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台灣社會文化史二 - 課程大綱- 國立臺灣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洪郁如,〈學歷、女性、殖民地:從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台灣學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2008、頁157-183。
陳惠雯,《大稻 ...
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日治台灣社會文化史二SocialandCulturalHistoryofTaiwanunderJapaneseColonialRule(Ⅱ)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顏杏如
課號
Hist5068
課程識別碼
123U8890
班次
學分
3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205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Hist506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概述 在日本殖民統治的基礎工程之上,新的空間與時間秩序被創造、移植,舊有的社會階層被置換,改變了人們置身的生活空間與生活節奏、變動了傳統的社會結構與機制。
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交會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動與物質文明也出現了各種變貌與融混性。
在變遷的過程中,殖民主義、殖民現代性、台灣人具主體性的抵抗、對應、妥協與吸納亦包含其中。
本課程從社會結構、時間秩序的置換、文化變遷等幾個面向,帶領同學討論日本殖民統治與台灣社會文化變遷之間的關係,掌握當時代的脈動與特色。
課程目標
思考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社會帶來的多重影響,掌握相關議題的研究成,認識、接觸一手史料,並能嘗試運用這些史料提出自己的觀察。
課程要求
出席、課前閱讀指定文章、繳交作業、分組報告與討論、參與課堂討論。
OfficeHours
參考書目
《台湾民報》1923年4月?1930年3月,台湾民報社、東方文化書局復刻版。
《台湾新民報》1930年3月?1932年4月,台湾新民報社、東方文化書局復刻版。
《台湾教育会雑誌》第1号?第116号,台湾教育会,1901.6-1911.12。
《台湾教育》第117号?176号,台湾教育会,1912.1-1933.5。
曹永和總編輯,《臺北帝大的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9。
洪郁如,《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本の殖民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東京:勁草,2001。
伊藤るり、坂本ひろ子、タニ・E・バーロウ編,《モダンガールと植民地的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帝国・資本・ジェンダー》,東京:岩波書店,2010。
《台湾婦人界》昭和9年5月号(創刊号)?昭和14年3月号,台湾婦人社,1934年-1939年。
橋本毅彦、栗山茂久編著,《遅刻の誕生:近代日本における時間意識の形成》,東京:三元社,2001。
岡田芳朗,《明治改暦:「時」の文明開化》,東京:大修館書店,1994。
佐藤次高、福井憲彦編,《ときの地域史》,東京:山川出版社,1999。
邱仲麟,〈誕日稱觴─明清社會的慶壽文化〉,《新史學》11卷3期,2000.9,頁101-154。
曽山毅,《植民地台湾とツーリズム》,東京:青弓社,2003。
張遵旭等撰,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
佐藤正藏編,《大屯山彙と温泉》,台北:台湾産業評論社,1937。
台湾総督府鉄道部,《台湾鉄道旅行案内》,台北:台湾総督府鉄道部,1924。
台湾日日新報社企画部編纂,《台日ハイキングコース(台北近郊篇)》,台北:台湾日日新報社企画部、1937。
中島春輔《台北近郊の北投草山温泉案内》台北:台湾案内社、1930。
林明賢,〈新美術的萌芽─淺析日治時期由「寫生」「地方色彩」所建構的臺灣美術風貌〉《臺灣美術》69,2007.7,頁20-43。
三澤真美恵,《「帝国」と「祖国」のはざま:植民地期台湾映画人の交涉と越境》,東京:岩波書店,2010。
葉龍彥,《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臺北:玉山,1998。
楊麗祝,《歌謡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謡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2000。
謝仕淵、謝佳芬,《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果實出版,2003。
鄭麗玲採訪記錄,《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指定閱讀
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2008。
許佩賢,《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2005。
鄭麗玲,《帝國大學在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以台北帝國大學為中心》,台灣師大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4月。
葉榮鐘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
周婉窈,《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
陳芳明,《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2006。
若林正丈著;台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譯,《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2007。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1988。
洪郁如,〈學歷、女性、殖民地:從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台灣學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2008、頁157-183。
陳惠雯,《大稻埕査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文化,1999。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1998。
呂紹理,〈老眼驚看新世界: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張麗俊的生活節奏與休閒娛樂〉,收於王見川等人撰稿,《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文化局,2005,頁369-400。
楊聯陞,〈帝制中國的作息時間表〉,《國史探微》,台北:聯經,1983,頁61-89。
顔杏如,〈二つの正月──植民地台湾における時間の重層と交錯(1895-1930年)〉,《日本台湾学会報》第9号、2007.5,頁1-21。
黃智偉,《省道台一線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2002。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第36期,2006.6,頁167-209。
蘇碩斌,〈傳神式寫實:日治臺灣的攝影認知與民間肖像〉,收錄於劉瑞琪編《近代肖像意義的論辯》,台北:遠流,2012,頁380-410。
顏娟英,《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
陳培豐,〈從三種演歌來看重層殖民下的台灣圖像─重組「類似」凸顯「差異」再創自我〉,《台灣史研究》第十五卷第二期,2008.6,頁79-133。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2002。
蔡錦堂,〈日據末期台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29:4,1991.12,頁65-83。
林金田總編輯,《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史料特展圖錄》,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3。
評量方式(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報告與討論
30%
每位同學在討論課輪流擔任報告者,並參與課堂討論。
2.
期中報告
15%
就指定閱讀之史料,介紹資料性質、內容並選定主題進行分析觀察。
可以作學期報告的中間報告。
3.
學期報告
20%
就日本殖民統治下社會文化變遷,選擇任一主題,運用文獻史料、口述、田野調查等方法,提出自己的觀察。
4.
平時作業
25%
每位同學每週皆需繳交指定閱讀的摘要與討論作業,約1000字,上傳至CEIBA作業區,並於上課時繳交紙本。
5.
小考
10%
共兩次,考試範圍為上課講授之內容。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7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補假
第2週
03/06
課程介紹
第3週
03/13
社會領導階層的變動
第4週
03/20
近代學校教育
第5週
03/27
協力與反抗
第6週
04/03
補假
第7週
04/10
新文學與社會啟蒙
第8週
04/17
左翼團體
第9週
04/24
期中考週
第10週
05/01
新女性的誕生
第11週
05/08
時間秩序的置換:曆法、標準時、節日
第12週
05/15
美術與攝影
第13週
05/22
大眾文化
第14週
05/29
自由戀愛
第15週
06/05
戰爭體制下社會秩序的重組
第16週
06/12
期末報告
第17週
06/19
端午節補假
第18週
06/26
期末報告
延伸文章資訊
- 11下CH3課程架構圖_ 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 Coggle
1下CH3課程架構圖_ 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差別待遇的殖民教育(初等教育(日本人(【小學校】), 臺灣人(【公學校】), 原住民…: 1下CH3課程架構圖_ 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 2七下單元3_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建議播放清單 - YouTube
- 3日治台灣社會文化史二 - 課程大綱- 國立臺灣大學
洪郁如,〈學歷、女性、殖民地:從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台灣學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2008、頁157-183。 陳惠雯,《大稻 ...
- 4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與文化變遷
社會改造. 2.陋習改正. (1)鴉片. – 初採漸禁:1897.1鴉片專賣、發行許可證. – 後趨嚴格 ... ➀新式教育是日治時期知識階層主要的養成背景 ... 9-1-2政治文化與社會運動.
- 5日治時期的社會控制與生活習慣的變化 - kipp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