵達另一個恒星系統與保池寧說明HR&D300:介紹未來車的新主流一油電車及電動車,還有車體可分離的新概念!希望您能洞燭先機了解未來車改進與強力淨說明HR&D299:為您介紹點讀筆的構造及原理,善用點讀筆可增加語言學習效率!但選購時須謹慎小心,先了解其原理及構造,並要有相對輔助系統文字書籍的配合才可!與酪可胖說明HR&D298:介紹您教學投影機的構造原理及其應用,希望增添教室的科技運用創新與四合一易溶強效粉劑說明HR&D297:祝您闔府端午節快樂與保池寧說明HR&D296:酪可胖和藻寧可以運用在大閘蟹養殖上及產品說明HR&D295:2021農曆牛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強力淨,保池寧,四合一,酪可胖,藻寧等產品說明書日文,德文版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背景音樂水晶音樂_心湖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文化部推交響樂團配置標准人數少則五十多則上百
趙旭北說,現代交響樂團大致分為雙管樂團和三管樂團,通常由弦樂、管樂、打擊樂三大聲部組成。所謂的雙管和三管,就是人數多少的差別,前者50到70人,后者 ...
- 2樂團成員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樂團首席; 樂團副首席; 助理首席;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長笛; 雙簧管; 單簧管; 低音管; 法國號; 小號; 長號; 低音長號; 低音號; 定音鼓 ...
- 3Orchestra - 管弦樂團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管弦樂團與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相同,是演奏西洋音樂作品的大型樂器組合。其組織結構大於室內樂團及樂隊。現代完整的管弦樂團,編制有一百至一百零 ...
- 4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編制表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規名稱:,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編制表. 修正日期:, 民國106 年01 月05 日. 法規類別:, 行政> 文化部> 組織目. 附檔:.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編制表.PDF ...
- 5一個完整的交響樂團由哪些樂器組成?為何偏偏沒有鋼琴!
交響樂隊以木管作為判定編制規模大小的標誌。如果常用的每一種木管樂器都用上兩件,那構成「雙管」編制的樂隊,人數一般在60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