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與中介: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策展文化研究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Leipzig)創建的策展文化研究所(Kulturen des Kuratorischen),是全德國「唯二」的策展研究碩士學程。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文化政策.藝術觀點
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AcademyofFineArtsLeipzig)創建的策展文化研究所(KulturendesKuratorischen),是全德國「唯二」的策展研究碩士學程。
而這裡採取集中式授課,是一個沒有選課制度、沒有在校學長姐,由各式工作坊、講座、文本導讀討論、機構參訪,集體與個別展演計畫實踐組成的碩士學程。
鄒婷
2019.11.21
2009年由藝術史與視覺文化學者比阿特麗斯.馮.俾斯麥(BeatricevonBismarck)在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AcademyofFineArtsLeipzig)創建的策展文化研究所(KulturendesKuratorischen,簡稱KdK),是全德國「唯二」的策展研究碩士學程。
(註1)說來弔詭,德國身為擁有超過6,000間公私立博物館;400餘間國立博物館的博物館之國,論及其(公立體系)藝術教育,竟僅有兩間研究所將「策展」列為主修科目,面對這般比例懸殊的供需關係,我們或許可以說:在德國現階段的策展教育,大專院校的系所創建並非策展培育的唯一指標。
客座教授RikeFrank講座。
(PhotobyAnneJehle)
兩種策展,各自表述
然而,當我們以專業學門的脈絡,探究「策展」一詞的字源發展,將同時窺見其衍義上的功能與差異。
中文的「策展」,可對應於英文的「curating」與「thecuratorial」——這兩組同源自拉丁文的「cura」(照顧、照料),看似僅為詞性變化的「策展」,實則乘載著當代藝術學界在「策展實踐」的論題中,相輔但也相異的兩組詮釋脈絡。
依據瑪麗亞.琳德(MariaLind)的觀點,「curating」是一種「讓藝術走向公眾的技術型態」,也是一門「使藝術超越機構以及教育藩籬的技藝[craft]」;然而「thecuratorial」,則被詮釋為一組「超越角色定位與藝術領域的功能與方法、甚至說是方法論[methodology]」。
(註2)
參訪文獻研究計畫「ArchivderAvantgarden」,於德國德勒斯登。
(攝影/鄒婷)
關於此「兩種策展,各自表述」的討論,也在2012年成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UniversityofLondon)的「策展/知識」(Curatorial/Knowledge)研究所教授伊雷特.羅戈夫(IritRogoff)和比阿特麗斯的對談主題。
(註3)簡言之,伊雷特將「curating」限定在博物館脈絡下,策展人實踐展覽製造(exhibitionmaking)的專業技能,其功能是「將藝術品在展覽中進行主題式的再現[representation]」;而「thecuratorial」則跳脫再現的功能,讓展演成為一種「進行中的活動」。
換言之,「thecuratorial」所實踐出的是認知的結構(epistemicstructure)、知識的事件,以及著重公眾參與的平臺。
同樣將「curating」定位為展演製造的專業技術,比阿特麗斯則提議把「curating」納入「thecuratorial」的範疇,並將「thecuratorial」的定義延伸為「趨使跨領域與跨學科連結發生的動力場[dynamicfield]」。
在此論調下,「thecuratorial」,被進一步詮釋成結合與反映當今社會、經濟、美學情境,強調公眾參與過程,以及致力於使藝術公眾化的群聚活動(constellationactivities)。
回到學院內的策展教育,奠基於「thecuratorial」但不僅止於視覺藝術再現的功能定位,比阿特麗斯所創立的KdK著重在「策展作為文化中介[culturalmediation]」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每兩年招生一次,至今邁入第六屆的KdK,其入學條件除了德英雙語需求之外,同時要求申請者具備一年以上的藝術相關工作經歷。
而KdK集中式的授課方式(每月三至五天的全天課程),相對提供在學學生與教授,在課程之外專注於個別研究與工作項目的彈性。
簡言之,這是一個沒有選課制度、沒有在校學長姐,由各式工作坊、講座、文本導讀討論、機構參訪,集體與個別展演計畫實踐組成的碩士學程。
圓桌討論會「Strangersinyourowncountry」,拉格公園(ParqueLage),巴西里約熱內盧。
(PhotobyKseniaJakobson)
2018年,KdK集體展覽實踐「RE:BachelorMachines」展覽現場,於德國萊比錫HGB藝廊。
(PhotobyRomanHäbler)
集體策展與校外考察的實踐訓練
細究KdK的課程設計,為期兩年的學習歷程包含:(一)四組研究主題搭配學期論文:展覽史、藝術史與現當代藝術理論、跨學科性(transdisciplinarity)、跨文化性(transculturality);(二)集體研究與展覽實踐;(三)個別策展研究與實踐;(四)碩士論文;以及兩次大型的校外考察。
身為KdK第五屆的學生,集體展覽實踐與校外考察,是我認為相對特殊的學習經驗。
規劃於第一學年的集體研究與展覽實踐,每屆皆以全體學員「共同合作」的工作模式(意即13到15名「準策展人」共同發展一檔展覽),針對不同的展館與主題,在所方與校方的全額資助下進行展演發表。
以我參與的計畫為例,是從瑞士策展人哈洛.史澤曼(HaraldSzeemann)1975年的展覽「單身漢機器」(Junggesellenmaschinen)出發,針對蓋提研究中心(GettyResearchInstitute)提供的相關檔案文獻進行研究,並從歷史重演、展覽史書寫,與當代對應的角度發展策展計畫。
而規劃於第二與第四學期的校外考察,則是順應每屆課程與研究方向,與相關機構合作進行的校外參訪(通常為期一至二週)。
以2018年及2019年為例,KdK分別在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UniversityofBeirut)及里約熱內盧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RiodeJaneiro)的合作與資助下,前往黎巴嫩和巴西進行考察。
透過密集的機構參訪與對談交流——從學院、博物館、畫廊、計畫空間、駐村單位等制式藝術空間;到私人收藏(藏家住所與私人展館)、地下藝術團體、弱勢族群的教堂暨自策展覽空間,以及藝術療養院所等非典型的藝術機構——這兩次的校外考察,皆得以從各式機構中策展實踐的多樣性,經驗當地獨特的藝術場景。
參訪文獻研究計畫「ArchivderAvantgarden」,於德國德勒斯登。
(攝影/鄒婷)
參訪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UniversityofBeirut)。
(©KdK)
在既有課程之外,出版品、研討會、客座教授講座暨工作坊,以及與其他藝文機構的合作,是KdK對外接軌的途徑。
在機構交流方面,柏林世界文化之家(HausderKulturenderWelt)、德勒斯登國家藝術博物館(StaatlicheKunstsammlungenDresden)、萊比錫當代藝術博物館(GaleriefürZeitgenössischeKunstLeipzig)以及里約熱內盧和新德里的歌德學院等機構,近年來皆以展覽策畫、工作坊和國際交流等活動項目,與KdK進行各式長、短期的合作計畫。
在出版品的規劃,自2012年至今,KdK也已陸續發表名為「策展文化」的四本系列書籍,包含《CulturesoftheCuratorial》(2012)、《CulturesoftheCuratorial2.Timing:OntheTemporalDimensionofExhibiting》(2014)、《CulturesoftheCuratorial3.Hospitality:HostingRelationsinExhibitions》(2016),以及甫出版的《CulturesoftheCuratorial4.CuratorialThings》(2019)。
而即將於今年11月底舉辦,為期五天的研討會暨工作坊「ShowandTryAgain」,KdK則規劃在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內,以針對空間每日疊加與調校的特殊作法,一方面從理論研討探究「策展研究」的實踐方法;另一方面透過實際操演,鏈結展覽空間、藝術創作和文物之間的展示關係與策展情境。
KdK出版書籍。
(©KdK)
駐村單位「Capacete」參訪,巴西里約熱內盧。
(攝影/鄒婷)
參訪「黎巴嫩造型藝術協會(AshkalAlwan)」文獻室,黎巴嫩貝魯特。
(攝影/鄒婷)
圓桌討論課程,巴西里約熱內盧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odeArteModerna)。
(©KdK)
策展如何教?怎麼學?
學院下的策展教育如何與公眾接軌?身為「外國學生」的觀察,來自不同文化與國家的原生「差異」,在今日西方脈絡的藝術研究與實踐中,某種程度上持續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
以德國為例,近年來由聯邦文化基金會(KulturstiftungdesBundes)所資助的策展研究案,多致力於以策展實踐作為(跨)文化中介的各式「長期計畫」,如柏林世界文化之家以「典範質疑」(Kanon-Fragen)進行為期四年的研究型展演實踐,企圖對現行藝術史觀的各式敘事挑戰;德國國立博物館針對今日博物館功能與定位的不確定性,自2017年開始執行名為「全球博物館」(MuseumGlobal)的系列展覽與後殖民研究,以及當柏林雙年展與卡塞爾文件展陸續提名非西方國家的策展團隊——在這樣的當代情境下,策展人(或以策展作為方法的文化研究者)如何將來自他方的「在地」,實踐於此看似「全球」的策展語境?而策展實踐,又能否結合視覺與展演文化,成為一種差異敘事的共通語言,進而轉譯甚至克服文化中介的「不可翻譯性」?當策展成為新興學門,展演遍地生花,「越在地,越國際」作為文化口號之際,如何發展出一套(或多套)從視覺藝術出發,邁向公眾的策展語境,並藉此在各式機構中實踐與展示「策展作為研究方法」的跨文化與跨學科的特質,或許正是今日策展工作所面臨的階段任務與挑戰。
註1 德國另一間策展研究碩士學程為法蘭克福大學和施泰德藝術學院(Goethe-UniversitätundderHochschulefürBildendeKünste–Städelschule)合開的「策展研究–理論–歷史–批判(CuratorialStudies–Theorie–Geschichte– Kritik)」研究所。
註2 MariaLind,PerformingtheCuratorial:AnIntroduction,inPerformingtheCuratorial:WithinandBeyondArt,Berlin:SternbergPress,2012,pp.9-20.
註3 IritRogoffandBeatricevonBismarck,Curating/Curatorial,inBeatricevonBismarck,JörnScaafaff,ThomasWeski,eds.,CulturesoftheCuratorial,Berlin:SternbergPress,2012,pp.21-38.
客座教授AnthonyGardner講座。
(©KdK)
圓桌討論課程,「Exhibiting/Archiving」,與談講者:HeikeGfrereis、LucySteeds、MarceloRezende,於萊比錫藝術學院。
(PhotobyAnneJehle)
Tags
AcademyofFineArtsLeipzig
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
策展教育
鄒婷(5篇)
查看評論(0)
LeaveaReplyCancelreply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Youremailaddresswillnotbepublished.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相關文章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藝術觀點
【策展專題.青策世代】作為可能是台灣當代藝術策展的第三代在學院之後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藝術觀點
【策展人的新手村】最早鎖定教育「策展」實務的系所:面對展覽過量生產,如何透過策展討論「永續」?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藝術觀點
【策展人的新手村】談不同策展生涯階段的差異培育:我們需要更深刻理解自己的展覽史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藝術觀點
【策展人的新手村】亞洲首創以策展與藝評雙向專業的國際學程:教育結構隱含台灣海島國家的文化戰略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藝術觀點
【策展人的新手村】當臺灣學院承認「策展」學門,機構內的策展職缺卻是屈指可數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專題系列.藝術專題.藝術觀點
【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台灣策展人如何出道,策展教育與培力20年
©2022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8f-2網頁設計和維運。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Entersomething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ARTouch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V-Touch藝術影音頻道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OnlineViewingRooms線上展廳
小典藏ArtcoKids
CriticTic-Tac-Toe
更多典藏
ArtcoBooks典藏藝術出版
ArtcoDeCafé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SubscribenowtogetnotifiedaboutexclusiveoffersfromTheIssueeveryweek!
SIGNUP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按ESC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專訪】北美館助理研究員陳慧盈:展覽是概念思辨與知識生產 ...
文:漫遊藝術史編輯部. 本期作者陳慧盈,曾就讀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視覺文化研究所博士班「策展/知識組」(Curatorial/ Knowledge),深入思考策展 ...
- 2實踐與中介: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策展文化研究所
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Leipzig)創建的策展文化研究所(Kulturen des Kuratorischen),是全德國「唯二」的策展研究碩士學程。
- 3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 - 博客來
書名: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085897,頁數:240,出版社:麥浩斯,作者:漂亮家居編輯部,出版日期:2020/05/21, ...
- 4三角公園/「以策展作為媒介的公共領域」芻議 - 文化研究學會
倫敦TATE : The Gallery of Lost Art 談新興形式創新展覽:網路策展. 倫敦泰特美術館現正推出一項新的展覽空間與形式:網路大型虛擬展覽,為期一年,由網路空間平臺 ...
- 5從美術館的策展趨勢凝視台灣文化與歷史的多元軸線
台灣作為一個文化融合體,組成元素相當複雜。伴隨著社會體制的開放,人文學科的敘事自然衍生出了更多的可能。這讓「多元文史的結構該如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