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係配合國防部「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於95年11月1日成立,並整合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及「造船工程學系」等三個 ...
學校/研究單位介紹
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發展特色
教學目標
畢業出路
未來展望
畢業學分
教學及研究表現
師資陣容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院系沿革簡介
1.1理工學院沿革
1.2系所沿革
1.3系所課程及組織架構簡介
1.4學系之教育目標
1.5教育目標的形成過程及參與人員
1.6學系教育目標與校、院教育目標之關聯
1.7達成教育目標之課程設計
1.8學系達成教育目標之評估方式
1.9教育目標及教育成果之檢討機制
認證規範
2.1學系成員基本資料
2.2學生資料統計分析
2.3配合達成動力系教育目標之相關制度、課程、輔導與活動
2.4教育計畫
2.5制度
2.6輔導
2.7活動
實驗室特色
最新論文資訊
本期尚無資料
最新儀器資訊
本期尚無資料
會議活動
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Manufacturing
觸控面板製造技術訓練班暨發展趨勢及實務體驗研討會
2012InternationalStudentsSymposiumonThinFilmsandCoatings
22ndFINETECHJAPAN
2012台灣顯示科技研討會(2012TaiwanDisplayConference)
7thMicrowave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Conference(MMA2012)
1stAnnualWorldCongressofAdvancedMaterials(WCAM)
TheEnergyandMaterialsResearchConference(EMR2012)
16thAsianPacificCorrosionControlConference(APCCC)
第七屆國際構裝研討會(IMPACT2012)
Visual-JW2012
ICST2012
會員訊息
國立台灣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喜訊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喜訊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喜訊
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喜訊
國立中興大學材料與工程學系喜訊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喜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喜訊
明志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系喜訊
徵才訊息
中研院物理所
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元智大學
逢甲大學
南台科技大學
前期電子報
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Manufacturing
觸控面板製造技術訓練班暨發展趨勢及實務體驗研討會
2012InternationalStudentsSymposiumonThinFilmsandCoatings
22ndFINETECHJAPAN
2012台灣顯示科技研討會(2012TaiwanDisplayConference)
7thMicrowave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Conference(MMA2012)
1stAnnualWorldCongressofAdvancedMaterials(WCAM)
TheEnergyandMaterialsResearchConference(EMR2012)
16thAsianPacificCorrosionControlConference(APCCC)
第七屆國際構裝研討會(IMPACT2012)
Visual-JW2012
ICST2012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一、院系沿革簡介
1.1理工學院沿革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前身,係前陸軍理工學院,於民國55年10月奉令改隸國防部晉名為中正理工學院,相繼與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合校,並於57年12月遷入桃園大溪鎮員樹林現址,為國軍唯一之理工學府。
民國89年5月,配合國軍組織變革,改隸於國防大學。
民國95年9月,配合國防部「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整併入國防大學,並更名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陸軍理工學院,初名「漢陽兵工廠兵工學校」,成立於民國6年,設造兵、製藥二科。
民國15年更名為「國民政府兵工專門學校」,民國17年改名為「軍政部漢陽兵工專門學校」。
民國22年更名為「軍政部兵工專門學校」,民國28年更名為「軍政部兵工學校」。
民國36年將「陸軍機械化學校」之「戰車工程研究班」併入,總稱為「聯勤兵工學校」。
民國44年更名為「陸軍兵工學校兵工工程學院」。
民國51年2月,因近代國防發展迅速,國軍裝備日新月異,為擔當現階段國防科技之重任,達成國軍現代化之要求,經先總統蔣公核准成立「陸軍理工學院」,直屬於陸軍總部。
海軍工程學院前身為「海軍機械學校」。
民國36年8月創校於上海,民國38年遷移台灣左營。
民國45年7月,為配合海軍建軍需要,奉命更名為「海軍專科學院」。
民國53年5月,改制成立「海軍工程學院」。
1.2系所沿革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係配合國防部「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於95年11月1日成立,並整合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及「造船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之師資與教學研究設備,在大學部課程設有「兵器系統工程」、「車輛及運輸工程」以及「造船及海洋工程」等三個專業組,在研究所部分則有「兵器系統工程」、「車輛及運輸工程」以及「造船及海洋工程」等三個碩士班。
本系「兵器系統工程組」之前身為前述「漢陽兵工廠兵工學校」於民國6年成立時所設之「造兵科」,民國36年更名為「造兵系」,民國57年更名為「兵器工程學系」,民國64年更名為「系統工程學系」。
民國71年成立「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即為「兵器系統工程碩士班」之前身。
民國74年「系統工程系」復名為「兵器工程學系」,而「系統工程研究所」亦更名為「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並沿用至民國95年國防大學系所整併前。
本系「車輛及運輸工程組」之前身為前述「陸軍機械化學校」於民國36年併入「聯勤兵工學校」之「戰車工程研究班」,於民國37年更名為「戰車工程學系」,民國41年更名為「車輛工程學系」,並沿用至民國95國防大學年系所整併前。
「車輛及運輸工程碩士班」係於民國95年國防大學系所整併後所新增設。
本系「造船及海洋工程組」之前身為前述「海軍機械學校」造船系,民國57年隨「海軍機械學校」併入「中正理工學院」後,系名為「造船工程學系」。
民國65年成立「造船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即為「造船及海洋工程碩士班」之前身,系所名稱隨即沿用至民國95年國防大學系所整併前。
1.3系所課程及組織架構簡介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之課程架構包含一個大學部及「兵器系統工程」、「車輛及運輸工程」及「造船及海洋工程」等三個碩士班。
大學部課程於第1至第3學期不分組,修習校、院及系之共同必修課程。
第3學期結束後,同學依成績及志願可選讀「兵器系統工程」、「車輛及運輸工程」或「造船及海洋工程」等專業組之課程。
在行政組織架構上,本系設系主任一人,由教師兼任,統籌本系大學部及碩士班相關之教學行政業務,另設兵器、車輛及造船等組長共3人,皆由教師兼任,協助系主任從事關於大學部各專業組以及各碩士班之教學及課程規劃事宜。
專職行政人力共2人,包含文職助教兼系務助理1人,負責課程相關業務,士官長兼任館長1人,負責預算、採購、軍事投資及財產等相關事宜。
1.4學系之教育目標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為因應國軍精進需求,於95年11月1日成立,並整合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及「造船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以及原有之研究所的師資與教學研究設備,因此得以擴大及提昇成為國軍軍事院校中具有兵器、車輛及造船等三個專長領域的學系,並設立三個碩士班。
本系大學教育課程設有「兵器系統工程」、「車輛及運輸工程」及「造船及海洋工程」等三組課程,進入本系就讀之學生可依個人志趣及成績表現選擇其中之一修讀相關課程,並在本院完善的人格發展教育與生活管理制度下就學成長,使其畢業後能勝任派職工作。
本系期望畢業生能達成的教育目標如表1-1所示。
表1-1學系教育目標
培養具有動力載具或兵器工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工程師。
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
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與適應環境能力的社會公民。
1.5教育目標的形成過程及參與人員
本系之教育目標係配合校、院教育目標、學系特色、並依照AC2004+規範與用人單位建議而訂定(亦符合EAC2010規範),並經本系教師、系友、業界代表、諮詢委員會、大學部及研究所學員生等多次會議討論及修改後確定,說明如後。
本系於97年1月15日系務會議中通過參加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之決議,隨即成立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推動小組(簡稱認證推動小組),由系主任擔任召集人,小組成員由兵器、車輛、造船各組組長及各組推選教師代表1員所組成。
認證推動小組之成員除了教師之外,並指派本院國防科學研究所兵器組博士班一年級軍費學員擔任助教,協助各項庶務工作之進行。
由於博士班軍費學員皆來自於國軍各軍種,部份學員於進修前已擔任過該單位主官(管),因此博士班學員在本系訂定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草案的過程當中,亦曾以國軍用人單位主官(管)之立場,提供了相關寶貴之意見。
認證推動小組之工作為負責編訂本系認證工作實施計畫、認證準備工作期程管制及工作計畫推動、問卷設計、認證各項文件蒐整及報告撰寫等,並輔導所屬教師、學生、研究生收集認證相關資料。
由認證推動小組依據校、院教育目標、學系特色及未來發展方向、98年AC2004+規範與用人單位建議,草擬本系之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草案,先經由本系教職員之充分討論,另分別針對研究所及大學部學員生召開認證說明會,宣導本系參與認證工作之緣起及目的,並介紹認證規範、本系之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草案,請所有學員生提供建議,以期能廣泛蒐集回饋意見。
1.6學系教育目標與校、院教育目標之關聯
1.6.1國防大學立校宗旨及願景
為因應國軍建軍發展,考量未來戰爭趨勢,於民國89年5月8日,廣納三軍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國防醫學院等四所學院,成立國防大學。
包括龍潭校區之校本部暨軍事學院、員樹林校區之中正理工學院、中和校區之國防管理學院及內湖校區之國防醫學院暨三軍總醫院等,於民國90年1月成立戰略研究中心(國防智庫)以成為培育國防人才及研究國防事務之一流學府。
95年9月1日配合「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納編政戰學院與管理學院,與現有理工學院、戰爭學院、陸軍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調併為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之設校宗旨為:
培育武德武藝兼備之建軍備戰領導及專業人才。
建立國防事務決策及研究機制與能量。
國防大學之願景為:
建構哲學、科學、兵學一體教育環境。
與國際接軌成為一流軍事學府。
國防大學的相關資訊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ndu.edu.tw/releaseRedirect.do?untilID=183&pageID=3100
1.6.2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宗旨、願景及教育目標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前身為中正理工學院,95年11月,配合軍事院校整併案,更名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之宗旨為:
培育有教養、有能力之國防科技人才。
建立國防科技學術研究機制與能量。
理工學院之願景為:
建構德、智、軍、體兼備之教育環境暨與國際接軌之科技學府。
理工學院大學部之教育目標為:
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修之國軍「戰鬥及技術勤務」人才。
理工學院的相關資訊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
1.6.3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教育目標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為因應國軍精進需求,於95年11月1日成立,並整合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及「造船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以及原有之研究所的師資與教學研究設備,得以擴大及提昇成為國軍軍事院校中具有兵器、造船及車輛等三個專長領域的學系。
因此,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具有動力載具或兵器工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工程師」、「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及「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與適應環境能力的現代公民」,以映承本院之教育目標。
校、院之宗旨、願景與學系教育目標之關聯如表1所示,學系教育目標與學院教育目標之關聯如表2所示。
1.7達成教育目標之課程設計
本系的課程設計,係依據本院教育計畫、本系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而訂定,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之關聯將於規範3之表3-3中加以說明。
本系之課程架構包含兵器、車輛、造船三個專業課程組,以分別滿足國軍單位用人需求。
對於達成本系教育目標之課程設計理念分述如下:
培養具有動力載具或兵器工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工程師:
本系學生畢業後所擔任的第一個角色是具專業的工程師,所以我們期望培育畢業生具有工程師所需的必備能力與態度,包括應用數學與基礎科學的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解決工程實務所需之分析、整合、歸納能力,以及發掘問題的能力等。
其次,由於本系畢業生未來工作主要與車輛與船艦等軍事載具或兵器系統等相關,而不論是動力載具或兵器,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所以,本系畢業生還須具備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
達成此教育目標的方式是在課程中分領域與順序給予訓練,先安排核心的基礎工程課程,增加其工程廣度,之後,再輔以系統工程的概念課程,及其所選擇車輛、造船或兵器工程的專業領域,繼續深入,培養專業的深度。
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
本系特別強調學生之實作能力,因此安排四個學期的專題實作必修課程(每學期3小時),再輔助以相關之必、選修課程,以加強工程管理及工程實務之基本能力。
其次,本校是軍事學校,所以無論軍費生或是自費生都將接受軍官養成的專業教育,因此,我們期望學生畢業後對於軍事科技有基礎的知識,並須具有軍官的儀態與素養、領導與管理的能力。
此一目標除了利用「軍事科技史」與「武器及戰鬥載具概論」等課程授予必要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非課堂的生活教育中培養,並由教師作為其學習典範,內化與建立軍官特質。
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與適應環境能力的現代公民:
本系畢業生具有工程師與軍官的身分,也是一個屬於社會的現代公民,除了須對於軍官的核心價值與專業倫理有清楚的認知外;對於現代社會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必須隨時掌握時事的變化,並且不斷的學習新知,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因此,我們期望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觀,了解身為公民的社會責任,具有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且對於時事與法律問題有正確的認知,並養成終身學習的意願及能力。
此方面的培養主要於通識課程中,由教師將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議題適時的結合,將現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到課程中,並結合本院之全人教育制度以及軍人特質等課程之實施來達成。
基於上述說明,本系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之關聯如表1-3所示。
學系教育目標
課程設計理念
1.培養具有動力載具或兵器工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工程師
為達此一目的,在大一及大二開設許多數學及基礎科學課程,包括微積分(一)、微積分(二)、普通物理(一)、普通物理實驗(一)、普通物理(二)、普通物理實驗(二)、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資訊科學概論、程式語言概論、工程數學(一)、工程數學(二)、機率與統計等。
其次,在工程專業課程中之系必修課程涵蓋動力載具之基礎課程,包括武器及戰鬥載具概論、電腦繪圖、應用力學-靜力學、應用力學-動力學、熱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電路學及實驗及自動控制等。
而在各組之專業課程中涵蓋了各組之核心基礎理論,例如兵器組之彈藥學、兵器工程及實習(一)、彈道學及實驗(一)、系統工程管理概論等;車輛組之車輛系統原理、內燃機、車輛結構分析、車輛運動力學等;造船組之造船原理(一)、船舶流體動力學、輪機工程(一)、船體計算與製圖、船舶結構學等科目。
除此之外,再以系統領域之課程,如系統工程概論、後勤工程與管理等,來加強同學對於系統工程之認知。
2.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
本系極為重視學生之實務基本能力,因此從100年班開始,從三上開始即有連續四學期的專題實作課程,目的即在加強訓練學生實務技術能力。
此外,在基礎及專業課程中,除了理論的教授外,也包括實作的部分,其中共同必、選修課程包含普通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工廠實習、電路學及實驗、工程軟體實務等。
在各組專業課程部分,如兵器組之兵器工程及實習(一)、彈道學及實驗(一)、電子學及實驗、兵器工程及實習(二)、彈道學及實驗(二)等;車輛組之車輛檢修實務、內燃機實務、燃料及油品分析實務、車輛電學及實務等;造船組之造船工程實驗、船體計算與製圖等。
而許多專業課程已隱含實作之成份,如電腦輔助設計及液氣壓工程等。
本系大部學生為軍費生,未來均須至軍中服務,故期望學生畢業後對於軍事科技有基礎的知識,此部份之目標由武器與戰鬥載具概論及軍事科技史等課程來達成。
其次,為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本校提供許多社會類及管理類課程供學生選修,包括人群關係、團體活動等,另外,在許多專業課程設計上會要求進行團隊合作完成特定的作業或專題等,均可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為培養學生具備領導與管理才能,除了上述之社會類及管理類課程可供學生選修外,本校學生均有機會擔任連隊之實習幹部、學生各委員會之幹部以及系學會之管理幹部等,實際進行管理行為,以磨練其領導與管理才能。
3.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與適應環境能力的現代公民
為建立學生終身學習認知,本校提供許多通識課程及語文與軍事素養課程,以培養學生致力於終身學習認知,包括創意思考、創造力訓練、軍事教育與生涯發展、國際關係、危機管理、中國現代史、軍事專業倫理、大陸問題研究、軍事科技史等。
此外,我們更重視畢業生須具有軍官的儀態與素養,並希望同學對於軍官的核心價值與專業倫理有清楚認知。
針對此一能力,本院安排了軍事倫理學及工程倫理等學分課程,另外還安排了軍人特質等非學分課程,以及軍事專業之暑訓課程,其中包括大一升大二之245小時之軍事專業課程;大二升大三之245小時軍事專業課程和14小時之軍種參觀見學;以及大三升大四之140小時之軍事專業課程和105小時之部隊實習。
而各項軍事專業之暑訓課程,讓學生能夠提早接觸未來可能分發之單位,以便就學期間就能做好未來赴職場工作之心理準備,並提昇同學適應環境的能力。
1.8學系達成教育目標之評估方式
為了評估教育目標是否達成,本系採用不同之方法加以評量,並作為持續改進之依據。
評量方法分別為1.畢業生問卷調查、2.自行研發的量表、3.實作成果及4.學習歷程檔案,包括學生之作業、考卷及報告等。
學系教育目標與評量方法比對資料如表1-4所示。
1.8.1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
本系為瞭解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在達成本系教育目標之程度、是否具備本系核心能力之程度及其在校期間對本系教育及行政事項的滿意程度,於畢業前進行座談及問卷調查。
問卷實施之時間為第八學期學生期末考結束後至離校前進行,100年班畢業生之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詳述於規範3。
1.8.2畢業校友問卷調查
本系於藉由理工學院花季懇親會邀請近五年畢業校友返系座談,並實施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前,首先由系主任對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成立的原因及現況作一報告,亦對系友簡介本系目前的教育目標;之後再進行座談與問卷調查,本系參加教師為系主任、各組組長及教師代表。
1.9教育目標及教育成果之檢討機制
未來本系將依照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之規範,秉持持續改善之作為,以「系課程設計審查會」作為內部檢討機制及課程規劃與成果評估之核心執行單位,並以「系諮詢委員會」作為外部檢討機制,成為提供本系系務發展、課程規劃及教育成果檢視等評估與建議諮詢之單位。
檢討內容包括教師及學生互動與教學當中之教學成果、學科成績考查、實習及實作、競技及競賽、學術活動之參與、學生操行及服務等。
檢討與建議之結果則提交系務會議中討論,並列入持續改善執行項目,期以此一機制使本系能逐步達成符合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規範之要求。
二、認證規範
2.1學系成員基本資料
99學年度本系共有14位專任教師、5位兼任教師及2位專職行政人員。
大學部學生共有198位,其中軍費生有198位,自費生有0位;男生有170位,女生有28位。
碩士生共有55位,其中軍費生有46位,自費生有9位。
生師比以大學部學生為主為14.14,若含碩士班研究生計算(每1員碩士班研究生以2員大學部學生計算)則生師比為22。
成員統計如表2-1所示。
2.2學生資料統計分析
2.2.1入學管道分析
目前本系大學部的入學管道有二種,分別為「學校推薦」與「個人申請」。
「學校推薦」為公立或私立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由就讀學校推薦,檢附當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及相關資格條件證明資料報考;「個人申請」則為凡曾在公立或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者,檢附當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報考。
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可同時參加「學校推薦」及「個人申請」。
以97學年入學資料來看,「學校推薦」及「個人申請」人數各佔全系的42%及58%。
2.2.2歷屆休學/退學學生背景及授予學位
本系依據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學生手冊辦理新生入學及註冊、學生休學、復學、退學及開除學籍處理辦法、學生離校手續辦法輔導研究生就學、成長、畢業或輟學等相關程序,可至http://tsc.ccit.ndu.edu.tw/files/11-1002-16.php,下載學員生手冊。
目前亦可由本校教務資訊系統進入:http://aca.ndu.edu.tw/,建置個人資料及查詢相關規定。
此外,本系教育目標旨在培訓國軍後勤保修的科技軍官,大學部軍費生畢業皆分發至國軍基層後勤或野戰單位服務,擔任少尉軍官,尤以陸軍、海軍、聯勤司令部等分發或需求單位居多,佔畢業人數之大宗。
大學部自費生畢業時男生可選擇服兵役或報考研究所,女生無兵役問題,可選擇報考研究所或就業。
2.2.3教育整體架構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以下簡稱動力系)之教育架構實為學校整體教育之一環,須配合學校整體之教育規劃內函相容配合運作。
故動力系之教育架構以本院教育整體架構為基礎,並依據本系所擬定之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國軍具備「動力載具」或「兵器系統工程」基礎之優秀專業科技領導幹部。
動力系學生從高中(職)畢業後進入本系修習至畢業,依序歷經入伍教育、新生教育、學年教育、愛國教育等四階段教育。
其中於學年教育暑期期間另安排有「軍事專業訓練」、「部隊實習」、「英語專精訓練」、「校外參訪見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並強化學生面對未來面對實務之工作能力。
所有學生不論是軍費生或是自費生,每階段都須通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之教育,各階段教育必須全數通過才能畢業,茲將四階段教育重點敘述如後:
入伍教育:
所有軍事院校入學新生必須於陸軍官校接受為期八週的入伍教育,旨在塑造軍人堅實的基礎,為開始步入軍事教育,「由民轉軍」奠基造型之基礎訓練。
新生教育:
新生於入伍教育結訓後,返校即施以新生教育,至次年三月第二週為止。
新生在此階段除接受教育計畫第一學年的課程外,還面臨新生養成制度、新生紀律條款、新生認養制度,並施以新生輔導活動、體能訓練、假日留訓等活動。
新生在生活、課業、儀態、體能各方面都將受到學長嚴格的要求及多元的輔導,期使新生在承受此階段的壓力後,更有能力面對未來各種逆境與軍事任務挑戰,以培養其「對挫折的容忍力」,促使新生通過基層戰士的必備經歷與考驗。
學年教育:
新生教育完成後,在隔年花季懇親會當天(三月第二週),經由公開的儀式,正式授予新生「榮譽徽」,並解除「新生養成制度」的管理,而正式成為本院一年級學生。
此階段學生將以榮譽制度、實習幹部制度、年班制度、教育計畫、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學生生活管理規定為核心指導,進行學習接受規範。
學年教育內又分為「學年階段」及「暑期訓練」階段,「學年階段」以通識教育、基礎數理與系專業教育為主,「暑期訓練」階段以安排可結合本系教育目標特色之校外參訪見學與部隊實務學習為主,另安排有強化成為軍事領導者之軍事專業訓練。
愛國教育:
年度畢業班學生與陸軍官校、海軍官校、空軍官校、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管理學院)等校學生假陸軍官校,參加軍校愛國教育暨聯合畢業典禮,其愛國教育目的在於使應屆畢業生堅定愛國信念,砥礪忠誠志節,依規劃排定課程施予愛國教育,期培養渠等精誠團結、存誠務實、前瞻創新之精神。
且對世局脈動有所瞭解,堅守軍人武德,以強化戰訓本務,並力行終身學習,提昇國軍素質。
2.3配合達成動力系教育目標之相關制度、課程、輔導與活動
本院為達成培育「有教養」、「有能力」且允文允武優秀科技軍官之目標,在發展策略上,除了秉持培養國軍系統之保修維護與生產製造人才傳統外,自民國88年起本院開始推動全人教育及軍官人格養成教育,以全人教育考核模式型塑未來軍官。
以學生『畢業時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與能力』以及『畢業時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本院規劃、執行與考核軍官養成教育的核心問題。
因此以完善的普通學科之「課程設計」、嚴謹的「教學品質」、健全的「學習輔導」,使學生在課堂內能獲得最妥善的學術薰陶。
以完整的「人格發展制度」內含『軍事學術科』、『榮譽制度』、『實習幹部』、『年班制度』、『校規』及『體能與戰技』,使學生在課堂外同時養成強健體魄及領導才能。
基本上,教育計畫與學分課程可傳授動力載具或兵器系統工程之基礎專業知識;課程作業、專題實作、實作競賽、各類活動的舉辦及學生參與相關管理制度如榮譽制度、實習幹部制度及年班制度等,可達成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之目標;基本教練、體育、政治教育及暑期訓練課程可培養軍事專業素養。
然而,建立終身學習認知,在於每一位學生都修習不同領域課程所組成的「核心課程」,以建立學生的知識廣度,再依據對動力及系統工程專業領域深入的探討以獲得做學問的基本能力。
這會讓畢業生有了相當廣度的知識基礎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與意願,再加上「責任心」及「榮譽感」的人格特質才有終身學習的動力。
因此「責任心」及「榮譽感」的培養必須透過「生活教育」的妥善規劃與落實,並透過自我管理,藉由實習幹部制度及榮譽制度等生活教育的訓練與薰陶,學生才會順理成章的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
達成與動力系教育目標相關之課程、制度、輔導與活動如表2-2所示。
表2-2課程、制度、輔導、活動與學系教育目標之關聯
詳述章節
類別
課程、制度
輔導、活動
培養具有動力載具或兵器工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工程師
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與執行工程實務基本能力的科技軍官
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與適應環境能力的社會公民
2.5.1
課程
學分課程
1
1
1
2.5.2
課程
非學分課程
0
1
1
2.6.1
制度
校規
0
1
1
2.6.2
制度
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
0
1
1
2.6.3
制度
學生生活管理規定
0
1
1
2.6.4
制度
榮譽制度
0
1
1
2.6.5
制度
實習幹部制度
0
1
1
2.6.6
制度
年班制度
0
1
1
2.6.7
制度
新生養成制度
0
1
1
2.6.8
制度
新生紀律條款
0
1
1
2.6.9
制度
新生認養制度
0
1
1
2.6.10
制度
新生手冊
0
1
1
2.6.11
制度
優劣行為舉發制度
0
1
1
2.6.12
制度
人格發展評鑑制度
0
1
1
2.6.13
制度
留讀傳統
0
1
1
2.6.14
制度
成績預警制度
0
1
1
2.6.15
制度
學習成果評估制度
0
1
1
2.6.16
制度
學習獎勵制度
0
1
1
2.6.17
制度
獎學金制度
0
1
1
2.6.18
制度
維吉尼亞軍校交換學生制度
0
1
1
2.6.19
制度
系學會制度
0
1
1
2.7.1
輔導
導師輔導
1
1
1
2.7.2
輔導
家庭導師輔導
1
1
1
2.7.3
輔導
學習輔導中心輔導
1
1
1
2.7.4
輔導
心理輔導
0
0
1
2.7.5
輔導
學長輔導
1
1
1
2.8.1
活動
社團活動
0
1
1
2.8.2
活動
運動會
0
1
1
2.8.3
活動
花季懇親會
0
1
1
2.8.4
活動
校慶
0
1
1
2.8.5
活動
院慶
0
1
1
2.8.6
活動
風嶺舞會
0
1
1
2.8.7
活動
四中五校聯誼賽
0
1
1
2.8.8
活動
實作競賽
1
1
1
註:上述關聯性矩陣中,1代表相關,0代表無相關。
2.4教育計畫
本院各年班學生之教育內容,悉依照所頒佈之各年班教育計畫執行。
本院100年正期學生(大學部第72期)教育計畫」,包括教育使命與目標(第二章)、教育構想(第三章)、召訓對象與訓練人數(第四章)、教育時間(第五章)、教育重點及範圍(第六章)、教育執行(第七章)、教育督考及檢討與評鑑(第八章)等,教育計畫中均有詳細之明文規定。
教育重點區分為學分課程與非學分課程兩大類。
教育計畫中亦明定教育範圍區分為入伍教育、學年教育、愛國教育及聯合畢業典禮等三階段實施。
在教育方法方面,則是(一)專業教育以理論與實作並重。
(二)軍事訓練課程按講解、示範、實習、討論及測驗之方式實施。
(三)體育(戰技)訓練除每週實施2小時「體育」課程外,另於每日實施「體育活動」。
(四)暑訓課程包含政治教(訓)育、實習、專題實作、參訪、軍事專業訓練與體能、游泳訓練及各項非學分之資訊與語文(含英語夏令營活動)加強課程。
(五)軍人特質課程包括共同性一般課程、愛國精神、軍人武德、軍人榮譽、領導統御、專業素養、主官親教、導師輔導、人格發展教育制度等,以確立軍事教育核心價值,作為引導軍校學生人格發展之準繩,授課以小組討論、主官親教等方式實施。
(六)政治教(訓)育以課程提示、影帶收視、教師(官)補充、討論、測驗等五段教學法實施。
(七)各項教育措施及生活管理等,依據教育成效及得失檢討建議,隨時檢討改進之。
詳細內容請參閱本院網頁。
2.4.1教育計畫學分課程
本系大學部學生依照教育計畫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其中包含校、院共同必修課程52學分,專業課程包括系上必修科目35學分及各組專業必、選修科目至少29學分,通識課程至少應選修12學分。
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系網頁:http://power.ccit.ndu.edu.tw/files/11-1015-69.php
2.4.2教育計畫非學分課程
非學分必修課程包括軍事訓練課程、體育(戰技)訓練課程、政治教育課程、軍人特質課程及暑訓課程。
一、軍事訓練課程
入伍教育:
依陸軍官校教育計畫,配合三軍五校統一實施。
學年教育:
實施「軍事訓練課程」術科訓練,每週實施2小時之「基本教練」,以培養學生之軍事素養。
主要是在學生於基本教練課程學習中,藉以培養學生嚴肅、雄壯、威武之軍人儀態及部隊指揮能力,以奠定畢業任官後擔任部隊基層幹部之軍事動作基礎,並由術科測驗之方式,鑑定及驗收學生學習之成效。
暑期軍事訓練:
利用學科與術科教育,實施「軍事訓練課程」,以培養其軍事素養。
學科輔以軍事理論專書研讀,術科配合陸軍步兵學校或代訓單位之課程設計,使學生具備軍人強健體魄及步兵班、排戰鬥之指揮能力,並施與泳訓、山訓、傘訓及射擊訓練等課程。
二、體育(戰技)訓練課程
以體能與戰技訓練並重,從而鍛練強健體魄,增進膽識信心,並激勵蓬勃朝氣,培養盡其在我、團結合作、不屈不撓之精神。
另體育課程(每週兩小時),遵照國防部頒「國軍基本體能訓練與測驗」標準規定及令頒「強化軍校學生考核具體做法」指導要點,務期學生均能達成基本體能測驗之標準;畢業生於畢業前均能完成體能測驗合格,順利畢業。
本院體能戰技課程規劃大學部一、四年級學生以戰技為主,每週授課時間2小時,課程計有:基本體能訓練及測驗、五百公尺障礙超越、刺槍術、手榴彈基本投擲。
大學部二、三年級以體能課程為主,興趣選項計有籃球、桌球、網球、羽球、木球及高爾夫球等六項,並配合季節變化加強游泳訓練。
詳細內容請參閱國防大學體育室網頁:http://www2.ndu.edu.tw/html/D3/index-6.html
三、政治教育課程
依據國防部令頒「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訓)育課程基準表」,以培養學生愛國家、負責任、重榮譽的強烈觀念與擔當國之干城的自我肯定意識,並使成為具有堅定之三民主義中心思想,崇高之軍人武德,犧牲奉獻之革命志節,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矢志為實踐主義、效忠國家,奮鬥不懈的現代革命幹部。
四、軍人特質課程
包括共同性一般課程、愛國精神、軍人武德、軍人榮譽、領導統御、專業素養、主官親教、導師輔導、人格發展教育制度等,聘請國防大學校部、本院或民間專家學者擔任授課師資。
請參閱學員生大隊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bin/home.php
五、暑訓課程
合計27週,分別於第2、4、6學期後實施,其實施重點分為:
共同課目加強:
修習電腦、語文、兵器系統之共同課目,針對外語能力提昇方面,特別實施英語專精訓練,並接受軍事專業術科訓練與專題實作,以培養學生國防科技之專長與副專長。
軍事專業訓練:
利用術科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軍事素養,使學生具備步兵班、排戰鬥力之指揮能力及軍人強健之體魄。
赴國軍相關單位實習:
增加學生之武器裝備相關之實務經驗,培養其畢業後之工作能力,本系暑期實習期間皆赴國軍相關單位實習。
赴國軍研發、產製及後勤管理單位參觀見學:
使學生瞭解往後分發單位之工作環境及任務需求,讓學生認知發展目標,激勵求學意願。
2.5制度
2.5.1校規
依據「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學生生活管理規定」,制定本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律定學生應該履行的義務、應該遵守的規定及應該達到的行為標準,通過自我約束,增強學生的責任觀念及培養健全的人格。
2.5.2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
有關於本系大學部學生之詳細權責、入學、修業年限、成績考核、轉學、轉系、休學(復學)、開除學籍、退學及畢業學位授予等相關規定明訂於「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之中。
本校依據教育部訂頒「大學法」等相關法規及細則與國防部令頒「軍事學校學員生修業規則部份條文」等相關條例與規定策頒學員生手冊,共計區分總則等捌篇,詳細律定學校教育使命與教育目標,並詳列學務、教務及總務等相關章程及電子計算機中心與資訊圖書中心等相關使用規定,且於第八篇附錄將軍事教育條例等相關規則辦法逐條列舉供學員生參考。
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請參閱網頁:http://tsc.ccit.ndu.edu.tw/files/11-1002-16.php
2.5.3學生生活管理規定
本規定在規範學生食、衣、住、行等四大方面應遵行之相關要求,主要目的除為使學生生活有規律且逹自我管理與約束之要求外,更著重於在這樣的管理制約下將學生塑造為一個具有高標準的自我約束能力,並學習處理各項事務及應變方面法,進而成為一個允文允武的科技軍官。
學生生活管理規定請參閱上一節所述之學員生手冊。
2.5.4榮譽制度
依據「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學生生活管理規定」、「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學生榮譽委員會」組織章程與施行細則,及「學員生獎懲評議委員會」,目的在建立學生個人正確榮譽觀念,培養名禮義、知廉恥、重氣節、負責任、守紀律之美德,以發揚革命軍人之光榮傳統。
本院的精進教育對此亦有所體認,在配合現有的體制下,設計了榮譽制度,目的即在期許中正的每一份子能誠實面對自我,並且建立強固的道德責任心。
更落實「全人教育」理念,培養重榮譽、守紀律、有教養、有能力的優秀領導幹部,使學生均能建立「國家、責任、榮譽」之基本信念,培養「犧牲、團結、負責」之軍官人格特質,因此學生必須遵守的榮譽信條為不說謊、不偷竊、不作弊、不縱容等生活習慣,進而將榮譽感深植內心,並終身養成服膺榮譽信條之好習慣。
此外,規畫學生「榮譽教育」課程實施計畫,其實施目的在突破過往教條式宣導,以「育教於眾」的原則,藉由多樣性課程安排,激勵同學之榮譽心,提高學生之個人團體榮譽感。
本院的榮譽信條之核心思想與西點軍校及維吉尼亞軍校相同,以「不說謊(欺騙)、不偷竊、不作弊、不縱容」作為其學生必須絕對奉行的榮譽信條!在作法上,設置學生榮譽委員會,負責維護和推行榮譽制度及審理學生違反榮譽制度之重大案件,並定期發行榮譽公報;除了以接受處分的不榮譽事件作為案例宣導外,亦將更積極地辦理榮譽學生的選拔及表揚工作。
詳細內容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58.php
2.5.5實習幹部制度
其目的在落實本院「培養有教養、有能力的優質軍官」之期許,推動「實習幹部制度」,以符合全人教育之目標。
實習幹部制度在本院是由來已久的制度,其目的有下列四項:
培養國家、責任、榮譽之觀念。
瞭解軍事組織運作。
強化領導統御能力及部隊管理概念。
養成依法行政的習慣,培養職務服從、階級服從的觀念。
擔任實習幹部是一項榮譽的表現,然而想要擔任實習幹部,必須在學業及體能方面達到本院「實習幹部制度」訂定之相關標準,如此才有資格參加實習幹部的競選。
學生實習幹部組織架構如圖2-2所示。
為使所有同學在畢業前均能歷練至少一項實習幹部職務,新學年度將增設旅參謀主任、旅情作科長、旅人行科長、營參謀主任、連排副等職務,擴大職務歷練範圍。
施行細則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56.php
2.5.6年班制度
年班制度為本院精進教育中的一項制度,作法是藉由年班制度的施行,以達到向心凝聚及年班尊重的目的。
其實,軍校自始以來便有學弟(妹)服從學長(姊)及尊重學長(姊)的傳統存在,年班制度即是將此一傳統做成文化的制訂。
高年班將經驗傳承給低年班學弟,高年班之學長負有教導低年班學弟正確基礎觀念之責任。
而低年班學弟須具備尊師重道、長幼有序之倫理道德觀念。
如此,便可凝聚學長(姊)及學弟(妹)間之團結,以培養高年班之責任心及低年班之服從心。
凝聚同年班同學間之團結力及向心力,維持學生校內外行為之標準及養成對各年班之尊重。
年班權力之制定,讓高年班學長學姊享受應有之自主權,學習如何自我管理;對低年班學弟學妹而言,則培養其恪遵本分,學習如何服從他人管理,進而使傳統之學長學弟制度更加嚴謹。
詳細內容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60.php
2.5.7新生養成制度
新生紀律委員會另外制訂一套針對新生的管理規則,高年班學生有義務實行「新生養成制度」,使新生在承受此階段的壓力後,更有能力面對各種逆境,以培養其「對挫折的容忍力」。
新生於入伍訓返校後,必須接受五個月的「新生養成制度」的管理,直到隔年花季懇親會當天,經由公開的儀式,正式授予新生「榮譽徽」,並解除「新生養成制度」的管理,使其正式成為本院一年級學生。
詳細內容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61.php
2.5.8新生紀律條款
新生在學校依時間及空間將有不同的指導與活動,將院區分為營舍區(生活區)及教學區兩部份,時間規劃為體能訓練時間、教學研習時間及一般時段。
體能訓練時間(第八節課):由新生連實習幹部,視新生操作體狀況,循序漸進,逐步要求新生體能訓練,期能鍛練強鍵體魄。
教學研習時間:人員於教學區內之時間、自習時間、上課前10分鐘。
在教學研習時間內,任何學長(姊)不得有佔用或侵犯新生進行有關課業學習之動作,但無關課業學習之情況仍受所有規範約束。
在教學區及自習時間內,學長(姊)不得大聲糾正,只能「口頭勸告」或「提出書面舉發」。
一般時段:扣除體能訓練時間及教學研習時間外之一切時段。
一般時段內,新生仍受所有條款規範,惟不可進行體能處分之動作。
違反校(院)規,依「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及「學生生活管理規定」進行懲處。
違反年班制度,一律處以武裝行進。
違反新生紀律條款,視情節可處以口頭糾正、罰站或武裝行進。
2.5.9新生認養制度
新生階段的養成教育,不僅單對新生個人做要求,也為了做好本院精神的傳承工作,增進學長(姊)學弟(妹)間的情感交流,我們擬定實施「認養制度」的措施,期望透過此制度,能讓新生從學長(姊)身上學得更豐富的觀念及技能。
在新生養成期間,透過此一制度要求新生在不同區域、場合及時間遵循食、衣、住、行等各項標準,使新生能逐漸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並從被領導的過程中,學習處理各種事務及應變的方法。
在承受新生養成階段的壓力後,更有能力面對各種逆境,培養其挫折容忍力。
進而蛻變成為一個允文允武全方位的軍校生。
2.5.10新生手冊
新生手冊共計捌章,內容包含序言、生活設施及歷史、活動、課業學習、學生組織與生活管理制度、期許、信仰與附錄等,首章序言除明述教育使命與願景外更列舉學員生大隊長對新生的講話與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以新生鼓勵新生,且於附錄中新生應有的認知一文中更列舉榮譽制度、實習幹部制度及年班制度等精神供新生領會,以協助新生提早適應軍校生活。
詳細內容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61.php
2.5.11優劣行為舉發制度
在本院教學區內,每間教室均存有優劣行為登記表。
教師、隊職幹部、學長及同學們均可依所見優劣事實,舉發違反校規、年班制度或榮譽制度等事項,填寫具體事實經過,轉送學指部處理。
學指部將會依據獎懲規定適當施以獎勵或處罰,例如,老師可針對學習態度欠佳,不服指正或違反教室規定及實驗室規定,或未經核准於上課、自習及各類活動遲到、早退或無故曠課者,進行舉發。
2.5.12人格發展評鑑制度
一、緣由:
基於本校需要與精進軍事教育政策,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前院長左中將赴維吉尼亞軍事院校及西點軍校參訪,返院後,結合兩校與本校忠實院風之優良作為,成立四個專研小組,精進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教育措施,其中一個為「人格發展專研小組」。
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核施行學生人格發展評鑑作業規定後,藉由學生在各項活動的表現,透過科學的量化過程,觀察本校在全人教育非課堂課程部份的施行成效。
並奉本院93.11.26集鈞字第0930004973號令辦理修頒本部「學員生、學生研究生德行成績考評作法」,而學員僅實施德行成績考評作法,不實施人格發展評鑑。
二、現況檢討:
精神
評量多元化,以求客觀公平。
瞭解學生人格發展特質,作為輔導學生的參考依據。
驗證、評量學生經由全人教育制度的培養過程,對其人格特質所產生的變化與影響,以達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教育願景。
目的
強化學員在訓期間之「國家忠誠」、「品德」、「才能」、「生活」等行為表現,鑑定其德(操)行成績。
落實全人教育理念,培養有教養、有能力的領導幹部,使學生具備國家、責任、榮譽、團隊及領導之特質,以在訓期間對「國家忠誠」、「榮譽心」、「校規實踐」、「年班制度」、「實習幹部制度」等行為表現,鑑定其人格發展特質。
作為輔導、教育與人才選拔之準據,使國軍能獲得樹德兼備之忠貞幹部,進而落實教育成效。
理論基礎
綜觀國內外一般大學及軍校全人教育理念,發現其共通者有二:
學生應具備完善之德行-有教養。
學生無論在學或畢業後,應具備一定程度之領導統御及處理問題或事務的能力-有能力。
就軍事院校所培養的理想學生,則是希望成為一個良好軍事素養的公民(現代民主國家公民應有的德行)戰士(具備保國衛民的能力)。
人格發展的層次
人格發展區分三層次:
self-serving(自利自保)。
socialcontract(社會契約)。
autonomous(自律自治)。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推動人格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目標
學習被領導(養成服從性)。
學會對自己負責。
認同團隊價值體系。
持續學習一年級的目標。
培養團隊精神。
優秀同學可學習直接或面對面的領導(如擔任班長)。
優秀同學還必須學習為別人負責。
持續學習一、二年級的目標。
建立足夠的自信心及學習領導技巧(間接領導)。
優秀同學可教導學弟及必須學習為別人負責。
持續學習一、二、三年級的目標。
體驗領導責任。
優秀同學學習運用組織(計劃領導)及規劃組織運作。
本校人格發展評鑑方式
以五個項目評鑑學生的人格發展,其比例計有「學生自我評量」佔10%、「學生相互評量」佔25%、「長官評量」佔30%、「團體中的個人生活表現」佔20%與「政訓與社團活動評量」佔15%。
詳細內容請參閱網頁:http://stu.ccit.ndu.edu.tw/files/11-1006-159.php
2.5.13留讀傳統
為補救學習成效不佳課目及避免學生成績持續低落,各連隊對學業成績不及格人員實施假日留讀傳統,依不及格科目數於假日實施留讀輔導,於考試成績公佈後以一科不及格者,每週實施半天留讀為原則,二科者每週留讀一天,餘依此類推方式實施至下一次考試前,並排定課表由隊上值星人員管制實施,以落實留讀美意,提升學生成績。
本系並與隊職幹部建立雙向溝通管道,了解留讀學生學習狀況並提供必要之輔導,且對留讀學生課業學習態度與狀況適時回饋給各隊職官了解。
2.5.14成績預警制度
期中考後寄發二分之ㄧ學分不及格之學生成績單時,並附「給家長的一封信」,協請家長敦促學生課業;另由導師進行學習輔導約談,以了解課業落後原因,並加以指導。
2.5.15學生學習成果評估制度
本院各種考試與考核之評分基準均以100分為滿分,60分(含)為及格,實施方式與說明如下︰
學科考試:學年教育以平時測驗、作業、期中及期末考試方式實施。
各系之共同基礎課程,均採統一命題且統一評量的方式實施。
專題實作:以實作成果評比。
考核:依據「軍事學校學生研究生學籍規則」以及本校和本院學則辦理之。
德行考核:
每2個月實施考核1次,每學期結束1週內由學員生大隊召開考核會議審定考評。
基本分數為86分,除基本分數外,另應依該學期之獎懲紀錄加減其分數為學生實得之德行成績,滿分以100分計。
核算成績時,以記分方法為之,據以評定其合格與否。
德行考核包括「國家忠誠」、「品德」、「人格特質」、「才能」及「生活」等5項,以60分(含)以上為「合格」,以下為「不合格」。
2.5.16學習獎勵制度
對於學業成績表現優異人員之獎勵方式有特A榮譽假及藝文榮譽假兩種:
1. 特A榮譽假:
上學期學業平均成績績序為各系(組)的前十分之一者,符合各系(組)限定員額內,或體育成績達到九十分,於下學期可申請乙次(如表2-3所示)。
休假時限為規定時間休假,於統一收假時間之隔日上午0700收假為止。
表2-3特A榮譽假限定員額表
年班系(組)總人數
限定員額
15員含以下
1員
16-25員
2員
26-35員
3員
36-45員
4員
46-55員
5員
56-65員
6員
2. 藝文榮譽假:
於上學期學業成績績序在各系(組)前三分之一者,於下學期內可申請兩次;前三分之二者,可申請一次。
申請時限為週一至週五,當日1630起實施至2400收假。
2.5.17獎學金制度
為鼓勵學員生努力向學,提昇讀書風氣,並兼顧德育、體育、群育之均衡發展而訂定,本系計有陳九天暨造船校友獎學金、雷金安學長進步獎學金、太潤清寒獎學金及中正理工學院校友會獎學金等四項,可供成績優異與家境清寒同學提出申請,而校外獎學金有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獎學金。
2.5.18維吉尼亞軍校交換學生制度
為擴大師生視野、培養國際觀及建立國際化能量,本院與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簽署合作交流計畫,包括交換學生及定期互訪等活動。
本院定期率隊(包含學生實習旅及榮譽委員會幹部)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活動包括拜訪各級實習幹部及學生組織代表、拜會相關長官(承辦人、教育長、校長等)、持續建立兩校友誼與聯絡管道、邀請維吉尼亞軍校師生到本校參訪、學校制度介紹、與我國軍校派至維吉尼亞軍校的交換學生會餐交流互動、製作維吉尼亞軍校學生與我國交換學生通訊錄、以及建立維吉尼亞軍校國際交換學生部之承辦人聯絡方式。
本院每年赴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之學生員額為二員,由「社團法人國防科技學術研究學會」補助出國經費,由高年級同學中遴選成績及語文能力優異之同學赴美參訪。
本系大98年班兵器組馬恩澤同學榮獲於97年暑期派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而本系大100年班兵器組陳立修同學亦於98年暑期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
此一國際交流活動,除了可加強同學們之國際觀之外,對於激勵同學們在語文方面的學習興趣,有正面之助益。
除了本院同學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之外,本年度維吉尼亞軍校亦甄選二位學生赴本院參觀見學,本系安排二位學生參觀本系內燃機實驗室、環流水槽實驗室、彈道館及兵器陳列室,分別由系主任及實驗室負責教師接待,全程以英語介紹及解說,完成一次圓滿之國際交流活動。
2.5.19系學會制度
為建立一完整的師生溝通管道,進而激發全體師生榮辱與共的責任感,共同為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的發展努力,同時為培養學生組織、行政、合作與溝通的團隊能力,輔導學生成立系學會組織。
本系系學會為學生組織,由學生選舉產生。
凡是本院動力系完成註冊之學生有繳交系費者,皆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系系學會的當然會員,有權利參與系學會所舉辦的活動。
有加入系學會者,為系學會之組員,有義務參與系學會活動之籌畫,也有權利參與學會內部之決策。
如有特殊活動,組員有優先參與的權利,組員必須服從組長所指派的任務。
2.6輔導
本院學生面臨課業壓力及軍事訓練、體能要求,已使學生在課業學習、體能通過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教師在教學及學生學習輔導上亦面臨更大的挑戰。
本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業成績,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前完成所有的要求,統整院內學習輔導資源,提昇學習輔導效能,其最終目標在使學生能主動、有效地學習與成長,將本院建構成為學生學習、人格成長的優質環境。
本系配合本院的輔導機制,透過輔導老師與授課教師的配合,包含課業輔導、導師輔導、家庭導師輔導、學習輔導中心輔導、心理輔導及學長輔導等進行伴隨課業學習的橫向學習輔導串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與讀書策略,以為因材施教及適性發展的依據。
並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並透過連隊的協助,從生活與學習角度多面向觀察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適時提出援手與關懷。
本院規定按各系(組)或教授班為單位設置導師,導師輔導採小班輔導制,本系每位導師輔導學生人數以15至30人為原則,如教授班人數超過30人以上者,得視本系專任教師人數作導師配置。
導師除平時不定時輔導學生外,還需了解學生之學習情形、心理狀態,並發掘問題、反映問題,設法督導與鼓勵學生,以增進學生讀書風氣,提高學習效果。
本院導師工作推行有年,對有關課業之問題,會主動與學生連隊及系上連繫。
導師工作排入課表實施,於每月雙週之週一實施兩小時,視同正課執行。
班級導師均為本系教師,特點分述如下:
師生關係密切:
班級導師多數為資深教師,且因教師多為本院績優畢業生經赴國內外高等學府深造或進修後返院服務,故導師多為學生同系學長。
學生與導師間聯繫密切,成為實施此制度之一大特色。
明確的制度與實施作為:
導師制度除詳細律定導師設置與選派方式外,對於其工作職掌內容、輔導重點、學程規劃、選課指導與成效考評均有明確規定,且於預備週實施導師訓練。
師生定期相聚與長時相處:
基本上,導師將伴學生共同經歷其整個在校學習過程直至畢業,除每週於課表中納入輔導時間外,並由老師提供晤談機會,及每學期均有舉行聯合導師活動及各年班之間的體育競賽等活動。
OfficeHour:
各專任教師依其個人課表及各年班學生實際情況,於每學期排定其OfficeHour時段,並於該時段接受學生預約課業問題諮詢或導生之問題諮商。
學習成效考核與成績預警制度:
根據該制度導師須在學期終了前對學生的品德、學習、才能等項目進行綜評與建議,而學校也對老師的輔導成果與建議進行檢討與獎勵,以求制度的落實。
各系導師制度亦會對成績較差同學給予預警,由導師通知其家長配合督促,並由校方通知連隊管制,予以假日留讀並加強課業輔導。
導師於學生大三結束,修課成績單通告後及大四選修課程作業階段,利用輔導時間會同系務助理指導學生驗算自我之修課是否符合IEET規範4.1對課程之要求;即EAC2010認證規範數學及基礎科學佔最低畢業學分四分之一(25%)、工程專業課程佔最低畢業學分八分之三(37.5%)之要求。
2.6.2家庭導師輔導
為擷取歐美大學「接待家庭(HostFamily)」之精神,結合本願教師之熱忱與學能,實施「家庭導師」認輔。
由家住本院職務官舍及熱心老師志願認養及輔導學生2至4名,認養學生以遠程(家住南部、花東、離島、外島)為優先,並鼓勵老師長期認養各屆學生建立輔導家族體系,進而藉由家族體系的建立以提供學生之間有如兄弟姐妹般在課業及生活上互相協助、輔導與關懷。
家庭導師不定期的在學校、戶外或在老師家中,如親人般的提供受輔學生在做人、處世、生活、交友、感情、課業、心理等各方面更直接性與即時性的輔導與協助,並引導個人科技軍官的生涯規劃發展。
2.6.3學習輔導中心輔導
本院於民國88年規劃成立任務編組「學習輔導中心」,為因應整個社會和教育環境的轉型並精進學校教育,編制為一級單位,組織直屬院長。
學習輔導中心統整院內學習輔導資源,提昇輔導知能,由指導老師提供個別諮商與團體輔導,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成為「終身學習者」。
如有必要,導師與家庭導師可轉介個案至院學習輔導中心,尋求專業與成長團體支援,協助輔導。
輔導中心並提供了以下服務
實施個別諮商。
實施團體輔導。
讀書策略與學習方法測驗之實施與解釋。
微積分、普通物理與英文學科之課業輔導。
舉辦相關學術演講、學習工作坊等活動。
2.6.4心理輔導
本院學務分處下轄「心理輔導中心」,位於福利營站三樓以方便同學利用並能維護隱私。
心理輔導中心設心理輔導官一名,提供學生心理諮商。
院心理輔導官亦不定期辦理心理輔導相關演講,以鼓勵同仁精進輔導技巧。
輔導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學生自我了解,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以充份發揮個人的潛能,對遭遇心理或行為困擾的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個別或團體輔導服務,而使輔導工作落實於學校中。
並站在學生發展的觀點,優先從事預防及發展性的輔導工作,在學生問題發生之前,防範杜絕問題,及預知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發展問題,才能避免學生遭遇發展的危機,而致妨礙身心健全發展。
預防及發展性的工作,主要有二種:
1. 為針對學生的發展需求,提供各種活動,以幫助學生擴大其在學業及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收穫。
2. 對於學校的各處室,提供諮商服務,使整個校園環境,都能一齊為學生的智能、情緒和身體等方面的發展共同努力。
老師及各級隊職幹部亦均為所當然爾之心理輔導人員,除平時之生活及學習互助與輔導外,更是最直接的心理咨商對象,從生活與學習角度多面向觀察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適時提出援手與關懷。
心理輔導制度請參考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
2.6.5學長輔導
學生連為學生生活管理之基本單位,各學生連由實習幹部結合成績優良之高年級學長(姊)組成課業輔導組,專司學生課業疑難及問題之解答,使學習與管理相結合。
由學生指揮部輔導編成之學生委員會,責由系上四年級學生擔任輔導學長(姊),培養學長(姊)主動照顧學弟(妹),學弟(妹)由衷敬愛學長(姊)的同袍情誼,增進校園向心,促進團體和諧。
2.7活動
2.7.1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宗旨即在培養學生自治與規劃的能力、自動自發的精神及拓展學習的領域。
本院每位在學學生必須參加一個社團,97學年度正式之學生社團依性質可區分為活動性(籃球社、排球社、足球社、桌球社、羽球社、棒壘社、橄欖球社、康輔社、益智遊戲社、攝影社、國術社、跆拳社、木球社)、學術性(英文研習社)及音樂性(管樂社、吉他社、合唱社)等,共計有3大類17個社團,每二週舉行2小時之社團活動,由學生活動中心統一納編管理院內社團之運作。
2.7.2運動會
每年配合國防大學校慶併同舉行運動會,目的在凝聚全校向心力並藉以加強全校學員生體能。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全院師生的參與意願,除傳統的競技項目以外,更加入趣味競賽與拔河比賽。
除當天的賽事活動以外,運動會的啦啦隊比賽,更使的原本寧靜的校園在運動會的期間充滿了活力。
2.7.3花季懇親會
每年的花季懇親會,開放校園參觀,學生家屬及朋友受邀到院參觀,了解學校辦學的目標、制度與成果,放心子弟在校的生活,體認本院學生在國防科技及軍官養成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外,本院校園美崙美奐且院內各項建築物皆有其歷史背景,每年初春,是院區內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在杜鵑花的妝點下,校園景色格外繽紛,除千餘棵各種花色相間的杜鵑花叢外,尚有山櫻花、茉莉花、玫瑰花以及全台最大也是保育成效最好的「黑松林地」等數百種植物。
開放民眾參觀並安排導覽,促進校友及社區對本校環境的認識與關心,加速多向交流,以有助於民眾支持,方便本院教育目標的凝聚。
2.7.4校慶
於民國89年5月8日整合三軍大學、國防醫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中正理工學院合併,成為國防大學;再於95年9月1日配合「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納編政戰學院與管理學院,與現有理工學院、戰爭學院、陸軍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調併為國防大學。
藉由每年的校慶活動,增進各院區師生間的交流情誼,並營造全校師生間之和諧及歸屬感。
2.7.5院慶
本院之前身,係前陸軍理工學院,於民國55年10月奉令改隸國防部晉名,相繼與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合校,並於57年12月遷入桃園大溪鎮員樹林現址,院區遼闊(約64餘公頃),松楓林立、杜鵑遍佈,綠草如茵,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善新穎。
藉由每年的院慶競賽達到師生互動及運動交流之目的,提昇運動風氣,培養團結互助精神。
2.7.6風嶺舞會
每年12月期間舉辦風嶺舞會,活動包含餐敘及舞會,藉此機會讓四年級畢業生相聚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擁有柔性的共同回憶。
也藉由這樣的活動,讓平常看似保守刻板、鮮少有浪漫氣息的軍校生,盡情地、陶醉地以動感的歌曲與舞蹈(與男女朋友)彼此交流。
2.7.7四中五校聯誼賽
具多年歷史的四中五校聯誼會,最早是由桃園縣的中央大學、中原大學、中央警大、中正理工學院四所文武大學院校聯合舉辦,自民國83年起,新竹縣中華大學加入競賽,形成「四中五校」聯誼傳統。
除傳統之各球類、游泳、劍道、路跑競賽外,近年更納入時下青少年、大學生喜愛的電玩大賽。
藉由每年的聯誼賽,增進各校學生間的聯誼競賽交流,並增強同學們的體能及體認團結合作之重要性。
2.7.8實作競賽
創意和實作能力是大學學習期間的重要課題,學生可以藉由創意的思考與實作訓練,讓自己的實務技術能力增加,透過本院每年舉辦的花季科技實作展及畢業專題實作等創意競賽,讓學生自由的去發揮和創作,增加共同討論的機會,鼓勵本系同學積極從事科技實務技術工作,結合理論與實務,藉由參與科技競賽提升學習效果,以儲備日後工作上的實務能力。
三、實驗室特色
本系所各教學與研究專業實驗室之特色詳細說明如下,其中彈道實驗室,除能提供槍械內、外彈道教學外,亦能供専業鑑定;其他實驗室亦可配合支援相關實驗使用,以利大學部學生的基礎訓練,並可提供學生從事專題研究,另亦能提供博、碩士班研究生從事論文研究,有利於學生發展専業能力。
系統工程實驗室
負責教師:鄧世剛教授
實驗室特色
系統工程實驗室係以武器及裝備系統之生命週期各項影響參數從事研究及應用,包括:需求及系統架構定義、設計研發、生產組裝、測試驗證、運用維護、除役回收等。
配合國防部軍備自主政策,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防武器研發工作,如武器系統測試評估、系統架構平台設計、電腦輔助設計等。
實驗室支援之課程
大學部:「系統工程概論」、「系統工程管理概論」、「線性規劃」、「作業研究」、「後勤工程與管理」、「決策分析」等。
研究所:「系統工程與管理」、「飛彈系統工程」、「同步工程」、「線性規劃」、「決策理論」、「人因工程」、「工程實驗設計」、「專案管理與風險分析」、「可靠度工程」、「品保工程」等。
未來發展方向
推動國防武器研發之系統工程教育。
建立電腦輔助系統工程能量。
積極參與國防武器研發。
彈道實驗室
負責教師:陳幼良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彈道實驗室從事包含防彈背心、頭盔、防彈玻璃、抗彈鋼板、抗彈複合材、傳火管、底火、延期藥、槍榴彈研發、鋼板應力等測試,測試經驗豐富;近年持續從事相關抗彈性能及火工品的研究。
彈道實驗室為國內彈道之鑑定機構,另具有下列專業特色:
投資小、成效大。
建立全國獨一無二的彈道實驗室及不可替代之地位。
積極參與三軍武器研發改良及協助國軍武器系統測評驗證工作。
樹立本院在全國之國防科技武器系統主要地位。
藉由新測試儀具的添購,加強實驗精度、提高測試水準。
建立先導研究的能量,結合國軍需求持續從事抗彈力複材的研究。
實驗室支援之課程
大學部:支援「彈道學」、「彈道實驗」、「兵器機構實習」、「膛內彈道學」、「彈藥學」、「專題實作」、「膛外彈道學」、「自動武器設計」、「終端彈道學」等專業課程。
研究所:「貫穿力學」、「高等內彈道、外彈道」、「終端彈道學」、「抗彈力測試」等。
兵器機構實驗室
負責教師:孫懷谷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兵器機構實驗室為國內唯一從事各式火砲、槍枝之武器系統機構領域研究型實驗室,擁有國內外各式火砲、槍枝四百餘種,並有ADAMS、SolidWords、高速攝影機、Microscribe3D量測手臂等專業軟、硬體,提供兵器機構動態分析、模擬、量測實驗及設計等各項研究工作。
近年來持續與軍備局第205廠、警政署及國軍後勤部隊學校等單位進行學術合作,有效協助提升我國武獲及研發能量。
兵器機構實驗室,另具有下列專業特色:
國內唯一從事各式火砲槍枝之武器系統機構研究實驗室。
建立全國獨一無二的兵器機構實驗室及不可替代之地位。
積極參與三軍武器研發改良及協助國軍武器系統測評驗證工作。
樹立本院在全國之國防科技武器系統重要地位。
藉由新測試儀具的添購,加強實驗精度、提高測試水準。
實驗室支援之課程
大學部:支援「自動武器設計」、「火砲原理設計」、「機動學」、「材料力學」、「彈藥學」、「膛內彈道學」、「膛外彈道學」、「終端彈道學」等專業課程。
研究所:「兵器機構電腦輔助分析」、「兵器系統工程設計」、「彈性力學」、「貫穿力學」、「高等內彈道、外彈道」等。
近代控制實驗室
負責教師:葛揚雄助理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主要目的在充實學生基礎學識知能,精進武器系統、尖端科技之研究發展,為國軍建軍整備之有力後盾。
強化理論與實際(驗)相結合之輔教功能,提昇科技教育水準,以培養從事武器裝備研究發展、生產製造及保修維護之優秀國防科技人才,厚植國軍戰力。
實驗室發展目標
提供本院有關射控系統、導引控制領域之教學、實驗、研究之需要。
可逐步建立本院於射導工程之領導地位並成為本院之重要特色。
可積極參與三軍武器研發改良及驗證工作,提升國軍作戰能力。
實驗室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主要研究包含:伺服系統控制、非線性控制、光學系統模擬、影像分析、嵌入式系統及數位訊號處理、遠端儀表控制、無人地面載具系統開發。
環流水槽實驗室
負責教師:吳聖儒教授
實驗室特色
環流水槽實驗室主要是配合本系造船及海洋工程組的流體動力學、造船原理、軍艦設計等專業課程,提供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實驗環境,以培養優秀的船舶設計及流體動力實驗的專業人才。
環流水槽係藉著「相對運動」的觀念,來進行有關船艦、螺槳、水翼及潛體等在水流中運動之模型試驗;並利用「動力相似」的原理,由模型試驗之結果來預估實體在水中之阻力及其運動性能,以提供水面船艦及水下兵器的外形設計之參考。
環流水槽主要的實驗項目
船模與潛體之阻力試驗。
船模自推試驗,進行推力估算。
PIV流場可視化觀測。
船艦艉跡流場量測與分析。
船殼周圍壓力分佈量測。
螺槳單獨性能實驗。
船艦舵機性能試驗。
邊界層內減阻技術量測與分析。
軍用載具構型設計實驗室
負責教師:劉宗龍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成立之目的旨在培育國軍戰鬥載具設計之高級研發人才,以協助陸海空三軍構建新型先進戰鬥載具之運動性能測試以及最佳化減阻構型設計之研發能量。
實驗室支援課程
大學部:支援「造船原理」、「專題實作」、「計算流體力學」。
研究所:支援「船舶計算流體力學」、「軍艦耐海性能評估」、「造船原理」、「海洋物理學」、「車輛空氣動力學」、「電腦輔助分析」。
近年研究特色重點
載具運動流場解析與渦動噪音流場之抑制。
載具操控模擬與航跡預測。
載具動性能與減阻評估研究。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動態網格應用於載具運動流場之模擬。
數值造波水槽與數值風洞。
船艦結構動力及噪音實驗室
負責教師:劉朝士助理教授
實驗室特色
利用實驗及理論方法探討載具與武器系統結構及裝備之振動與噪音特性,並利用此特性監測船艦裝備運轉狀況及診斷設備故障原因。
利用各種主被動控制方法,以抑制載具與武器系統結構及裝備之振動與噪音。
預估載具與武器系統結構在各種負荷作用下之動態反應。
發展新式非破壞性監測感應器。
發展微機電製程之微型感測系統。
人工智慧在載具與武器系統結構設計及機械狀況診斷之應用。
振動與噪音之人因工程。
實驗室現有設備
本實驗室現有振動與噪音相關量測設備,主要設備包括:轉體機械振動診斷系統、動態信號分析設備、配對麥克風信號放大器、聲強音場分析軟體及音強分析探頭、水下拾音器、麥克風校正器、音源產生器、室內聲學與重建軟體、室內聲學軟體、多訊號量測器、敲擊鎚、轉子平衡分析儀、激振器、訊號產生器、訊號分析儀。
支援之課程
「應用力學-動力學」、「振動力學」、「車輛系統診斷」、「振動與噪音學」、「高等振動力學」、「水下聲學」。
未來發展方向
建立國軍各式載具與武器系統結構振動與噪音量測、預估與分析的能力。
建立結構振動與噪音控制研究、智慧型非破壞性監測診斷、微型結構動態性能量測分析、雷射量測結構動態性能等技術能量。
建立一半無響室,以進行噪音在各種相關規範下之量測分析。
輪機工程實驗室
負責教師:趙繼舜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的教育包含一般船艦推進系統及先進輪機工程技術,相關的主題包括船用主機、熱交換器、冷凍系統、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熱訊跡及熱系統設計。
近年教研重點為PEM燃料電池檢測技術發展,相關的主題包括應用實驗設計法及類神經網路法檢測PEM燃料電池性能等。
現已設置PEM燃料電池實驗設備一套,並完成執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應用於船舶」之研究計畫,未來並將逐年擴充實驗設備提昇功率至1.2KW,期使本校未來在PEM燃料電池研究上能成為國內學界之先驅。
液氣壓工程實驗室
負責教師:王樂民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提供基本液氣壓控制裝置及機電整合等設備,使理論與實作結合,培養同學具備自行設計液氣壓動力系統之能力。
可進行之實驗項目如下:小型工廠自動控制模擬、液氣壓元件認識、迴路及控制實驗、微分量測調整及特性分析、數位系統特性分析、線性系統及回授系統特性分析、壓力及流量之量測。
機電整合實驗室
負責教師:朱子文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主要設備為數位即時旋轉及直線運動伺服控制系統、機電訊號量測系統(數位式示波器、函數信號產生器等)、MSC51/52系列微處理機模擬器、ROM萬用燒錄器等硬體設備,以及AutomationStudio和Labview等自動化及機電整合軟體。
支援之課程
本實驗室可充分支援大學部「電機學」、「自動控制」、「機電整合」、「自動化工程」、「專題實作」等課程教學,以及機電整合、控制理論分析與應用、車輛運動控制與模擬等領域之研究。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未來發展方向朝配合國軍需求,持續提供機電及控制相關之教學與研究環境,供全校師生使用。
內燃機實驗室
負責教師:蘭 真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內燃機實驗室主要提供汽油及柴油引擎性能測試實驗與引擎性能提昇相關研究使用。
教學方面,藉由引擎性能測試實驗使學生熟習正確引擎測試之方法與步驟,並由測試與分析結果,探討各引擎控制參數與引擎輸出性能間之相互關係,進而增進學生對內燃機之瞭解。
另於研究方面,可藉由可程式控制之引擎管理系統,進行引擎控制參數整體最佳化設計分析與性能提昇及替代燃料等相關研究。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國內相關汽車產業有關之研究、產品之開發測試分析與研究生所需相關研究,本實驗室均可提供進行相關研究與測試。
未來教學研究規劃將以實際引擎測試分析過程,說明並驗證實驗設計與多目標函數最佳化於引擎控制參數設定之應用,同時教導學生如何建立正確有效率之實驗規劃,並利用統計與實驗分析方法建立引擎性能分析之資料庫。
車輛檢修實驗室
負責教師:蘭 真副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屬於基礎教學實驗室,目前主要任務為支援大學部之教學所需,未來以支援大學部學生進行車輛工程相關基礎實習為主要目標。
可與相關支援車輛工程教學、研究之實驗室聯合成為一地面載具實驗、研究、教學之中心實驗室。
支援之課程
可支援教學課程:「車輛系統原理」、「高等車輛系統原理」、「車輛檢修實務」、「專題實作」、「內燃機」。
主要檢修設備與項目:引擎拆裝及實驗、燃料系統檢修、引擎冷卻系統檢修、潤滑系統檢修、引擎檢修、汽車電系檢修、柴油噴射系統檢修、引擎故障排除、引擎調整、傳動系統檢修、煞車系檢修、轉向系統檢修、全車檢驗、承載系統檢驗、前輪校正。
熱工實驗室
負責教師:侯光煦教授
實驗室特色
本實驗室配合「車輛燃料與能源」、「燃料及油品分析實務」、「車輛磨潤系統設計」、「專題實作」等專業課程,加強同學理論與實驗整合之能力;並可結合車輛及運輸工程研究所之相關課程及研究(如「磨潤學」及「車輛替代燃料應用技術」),提昇相關各軍種車輛及能源相關工程軍官之素質。
研究重點
建立引擎高溫磨潤(摩擦、潤滑與磨耗)實驗模擬分析的基礎設備,提昇本系對引擎動力磨潤系統之工程教育能力。
摩擦元件表面改質及磨潤特性研究。
強化本系對國軍車輛動力系統提供基礎研究及服務之能量。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替代性燃料對引擎之磨潤特性研究。
替代能源系統發展之研究。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c2008AllRightsReserved.
網頁製作by台灣科技大學
延伸文章資訊
- 1國防大學, 統一編號04146772
國防大學於全國各級學校統一編號資料集。單位名稱:國防大學,統一編號:04146772,機關所在縣市:桃園市,最近異動日期:1101216,原因說明文字:變更負責人(含IDN)
- 2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好嗎
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好嗎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rpw也提到公司名稱,統編(中華民國以外註冊可免填): 國防醫學院04189271 公司地址(填寫詳細至號): 臺北市 ...
- 3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統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提供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統編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中正理工學院出路和發展、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面試、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 ...
- 41 1 0 學年度軍事學校正期班甄選入學招生簡章目錄
附件十:中科院委託國防大學代訓理工學院公費生注意事項............................. 40 ... 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檢附110 學年度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下.
- 5中正理工學院 - 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