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期),台灣宗教的問題 - 學術知識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關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期),台灣宗教的問題. 皓群: 想請教日治時代昭和年間,殖民當局要廢棄台灣民間信仰前,「曾由天皇派 ...
諮詢服務
開放取用電子書
資訊素養數位教材
中文參考工具書選介
推廣活動展示館
:::
學科專家
我要提問
知識共享圈
問題選粹
:::
知識共享圈-歷史地理
有關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期),台灣宗教的問題
皓群:
想請教日治時代昭和年間,殖民當局要廢棄台灣民間信仰前,「曾由天皇派大臣到台主持送走本地神明的儀式」。
想請問這是哪一年的事情,以及是哪位大臣、有沒有相關的命令文書?
2020/01/2819:26
林孚嘉:
您好,
有關【日治後期台灣宗教】的問題,敬覆如下:
按,日治後期的台灣宗教,雖遭皇民化運動而有所衰弱,
然而您所提問之「天皇派大臣到台主持送走本地神明的儀
式」,未知其所指,可否告知來源為何?
日治後期,總督府認為臺灣舊有的民間信仰會產生殖民當局
推行「皇民化運動」的阻礙,因此必須加以整頓改造。
昭和9年3月1日在台灣總督府會議室決議創立臺灣社會教化協
議會,是由總督府、來自日本的中央教化團體聯合會、各州知
事廳長以及官民代表與會。
會中認為「本島的社會教化應視為
本島統治的根本精神這樣的基礎來經營,教導的重點在於依教
育敕語的主旨,養成忠良的國民……」;昭和11年,台灣總督
府主導召開了「民風作興協議會」,明確宣示了民風作興的具
體方法,透過社會中各個階層所組成的協議會及委員會,將國
體觀念及國民精神加強傳播至社會大眾。
昭和11年(1936)11月5日臺灣總督小林躋造在總督府正廳進行
神宮大麻頒佈儀式,並於其告辭主張:「本島官民應深切瞭解
家庭祭祀與信教之重要性,於各家庭內設置神座,奉安神宮大
麻,成為祭祀皇祖之聖壇,以至誠奉仕之,如此便能養成皇民之
素質,又可以在教育、教化以及司牧上率先垂範,振興善風。
」
之後,即由地方官廳主導,為抑制臺灣傳統信仰的正廳改善運動、
寺廟整理運動。
正廳改善運動主要是要求家家戶戶安置神棚、
供奉「神宮大麻」,至於供桌上的祖先牌位與神像處理,各地方
處理情形不一。
而有關寺廟整理運動,總督府也了解寺廟及祭祀神本身,與民眾的
關係極為密切且難以切割,因此多透過活動來宣導民間宗教的改革
理念。
目前可見加村政治(台灣總督府社司社掌試驗委員)於
昭和13年(1938)發表寺廟的整理方法,以供各州郡參考使用的
文章,節錄如後:
一、寺廟應廢止,但因地制宜,各市街可以存留一間或二、三間
廟宇(例如嘉義市原有的七十三間廟宇中保留二間)。
二、決定廢止的廟宇,其佛像與存續廟宇合祀,但僅限於主神;
配祀及從祀的神像則透過昇靈祭昇天,並須採取適當的處置方法。
三、存續的寺廟,則必須辦理「名稱的變更」、「祭神的增加」等
手續。
四、寺廟若有所屬的財產,須和存續廟宇合併,再以財團法人的
組織來經營。
五、合祀祭及昇靈祭,是對於神像多年來恩惠的報答,必須以
盛大的祭典行事來舉行。
六、在寺廟整理為前提下,先召集關係群眾,說明寺廟信仰的
本質、祭祀神靈的異動、皇神信仰的大道、寺廟整理後續事宜,
充分說明使其安心後,才能加以指導與實行。
各地方辦理寺廟整理運動的情形也是分歧,各州郡做法不一,例如
在中壢郡的執行就頗為明確:
一、寺廟全數全廢,但存留下部分寺廟,其他寺廟祭神合祀於其中。
二、齋堂全數廢除,但三所齋堂改編為日本佛教的寺院布教所。
三、神明會、祖公會全部解散。
四、將寺廟整理所得的財產及收益設立為教化財團。
五、寺廟的合祀祭典由各街庄在十二月中舉行。
寺廟整理運動的廢廟行動實施後,雖部分有助陋習之改良,但往往
因地方執行不當而引起民怨,在臺日籍僧侶及學者都不主張以強迫
手段為之,日本帝國議會亦先後在昭和14年(1939)、昭和15年(
1940)所舉行的帝國會議裡,向台灣總督府提出質詢、警告。
西元
1941年英美等國更以臺灣的寺廟整理為例,頻頻向東南亞地區民眾
與華僑進行反宣傳;而臺灣也出現農民因信仰問題,抵制米糧供出的
現象。
諸種因素造成總督府於西元1941年底,不得不正式下令各州廳
停止寺廟整理,並委託臺北帝國大學教師宮本延人進行寺廟整理與臺
灣舊慣信仰改善的調查。
始於西元1937年的寺廟整理運動,實施5年後
就劃下了休止符。
最後,您亦可以「台灣、日治、皇民化運動、寺廟整理運動、正廳
改善運動、大麻奉齋、……」等關鍵字,查詢網路上之搜尋引擊,
以及利用本館之
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http://aleweb.ncl.edu.tw/F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
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蒐集與此議題之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
中壢郡祭祀聯盟編。
《郡下に於ける寺廟整理に就いて》。
1938。
加村政治。
〈現下の寺廟整理問題に就て〉。
《臺灣地方行政》,4卷12期,1938。
竹中亮造。
〈寺廟整理の性格〉。
《天理台湾研究会年報》第4號。
奈良:天理台湾研究会,1995。
胡訓嘉。
〈神道教的推行和其對臺灣社會與傳統信仰的影響-以臺中州為例〉。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14。
宮本延人。
《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
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
宮本延人著,釋慧岳譯。
〈關於中壢郡下之寺廟整理〉。
《臺灣宗教研究通訊》創刊號,2001。
宮崎直勝。
《寺廟神の昇天──台湾寺廟整理覚書》。
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1942。
陳秀蓉。
〈日據時期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
《歷史教育》,3期,1998。
網址:http://www.his.ntnu.edu.tw/files/publish/34_3056a2a0.pdf
陳玲蓉。
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
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1992。
臺灣神職會。
〈神宮大麻頒布式ニ於ケル總督告辭〉,《敬慎》,10卷4期,1936。
蔡錦堂。
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の宗教政策。
東京:同成社。
1994。
以上資訊敬請卓參,並祝平安如意!
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謹覆
2020.01.31
2020/01/3117:44
延伸文章資訊
- 1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 ... 讓殖民地臺灣走向「皇國臣民化」的總體改造運動。1930年代以來,臺灣總督府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局勢漸趨緊張而實施一連串社會教化運動,除進行農村聚落經濟 ...
- 2第一節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宗教舊俗改革運動、國語運動、改姓名運動、志願兵制度等四項內容。在宗教舊俗改革方面,要以日本國家神道信仰取代殖民地傳統信仰,要求台灣 ...
- 3日據時期台灣「皇民化」運動的遺患和破除
一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推行的「皇民化」運動,難以開花結果 ... 的中華傳統倫理、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造成台灣一代人的文化斷裂和情感、心靈扭曲。
- 4劉曉芳老師教學檔案|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是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對台灣人民的一項洗腦(Indoctrination)運動。「皇民奉公會」則是其洗腦機關。當時全台600萬台灣人都是它的會員。皇 ...
- 5皇民化運動_百度百科
皇民化運動,又名日本化運動,是日本殖民者在中國台灣日據時期將當地居民改造為對天皇與日本國家保有高度忠誠心的強制教化政策。更廣義上講,皇民化運動也適用於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