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設計》:當代物理學科普書的必讀之作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當代量子力學帶來了多少爭議,費曼說「沒有人懂量子力學!」大致上凸顯了此一事實。
而《大設計》這本著作它不是一部從各方面角度切入來看待現代物理學諸多哲學意 ...
2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2
1
0
萬物之理
讀寫科學
《大設計》:當代物理學科普書的必讀之作
EverDark
・2011/10/30
・1382字
・閱讀時間約2分鐘
・SR值543
・八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大設計(2)
機率(44)
量子力學(46)
閱讀(4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看來我們只是生物機器而已,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罷了。
』
——史蒂芬.霍金
StephenHawking
雖然久仰其大名,不過這本《大設計》是我第一次接觸霍金的著作。
首先不得不說,不愧為大師級的科學家,其文字擁有可怕的感染力,《大設計》全書讀來恰如醍醐灌頂,十分暢快!
這本書與一般泛論性的科普著作有一個決定性的差異,那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持唯一看法,並對其深信不疑而作推廣。
我們都知道當代量子力學帶來了多少爭議,費曼說「沒有人懂量子力學!」大致上凸顯了此一事實。
而《大設計》這本著作它不是一部從各方面角度切入來看待現代物理學諸多哲學意涵的科普書,這本書有它自己的唯一選擇——也就是作者史蒂芬.霍金的選擇。
或許也是因為這份專一性,讓這本書具有額外的力道。
你最終不見得能被他說服,但你仍然震懾於整套想法的活力甚至可謂是魅力。
霍金的想法在全書裡歸納而言我認為有兩個最重要且基礎的面向,首先就是「科學決定論」的態度——即便量子力學揭發了微觀尺度底下的隨機本質,但這個隨機和我們日常所描述的那個隨機卻又有所不同。
當我們在談日常中的隨機,或者機率的時候,反映的其實是我們對特定事實的無知。
在巨觀尺度下古典牛頓力學是良好的「等效理論」來描述物質的運行,意味著我們應該能準確判斷一枚硬幣拋出去之後究竟是哪一面朝上,前提是我們知道整個系統所有數值的起始狀態。
事實上我們不知道完整的起始狀態,所以硬幣丟擲的結果在我們的觀察中成為受機率掌控的隨機事件。
這在量子事件中卻不然。
量子運動的隨機性是大自然本質存在的,本質的隨機。
這馬上牽引出一個問題,量子力學的成立是否給予「科學決定論」一記當頭棒喝?霍金的答案是明確的否定。
量子力學的登場只意味著新型態的決定論隨之浮現,現在如果給定起始狀態,我們被決定的是各種過去和未來的機率分配。
在這樣的框架底下,我們本能就強烈在乎的「自由意志」又位於何處、扮演什麼角色?誰不好奇呢?尤其在當前腦科學實驗進一步發現大腦中動作電位的產生比意識的形成還要更快,我們對這個疑惑的直覺式答案無不動搖。
而霍金的答案,就在他的著作裡。
霍金給予肯定的第二個重要概念,則是「模型依存真實論」。
(Model-dependentrealism,在書中譯為「模型相關真實論」,然而我私自以為「模型依存」這樣的用詞會比「模型相關」更適合這個理論的核心概念。
)
講得更銳利一點,事實上所謂的「真實」也只是一種腦輸入訊息,是一種感知,它並不客觀。
若我們要談真實——霍金以為——必須在模型的框架底下來談。
『人腦打造了世界的模型,據以詮釋感官輸入;
當模型能成功解釋事件,我們便賦予模型真實的特質。
』
如果兩個模型都能正確預測同一事件,它們彼此就沒有誰更加地真實。
波粒二象性是這個觀點的良好範例。
波動說與粒子說都能解釋微小粒子的行為,那麼它們就都是真實。
霍金在《大設計》全書就以這兩個觀點為骨架,貫串了現代物理學的哲學境地,從相對論、量子力學、標準模型乃至於量子場論、到最後他奉為圭臬的M理論,從微觀事件擴及到宇宙整體的命運,章章引人入勝,絕對是當代物理學科普書的必讀之作!
最後附上本書主要目錄:
1 存在之奧祕
2 法則的支配
3 真實是什麼?
4 多重歷史
5 萬物理論
6 選擇我們的宇宙
7 乍看下的奇蹟
8 大設計
*本文原文同步發表於Alienatio.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Guest
2011/10/31
回覆
「當我們在談日常中的隨機,或者機率的時候,反映的其實是我們對特定事實的無知」,那量子的隨機性難道不也是因為無知嗎?
#2
黑永遠
2011/10/31
回覆
不是的。
因為在一個量子事件裡即使我們知道所有起始狀態(我們確實知道,因為通常是科學家準備了這樣的實驗),我們還是面對隨機。
這在有名的雙夾縫實驗中彰顯了出來。
當然如果你是意圖宣稱「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量子力學」所以才無法進一步解釋這份隨機,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EverDark
15篇文章
・
0位粉絲
+追蹤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3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3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除了發現量子力學,普朗克還有第二個重大發現是什麼?
思考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誰發現量子力學?
水熊蟲真的能跟量子位元「量子糾纏」嗎?
從黑洞自旋速度推估「暗物質」的可能真面目!——極輕玻色子
「薛丁格的貓」悖論,是遺產還是危機?——《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
0
1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3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深層秘密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5/25
・2927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助人行為(1)
旁觀者效應(4)
社會心理學(7)
群眾效應(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熱心助人背後隱藏什麼樣的內心劇場?
臺灣民眾熱心公益,世界有目共睹,不論是日本311大地震、防疫物資捐贈,還是烏俄戰爭,都可見到臺灣人的無私捐獻。
然而,當援助者數量遠多於待援者時,你依然願意慷慨相助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江彥生研究員,以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經由「獨裁者遊戲」揭露「英雄/小卒效應」,到底多數人是樂於當慷慨的英雄?還是甘為保守的小卒?一起揭開助人行為的內心劇場吧!
圖/iStock
搭公車時,目睹身邊的乘客受到他人無端騷擾,你會怎麼做?
見義勇為,立即出手援助!深怕第一個出手反而招來麻煩,還是先觀察一下好了。
當作沒看到,少一事是一事。
這樣的場景常在公共場合發生,多數人會忖量他人行為來評估是否出手助人,這正是社會心理學所關注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Effect)。
面對單一的待援者時,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往往會等待他人搶先一步伸出援手。
或許是出於自利心態,也可能是「責任分擔」心理作祟,這樣的旁觀者效應在不同狀態下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與衝突,引發社會心理學家想進一步探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動機。
為何有人在公共場合受傷、被騷擾,多數人選擇旁觀?並非我們沒有同理心或助人之力,主要是在場的人正在觀察,看有沒有人先我一步伸出援手。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學科,以科學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境下,人們會採取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造成的後果。
上述提到的旁觀者效應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通常是數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會產生的現象,那麼若是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呢?
來玩獨裁者遊戲,英雄、小卒現身!
江彥生提到,許多研究證據指出,當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這名援助者更願意展現「英雄氣概」,援助通常會給得很霸氣!但是,當有好幾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此時似乎沒有展現英雄氣概的機會,若只能當「小卒」,那還是先等看看其他人會不會出手吧!
為了驗證上述心理狀態,江彥生借用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Economics)中的「獨裁者遊戲」(DictatorGame)來設計實驗。
實驗以匿名方式進行,先支付每位受試者新臺幣200元酬勞,再請受試者擔任援助者的角色。
在絕對自由的情境下,觀察受試者會選擇獨享這200元,抑或將部分所得捐給其他待援者。
實驗結果顯示,手上握有酬勞的人或多或少都願意捐款。
此外,江彥生也發現,比起面對單一待援者,若面對數名待援者時,受試者通常願意捐得更多。
然而,當知道有其他握有酬勞的援助者時,受試者就不會這麼大方了,原因可能出自「責任分擔」心理,甚至可能在援助者之間產生社經地位的比較心態,不想因捐款而讓自己的經濟狀況趨於劣勢。
研究結果與「英雄/小卒效應」可說是不謀而合。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選擇是「對稱」的嗎?
「英雄/小卒效應」獲得驗證後,江彥生更想進一步探究的是:在面對眾多援助者時,一個人所減少的慷慨度,比起面對眾多待援者所增加的慷慨度,是否相同?換句話說,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是否對稱?
為什麼會談到「對稱」呢?原來在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中,有一個著名的「不對稱理論」,源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所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或譯「前景理論」)。
展望理論指出,「損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比起「獲得」的正面感受,人們更在意損失所帶來的影響。
這說明了人類對於「得」與「失」的感受是不對稱的。
那麼英雄和小卒之間的助人行為會是對稱的嗎?在下列圖示中,援助者贈與待援者的金額為「縱軸」,而援助者與待援者的人數比例為「橫軸」。
來看看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的改變。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江彥生)
實驗結果顯示,當援助者的人數超過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下滑的幅度(小卒效應),比起援助者少於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上升的幅度(英雄效應),竟足足多出了一倍之多!
「小卒效應」是「英雄效應」的兩倍強!
換句話說,當我們發現自己當不了英雄,選擇「縮手」的程度反而更快!即便有當英雄的機會,「出手」也不盡然闊綽。
「英雄/小卒效應」不僅揭露人在面對弱勢者的心理變化,更能運用在線上捐款或募資活動的設計上。
江彥生以「Kiva」平台為例,這是一個和全球微型貸款合作的網站,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捐款幫助他人,減緩貧窮問題。
平台上的待援者會寫出自己的背景和財務需求,供援助者瀏覽後決定要給予多少經濟支援。
若能利用上述的「英雄效應」,透過調整演算法,調配出最適當的瀏覽分配比例,應能激發援助者最大的英雄氣概,盡量不遺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想當社會心理學家?你必須先是個好導演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家常常遊走在不同的社群之間,藉由精心設計的實驗,發掘人性的各種衝突與複雜層面。
江彥生談到,一名社會心理學家要對組織或社群互動感興趣,關注人格、社會影響力,以及群體的行為狀態。
除此之外,你還需具備設計實驗的想像力。
江彥生笑著說,做實驗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導演!設計實驗有點像在編寫劇本,要先在腦海中沙盤推演角色可能的行為舉止,思考如何讓角色之間產生互動。
接著還要讓角色投入實驗情境,然後觀察這些人在情境中的反應。
正統的社會學像是紀錄片,而社會心理學就像電影,透過劇本的編寫,設計一個實驗情境,觀察個人或群體的互動關係、心理反應,以科學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關係。
江彥生的研究室有佔滿整片牆的黑板,上頭用粉筆畫了許多圖式及演算公式,是在反覆推敲不對稱助人行為等研究計畫所留下的思考軌跡。
面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情景,江彥生卻以銳利的眼光探究每個行為背後更深層的心理狀態。
雖然自嘲是「談話殺手」,但在訪談之間,卻處處顯露江彥生對研究的熱情,藉由剖析當前複雜的社會系統,讓我們更了解芸芸眾生難以言說的內心劇場。
延伸閱讀
Chiang,Y-S.,Hsu,Y-F.(2019).Theasymmetryofaltruisticgivingwhengiversoutnumberrecipientsandviceversa.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73,152-160.江彥生(2021)。
【專欄】英雄氣短,小卒氣長?淺談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中研院訊。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4篇文章
・
1953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3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3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
當虛榮成為主流,自戀程度也能評比——《墮落的人腦》
【GENE思書軒】掌握人性成為「房間裡最明智的人」
為什麼當意外發生時,旁觀者越多、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越少?──《哇賽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用line開群聊討論公事,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呢?
5
19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5
19
2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2022/08/27
・3967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大腦(310)
大腦科學(60)
感官(18)
聲音(35)
聽力(14)
聽說讀寫(1)
閱讀(45)
閱讀理解(2)
閱讀能力(3)
閱讀障礙(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詹益智
人類大腦最初演化的目的是為了聆聽口說語言。
圖/EXECUTIVEMIND
人類習得語言的順序:先學會聽才能學會讀
於2016年上映的電影「寒戰II」中,由梁家輝飾演的李文彬有一句經典的台詞
「沒有學會走,先學跑,從來不是問題,但先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天才。
如果不是,就要一步步來[1]。
」
這就好似使用口語溝通者語言發展的歷程,除非你是天選之人,有過人的天份,否則通常會依聽、說、讀、寫的順序習得語言[2],這樣的順序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即閱讀的學習應奠基於聽理解力。
為何語言習得的順序是先聽再讀呢?從人類大腦的演化的足跡便可略知一二。
除非特別說明,以下皆以使用口語者為主要談論對象。
人類大腦最初演化的目的是為了習得口說語言(後簡稱口語)[3],而聽是習得口語的最佳媒介。
在幾十萬年前口語就已出現[4],而書面語則約在五千年前才誕生[5],因此人類祖先在開始透過文字溝通之前,早已有了數萬年的口語交流經驗。
我們可以發現,使用口語溝通的兒童一出生便自然地開始聆聽口語,接著才是學會閱讀,這並非是巧合,而可能是大腦演化之下的產物。
閱讀不只是認字這麼簡單,還需要良好的聽理解力
談到閱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只是閱讀文字,但僅只如此嗎?閱讀文字其實只是閱讀過程中最基本、最初階的的技能。
兒童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無不從識字開始,透過記憶字形、拼讀注音、部首或聲旁線索認讀文字,但即便能將文本所有的文字唸出,也不代表能理解文本背後的涵意,癥結在於是否能將唸出的文本賦予應有的意義,才可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6]。
兒童在早期學讀的過程中,所接觸文本的難度大多低於其口語理解的水準,因此其閱讀理解主要受到識字能力的限制[7],到了晚期透過閱讀來學習的階段,兒童的識字能力會因多次的練習而趨近自動化,也就是一眼便能提取文字的語音;此時,他們所接觸文本在內容與結構上也會變得更加困難與複雜,單憑識字能力,並不足以讓他們理解全文,而聽理解力,才是決定其閱讀成效的因素之一[7]。
早期「學習閱讀階段」的文本內容相對容易,閱讀理解主要受識字能力的影響,晚期「透過閱讀學習階段」的文本內容相對困難,閱讀理解主要受聽理解力的影響。
圖/筆者製圖&TheSchoolRun
一般而言,聆聽口語可幫助一個人建構閱讀時所需的語言基礎,例如詞彙與句法[8],換言之,聽理解力可能會影響語言知識的習得,進而左右閱讀的表現。
研究指出聽理解力對於閱讀理解的影響會隨著兒童年紀漸長而有所增加[9]。
最終,聽理解力甚至可以完全預測其閱讀理解[10]。
語言知識是閱讀發展的關鍵
你可能會質疑聾人朋友沒有聽力也可閱讀,原因在於他們仍可透過手語或讀唇的方式獲取語言知識。
沒錯,語言知識便是其中的關鍵!有許多具有殘存聽力的兒童,因聽經驗較為缺乏而需要花更多時間奠定語言根基,相對於典型聽力的兒童,也較易有閱讀發展遲緩的現象[11]。
有些研究甚至發現,聽損兒童的閱讀能力到了國小四年級時就停滯不前[12],顯見聽力對使用口語為主要溝通者閱讀發展的重要性。
聽理解力可用以區分不同類型的閱讀障礙
在臨床上,閱讀理解困難可分為三大類:失讀症(dyslexia),即有識字困難但保有完好的聽理解力;理解困難(poorcomprehender),即有足夠的識字能力,但聽理解力有缺陷;廣泛性閱讀障礙(gardenvarietypoorreader),即識字與聽理解力皆低落[7]。
由此可見,聽理解力在閱讀理解上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聆聽和閱讀都會在內心產生感官意象
聽理解力不單只是透過聽去理解口語中的詞彙與句法,良好的聽理解力還牽涉到是否能將這些語言及背景知識整合成一個心理模型(MentalModel)[13],也就是能在內心中,將人、事、時、地、物具像化,以幫助理解。
舉例來說,你將和朋友去參加一場美食盛宴,你可能會在腦海中勾勒出當天會場的樣貌、會出席的要角、即將發生的事、食物的滋味、美妙的音樂等。
在聆聽言談與閱讀文本時,皆會觸發這種感官意象的形成[7]。
因此聽理解力與閱讀理解其實同出一轍。
換句話說,聽理解力和閱讀理解其實共用了相同的心理處理機制,只不過聽理解力並未涉及文字解碼的歷程。
閱讀時,內心也會聽到「聲音」
聽理解力對閱讀的影響也可從「默讀」(subvocalizationorsilentreading)的觀點來談。
所謂「默讀」指的是在閱讀時,心中將文字唸出聲音,這是典型聽力者閱讀時的自然過程,它有助於大腦理解與記憶所讀過的內容,從而能夠減少認知負荷,並將剩餘的認知資源用在高層次的語言理解[14]。
既是唸出「聲音」,自然就會牽涉到聽理解力,若是聽經驗不足,即便將文字唸出,對讀者而言只不過是一連串無意義的語音符號,因而也就無法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
聆聽與閱讀同篇文章時,相同的大腦區塊都被激活了
這些透過顏色編碼的3D大腦地圖顯示了大腦在聽聆聽(頂部)和閱讀(底部)同一篇故事時,語意處理的過程基本相同。
圖/FatmaDeniz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
一群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腦神經學家Deniz等人[15],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ofNeuro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大腦處理聽力與閱讀的論文,他們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術,記錄一群成人受試者在閱讀和聆聽同一篇故事時,大腦活動的狀況,並根據結果繪製3D大腦互動式地圖(interactivemap,這個網頁可以讓你體驗3D大腦互動式地圖)。
這個地圖以不同的顏色標示大腦活動的區塊。
研究人員不但發現聆聽和閱讀同一時詞彙時,相同的大腦區塊會被激活外,更發現不同類別的詞彙所激活的大腦區塊也有所不同。
例如,與數字相關的單詞會激活一個區塊,而與時間相關的單詞則會激活另一個區塊。
也就是說,無論透過聆聽或是閱讀相同的文本,這兩種處理語意訊息的方式都是類似的,這也證實了聆聽與閱讀間緊密不可分割的關係。
研究人員也提到了未來對於閱讀理解有障礙的兒童或許可以透過聆聽有聲書的方式來改善他們的閱讀理解力。
如何透過「聽」來提升閱讀理解?
TEDxTaipei是個可用來訓練聽理解力的平台。
圖/TEDxTaipei
既然聽與閱讀間的關係來自於語言理解,訓練聽力來提升語言理解進而促進閱讀能力應是可行的方法,那麼應該要怎麼透過聽來提升閱讀理解力呢?平時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的TEDxTaipei平台聆聽不同主題的演說,並利用四種實證策略來聆聽[16]:
1.預測(prediction)
在聆聽演講時,可試著預測講者後續要說的內容,因為對內容的理解有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所聽到的是否與預期的一樣,如與期待不符,則可能會產生誤解。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準確地預測接下來的內容,聆聽便會變得更有效率。
2.釐清(clarification)
除了預測外,釐清自己是否能理解所聽到的內容,也是聆聽中重要的一環。
有時我們可能會發現講者使用了一些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或概念,此時不妨按下暫停鍵,稍微Google一下,找出相關的解釋,如此不但可豐富自己的背景知識,更有助內容的理解。
若我們對不懂之處置之不理,就無法順利地理解演說的內容。
3.提問(questioning)
有目的的去聽一場演講比漫無目的聆更可使聽者對演說的內容產生共鳴,而自我提問便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自我提問的策略可在演講的任何時刻皆可使用,例如在演講前使用,便能將背景知識帶入自己的意識中,而有助內容的理解。
在演講中使用,可以促使自己更專注的聆聽,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與內容作交流。
若在演講後使用,則可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4.摘要(summary)
聽完一場演講後,試著用自己的話重述一遍講者的內容,但需將焦點放在講者主要闡述的想法是甚麼?有哪些細節可以支持這些想法?哪些訊息是不相關或非必要的?對演講的內容做摘要不但可幫助自己更積極且專注地聆聽,也可訓練自己整合訊息的能力,並對內容也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閱讀若想要達到「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境界,或許可從訓練自己的聽理解力開始,當建立起閱讀所需的語言與背景知識的基礎後,就不會產生「讀你一遍都感厭倦」的無奈感囉!
參考資料
寒戰IIPawarbrother21.(2022,February11).Languageskills-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Victor.(2021,March15).Threereasonslisteningisthemostimportantskilltotacklefirst. Scerri,E.M.,Thomas,M.G.,Manica,A.,Gunz,P.,Stock,J.T.,Stringer,C.,…&Chikhi,L.(2018).DidourspeciesevolveinsubdividedpopulationsacrossAfrica,andwhydoesitmatter?. TrendsinEcology&Evolution, 33(8),582-594.Gelb,I.J.(n.d.).Sumerianlanguage. Hoover,W.A.,&Gough,P.B.(1990).Thesimpleviewofreading. ReadingandWriting, 2(2),127-160.Hogan,T.P.,Adlof,S.M.,&Alonzo,C.N.(2014).Ontheimportanceoflisteningcomprehension. InternationalJournalofSpeech-LanguagePathology, 16(3),199-207.Hogan,T.P.,Bridges,M.S.,Justice,L.,M.,&Cain,K.(2011).Increasinghigherlevellanguageskillstoimprovereadingcomprehension.FocusonExceptionalChildren,44(3),1-19.Catts,H.W.,Hogan,T.P.,&Adlof,S.M.(2005).Developmentalchangesinreadingandreadingdisabilities.In Theconnectionsbetweenlanguageandreadingdisabilities (pp.38-51).PsychologyPress.Adlof,S.M.,Catts,H.W.,&Little,T.D.(2006).Shouldthesimpleviewofreadingincludeafluencycomponent?. ReadingandWriting, 19(9),933-958.Harris,M.,Terlektsi,E.,&Kyle,F.E.(2017).Literacyoutcomesfordeafandhardofhearingprimaryschoolchildren:Acohortcomparisonstudy.JournalofSpeech,Language,andHearingResearch,60,701–711Traxler,C.B.(2000).TheStanfordAchievementTest,9thedition:Nationalnormingandperformancestandardsfordeafandhard-of-hearingstudents.JournalofDeafStudiesandDeafEducation,5,337–348.Kintsch,W.,&Kintsch,E.(2005).Comprehension.InS.G.Paris&S.A.Stahl(Eds.),Currentissuesinreadingcomprehensionandassessment(pp.71-92).Mahwah,NJ:Erlbaum.Erickson,K.(2003).ReadingcomprehensioninAAC.TheASHALeader,8(12),6-9.Deniz,F.,Nunez-Elizalde,A.O.,Huth,A.G.,&Gallant,J.L.(2019).Therepresentationofsemanticinformationacrosshumancerebralcortexduringlisteningversusreadingisinvarianttostimulusmodality. JournalofNeuroscience, 39(39),7722-7736.Aarnoutse,C.,Brand-Gruwel,S.,&Oduber,R.(1997).Improvingreadingcomprehensionstrategiesthroughlistening. EducationalStudies, 23(2),209-227.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5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lioshiwa
2022/08/27
回覆
雙通道理論:聽力資源和文字資源在學習時可以相輔相成。
學習時可以試試看一邊聽錄音檔一邊讀文字檔。
#2
lioshiwa
2022/08/27
回覆
[16]裡面說:”Atransfereffectongenerallisteningcomprehensionandgeneralreadingcomprehensiontestswasnotfound.”
可以解釋一下意思嗎?意思是普通人採用這套策略沒什麼用是嗎?
#3
A君
2022/08/29
回覆
挺有意思的科普文章
#4
A君
2022/08/29
回覆
#2
這篇文章應該是指對識字能力不佳者而言,而非普通人
#5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2022/09/01
回覆
#2
本研究以識字解碼能力不佳者為實驗組兒童,發現閱讀表現與對照組無顯著不同。
作者推測他們可能耗費了大部份的認知資源在解碼上,因此可用於閱讀理解的資源相對變少,故這些聆聽策略對於解碼能力差的兒童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換句話說,若識字解碼能力不成問題,這些聆聽策略應有助於獲取語言知識,進而對閱讀理解有正面的影響。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37篇文章
・
197位粉絲
+追蹤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3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3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選擇困難症」看這裡!學會召開大腦會議,讓你的腦內人格不打架!──《全腦人生》
COVID為何會影響嗅味覺已有結論?還可以治療嗎?
來塊很Jazz的「聽覺乳酪蛋糕」!卡路里消耗、大腦訓練、心情愉悅一次滿足
大腦與微生物的熱線:腸腦軸線
迷幻蘑菇可以治療憂鬱症?
0
3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3
2
除了發現量子力學,普朗克還有第二個重大發現是什麼?
賴昭正
・2022/07/16
・4600字
・閱讀時間約9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愛因斯坦(58)
普朗克(6)
物理(78)
物理學(24)
物理學家(7)
相對論(53)
量子(18)
量子力學(46)
量子物理(8)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文/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瓦特斯頓)論文的歷史說明了:…價值不確定的文章,高度投機性的研究⎯⎯尤其是不知名的作者⎯⎯最好(先)通過科學界以外的其它渠道呈現給世界。
-瑞利爵士(LordRayleigh)19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在「抱歉了愛因斯坦,但我真的沒辦法頒獎給那個酷理論—為何相對論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裡,筆者提到了19世紀末的物理學家曾經非常自滿地認為物理學上的基本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剩下的只是細節問題。
例如1874年,量子師祖普朗克(MaxPlanck)的指導教授久利(PhilippvonJolly)就告訴他說:「在這個(物理)領域,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被發現了,剩下的就是填補一些不重要的漏洞。
」普朗克回答說他不想發現新的東西,只想「了解」這個領域的已知基礎。
現在我們當然知道事與願違,19世紀末的物理不但未靜如止水,反而是刮起大風大浪的預兆。
例如誰想到就在那個世紀結束前的12月,普朗克為「了解」靠猜測所提出來的黑體輻射公式,被「迫」提出能量量化的觀念,成了發現量子力學的第一大功臣(參見「黑體輻射光譜與量子革命」),改變了整個物理學家對客觀世界的看法。
普朗克為「了解」靠猜測所提出來的黑體輻射公式,被「迫」提出能量量化的觀念。
圖/Wikipedia
而後在20世紀才開始不久的1905年,瑞士專利局最低等級的審查員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更不知道從何處突然冒出一篇題爲「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OntheElectrodynamicsofMovingBodies)」論文,吹起了20世紀的第一個物理革命號角,徹底改變了統領物理界300多年的牛頓時空觀念。
可是良馬⎯愛因斯坦這一篇論文—如果沒有遇到伯樂,它會是一匹良駒嗎?如果不會,那誰是那一篇論文的伯樂呢?
誰會是愛因斯坦的伯樂?
這篇題為「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事實上是很奇怪。
這標題通常應是討論磁性或介電物質在電磁場中的運動特性,但愛因斯坦根本沒有分析這個主題,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在前半部分討論:許多物理學家都認為理所當然之某些基本物理概念的性質。
而論文中唯一明確討論之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實驗,則是用當時的理論就可以充分解釋、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已不甚重要性的題目;最後建議丟棄一些廣泛使用的概念(例如「同時」及以太等)。
更不尋常的是:作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任職於專利局的小職員,其撰寫的風格和格式都非正統,沒有引用任何當時的文獻!
愛因斯坦曾希望他當年在《物理年鑑》這傑出期刊上的大量論文能夠讓他擺脫默默無聞的三流專利審查員,獲得一些學術認可,甚至找到一份學術工作;因此在論文出版後,他妹妹後來回憶說:
「(愛因斯坦)曾努力翻閱《物理年鑑》,希望能找到對他理論的回應。
……但他非常失望,出版之後(的反應)是冰冷的沉默。
」
愛因斯坦寫出「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受到普朗克的讚賞,圖為1929年愛因斯坦獲得普郎克獎(Planckmedal)時,與普朗克的合影。
圖/AmericanInstituteofPhysics,EmilioSegreVisualArchives.
在無奈的失望中,愛因斯坦突然於1906年3月收到了第一個物理學家的反應;令他驚奇的是:這位物理學家竟然不是別人,而是當時歐洲受人尊敬的理論物理學大師普朗克!普朗克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充滿熱情洋溢的信,謂其相對論論文「立即引起了我的熱烈關注」,並將到專利局所在地伯爾尼(Bern)拜訪他!愛因斯坦當然很興奮,立即寫信告訴他以前的家教學生、合創「奧林匹亞學院(OlympiaAcademy)」、剛剛搬離伯爾尼的好友索洛文(MauriceSolovine):
「我的論文倍受讚賞,並引起了進一步的研究。
普朗克教授最近寫信告知我此事。
」
普朗克是如何成為愛因斯坦的伯樂
普朗克當時擔任《物理年鑑》編輯,在接觸到愛因斯坦那篇關於空間、時間、和光速的想法前,他事實上已經相當明白:當涉及到由不同觀察者測量的光速時,古典物理學存在一個令人討厭的問題,即測不出地球在絕對靜止之以太中的速度,迫使當時一些名物理學家到處貼補漏洞。
因此當愛因斯坦大喊(開玩笑的,當時他還是一位無名小卒,怎麼敢大喊):不要再費心了,讓我們假設(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中測量的)光速為一定值,來取代「標尺和時鐘不會永遠誤導我們」之錯誤概念時,普朗克立舉雙手贊成。
在其1949年的自傳裡,普朗克謂:
「光速之於相對論就像基本的作用量子之於量子論:光速是相對論的絕對核心。
」
在該論文出版後,普朗克立即在柏林大學講授相對論!由於他的影響,這個理論很快在德國被廣泛接受,因此德國在許多方面對愛因斯坦之相對論的反應是獨一無二的;例如1905-1911年期間有關相對論的論文,沒有其它國家在數量上能夠與德國相媲美。
在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回應中,雖然也有熱情的支持,但只有在德國才有人說「我理解愛因斯坦的研究」。
但當時的「不敢苟同」聲事實上也不少;例如德國物理學家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一大早就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方法有某種猶太色彩(後來被利用成為反猶太主義者的工具),對秩序和絕對的概念缺乏應有的尊重,而且似乎沒有堅實的基礎。
190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荷蘭理論物理大師洛倫茲(HendrikLorentz)在1907年更寫道:
「愛因斯坦的論文雖然出色,但在我看來,這種難以理解和無法形象化的教條裡仍然存在一些幾乎不健康的東西。
一位英國人幾乎不會給我們這種理論。
」
普朗克顯然是第一位認識到愛因斯坦在相對論方面開創性工作的主要人物,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界最忠誠的擁護者。
兩人在個性上雖然非常不相似(前者非常保守,後者不理傳統),但也成為最親密的朋友。
普朗克於1906年公開為愛因斯坦理論辯護,反對一波又一波的懷疑論者,寫信給愛因斯坦說「(我們)必須團結一致」。
他將愛因斯坦的理論描述為洛倫茲理論的「延伸」(generalization),並將「洛倫茲-愛因斯坦理論」命名為現在大家所接受的「相對論」。
儘管如此,普朗克還是不接受狹義相對論之無可避免的「不需要以太」結論。
普朗克不接受狹義相對論之無可避免的「不需要以太」結論。
圖/wikipedia
普朗克是第一位以愛因斯坦理論為基礎來發展的物理學家。
他在1906年春天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符合物理學基礎之「最小作用原理」(leastactionprinciple):任何物體(包括光)在兩點之間的移動都應該遵循最簡單的路徑,開展了如何在這個新的彈性時空中正確處理物體的動力學。
普朗克並未履約到伯爾尼拜訪愛因斯坦,只派比他更先獲得諾貝爾獎(1914年)的助手勞鴻(MaxvonLaue)於1906年夏天去拜訪本以為應在伯爾尼大學任教的愛因斯坦。
勞鴻與愛因斯坦兩人相談甚歡,不但成為終生好友,前者在此後四年內還寫了八篇相對論論文,包括嚴格地證明了E=mc2。
愛因斯坦謂勞鴻1911年所寫的第一本相對論教科書「是一個小傑作,其中的一些內容是他的知識產權」,並從中學習到了一些他後來創建廣義相對論所需的張量(tensor)數學。
瓦特斯頓發展的氣體動力學
瓦特斯頓(JohnWaterston,1811-1883)是蘇格蘭物理學家,在印度工作期間發展了氣體動力學理論,謂氣體分子與容器表面的碰撞導致我們感受到氣體壓力,正確地推導出理想氣體定律。
他於1845年投稿到英國皇家學會,但審稿人認為那論文「不過是胡說八道」而被拒絕出版;現在的物理學家都認為馬克斯威(JamesMaxwell)為氣體動力學(kinetictheoryofgases)的創始者。
JohnJamesWaterston。
圖/Wikipedia
瓦特斯頓去世幾年後,瑞利爵士(LordRayleigh,1904年諾貝爾獎得主,當時的皇家學會秘書)從皇家學會的檔案中挖掘出那篇論文,將它重新發表於1892年的《皇家學會哲學彙刊》上。
瑞利爵士警告說:。
(瓦特斯頓)論文的歷史說明了:因為科學界不願在其印刷品中記錄價值不確定的文章,高度投機性的研究⎯⎯尤其是不知名的作者⎯⎯最好(先)通過科學界以外的其它渠道呈現給世界。
也許有人可能會更進一步(建議)說,一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大事的年輕作家,應該在開始更高的飛行之前,先通過範圍有限、且價值容易判斷的工作來獲得科學界的良好認可。
相信這類事件在物理學上是時常發生的。
在「思考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誰發現量子力學?」一文裡,筆者就提到了1924年6月4日,一位任教於東巴基斯坦的講師波思(SatyendraBose)將一篇被英國名《哲學雜誌》(ThePhilosophicalMagazine)退稿的論文,轉寄給愛因斯坦,並附函謂「……如果你認為它值得發表,可否請您將它譯出(成德文),投稿到《物理學雜誌》(ZeitschriftfürPhysik)…」。
波思毫無疑問地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那篇文章也毫無疑問地是「價值不確定,高度的投機性」!還好愛因斯坦眼光獨特,否則不但波思可能淪為另一個瓦特斯頓,量子統計力學是否會那麼早就出現就不得而知了。
結論
有歷史學家說普朗克在近代物理上有兩大貢獻,其一是發現量子力學,另外一個則是發現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發表那篇「價值不確定」之狹義相對論論文時也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因此如果沒有普朗克慧眼識英雄,幫他推銷與辯護,愛因斯坦或許也可能淪為另一個瓦特斯頓,那篇論文可能於1908年在閔可夫斯基(HermannMinkowski)的時空(spacetime)中消失[註]!
有了理論物理界權威普朗克教授做後盾,愛因斯坦平步青雲、離開專利局、進入學府、及成名應只是遲早的事情。
說來有趣,在「思考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誰發現量子力學?」一文裡,筆者談到了如果沒有愛因斯坦興風作浪,普朗克是否會成為創建近代物理的第一革命先鋒(量子力學);而在這裡我們卻在懷疑如果沒有普朗克拔刀相助,愛因斯坦是否會成為創建近代物理的第二革命先鋒(相對論)。
至於愛因斯坦是否真是首位發現狹義相對論的物理學家,則請待下回分解。
註解
事實上普朗克及愛因斯坦本人完全低估了該篇論文的創見性,認為它只是洛倫茲理論的「延伸」而已。
愛因斯坦的數學老師閔可夫斯基於1908年將時間和空間組合成一個現在稱為「閔可夫斯基時空(Minkowskispace或spacetime)」的嶄新觀念,奠定了相對論的數學基礎,成為現在物理學家學習、了解、與討論愛因斯坦相對論主要(唯一)工具。
延伸閱讀
賴昭正:《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出版):裡面收集了:「乙太存在與否的爭辯」(科學月刊,2017年5月號)、「量子力學的開山祖師-普朗克」(科學月刊,1982年2月號)等。
「黑體輻射光譜與量子革命」(科學月刊,2022年7月號)。
「畢業求職碰壁,在伯爾尼專利局思索的愛因斯坦」(泛科學,2021/05/18)。
「思考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誰發現量子力學?」(泛科學,2022/06/01)。
「愛因斯坦其實沒那麼神?」(泛科學,2016/031/16)。
「抱歉了愛因斯坦,但我真的沒辦法頒獎給那個酷理論——為何相對論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泛科學,2021/07/28)。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賴昭正
32篇文章
・
30位粉絲
+追蹤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
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
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
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
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
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
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3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3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思考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誰發現量子力學?
水熊蟲真的能跟量子位元「量子糾纏」嗎?
從黑洞自旋速度推估「暗物質」的可能真面目!——極輕玻色子
「薛丁格的貓」悖論,是遺產還是危機?——《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
超乎想像的運算力:量子電腦時代來臨,幾件你需要知道的事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應用&物理數學@ Ψ創世神殿Ψ
作者: Jared1982 (異教皇帝朱利安) 看板: PhysicsEdu 標題: 物理系原文書推薦----應用&物理數學時間: Thu Apr 3 15:50:54 2003 1. Calc...
- 2[轉錄] 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 友善轉載....... 如有著作權 ... - 雪花台湾
[轉錄] 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 作者: Jared1982 (異教皇帝朱利安) 看板: PhysicsEdu標題: 物理系原文書推薦----概論與普物時間: Thu Apr 3 14:36:42...
- 3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量子物理@ Ψ創世神殿Ψ :: 隨意窩...
Ψ創世神殿Ψ神之領域成為新世界的神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804052036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量子物理?究之文作者:Jared1982(異教皇帝朱利安)看板:PhysicsEdu 標...
- 41991 - Physics@NCKU
為一個物理人應有的認知。 1991年3月. Page 5. A. PHYS 1996. 老師們除了上課外對. 訪李建二•和藹可親、溫文儒雅 ... 讀原文書的能力,應是四年學習過程中相.
- 5[轉錄] 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 友善轉載....... 如有著作權疑慮 ...
[轉錄] 物理人應讀的原文書單作者: Jared1982 (異教皇帝朱利安) 看板: PhysicsEdu標題: 物理系原文書推薦----概論與普物時間: Thu Apr 3 1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