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American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科學人中文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購買Scientific American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科學人中文版, No.230_Apr-21 就在我們的書報攤,或是取得該電子雜誌的訂閱並且隨時隨地可以讀它。
首頁/科學/ScientificAmericanTraditionalChineseEdition科學人中文版ScientificAmericanTraditionalChineseEdition科學人中文版No.230_Apr-21加入最愛2002年遠流出版的中文版《科學人》,年年榮獲雜誌出版金鼎獎的肯定。
除了原Scientific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
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閱讀更多國家/地區:Taiwan語言:Chinese出版商:AcerInc.頻率:Monthly購買期刊$252訂閱$1,98012期號本期科學人觀點弗林效應:尼安德塔人的哀歌新冠肺炎自前年12月底爆發,疫情擴散全球各地,至今年3月中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億2400萬人,而死亡人數也逼近280萬人。
面對這一年多來,一波又一波嚴峻的病毒侵襲,我們看到在第一線防疫治療的醫護人員,以精準的專業素養和同舟共濟的服務精神,守住這前所未有的致命疫情,真是令人感佩、感動,也感激!
前線有戰爭,後方也沒有絲毫懈怠。
各國的生醫研究機構以及先進的製藥公司,無不卯足全力,在跨國合作的基礎上,夜以繼日為疫苗的研發而努力。
果然,新年才過,德、美、英、中等國的製藥團隊先後宣佈疫苗研製有成,而且部份搶先購買到疫苗的國家,很快的傳來民眾施打疫苗後,染疫人數顯著下降的好消息。
近代生醫生藥研發的能量,實在不可忽視!…2分鐘總編輯的話失序的自然,失格的人類苗栗南庄寒舍的春天映象是一片雪白,四月天綿綿細雨中,近景是盛開著大白花串的烏來月桃,襯著滿山的油桐白花海。
20多年來,我都興奮期待記錄家裡第一隻黑翅螢閃爍的日子,總在4月13~17日之間,接著一星期後就是萬千螢光爆發的壯觀。
然而去年4月6日的夜晚已是一片燈海,今年3月15日烏來月桃孤獨綻放於苦旱中,自然是明顯失序了。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近期舉辦「科技、環境、人文」系列講座,我欣然以〈自然失了序,或原本就無序?〉為題參與。
這是大哉問,序與無序之評判得配上時間尺度才有意義。
豐盛晚宴中,仗著點酒意,我開啟了工程界敏感的環境影響評估話題。
先是回顧45年前,我在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念書時的觀察。
當時台電正要在屏東南灣建核三廠,隔壁實驗室負責海洋生態監測,珊瑚礁當然是主角,走廊和庫房堆滿了各式珊瑚標本。
但是當時台灣沒有專精珊瑚的學者,負責鑑定的是幾位新聞系畢業的新手,她們翻看日文圖鑑的對比結果,就成了環境影響評估的基本資料。
…1分鐘總編輯的話讀者論壇〈透視大腦神經圖譜〉
人腦神經圖譜確實是項極重要的研究,說是另一個科學聖杯也不為過。
台灣可望是達成這項里程碑裡重要的一份子,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科研資源並不佔優勢,但若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此事的重要性,推動政府重視,並提高學界待遇,便可為台灣培育大量人才。
我本身也對神經科學很感興趣,希望自己能成為這類研究的助力,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彰化蘇凡誠
〈社群時代的資訊經濟學〉
我對此文相當有感觸,尤其是提到「同溫層瘋傳」的那一段落:由於社群媒體讓使用者透過追蹤、解除好友等舉動,更動社群網路結構,擴大了這種同類交往傾向。
雖然這些行為會讓每個人感受到溫暖與支持,但也讓人對於與自己抱持不同意見者越離越遠,也把溝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小,甚至形成了對立。
我們都忘卻了每個人的想法與觀點雖有不同,但可藉由互動、表達、討論,嘗試找到共識或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以及互不認同但彼此尊重的平衡點。
因此,如何擁有資訊的便利,卻不囿於社群機器人造成的偏誤,或許是跳脫同溫層而能積極攝取多元訊息的解方。
―高雄葉明哲
科學人新聞〈太陽能海水淡化〉…1分鐘科學人新聞歡迎章魚加入模式生物比起章魚,我們與恐龍的親緣關係更為親近,人類譜系早在10億年前就與頭足類(包括章魚、烏賊及墨魚等無脊椎動物)分道揚鑣。
章魚大腦並不具備任何脊椎動物大腦的主要解剖特徵,且神經元主要分佈於觸手而非頭部。
然而章魚非常聰明,其大腦與身體體積的比例相差甚遠,僅次於鳥類及哺乳動物。
牠們具備高階認知能力,包括使用工具及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找到方法來打開罐蓋以拿取食物。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章魚非常聰明,再加上與人類非常不同,使牠們成為一種理想的模式生物,除了可了解頭足類既已演化出的嶄新神經學運作方式之外,還能用來推論控制複雜大腦功能的共通原理。
科學家常透過果蠅、斑馬魚及秀麗隱桿線蟲等動物,來深入理解並洞悉生物學。
但是在所有已廣泛研究且易於飼養在實驗室的「模式物種」當中,最常用來研究大腦運作機制的模型,是像小鼠這類的齧齒類動物。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家多倫(Gül…1分鐘科學人新聞鯨類仿聲爭食南方長肢領航鯨是一種「多話」的海洋哺乳動物,牠們可能還會用聲音欺騙掠食者。
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等鯨豚類動物會用聲音交流來找尋食物及伴侶、社交互動和定位游泳,而各物種和群體的聲音都不同。
牠們還會模仿像聲納般的人工噪音,但過去沒有人記錄到牠們發出其他鯨豚類的聲音,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牠們可能模仿其他鯨豚類的聲音。
研究人員聆聽了生活在澳洲沿岸長肢領航鯨的2028個錄音檔,這是首次詳實記錄到該區域物種發出的聲音。
他們竟然聽到19次領航鯨發出和虎鯨相似的聲音,而虎鯨是領航鯨的敵人。
這篇論文發表在去年11月的《科學報導》,論文共同作者、澳洲科廷大學海洋科學技術中心主任俄貝(ChristineErbe)說:「我們發現其中一些嘯聲,聽起來與該區域的虎鯨一模一樣。
」
法國CEREMA實驗室生物聲學家庫雷(CharlotteCuré)未參與這項研究,她評論,領航鯨和虎鯨是海豚科中最主要的兩個物種,牠們常常出現在相同環境、體型類似,而且群體生活凝聚力極強。
這兩種動物會競爭食物,虎鯨還可能會掠食領航鯨。
…1分鐘科學人新聞海底巨石登陸莫那島(Mona)佈滿茂密植被,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座無人島嶼,島上匍匐著汽車大小的巨石,巨石上還散佈著珊瑚礁。
1990年代初,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巨石,不過巨石的來源尚未查清,這些奇怪岩石的身分成謎。
現在科學家重新檢視了這些島上巨石,得到的結論是巨石可能經由海底山崩引發的大海嘯沖撞到島上。
美國加州聖克魯茲太平洋沿海暨海洋科學中心的海洋學家賈菲(BruceJaffe)說,可從空中鳥瞰許多巨石,卻很難抵達所在地。
他當時為了觀察巨石,得繞過島上各種有毒植物,其中有種植物還可能導致起泡和暫時失明。
他說:「我們當時還在討論,是不是該折返,穿上防護衣再來。
」
研究人員兩次前往該島,探究了50多顆巨石。
最大的岩石超過八公尺長,岩石在島上的散佈範圍廣達800公尺。
賈菲說,風暴可能無法把它們帶到距離海岸這麼遠的地方,這其中必定有大海嘯推波助瀾。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地質學家拉馬略(RicardoRamalho)認同並評論:「如果說這只是一場風暴的傑作,我會感到不可思議。
」
美國麻州大學阿模斯特分校的地球科學家馬托斯-拉佛納(PedroIsraelMatos…1分鐘你或許也會喜歡最近期號檢視全部No.242_Apr-22No.241_Mar-22No.240_Feb-22No.239_Jan-22No.238_Dec-21No.237_Nov-21No.236_Oct-21No.235_Sep-21No.234_Aug-21No.233_Jul-21
延伸文章資訊
- 1科普趨勢類- 科學人雜誌- 台灣雲端書庫@交通大學
出版社專區 · 科學人第242期/2022年4月號 · 科學人第241期/2022年3月號 · 科學人第240期/2022年2月號 · 科學人第239期/2022年1月號 · 科學人第238期/...
- 2《人人都是科學人》/閱讀/親子天下
作者平易近人的描述,讓讀者也跟著他經歷一場科學理性的旅程。 本書介紹. 曾志朗擅長藉由生活情境中的事物,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觀點切入, ...
- 3Scientific American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科學人中文版
Learn more about Scientific American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科學人中文版in the Virtual Library of ...
- 4科學人1月號/2022 第239期 - 博客來
科學人1月號/2022 第239期. ... 雜誌名稱:科學人;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2022/01/01; 刊別:月刊; 出版地區:台灣. 95折$266$ 280.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
- 5科學人1月號/2022第239期(電子雜誌) - 博客來
學風自由、學子聰穎,我的研究領域由生物礦化聚焦到蜜蜂的磁場導航,再轉化成動物的起源與演化,最後沉澱為植物的保種保育。期間兩度借調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慈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