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醫藥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醫之診斷,觀其外而知其內,其主要的內容有四診、八綱、證候分類與診法分類, ... 之四診與臟腑的關係,進而達到診斷之客觀化及定量化的目標,相信對中醫之基礎理論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Togglenavigation Togglenavigation :::網站導覽 部長信箱 雙語詞彙 English 回衛福部首頁 Search 進階 熱門關鍵字:隔離防疫補償COVID-19健保 :::中醫四診 前言 望診概論 問診概論 聞診概論 切診概論 現代方法 最後更新日期:111-05-27 瀏覽人數:0 ::: 首頁 醫藥知識區 中醫四診 前言 前言 資料來源:中醫藥司 建檔日期:102-06-11 更新時間:106-03-01 網際網路是現今時下最流行也是最便捷的資訊流通方式,我們希望藉由與電腦科技資訊的相結合,將中醫醫療的傳統理論經由現代化的包裝,呈現多樣化的面貌,提供社會大眾多樣化接觸中醫的管道,進而去認識中醫並了解中醫弘遠博深的精神。

  中醫之診斷,觀其外而知其內,其主要的內容有四診、八綱、證候分類與診法分類,在本網站中我們所要介紹的主要內容將以診斷學中的四診為主,亦即介紹望、聞、問、切等四種診斷方法。

  醫生運用視覺來觀察病人的神氣、色澤、形態的變化,這稱為望診;憑聽覺跟嗅覺來辨別病人的聲音、氣味和呼吸的變化,這是聞診;詢問病人病情和治療的經過,及相關的症狀,叫做問診;切按病人脈搏,以了解病人脈像跟肢體的變化,屬於切診。

透過四診的診斷,可診察出疾病的症狀進而去了病因,從而為辨證論治提供治療的依據。

  在此,我們必須強調:這四種診法,各自擁有有獨特的作用,臨床上,必須注重綜合運用,相互對照參考,才能獲得全面信息,對病情做出正確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四診合參」。

  在本網站除了介紹中醫四診的一些基本理論外,在研究及醫學教學使用方面,將會討論望聞問切四診之特性量化,藉以提供客觀的診斷標準;並結合醫師的臨床觀察,對望聞問切四診作定性及定量分析,以便探討中醫理論之四診與臟腑的關係,進而達到診斷之客觀化及定量化的目標,相信對中醫之基礎理論研究將有十分正面的價值及影響。

  另外我們也將在網站上提供相關的中醫網路醫療資源,俾使中醫醫療資源能廣泛的被社會大眾使用。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辦計劃主持人: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張永賢副院長協同主持人:逢甲大學自控工程學系邱創乾副教授 回上一頁 ::: 衛生福利部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總機電話:(02)8590-6666 傳真號碼:(02)8590-6000 位置圖 資訊安全與隱私權政策 無障礙宣告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建議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或以上 回頁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