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中共「信息戰」——精進資訊安全之芻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為提升全體國民面對資訊戰應有之共識,以「珍珠港」作戰為例,做提綱挈領介紹, ... 而「資安計畫」則是為了防止中共運用電腦病毒侵入我國軍事電腦系統,國防部也 ... 反制中共「信息戰」——精進資訊安全之芻議   陸軍學術月刊第四四三期黃民權教官 提要 前言 資訊戰史淺析 資訊戰概述 防衛作戰上的建議 國軍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 註釋   提要 一、反制中共對我發起的「點穴戰」、「信息戰」、「超限戰」,是我全體國民在國防建設上,應有的基本共識。

二、確保我國政府機關、民間企業、研發團體之資訊與資料安全,是當前重要的課題,我們應從確立資訊戰觀念、建立資訊安全制度、採取優勢反制行動和完整建構全民國防資訊安全共識著手。

三、凝聚共識、精實我國防通識教育,須以資訊戰與資訊安全為研究之基本架構,此不僅為全體國民須共同深入研究與肩負的職責,也是一項關係著國家存亡及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

四、為提升全體國民面對資訊戰應有之共識,以「珍珠港」作戰為例,做提綱挈領介紹,並表達反制中共「信息戰」的作法,期能在平日生活中隨時隨地發動全民反制中共「點穴戰」、「超限戰」之全方位的戰略、戰術、戰法及戰技。

  前言 為呼應國軍戰略指導原則「有效嚇阻、防衛固守」,與「反登陸作戰y岸決勝」之作戰構想。

在今日詭譎多變的臺海兩岸對峙中,從軍事、經濟與政治等方面,尋求一個全軍破敵的制勝作為,以反制中共企圖對我發起的「點穴戰」、「信息戰」及「超限戰」,是我國軍當前建軍的首要目標。

如何防範來自國際資訊網路中隱藏的敵軍計畫性攻擊,確保我政府各部門機關、民間企業組織之內部資訊與研究成果等安全,從觀念上、制度上、行動上完整地建構全民國防資訊共識,是全體國民須共同研究與肩負的職責。

而精進我國防資訊安全及國防通識教育,更是一項關係著國家存亡及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

因此,我們應以簡單、易懂的話語,對資訊安全相關領域與相關之資訊戰史,做提綱挈領介紹,厚植我全體國民資訊安全共識,讓大家在平日生活中能採取不定時、不定點、不定對象的方式,隨時隨地發動全民反制中共「點穴戰」、「信息戰」及「超限戰」之全方位的戰略、戰術、戰法及戰技。

建立強而有力之資訊戰部隊與資訊現代化軍隊是國際當前的趨勢,國軍也在這個現代戰爭環境中,進行建軍與組織架構的革新;全民國防的觀念也應厚植於各階層主管及組織成員心中,一同為愛國、愛鄉打拼,妥善運用既有的高科技設備及資訊人才,全面鞏固資訊國防體系。

  資訊戰史淺析 未來的戰爭必然是一種具科技化、數位化、資訊化、網路化特性的資訊戰爭型態,而快速主宰戰場與戰爭勝負的主要關鍵之一,即是資訊安全,以及維護自身資訊能力與設備正常運作的資訊戰能力之強弱。

故我們應著眼於「帶著敵情練兵」、「以敵為師」的精神,先鑽研中共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戰」戰法,建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指導原則下具嚇阻性、攻擊性的資訊戰力。

現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資訊偵蒐與密碼戰爭史,以及一九六九年美國偵察機遭北韓擊落事件來瞭解、分析與討論如下:   一、「珍珠港」作戰(註一) (一)概況 「P」是美國在一九四一年所製造出來的密碼解讀機之名稱,後來「P」也代表美國用來破解日本的外交密碼系統,此應歸功於威廉弗利得曼的努力與成功研發。

一九四一年五月五日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收到東京的松岡外相一通電報,內容如下:「根據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美國政府正在譯解您所發出的密碼電報。

若有任何發現,請即通知。

」 而「大島通訊」為日本駐德大使傳回日本國內之重要無線電密碼通訊源,其中亦包括軸心國的情報。

其重要性就如美國馬歇爾將軍所說的:「大島通訊是得知希特勒對歐戰略的重要情報來源。

」同盟國的勝利,其貢獻不小,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敗的關鍵。

(二)分析 1.相同的密碼本:「柏林F京」、「華盛頓F京」之密碼通訊方式被監聽與竊取,但是日軍未採取任何修正措施,依然繼續使用,故一直在暴露軸心國與日本的軍事戰略機密。

2.根本性的錯誤:當密碼有外洩之虞時,有兩點要加以考量,一是機器或軟體,另一是人。

但是日本卻完全相信機器,認定是人為的因素,而完全忽略了對機器的改變,使自己依然處於洩密狀態。

3.千鈞一髮:當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於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日回電東京的外務省,表示美國確實在竊讀日本情報,請其將密碼改寫。

此千鈞一髮之際,令美國十分焦慮,所幸日本指揮中心,並未重視大使的建議,讓美、英之同盟國得以繼續從中竊讀重要的軸心國戰略情報。

4.詳盡的「大島情報」:日本政府決定不與德國一同進攻蘇聯,此一情報於一九四二年七月三十日及八月三日被美國完全解讀,根據這個可靠又可貴的情報,美國羅斯福總統告知史達林,日本暫無意向蘇聯開戰,令蘇聯鬆了一口氣。

5.外交官與武官是戰敗關鍵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派遣於各軸心國間的外交官與武官所進行的情報活動,成效卓著。

但後來密碼被破解,反而對日本造成非常不利的結果。

  二、美國偵察機遭北韓擊落 (一)概況 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美國EC-121偵察機在日本海上空遭北韓擊落(註九),全體機組人員殉職。

當年的偵察任務,距離中國海岸線只有32公里,風險很大。

由於美國堅持偵察任務的必要性,後來在美國聯合偵察中心的再度建議下,白宮核准同意恢復偵察飛行任務,但把距離由32公里改為80公里。

(二)美國的策略分析 1.偵察的必要性:美國一直確信偵察的必要性是符合國家的利益,故縱使短期間美國暫時中止偵察任務,但就美國目前所發展的無人偵察機已經可以飛越大西洋的能力而言,其應將會持續偵察任務。

2. 跟蹤能力的競賽:美國戰機數量領先中共,且美國「小鷹號戰艦」上的F-14、F-18,結合預警機、軍事作戰平臺與軍事衛星系統後,其作戰能力可同時自動搜索10個目標與自動跟蹤8個目標,將遠遠勝過中共J8-2、SU-27可同時自動搜索10個空中目標與同時跟蹤1個目標的能力(F-18跟蹤的能力相當於8架SU-27)。

3.多對一的控制導彈能力:美國之空中預警機在500公里能力範圍內,可對戰區上空2,000個目標進行監視,並把目標資訊傳給戰機,而SU-27的單機戰力範圍是50~100公里,似難以發揮作戰能力,此終將使中共陷入單機對抗美軍整體作戰系統的一對多窘境。

  資訊戰概述 為了反制中共近來重點發展的「點穴戰、信息戰、超限戰」,我九十年度國防預算的重點放在「電子戰及資訊戰裝備」規劃,以防制中共電子戰和點穴戰,並首次編列了「脈護計劃」和「資安計畫」。

「脈護計畫」主要是反制中共重點發展的電磁脈衝戰,以及系統資料蒐集、電磁脈衝效應及防護系統整體規劃設計、電磁脈衝高壓寬頻天線場形分佈分析、電磁脈衝高壓脈波產生器的高壓火花間隙開關研製、電磁脈衝模擬測試實驗室工程建設、執行電磁脈衝產生器需求規劃設計;而「資安計畫」則是為了防止中共運用電腦病毒侵入我國軍事電腦系統,國防部也投入相當多心力在國軍通資安全設施上的研發,當中包含國軍通資安全設備的技術開發及裝備研發製造、國防戰情資訊系統防護先期技術建立、資訊網即時監控機制與智慧型資料流管製器的先期技術建立及電腦緊急應變系統相關技術研究範疇規劃(註二、三)。

  一、中共信息戰簡述 信息戰,是指對立雙方為爭奪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

而這種爭奪是圍繞著信息流通過程中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基本環節而展開的。

所謂超限,就是超越一切界限並且符合勝利要求地去組合戰爭。

超限戰,是超越一切界限的戰爭,這意味著其手段無所不備,信息無所不至,戰場無所不在;意味著一切武器和技術都可以任意疊加;這也意味著橫亙在戰爭與非戰爭、軍事與非軍事兩個世界間的全部界限統統都要被打破。

這一個全新的戰法名稱為「偏正式超限組合戰」;點穴戰與超限戰之比較、超限戰之特徵如表一、二(註四)。

  表一點穴戰與超限戰之比較 區別 點穴戰(信息戰) 超限戰 武器 電子干擾器、電腦病毒、定向能武器、電磁脈衝炸彈等 無特定界限,可依指揮官意志作組合或累加 武器效應 資訊刪除或極小範圍的精準破壞 低成本、高效能 作戰時段 全天候、全時段 下令作戰至執行的時間 即時(realtime) 決勝負的時間 瞬間 迅速 戰爭的空間 陸、海、空、太空、電磁等五維 涵蓋整個戰爭面 前後方之分別 無 決勝負的地點 敵、我方內部為主 無國界、境內外區分 戰況能見度 我方:單向透明 敵方:隱蔽性高 可以虛擬或實境呈現 參戰人員 無性別、年齡限制 無性別、年齡、國籍、種族限制 出兵密度 低 依戰爭型態增減   表二超限戰之特徵 區別 內容 超國家組合 這是一種不僅以國家力量而是以組合超國家、跨國家、非國家三種力量去解決衝突或進行戰爭的方式。

超領域組合 就戰場組合而言,每一個領域都可能與軍事領域一樣,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性戰場。

超手段組合 就領域的角度而言,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科技等都可視為手段;就方法的角度而言,哲學方法、技術方法、科學方法等,也可用於戰爭。

而超手段組合首先要超越的不是別的,而是手段本身所隱含的理論標準或原則規範。

超臺階組合 打破所有的臺階,並將這些臺階任意拼裝,例如把一個戰鬥或戰術級的行動,直接與戰爭或戰略級的行動組合對接。

  二、資訊戰簡述 資訊戰定義:其定義簡要區分與說明如表三。

  表三資訊戰定義(註八、九) 區分 內容   一般 定義 硬殺 飛彈、制導砲彈、遙測武器、電磁脈衝、高能射頻等攻擊方式,摧毀其人員、設施與設備。

軟殺 泛指運用程式控制、病毒、駭客、心理戰、訊息等攻擊方式,使敵方之系統無法正常運作。

  廣義 定義 戰略資訊 涵蓋外交、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範圍之資訊相關的作戰。

軍事資訊 泛指資訊作戰、資訊系統、資訊情報、資訊科技的範圍,以資訊相關技術與方式,使敵方系統無法正常運作。

  (二)資訊戰的運用 可運用於戰場監偵與管制、部署與運用、標準化定位管制、精準攻擊、反制資訊權等五個方面,其內容概述如表四。

  表四資訊戰運用範圍 區分 內容 戰場監偵與管制 具有即時性的戰場情報偵察、監視、預警、評估及戰場環境監測等能力。

部署與運用 能夠安全、有效作戰管制、指揮、通信連絡,即時支援軍事作戰部署與任務遂行。

標準化定位管制 攻擊目標與兵力、火力部署之標準化定位,有效支持、靈活部署與軍、兵種聯合作戰。

精準攻擊 C4ISR系統整合與運用,使攻擊力量達臨界一體化,提升任務成功率,降低作戰損耗。

反制資訊權 運用資訊網路執行軍事作戰任務,以壓制、破壞、癱瘓敵之經濟、民生工業、心理、C4I系統等方式,使敵喪失、分散軍事行動所需的資訊指揮、執行權與凝聚民力、共識的能力。

  (三)資訊戰任務目標 可區分為網路指揮管製作戰、戰場情報、高能通信、資訊炸彈、資訊安全等五項任務(如表五)。

  表五資訊戰任務目標 區分 內容 網路指揮管製作戰 使用硬殺、軟殺等手段癱瘓、干擾、竄改敵經貿系統、交通航管系統、電力系統、軍事指管系統、防衛系統,以遲滯、混亂其行動遂行。

戰場情報 建置敵情動態(兵力、火力部署、部隊運動)、環境因素(天候、地形、水文)、電子參數情報、軍備戰鬥能量分析、火力投射目標偵測、識別、分析與鎖定等戰場情報資訊系統,並結合聯合作戰情資、任務分配系統,使各任務指揮官掌握即時戰況資訊,即時擬定合理、有效之制敵作戰計畫。

高能通信 高能通信能力主導現代戰爭資訊化之指揮管制的成效,因應通信科技、裝備系統不斷提升,國軍戰略、戰術通信網路須能滿足高密度通信量及多元化寬頻負載。

資訊炸彈 軟、硬體植入「電腦病毒」、「固化病毒」提供有效、可靠攻擊,及癱瘓敵資訊系統之軍事優勢。

故其攻、防戰具有互補性與互通性,有關技術與研究範圍決定資訊戰戰果。

資訊安全 機密性(機密資料分級及防制越權擷取)、完整性(確保資料避免缺漏、遺失、竄改)、便利性(資料即時切合實用,滿足傳輸、作業需求)、安全技術性(防火牆、資料加密、密碼認證、位址認證、加密認證、安全教育)等防護所需基本安全控制。

  三、C4ISR系統簡述 即是由指揮(Command)、管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電腦(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等系統所組成。

其以資訊科技為核心,整合「指揮、管制流程」及「資訊流程」,達成以同步顯示之監視、偵察系統,經指揮、管制平臺,至武器載臺之連貫性程序,使作戰資料交換及傳遞能夠更精確、更迅速,而指揮官及參謀人員能即時且正確掌握敵、我雙方之情報資料,以適時下達決心,達成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廟算先勝(註五)。

ABCS簡述:陸軍戰場指揮系統(ArmyBattleCommand System),係整合陸軍軍種之需求特性與C4ISR系統,即時且正確同步顯示戰場中敵、我雙方之情報資料,使戰場透明化,提供指揮官下達適切的決心與作戰構想,以利作戰任務之遂行(註六)。

  美國陸軍戰場指揮、管制系統之作戰層級系統區別如表六(註七)。

  表六美國陸軍戰場指揮、管製作戰層級系統區分表 美國陸軍戰場指揮、管制系統 作戰層級區分 系統名稱 三軍聯戰 陸軍全球指揮管制系統GCCS-A 兵種協同作戰 陸軍戰術指揮管制系統ATCCS 多重情資分析系統ASAS 機動作戰管制系統MCS 先進野戰火砲戰術資料系統AFATDS 野戰防空指揮管制系統FAADC2I 戰鬥勤務支援管制系統CSSCS 旅、營級戰鬥指揮管制平臺FBCB2   運用構想:今日的臺澎防衛總體戰爭面,已成為資訊化、數位化、透明化的資訊戰爭,且其地位與扮演的決定性角色,也日益升高。

今日的戰爭勝敗往往取決於指、管、通、情的快速與正確與否,故C4ISR系統與軍事專家系統的發展日益蓬勃,在技術上整合了GPS的定位與傳輸,資訊安全的遠端敵我識別、存取控制與資訊分享,軍、兵種的新式武器特性與熟練的訓練和操作技術,軍事上有線與無線的通訊網路,軍、兵種各級指揮官在戰術、戰略、作戰命令、情報傳遞與決策上的統合發揮,快速且有效的遂行作戰任務,以期贏得臺澎防衛作戰的全軍破敵勝利(如圖一)。

■圖一 資訊戰爭面(透明化戰場)關係構想圖   防衛作戰上的建議   一、作戰計畫 因應中共提出「拉出、打入」武力進犯臺海之新策略,國軍近期舉行三軍聯合作戰的「漢光演習」,其防衛作戰構想為「拒敵於彼岸,擊敵於半渡,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此「由遠而近」、「多層次」的防衛構想,是十分正確的。

雖然兩岸問題常常圍繞在政治的議題上,但軍事方為重要的求生存後盾。

  二、建立戰場管理系統 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於九十年四月二十一日(註十、十一),在臺大校友會館所舉行之「軍備競賽或和平共榮展望兩岸關係」座談會上表示,兩岸會走向軍備競賽或和平共榮,主要的關鍵在於中共是否願意放棄武力犯臺。

目前我國除武器系統採購外,也必須強化資訊戰研究,建立一套戰場管理系統,如陸軍戰場指揮系統(Army BattleCommandSystem),才能發揮整體最大成效。

  三、整合軍事專家系統 具有單獨的專門領域知識和問題解決方法論(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y),保有了專家系統原有的知識庫、推理機、解釋系統、知識獲取系統、自然語言介面及工作區,為了配合軍事上的應用,還包括了有關作戰的資料庫、模式庫及報表產生器。

軍事專家系統的架構及存取控制檢核關係如圖二;知識庫、模式庫、資料庫等三項內容概要說明如表七與表八(註十二、十三)。

  圖二 軍事專家系統之運作檢核關係   表七專家系統的資料庫內容概要表 區分 內容概要 知識庫 1.與使用者間的介面為KBMS。

2.具備智慧型軍事專家系統,或戰場專家系統的推理條件與字彙。

3.IFTHENDO(可同時具備向前或向後的方式)推理架構。

4.說明檢索字彙的定義及內涵說明。

模式庫 1.與使用者間的介面為MBMS。

2.具備專家系統各種狀況的推理規則。

3.啟動個人的存取權限並核予計算。

4.階層式存取權限的轉換,與方程式的快速運算及驗證。

資料庫 1.與使用者間的介面為DBMS。

2.國軍軍官、士官、士兵人事基本資料庫。

3.國軍個人通行碼(含公開、私密之金鑰)資料庫。

4.各國(含我國與中共)軍事戰略、戰術、戰法資料庫建立與存取。

5.軍事物資品名、單價、倉儲位置、數量,及維修點、站資料庫。

6.武器系統諸元、性能資料庫。

        表八專家系統的檢核內容概要表 檢核點 時機 功能 效益 通行碼 1.使用者進入系統操作權之檢核。

2.通行碼之檢核。

1.執行通行權之核准。

2.顯示合法使用者狀態。

3.警示非法者入侵。

1.自動審核合法使用者。

2.提供近、遠端登錄權限。

推理機 1.檢核使用者的合法性。

2.檢核職務代理者的權責是否需要提升。

3.上級使用者權限檢核。

1.推理職務代理人之優先次序。

2.代理機制生效的時機分析。

3.推理代理人之必要性。

4.核定代理人選。

5.使用者權限檢核。

1.指定代理人選。

2.提供上級參考運用派代相關事宜。

3.智慧型職務代理自動化作業。

4.減少人工作業疏失,提升工作效率。

資料庫 1.檢核使用者存取權限。

2.檢核登錄及修改記錄。

1.核准存取知識庫、模式庫、軍事資料庫等資訊。

2.阻止非法者入侵。

1.專家智慧的累積。

2.推理後新資料之建立。

3.可增、刪、修以更新資料庫內容。

  四、建立資訊戰的嚇阻能力 特別是可令我具有主動權及攻擊性的嚇阻能力,此目的在以最低的代價嚇阻中共,避免中共蓄意挑起戰端,則兩岸關係之演變,才有機會往「和平」的方向發展。

  五、數位化作戰命令的下達與傳遞 作戰全程瞬息萬變,且機會稍縱即逝,往往難以初步的作戰計畫完全涵蓋整個戰局的變化。

故指揮官須借助安全通訊的手段對下級指揮官下達作戰命令,此時雙方的辨證與命令的正確傳達,關係著當前作戰,與整個作戰面的成敗。

假定在日後的臺海防衛作戰中,我軍已採用設計完善、保密性良好的通訊器材,而當指揮官受傷後送就醫時,則由人工智慧方式觸發系統完成(如圖三、四)(註十四、十五);惟此功能須假定通訊密碼器、作戰用途的GPS器材、衛星定位軍事系統、作戰軍圖系統、軍事專家系統等,均已整合完成。

  圖三軍事專家系統的運作機制 六、機密資料與設備緊急處理模式 此次美軍偵察機與中共戰鬥機發生擦撞事件,許多人懷疑美軍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刪除偵察機上的機密資料,或立即破壞機上的重要資訊設備,以免被中共強制拆解利用或研究,而提升其軍事偵察能力。

  七、指揮程序運作順序方向 職務代理之智慧型安全管理機制之架構(如圖三、四)(註十六)。

  八、智慧型簽章機制運用於資訊戰 (一)具智慧功能的數位化簽章機制 當旅、營級指揮官因故不能立即執行作戰任務時,呈報請上級或旅長簽核五級代理人生效,由軍事專家系統智慧管制其作戰命令簽章權,以利執行上級賦予之作戰任務,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各階下級指揮官(如圖五、六)(註十七)。

(二)舊、新任指揮官通行碼,因停權與提升之簽章效力的安全機制,由軍事專家系統智慧管制其作戰命令簽章權,營長通行碼=旅長通行碼+營級代理人之通行碼,方能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各階下級指揮官(如圖五、六)。

(三)屬於知識庫運用機制之運作規則 系統中已定義之述詞、函數、變數如下列所述(註十八、十九、二十): (GTab)即a>b (EQab)即a=b (LTab)即a<b   A即上級指揮官通行碼簽章。

  B即職務代理順序人員之通行碼簽章。

  C即原指揮官通行碼簽章。

  D即可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相關單位執行。

  九、落實資料保密規定   貫徹通行碼的運作模式,依國軍「資訊保密規定」辦理,並定期作宣導,以落實軍機保密規定。

圖四 軍事系統的指揮程序管制順序   圖五 數位簽章之管理架構圖 圖六 軍事專家系統的簽章運作機制             十、野戰部隊的作為 將各部隊中相關之資訊人才,在不影響戰備任務下,作計畫性、有效的整合,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研讀心得報告,將現今社會或網際網路中之熱門話題,與先進的資訊知識或資訊設備作簡單且有條理的介紹,讓全體官士兵能擁有正確的資訊知識,建立官兵重視資訊戰的共識。

強化電腦安全防護:將資訊系統、網路作業安全控管暨資訊人員,整體規劃,賦予專職與分工如表九(註二一、二二、二三)。

  表九強化電腦安全防護之作法 區分 內容 開機密碼 開機通行密碼的更換與正確使用。

系統自動警示與記錄,人、事、時、地之編修 系統自動警示是否為合法使用、越權使用或非法使用。

通行碼管制 建立國軍個人通行碼機制,推行行政事務自動化。

防火牆建構 建構防火牆設施,以防止潛伏敵軍的攻擊或破壞。

  落實資訊保密教育如表十。

  表十落實資訊保密教育的方法 區分 內容 植根資訊保密教育觀念 自將帥以至士兵,皆能以國家安全、國軍安全、單位安全、組織安全為重,人人厚實資訊安全的資訊保密教育觀念。

恪遵保密規定 尤其從事資訊相關工作之人員,更應恪遵國軍保密規定,由各單位之安全軍官,協同保密軍官共同查察以確保單位內部安全,防止敵人滲入我軍組織體系之中。

落實雙重控管與稽核制度 落實國軍內外人員與設備的稽核。

戰場管制系統與作戰平臺的架設 將運作的戰場管制系統與資訊安全管制平臺架設在不同的三軍作戰平臺上,以維護戰場管制系統的獨立運作,以免遭敵計畫性追蹤與破壞。

  (三)厲行管制與檢查措施:定期與不定期實施單位內資訊設備與營區外圍附近的檢查,與人員、車輛物品進出營門的檢查,以嚇阻有心人士藉機將資訊資料或設備攜出營外,危及單位與國家安全。

軍、兵種資訊教育研究與開發方向如表十一。

  表十一軍事院校的教育建議 區分 內容 空軍 研究軍事數位氣象、地圖空照、風洞、無線通訊技術、高頻通訊技術及軍事衛星地圖等,將軍事相關工作與補給、保修用數位化連線與建立。

海軍 將海洋生物、海底地形、海流、液體傳播、聲納、海底電纜、潛艇作業等相關數據數位化納入研究。

陸軍 研究陸地之生物、地貌、地物、特殊地形、夜間識別、光纖網路建置、夜視能力等,並將之數位化,以利陸戰時參考需要。

    國軍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 就政策面而言:因為資訊戰與資訊安全所涵蓋的領域相當廣泛,將直接影響作戰的成敗,故我們應由被動作為改為主動反制;其組織發展建議如表十二。

  表十二發展的建議 區分 項目 內容 一 制定國軍資訊相關法令 (一)研擬「資訊戰要綱」。

(二)國軍資訊管理業務手冊。

(三)國軍資訊媒體管製作業要點。

二 成立「資訊戰」部隊 (一)獨立旅級定期舉辦資訊戰研討會,分享心得。

(二)軍團成立電子資訊排,主動對敵資訊單位出擊。

(三)各軍總部成立軍、民間之合作模式與單位,以利資訊技術交流與提升、國防資訊開發與整合。

  二、採購新式設備:當我們採購獲得美、歐各國新式武器後,各種武器間整合、各階層C4ISR系統之通連及運用安全問題也將同時困擾我們。

在武器如期採購獲得與C4ISR系統如期整合與運作假定下,我們還必須面臨系統安全機制建置與維護的問題。

其解決方案不應只是再度採購,因為不斷地採購,只會將我國軍的安全機制完全暴露在他國手中,無法擁有自主且無後門的安全國防資訊防衛網。

三、建構資訊安全機制(註二四):有效運用各種專家系統、戰場專家系統、軍事專家智慧知識庫、C4ISR系統與資訊戰的相關領域,建構一種智慧型資訊安全之管理機制。

四、整合作戰平臺網路:在未來的臺澎防衛作戰中,如漢光演習中陸軍獨立旅、騎兵旅、空中密支聯隊、海上戰艦火力等,作戰平臺的整合技術極為重要;惟必須建構於資訊安全之上,才有其價值,方能完成戰力保存、反空降、灘岸反擊等任務。

五、戰損數據保密:作戰全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傷亡,此時須快速且正確地依序完成任務分析、擬定作戰構想、頒布作戰之預備命令,依作戰指導完成作戰判斷、作戰計畫、召開作戰會議、下達保密的數位化作戰命令等,此一連串的作戰損耗及後勤補給的數位化安全作業,均需要逐次獲得作戰指揮官簽署發佈數位化命令,以啟動軍事作戰專用GPS的快速定位、發射與接收,俾攻擊敵弱點,獲得最後的勝利。

六、建構資訊安全之專職機構:研擬國家資訊安全相關法令、通過「資訊資料公佈及資訊資料保護法」,並主動協助機關與企業,建置資訊安全設備與制度。

七、定期舉辦資訊戰研討會:舉行資訊戰與安全相關研討會,並於軍事院校內舉行資訊安全讀書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期藉由上述各種研討,學習到各種資訊方面的知識,達成預期的成果。

  註釋 註一: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pcwarmus/link.html 註二:林中斌,〈點穴戰〉,http://www.chinabiz.org.tw/maz/InvCina/199909-067/199909-025.html 註三:《中時電子報》,http://ctnews.yam.com.tw/news/200009/05/44027.html 註四:同註二、三。

註五:〈C4ISR系統與作戰架構簡介〉《陸軍戰力整合研討會》,民國九十年六月,頁十九~二六。

註六:同註五。

註七:同註五。

註八:李兆元,《資訊戰導論》,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五日。

註九:《陸軍學術月刊》,陸軍總部,民國九十年四月,頁五○~五一。

註十:《青年日報》,青年日報社,第2版,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十一:《中國時報》,中國時報社,第11版,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註十二:韓孟麒,〈專家系統在戰場上的應用〉《國防管理學院學報》,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頁五七。

註十三:黃民權、陳正鎔、韓孟麒,〈智慧型職務代理機制運用於資訊戰之研究〉《陸軍官校校慶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年六月。

註十四:陳正鎔,〈共享機密之階層式存取控制策略〉《國防管理學院學報》,民國八十四年一月,頁十。

註十五:同註十三。

註十六:同註十三。

註十七:同註十三。

註十八:同註二。

註十九:同註三。

註二十:同註十四。

註二十一:《奮鬥月刊》,青年日報社,民國九十年六月,頁四十~四三。

註二十二:同註十。

註二十三:同註十一。

註二十四:黃民權、陳正鎔、朱勇生,〈建置網路驗證通行碼技術之芻議〉《國防資訊季刊》,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頁六四~七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