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吃苦(下):如何把「壞的吃苦」變成「好的吃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如果你一開始就有意識的「刻意吃苦」,如果吃苦是你自己的選擇,那麼苦中就會帶甜,甚至吃苦會帶來樂趣。
這是事前轉化。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8/12/21,生活Photocredit:AP/達志影像Roxas楊大輝作家兼說書人,只寫增進思考的文字, 4THINK 知識部落格的001號員工。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人為什麼要吃苦(上):吃苦難道是舒適生活的必經之路?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艾瑞利的疼痛實驗裡,其實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在參與實驗的人之中,有兩個受試者與其他外傷患者不同,他們一個患的是癌症,另一個患的是嚴重的腸道病,更不幸的是,他們都是晚期患者。
當時艾瑞利寫告示時並沒有明確參與者的條件,而這兩個沒負過傷的人來應徵實驗時,艾瑞利又不忍心拒絕他們的熱情,於是就讓他們參加了實驗。
但是,艾瑞利沒有把他們的材料列入研究範圍。
研究結束後,艾瑞利又看了一下他們的資料,發現裡面有些內容非常引人注意。
他們對疼痛的忍受能力不但比重傷組低(他們的手臂在熱水中停留的時間更短),而且比輕傷組的人也低。
同樣是受苦之人的兩位患者,為什麼沒有建立起和重傷者相似的疼痛門檻和耐量呢?
艾瑞利事後猜想,這可能是因為主觀感知的不同──重傷者在經歷痛苦時,儘管難受,但他們清楚知道痛苦只是一陣子的,痛苦過後的痊癒能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他們甚至能能將痛苦與痊癒關聯起來,當醫生塗抹藥膏在傷口時會很痛,但這些疼痛是為了更快痊癒。
這種正面關聯讓他們克服了某些對疼痛的天生恐懼。
從另一方面看,癌症和腸道病的長期病患無法建立疼痛與康復希望之間的關聯,相反,他們更可能把疼痛與病情加重或者死亡聯繫起來。
缺少了正面的關聯,疼痛對他們來說就變得更可怕了。
除了身體的創傷之外,其實心理創傷也是如此。
不是每個人都會在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後變得更堅強的,如果心理受創者在事件發生後很長一段時間依然無法復原過來,而且常因心理陰影而陷入負面情緒以至於影響生活,會被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的心理韌性也會變得比較脆弱,對刺激源更敏感,常有很大的情緒波動。
心理醫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束手無策(傳統的用藥和心理治療的效果都不佳),至到積極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治療手段。
塞利格曼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能在恰當的處置後,變成創傷後成長(亦即變得更堅強),促進創傷後成長有5個要素:
認識到創傷後信念的崩塌是正常反應。
減少焦慮和強迫性的想法。
講出創傷經歷。
描述創傷後積極的改變。
總結因創傷而產生的更加堅強、更加無懼挑戰的人生原則和立場。
再簡單一點的說,就是接受並願意討論已經發生的事情,並從創傷事件中找出積極的意義。
這與艾瑞利的推斷不謀而合:把痛苦和正面的想法聯繫起來,才能幫助我們變得堅強。
反之,如果吃苦只能與負面的想法聯繫起來,那麼吃苦就只會消磨一個人的韌性。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但若細想,如果我們害怕痛苦、逃避吃苦、拒絕痛苦,那麼就算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這些苦也只會讓我們對痛苦更敏感,而未必會帶來成長。
這也有助於解釋我們前面所說的舒適的悖論:你越是想把吃苦從生活中去除,你越是容易感到痛苦。
吃苦的樂趣
理解了上述知識點後,再回看吃苦這件事,我們知道吃苦可以分成「好的吃苦」和「壞的吃苦」──前者能帶來心智或肉體的韌性、成長,後者卻只會造成破壞;前者能讓我們更少的感受不適,後者則會讓我們感到更多的不適。
那麼,接下來要談的,自然就是以下這一問題:如何利用「好的吃苦」改善生活品質,以及如何避免「壞的吃苦」降低生活品質?
答案是:主觀的轉化,亦即把「壞的吃苦」變成「好的吃苦」。
轉化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事後轉化──上面已經提到過,如果遭遇了壞事,那麼就試著在發生的壞事裡找到讓自己成長的養分,在失敗中找到能幫助成長的教訓。
這很好理解,就不多敘述。
第二種是事前轉化──而這就要說到哲學家喬治.葛吉夫(GeorgeGurdjieff)的教導:「被逼的受苦」是沒有價值的,而「刻意受苦」的卻有巨大的價值。
舉個例子,小明肚子餓了,但他沒有錢去買麵包,他因此而挨餓,這是種「被逼的受苦」。
但如果小明不是沒有能力去買麵包,而是出於選擇而不買麵包──他刻意的挨餓是為了斷食修行,這就是一種「刻意的吃苦」。
雖然兩種情況都是挨餓,但「被逼的受苦」無法帶來心智/意志上的成長,它是沒有價值的,也不會讓人在事後感到滿足;而後者的「刻意吃苦」卻具有價值,往往能帶來回報。
不過,「被逼的受苦」會在一種情況變得有價值──那就是採用我們上面提到的事後轉化的方式,你在你曾經受過的苦裡找到積極的意義和養分。
而如果你一開始就有意識的「刻意吃苦」,如果吃苦是你自己的選擇,那麼苦中就會帶甜,甚至吃苦會帶來樂趣。
這是事前轉化。
那麼,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刻意吃苦呢?
三種好的吃苦
在我看來,好的吃苦有三種:第一種好的吃苦是「簡樸」。
我認為簡樸只有一個要素,那就是控制物慾。
想買的東西但不需要買的,就不買;想吃的食物但不必吃貴的,那就選便宜的;能簡單一些,就簡單一些。
這倒不是說你不該有任何物質享受,物質享受當然還是可以有的,但簡樸要求你保持「沒有也行」的姿態:不會因為沒有物質享受而感到抓狂,不會因為得不到某些物質而耿耿於懷。
不是讓自己顯得寒酸,也不是因為環境所逼而沒有追求、講究,而是在物慾的引誘出現時,你能夠選擇簡樸。
第二種好的吃苦是「勤奮」。
勤奮不是做好分內事,準時上下班──那只是公司和社會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努力,算不上是勤奮。
勤奮也不是別人要求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不是什麼都爭著做,不是不讓自己休息的把自己累垮,不是埋頭苦幹。
這些都是看似勤奮的行為,但依然算不上是勤奮。
那什麼是勤奮呢?我認為村上村樹的一句話最能帶出勤奮的含義:「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
」
勤奮僅僅是一種對抗惰性的態度,這就是勤奮的全部。
第三種好的吃苦是「勇敢」。
真正的勇敢不是做別人不敢做的事,而是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舉例而言,攀崖客們的危險活動對你來說看似是勇敢,但對他們來說,那可能只是稀鬆平常。
當然,如果攀崖的地方實在嚴峻,那麼他們也會感到害怕、恐懼,而當他們試著克服恐懼,甚至刻意挑戰自己的恐懼時,他們就成了勇敢。
換言之,有些行為在外人的眼裡看似勇敢,但對當事人來說其實只是平常。
反之亦然,有些行為在外人的眼裡看似平常,但其實是勇敢。
我們常說要跳出舒適圈才能獲得進步,這的確沒錯,但很多人以為只要「打破現狀」就已經是跳出舒適圈了,其實不然。
在我看來,所謂跳出舒適圈,不是單純的換個環境、換個習慣而已。
真正的跳出舒適圈,是找到讓你感到恐懼事情,找到讓你覺得不適的事情。
然後,你臉帶笑容的把它吞下。
《不理性的力量》還提到了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實驗:
心理學家利夫.納爾遜和湯姆.梅伊韋斯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請來了兩組參與者,躺在只有在高級商店才能預訂到的高級按摩椅上,享受3分鐘的按摩。
第一組是3分鐘不間斷的按摩。
第二組先按摩80秒鐘,間隔20秒鐘,然後再繼續按摩──總的按摩時間是2分40秒──比不間斷那一組的時間少20秒鐘。
按摩結束後要求所有參與者對整個按摩過程作出評價。
你猜哪一組的參與者給出的評價更高?
但結果最終表明,那些接受中間帶有間隔、時間較短按摩的參與者不僅對整個按摩評價更高,而且表示將來願意出兩倍的價錢享受一次同樣帶間隔的按摩。
我知道,這一結果很反直覺,但生活就是這樣子:要讓生活舒適,你要做的不是逃避不適,也不是試圖維持永久的舒適。
而是認清吃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後你有意識的吃苦。
本文經4THINK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人為什麼要吃苦(上):吃苦難道是舒適生活的必經之路?3年前Tags:吃苦有意識的吃苦不理性的力量吃苦的好處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Sponsored2022/09/07,生活PhotoCredit:中國人壽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當感到空虛、迷失的時候,就做點運動,重新啟動身體的感受吧。
運動能讓身體健康,也蘊含著許多實用概念,值得我們運用到很難的人生裡,以下推薦幾個運動訓練x人生學,幫助你重新打造自我訓練計畫,一起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不再迷失:在輸贏挫敗中,訓練耐心思想的舉重也需要無數次的鍛鍊,舉重女神郭婞淳說:「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
」、「給自己多一點鼓勵,給明天多一點期待。
」要實現目標、找到自我價值,感受挫敗與耐心等待是必經的路程,就像鍛鍊肌肉不會只做一兩次訓練就立刻有成效,體驗更多的其實是訓練過程中的各種關卡。
當自我價值尚未浮現時,你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反覆確認目標與實踐計畫,確保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即使暫時看不到成果,也不要輕易地放棄。
尋找正確施力點,勿操之過急人生和運動訓練一樣,過於心急反而難以達到理想目標。
在健身時如果只顧埋頭猛練、執著在增加訓練重量,很可能會用錯施力點、超過自身可負荷範圍,最後造成身體受傷、代償肌群過勞,得不償失。
同樣的,在生活中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充實感而將行程表填滿,最終也會過度耗竭精力,身心俱疲。
人生和運動,都是「屬於自己的事」奧運羽球雙打金牌得主李洋曾說過:「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運動需要設定目標、反覆自我訓練、不斷修正方向,才有機會修得正果,不可能只依靠教練的指導而自己不付出實踐,就能擁有好體態或體能。
人生是自己的,不妨在心中仔細描繪想要過的美好生活,在「阿姨…我不想努力」的念頭升起時,想想心中的那幅景象。
小目標持續做,創造複利效果運動要有明確的鍛鍊目標,才能持續進步。
目標不需要遠大,關鍵是持續做,即使是「每天快走時,多走30步」這樣的小目標,堅持一年後也能累積出萬步的差距。
若在生活中沒有目標,只是重複日常瑣事完成交辦,讓時間悄悄流走,就可惜了這個人生。
為自己建立一個目標與訓練計畫吧!即使是再小的目標都可以,讓自己穩穩地朝目標前行,維持紀錄習慣,更可以感受成果逐漸累積的那份充實。
擁有好的陪練員陪練員是職業運動選手背後重要的支持夥伴,能幫助選手克服弱點、精進實力。
你獨一無二的人生,也需要好的陪練員支持,透過專業的角度指導,讓訓練更有效率、進步更快。
更重要的是,陪伴你持之以恆朝目標前行,勇敢無懼。
以「我們的夢想,是陪你抵達你的夢想」為承諾的中國人壽,在「人生GYM」裡,陪你練人生,以公平待客的心,提供你應付人生風險所需的保障,陪伴你在夢想的路上更勇敢前行,成為理想自己。
猜你喜歡Tags:陪練人生保險中國人壽人生GYM陪練員資深「台港人」:在台灣也可以過港式生活13則觀點防疫宿舍只提供境外生?政大身障生室友確診,被要求回400公里外屏東偏鄉家中隔離11則觀點【國際大風吹】中秋夜團圓、美中搶登月,「月球」將成為國際霸權新戰場?1則觀點柯市府禁止台北三大湖泊划船/划立槳的四個理由,沒有一項經得起基本邏輯與法律人權檢視1則觀點葡萄牙男子在自宅發現歐洲最大恐龍化石,對伊比利亞半島古生物學研究意義重大1則觀點「重縫」婆羅洲邊緣:印尼遷都婆羅洲,能讓當地棕櫚油經濟實現產業升級嗎?1則觀點克林頓講德文1則觀點改稱號、發表宣言、成為24億大英國協人民元首,查爾斯成為英國國王之路1則觀點俄烏戰爭的最後關鍵在克里米亞半島,萬一戰事進入冬季,壓力將會在俄羅斯這一邊1則觀點一些歐洲人常覺得,中國終會出現戈巴卓夫般的人物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亂世情侶歌詞古巨基※ Mojim.com
但求學會 吃苦的樂趣 當你 仍然信我 愛情 沒有輓歌 未相信情懷輸給世道 仍在亂世中開花結果 更多更詳盡歌詞 在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不理 誰能夜夜笙歌
- 2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觉得自己能吃苦。 - 知乎
吃得苦中,不会为人上人,因为真正能够把苦吃下去的人,都是在享受这种苦,明白苦的后面的享受和乐趣,我在打工的时候,就经常睡在公司,几乎不回家,洗澡 ...
- 34THINK - 【吃苦的樂趣】 我們都知道吃苦的重要性。 因為沒有 ...
【吃苦的樂趣】 我們都知道吃苦的重要性。 因為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No pain, no gain);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道理耳熟能詳。
- 4吃苦耐勞| 畢業製作- 603忠義食堂
603忠義食堂-吃苦耐勞. 實施方式: 用遊戲方式增加樂趣,讓同學從樂趣中學習書中知識。 定期: 每天都可以看,除了考試前一周。 遊戲規則: 本班級每節下課1人去當老闆, ...
- 5亂世情侶- 古巨基(Leo Ku)-KKBOX
沒有預算也願逃出這裡赴賞櫻之旅快樂趁青春去追樂極偏會心虛這麼普通的情侶未來又怎麼敢想下去但求學會吃苦的樂趣 當你仍然信我愛情沒有輓歌未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