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和你想像得不一樣 34 歲就退休的我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新自由主義帶起的逐富風潮,又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成了世界許多青年掛在嘴邊的目標。

本文作者在34 歲那年成功「財自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國際趨勢 財經 「財務自由」和你想像得不一樣──34歲就退休的我,為什麼後悔了? RickyChoi 2022/04/19 63092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由於新自由主義帶起的逐富風潮,又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成了世界許多青年掛在嘴邊的目標。

本文作者在34歲那年成功「財自早退」,但10年過去,他卻感覺不到「快樂」,為什麼?對於夢想「不用再上班」的後輩,他又有哪些建議? 近期《換日線》財經科普單元推出,講述金融知識、經濟學概念、投資原則等。

促使本篇作者來信,希望與讀者談談「財富自由的真相」,避免淪為盲目的跟風者。

編輯部查核過本文作者的財務資料與工作履歷,言及作者經濟狀況方面的段落,皆無事實性錯誤。

「有錢人並不是你想像的快樂,因有錢人的快樂是你想像不到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說話。

筆者作為一個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以下簡稱財自早退)剛超過10年的人,想分享一篇「財務自由的真實情況」給大家。

先簡單自我介紹。

我在香港出生長大,從小學到中學都在所謂的名校就讀。

16歲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後回港工作(因外國稅收太重,對快速累積財富從而財務自由難度增加)。

這樣的背景,應該看似是一個有些微抱負的人吧?錯!從小到大我都非常懶惰,志願就是「什麼都不用做」,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

圖/Shutterstock 終於,經過了整整10年6個月的努力後,終於在剛過34歲的時候,結束工作生涯,開始過自以為嚮往的退休生活。

如果能重來 財務自由容易嗎?坊間教人財務自由的書籍或講座,一定會說非常簡單,只要你跟著XXX、OOO步驟。

但事實上呢?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不難也不易。

說不難,是因為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達到。

我所說的想,不是嘴巴上說的想,而是行動上的想。

只要人的慾望夠強烈,就會在行為上作出改變,而當改變行為後,假以時日,就會發現目標已經不遠了。

(也許有讀者會問,怎麼會有人不想財務自由?以筆者所見,真的有,而且還非常多,下文會詳談。

) 那為什麼說不易呢?是因為:為了財務自由而作出的行為,可能會令人非常痛苦,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自律、韌性,以及有沒有辦法「失去自我」。

舉例説,為了快速增加收入,筆者從第一份在歐資私人銀行MiddleOffice做了兩年、可以穩步向上的工作,轉到另一歐資銀行的投資部做Frontoffice。

這是一份風險大(大部分收入直接跟業績掛鉤)、壓力高(基本上每個月底的業績都是個人考核)、工時長(早上9點至5點,休息2小時之後,繼續晚上7點至半夜12點的工作;公眾假期還要跟同事輪流上班,因總有一些外國市場是開著的),而且跟筆者性格完全不符的工作(我是一個非常外向,卻可笑地臉皮薄的人)。

在之後這8年半的工作生涯,除了前半年的蜜月期,基本上我大部分時候都是倒數著日曆,日復日,年復年地捱過去。

當收入大幅增加的時候,我還是相對的節儉,因完全沒有安全感,覺得每個月都有可能是自己在公司的最後一個月。

現在回想起來,這8年半的工作生涯,雖然令我達到目的,但絕無樂趣可言,更談不上什麼回憶。

圖/Shutterstock 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收入沒這麼高,但卻更符合志趣和意義感的工作。

同時,也不要像當初那樣節儉,在年輕的時候應在生活多添點趣味。

可能那樣的抉擇,達到財務自由的時間要更久,但這種人生,一定是更令人回味的。

如果當初做了不同選擇,應該會發現那樣的生命比較實在,而不是一心為了達到財自早退這看似萬人羨慕的目標,而令青春一片空白。

正如出國旅遊,如情況許可,我總會徒步一段,雖然看似浪費時間,但中間見到的人與事,卻可為旅程增添更多回憶。

而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

該如何讓早退生活從「不苦」變快樂? 想達到財務自由的目的分幾種,你是那一種?有人為了追求安全感,有人,為了可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我發現更多人像筆者一樣,是為了不用工作! 然而,若你真的像我一樣,以不用再工作為目的,即使實踐財務自由了,仍必須做好一連串金錢以外的準備。

不然,就會像我一樣,發現財自早退並沒有想像的快樂。

當然,我絕對不會說財自早退後的生活是痛苦的,但「不苦」跟「快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相信各位讀者也不希望比一般人辛苦地打拚了10年、甚至是20年後,換來的只是「不苦」的生活吧。

首先,第一個準備是「朋友」。

早退後我總感覺到,每次和舊識們聚會的話題變少了。

    圖/Shutterstock 學生時期要好的一群朋友,當大家工作性質、家庭狀況,甚至收入上的改變,「想當年」也是會用完的。

有時,和要好的舊同事聚一聚,但每當說到工作上的話題,自己也總會覺得格格不入。

相信大部分人跟我一樣,多數的朋友,不是求學時期在學校認識的,就是出社會後在工作上認識的。

隨著時間,結婚生子、移民、性格轉變、生活層次的升降、甚至死亡,或多或少會有些老朋友從身邊消失。

而當財自早退後,除非非常主動,不然,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將大幅減少。

結交新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因早退後,和社會已少了「職場」這一道連結。

若不主動找機會拓展交友圈,最後就會慢慢跟社會脫節,變成一個孤島。

這樣生活又怎會快樂呢? 然而,中年後要重新交朋友不如學生時期,挑戰自然不在話下。

第二個準備,是「興趣」。

興趣跟朋友是相輔相成的。

當我們有越多興趣,就有越多機會認識新朋友;當有越多新朋友,就有越多機會發展新的興趣。

筆者的經歷是,出社會後,由於工作繁忙,只顧賺錢,學生時代最愛的籃球及網球,由自己參與變成在電視觀看賽事,最後連看也變得提不起勁。

從小愛看書的我,從工具書到小說到漫畫都看,到出社會後慢慢變成只為目的而看,再變成只買不看,到最後,連買都不買了。

最後剩下的興趣變成只有旅遊跟美食(早退後基本上每年去6次旅遊,每次旅程由最少1個星期,到最長3個星期)。

但因疫情關係,已不知多久沒有出國。

就算不是疫情,自女兒去年9月上了小班之後,一年也只有寒暑兩假可以出國了。

至於美食,由於年紀漸大,消化能力也應付不了一星期兩、三次的大餐了。

試想一下,這樣沒有興趣的人生,再多時間,其實都沒有快樂可言。

圖/Shutterstock 「我當初的選擇對嗎?」 第三個準備,是理解自己的「物慾」與「比較心態」。

筆者發現財自早退的,大多數是像我這種資產淨值在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的人。

這數目對青年朋友來說或許覺得很高,但其實,只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並持續累積幾年,又懂投資,就有機會達成。

而超過這個資產淨值的,多數是生意人,或在自身行業非常傑出的人士,而這些人通常比較不會選擇提早退休。

因他們在工作上獲得的,除了金錢外,還有如自我滿足感,社會認同感等,從而非常自得其樂,又怎會放棄工作呢? 問題來了,這數百萬至千萬美元的資產,當然足夠應付一般家庭不錯的生活品質。

但很難保證財自早退後,不會因種種內外在原因,而出現一些比較難負擔的物慾。

當還在職工作的時候,尚可透過更積極及努力工作以達到這些物慾。

但當財自早退後,若不能壓抑這些物慾,就只能透過提高投資風險來達到目的,而這對財自早退人士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早退後,有一度投資在自己比較不熟悉的產業上,卻因疫情而損失了差不多7位數字人民幣。

幸好這投資失利沒有影響生活品質,卻令我開始警剔上述「為了慾望而增加投資風險」的問題。

讀者可能會辯駁,這不是所有退休人士都會遇到的問題嗎?但差別在於,如果是自願早退的,就容易陷入糾結,不斷反問自己「我當初的決擇對嗎?」「以我的條件不是可以獲得更多嗎?」等問題。

而且當正值壯年時早退,朋輩們大多還在財富增長期,多少會因為內心有比較而有點不甘心。

所以當決定早退時,應該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慾望、作出取捨,才可快樂生活。

我個人的觀點是:不應強求,但也不應假設自己會無慾無求。

圖/Shutterstock 給女兒:什麼才是豐富無憾的人生? 本文會實在寫出我財自早退後遇到的問題及想法,是希望給正努力在財自早退道路上衝刺的年輕朋友,作出一些反思及準備。

女兒目前就讀幼稚園,若她長大想以爸爸為學習對象,我會告訴她,「『財自早退』只能算是一個剛好及格的人生,唯獨妳可達到目標,還能享受其中的過程,這樣的人生才算豐富無憾。

」 我理解,新世代青年上班都很辛苦,會想財自早退的原因,很多是出於受到資方與社會過多的壓迫。

或者在工作上,除了薪資以外已不能得到其他收穫,例如自我滿足感。

從而使得年輕人非常無力。

也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是在無病呻吟、在炫耀,或是質疑這些問題都是退休人士會遇到的,坊間已經有不少書籍在談了。

然而,在如日方中、正值壯年時自願退下來,我發覺一切的影響與嚴重性都比一般退休人士大得多,不希望後輩誤入歧途,而我自身也正在想方設法解決那些難題。

從小喜歡閱讀與書寫的我,發現跟人分享想法及經驗,就是我能真正樂在其中的一件事情,也希望透過寫作能認識多一些朋友,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希望未來,有機會和《換日線》讀者繼續交流。

*如果讀者有任何問題想請教本文作者,或【財經科普】系列其他作者,歡迎填寫表單。

執行編輯:陳品融 核稿編輯:田孟心 財富自由 退休 職場 成就感 興趣 關聯閱讀 靠職場分享,30歲就財富自由,真正實現「為理想工作」──專訪知名獵頭「江湖人稱S姊」 想要財富自由,除了強迫儲蓄,更應慎防「生活水平通膨」!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RickyChoi 香港出生成長,懶人一名,卻不甘平庸。

機會主義者,希望以最少付出獲得最大收穫。

為了較易升讀一流大學,間接導致一家移民多倫多。

畢業後卻為了盡快財務自由提早退休,而獨自回港打拼,用了十年半時間達成目標。

看更多 上一篇 【財經科普】外資分析師為何「說一套做一套」?問這個問題前,你必須先知道這件事 下一篇 【財經科普】考上CFA人生變彩色、薪水三級跳?──CFA協會多年會員完整開箱(上)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Career 如何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下)熱情與天賦,可能正隱藏在你的痛苦中?! 學習Learning 【作者通信】想研究108課綱的課外「素養」,必修卻好礙事?陽明交大教授:請練習做好那些「沒興趣」的事 留學StudyAbroad 工作好幾年還可以出國留學嗎?我從「茫然上班族」變「熱血博士生」的經驗談 財經Finance 中信銀行發布「2022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關注「財富增值」、「傳承規劃」 積極延續財富能量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政黨惡鬥、人心焦慮,中產階級受創深──加拿大通膨31年新高,我的在地觀察 2 「你以為的天賦,只是別人的皮毛」──我在巴黎音樂學院的領悟 3 花了一小時打造妝容,卻被外國朋友說「沒化妝」──信奉「裸妝」的我,受到的震撼教育 4 在穩定與自由之間:年過30的我辭去7年公職,赴蘇格蘭攻讀博士的三個考量 5 賽場上忘情起舞、被接殺還替對手鼓掌──一勝難求的南非少棒隊,為何感動所有人? 6 無論寫什麼文,尊重才是重點──我看台大學生會會長的「台文信」事件(雙語對照版)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