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報導者:何榮幸談媒體崩壞與報導精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報導者》的來由,何榮幸說《報導者》有三個重要養分,分別是社會學、媒體改革以及調查報導。

打開《報導者》的新聞,盡是動輒四、五千字的深度調查, ... Skiptocontent 即時新聞  2019年11月24日2019年11月24日 ntnuyouth 0Comments #報導者,#何榮幸,#媒體 【記者盛祖胤/報導】22日晚間,獨立媒體《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受邀至台師大演講,以「見樹又見林」為題,闡述《報導者》的目標與信念、以及創立至今的經歷和個人心得。

  媒體黑暗時代 找回大眾信心 論及台灣傳統媒體的現況,何榮幸強調,當今仍有許多優秀的記者在為傳統媒體努力,但傳統媒體在年輕人心中已經被汙名化,「就這樣被埋葬在年輕世代對媒體的不信任當中」。

因此,何榮幸在四年前創辦《報導者》,毅然決然投入新媒體汪洋。

  關鍵三元素 灌溉今日《報導者》 說起《報導者》的來由,何榮幸說《報導者》有三個重要養分,分別是社會學、媒體改革以及調查報導。

打開《報導者》的新聞,盡是動輒四、五千字的深度調查,原因是將他當時攻讀社會學的經驗帶入《報導者》,期許《報導者》能看見結構性問題,而非將事件當作單一個案。

因此,社會學的視野便成為重要養分之一。

  關於媒體改革,何榮幸則談起台灣新聞業追求新聞自由的歷程。

當時,何榮幸身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曾與夥伴一同到行政院前靜坐抗議、發起連署,與時任新聞局長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為新聞自由發聲。

因為這樣的經歷,何榮幸深知新聞自由得來不易,希望《報導者》能以非營利性質作後盾,成為台灣媒體改革的一份子,保護新聞自由不受權勢者侵犯。

  另外他也提到,自己在過去從事平面媒體時,便致力於產出調查報導,嘗試發揮媒體監督權勢的力量。

即便深知可能得罪既得利益者、也曾害公司失去廣告收入,仍然堅持為公共利益而揭發真相,何榮幸認為這就是調查報導的精神。

《報導者》投入大量時間,傾全力製作的《血淚漁場》、《傾斜掉的台鐵》、《深入全球假新聞之都》等,即是出於這樣的公益精神。

台下聽眾相當踴躍提問。

圖/鍾宇翔提供   最壞時代 更要堅定信念 雖然當今媒體崩壞、記者被瞧不起,但何榮幸相信,「最壞的時代,其實也是最好的時代。

」正是因為環境腐壞,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挺身支持、甚至投身成為真正優秀的媒體,共同為台灣的新聞環境努力。

「它一點都不容易,但值得長時間的努力。

」這樣的信念,讓《報導者》在當前假新聞充斥、速食文化當道的年代,仍能逆勢走出自己的路。

    (核稿編輯/吳芝頤) ←人文電影節專題:傾聽內心、自我挑戰 白昆禾大談人生感悟 雞湯來了!把喜歡的事變的有價值→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個人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的迴響。

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通知我。

Δ #Hashtag 524 525 526 527 530 531 532 534期 555 UBA 三校聯盟 三版 乙籃 二版 人文電影節 伯樂大學堂 健康飲食 啦啦 四六事件 四版 女籃 學生會 學生自治 學生自治會 學生議會 宿舍 師大 師大學生會 師徒制 師青玩家 故事小店 文創 新生特刊 施工 校務會議 男甲籃 男籃 籃球 總籌專訪 親子天下 轉型正義 頭版 體育系 高教工會 黃金雨季 【影音新聞】 【Flickr圖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