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的純度?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到了殖民後期,日本政府因應戰爭動員需求,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否認台灣與朝鮮是殖民地,並將民族相對化,置於國家之下。
作者認為,需要服兵役、貢獻 ...
全產品速覽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聯合報數位版
聯合70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新聞話題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橘世代
有好美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HBL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聯副70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udn
/
轉角國際udnGlobal
/
文化視角
WhatsApp
twitter
皇民的純度?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
2021/01/29許仁碩
19世紀迅速擴張的日本帝國,如何界定日本,又如何界定日本人?圖為右田年英繪製的浮世繪〈牛莊城之役〉,19世紀甲午戰爭的牛莊城之役,是戰爭中清帝國死傷最為慘重的戰事之一。
圖/波士頓美術館facebook
「當日本帝國在19世紀迅速擴張...該如何界定『日本』,誰才是『日本人』?」
人們在談論歷史與政治時,經常不自覺地將各種主張化約為二元對立,並希望在二者間分出道德上的優劣——「親日/親北(北韓)」、「親中/反中」、「統/獨」、「左/右」等等,都是常見的分類。
然而,對於立場與界線所蘊涵的異質性與曖昧性,以及在不同時空下不同行動者的實際行動邏輯,則經常被忽視。
慶應大學教授小熊英二的《「日本人」的界限: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一書,就是透過爬梳各方行動者的政治言論,試圖更貼近戰前日本在界定「日本人」時,如何在既是「日本人」又「非日本人」的灰色地帶,透過「包容」與「排除」進行的支配與抵抗。
透過解讀此書,拉開歷史長軸,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以釐清、曖昧的國家、民族間之界限。
小熊英二一書透過爬梳各方行動者的政治言論,試圖更貼近戰前日本在界定「日本人」時的灰色地帶、支配與抵抗。
圖/路透社facebook
▌讀「日本/殖民地」的二元對立下:各殖民地的命運?
作者認為,傳統上「日本/殖民地」的二元結構,預設了民族與國家的邊界是明確且恆久不變的,並且將民族與國家結合在一起。
但這樣的結構首先是化約了「日本」與「殖民地內部」的多樣性,例如日本政府內部的對立與政爭,以及各地人民間不同的思想與行動路線。
其次則忽略了「歐美」的存在,日本選擇「脱亞」或「興亞」的背後,實際上是在「歐美優於日本、日本優於亞洲」的前提下,進行「入歐」或「抗歐」的選擇。
在這樣的觀點下,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決定沖繩、愛努、台灣與朝鮮的統治機制時,同時混雜著經濟成本、政治鬥爭、民族歧視與史觀歧異的因素,更同時考量國防需求、傳教士的活動、與歐美殖民統治前例。
例如先是要推動義務教育以利同化,但又在財政以及統治考量下,僅注重日語與愛國教育。
而在大正民主時代,因同化主義漸興,內地開始出現從民主理念聲援殖民地權利的聲音,而朝鮮半島的三一獨立運動,也逼迫殖民官僚做出改變,在教育、官制、戶籍與通婚方面漸漸往同化方向前進。
但在參政權方面,雖然沖繩在1912年開始選出國會議員,但朝鮮與台灣則被拒之門外。
朝鮮半島在1919年爆發三一獨立運動,圖為當時的民眾上街遊行,高呼獨立。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三一獨立運動影響深遠,同時也逼迫殖民官僚做出改變,在教育、官制、戶籍與通婚方面漸漸往同化方向前進。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朝鮮與台灣與沖繩的決定性不同,是中央政府與兩地總督府的對立所致。
就總督府而言,只要操控殖民地議會,就可不受國會約制。
而對主張內地延長主義的政治家而言,則不樂見總督府脫離掌握。
就結果而言,中央政府阻止了殖民地議會的成立,但也未能從總督府手上收回立法權。
作者認為,一連串政治折衝的結果,證明了內地延長主義並未動搖總督府的獨裁,反而成為了同化與反對殖民地運動的論述,犧牲了台灣與朝鮮人的權利。
對此,各地都有運動者挪用統治者的論述,試圖爭取殖民地的權利。
沖繩的民俗學家伊波普猷試圖在不牴觸官方史觀下,主張作為日本人的「琉球民族」主體性。
而台灣議會設置的請願運動,則是將歐美殖民政策學中由殖民者主導的殖民地自治,解讀為以被殖民者為主體的自治。
朝鮮本土以獨立運動為主流,日本政府扶植了在內地的親日派領袖朴春琴,成為第一位朝鮮人國會議員。
他強調身為「日本人」的忠心,同時也痛批朝鮮總督府的獨裁及剝削。
日本選擇「脱亞」或「興亞」的背後,實際上是在「歐美優於日本、日本優於亞洲」的前提下,進行「入歐」或「抗歐」的選擇。
圖為1800年,日本繪師的作品,描繪來自清帝國(右起)、朝鮮,琉球,荷蘭和俄羅斯的男性。
圖/大英博物館facebook
▌讀殖民後期到戰後:日本、日本人的定位?
到了殖民後期,日本政府因應戰爭動員需求,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否認台灣與朝鮮是殖民地,並將民族相對化,置於國家之下。
作者認為,需要服兵役、貢獻資源時就是「日本人」,但要求參政權、戰敗割地時又不是「日本人」了,顯示出成為「日本人」並非通往平等與文明的救贖,而是牢籠。
而回到日本自身的定位上,作者稱日本為「有色的帝國」,作為有色人種,對白人懷著憧憬與對抗意識,但同時也作為帝國支配弱者,在西化與民族主體性之間搖擺。
此外,作為有色人種的被害者意識,也掩蓋了作為帝國的自覺,這是當前日本歷史論爭的重要原因。
本書舉出了許多在「有色的帝國」的支配與抵抗場域中,難以定位「親日/反日」架構下的例證,希望能提供讀者對於反思民族主義的材料。
也可說是作者在「歷史戰」之中,對「親日/反日」二元對立結構所做出的回應。
最後,就戰後沖繩在不同時期的「獨立論」與「復歸論」而言,作者認為在沖繩應否復歸日本的爭論背後有不同考量,初期是要投向日本或美國的搖擺,其後則是對美國軍政與民生凋敝的反彈,最後成為復歸論的主要動力。
現今的反戰和平復歸原非主流論述,是因當初未獲得日本保守政權的青睞,所以為爭取本土革新勢力支持才轉向。
這都顯示在表面的民族主義主張背後,有著複雜的動機。
基於上述分析,作者指出日本作為後進帝國主義,「歐美」的存在對殖民政策造成很大的影響,最後採取了缺乏一貫理念的機會主義。
而「包容」與「排除」並無優劣之分,而是在「國民」界定下一體兩面的支配型態,例如在戰爭動員上操作「包容」就比「排除」更有利於支配。
而當中也出現了既非同化(如皇民化)亦非少數民族主義(如民族自決)的第三條路——即透過「日本人」的曖昧性,來主張權利及保障獨特性,例如要求設立殖民地議會。
戰後的沖繩在應否復歸日本的爭論背後有不同考量,初期是要投向日本或美國的搖擺,其後則是對美國軍政與民生凋敝的反彈。
圖為1970年發生在沖繩胡差市的胡差暴動(コザ暴動),當時美軍與沖繩民眾發生激烈衝突,導致多人受傷、美軍基地遭到破壞。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胡差暴動發生時,有至少80輛車子被焚燒。
圖/OkinawaMemoriesInitiativefacebook
▌讀《日本人的界限》有感:讓思考更自由
透過政治言論來貼近歷史中各方行動者的行動邏輯,對既有的政治、社會史通說提出進一步的分析甚至翻案,是作者的主要取徑。
但在大量引用之下,厚重篇幅造成閱讀上的門檻。
對此,作者將每一章作為各自獨立的零件,由讀者自由閱讀銜接。
在上下兩冊的《1968》中,則提供了不同的建議選讀方式。
這樣的安排固然有其獨到之處,但各章節間的關聯卻相當薄弱。
若按照順序讀來,經常會有一種「迷路」的感覺,難以意識到前後章的關聯為何。
若能更加緊密地扣連各章節,適度取捨資料的引用量,應有更緊密而精練的可能。
而雖然本書篇幅已非常可觀,但在代表性案例的選擇上,仍有一些可商榷之處。
例如雖可以理解作者為了聚焦討論「日本人」的界線問題,因此預先將獨立運動排除在討論範圍之外。
然而,在台灣自治議會請願運動的討論中,將與林獻堂等人不同立場的「左派」等同為「民族主義派」,則有待商榷。
況且本書既然著重於分析民族主義立場背後的實際動機,例如沖繩復歸與獨立運動背後的經濟考量,則亦應有討論台灣日治左派的必要。
圖為日本繪畫家小林清親的畫作,為19世紀「臺灣新竹附近土賊掃攘之圖」。
圖/波士頓美術館facebook
除此之外,政治言論與政策(於本書中為教育與法制)的關聯性,似乎需要進一步的釐清。
作者對產生特定言論的背景處理得較為仔細,但對言論如何回頭影響現實的政治與社會,則較少著墨。
例如在闡述日本民藝大師兼思想家柳宗悅(第十五章)以及沖繩思想家新川明(第二十三章)的言論時,均以不同主張間的論戰作結,未再扣回論戰的現實意義。
最後回到本書的意義上,借用作者在文末所言,這世上並不存在「萬能解答」,但透過解構支配者所虛構的「二擇言語結構」,能夠讓當事者得到更大的戰略選擇自由。
即便「戰略」並非「真理」,但研究者本無法提供真理來指導人們,而是透過知識,讓人們在選擇上更加自由。
希望本書的讀者,在今日面對歷史問題與民族主義時,思考能夠更加自由。
借用作者在文末所言,世上並不存在「萬能解答」,但透過解構支配者所虛構的「二擇言語結構」,能夠讓當事者得到更大的戰略選擇自由。
圖/路透社facebook
facebook
《「日本人」的界限: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
作者:小熊英二
譯者:黃耀進,鄭天恩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0/11/12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日本「表現の不自由」:從慰安婦到天皇像的禁忌言論審查
《帝國的慰安婦》:當國族的仇恨敘事遭遇挑戰
「全沖繩」V.S.「沖繩隊」:司法、媒體與街頭的對抗
燃燒的神社:重讀《靖國問題》
深度專欄
日本
歷史
WhatsApp
twitter
許仁碩
台北人,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法務主任。
主要從法律社會學視角出發,關注東亞的警政體系、社會運動與歷史議題,並致力於研究教學、媒體寫作與社運實踐,希望為人權盡一份心力。
為《轉角國際》、《鳴人堂》、《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及《端傳媒》評論作者,外文評論散見於《AsiaDemocracyNetwork》與《朝日新聞論座》。
譯有《憲法九條:非戰思想的水脈與脆弱的和平》。
作者文章
中村哲的大叔遺志:阿富汗淪陷後的NGO與「一水希望」2021/09/14
日媒「台灣恐爆發反日暴動?」疫苗資訊落差給台灣的教訓2021/06/28
禁止同婚是違憲的!日本LGBT「劃時代勝訴」的平權下一步?2021/03/26
森喜朗的情義政治路:日本最不討喜的「派閥密室之王」2021/02/19
皇民的純度?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2021/01/29
日本「學者國會」封殺事件:軍事研究的學術禁忌與論爭2020/10/22
最新文章
地獄來的學生們(上)南韓殺紅了眼的「學暴問題」2021/11/26
地獄來的學生們(下)南韓校園暴力養出的「復仇商機」2021/11/26
正當防衛誰有罪?美國大審的「基諾沙少年鄉民槍擊事件」2021/11/26
追悼瀨戶內寂聽:日本「子宮作家」的百年性平史詩2021/11/25
雞兔同籠的社會正義?美國教育的「數學課戰爭」之亂2021/11/19
魚與黑道的「板子地獄」:日本工藤會之海洋暴力傳說2021/11/19
回應
最熱
轉角國際臉書專頁
轉角國際udnGlobal
Top
延伸文章資訊
- 1皇民化運動:背景,過程,措施,影響,研究書目
“皇民化”的意思,是要把殖民地人民改造成“天皇的子民”,或“皇國的臣民”,也就是天皇制度下的日本人,要讓殖民地人民(台灣人、韓國人等)成為“日本人”。這運動的實質是 ...
- 2史地類題目:淺談皇民化運動高一忠。私立竹林高級中學 ...
淺談皇民化運動. 2. 貳○正文. 一、皇民化的背景. 自1937 年的盧溝橋事件開始,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的1945 年為止,日本在. 台灣的殖民統治邁向了另一個階段。
- 3皇民的純度?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
到了殖民後期,日本政府因應戰爭動員需求,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否認台灣與朝鮮是殖民地,並將民族相對化,置於國家之下。作者認為,需要服兵役、貢獻 ...
- 4皇民化運動_百度百科
皇民化運動,又名日本化運動,是日本殖民者在中國台灣日據時期將當地居民改造為對天皇與日本國家保有高度忠誠心的強制教化政策。更廣義上講,皇民化運動也適用於日本 ...
- 5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
然而,如果想徹底動. 員殖民地資源,必須有殖民地人民對殖民母國不可置疑的忠誠為後. 盾,因此又不得不加強皇民教育。在這個歷史背景底下,日本對外. 侵略戰爭的動員運動遂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