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就是力量》寫給內向新鮮人的3個職場建議 - 閱讀前哨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中列舉許多例子,說明內向者最有創造力和生產力的時刻,往往是遠離群體而能夠獨立思考的當下。

Susan給職場經理人一個團體腦力激盪的建議,對我來說非常 ... Skiptocontent 我對這本書《安靜,就是力量》產生興趣,是因為先看過了作者蘇珊.坎恩(SusanCain)的TED演講,這段也是BillGates最喜歡的演講之一。

Susan提到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外向為主,把內向當成一種症狀來矯正,卻很容易忽視了內向特質的美好和存在的必要。

跟作者一樣,我毫無疑問地是一位內向者,我喜歡獨處,也喜歡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聆聽別人的討論對話。

無論在學生時期或邁入職場之後,教授或上司這類的評語總是會出現:「安靜、話不多、表達的積極度不夠」。

也因為這些評語,我試過很多方法調整自己,但總是沒辦法真的變「外向」。

所以會挑選這本書來讀,是因為我想問:「真的需要改變自己內向的個性嗎?」 p.s. 作者在TED的演講〈內向者的力量〉(YouTube) 這本書適合誰 Susan提到,據研究數據的資料,社會上大約有接近半數的人是「內向者」,其中還包含為了因應社會期待,調整自己變得更外向的「偽外向者」。

這本書適合內向者閱讀,可以認識自己的內向特質,建立信心忠於自己,但為了成就更大的目標,也要適時打破常規採取主動、外向的行為。

另一方面,這本書也適合外向者閱讀,挖掘平常不多話的內向者們,背後潛在的創造力和縝密的計畫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1.外向成為主流的迷思 因為工業化、都市化的演變,人群之間的競爭行為,造成外向特質的人更容易嶄露頭角。

社會普遍認為具社交能力、有個人魅力、在鎂光燈下如魚得水的人,具備更好的成功特質。

相反的,喜歡安靜的環境、嚮往一個人的獨處、比較不善於表達、容易對社交疲乏的內向特質,則不符合主流價值觀對成功人士的期待。

雖然Susan舉出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具備沉著、謙遜、低調保守的內向特質。

但她仍感嘆道,現代追求功利的「個性文化」跟傳統「品德文化」之間的消長,也是造成外向特質勝出的原因之一。

我最尊敬的指數基金之父JohnBogle也多次在他的著作《夠了》之中,抨擊現代企業普遍功利太多、人品太少的現象。

2.內外向特質是天生的 書中寫道,透過科學實驗,觀察嬰兒時期對外界刺激容易「高度反應」的預測將來是內向者,反之則是外向者。

實驗預測的結果,到這些嬰兒長大時獲得了驗證,高度反應或低度反映性格的印記,到了成人階段依然不會消失。

儘管內外向特質是與生俱來的,但無論求學或職場階段,仍有許多聲音要求我們要活潑外向、能言善道、融入團體生活。

Susan說的這句話切中我心,內向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特質。

Don’tthinkofintroversionassomethingthatneedstobecured.內向不是什麼需要被治療的東西。

3.避免新團體迷思 書中分析現代企業嚮往著一種推崇團體討論、開放辦公空間的思維,但這種方式適合外向者盡情表現,卻是大多數內向者不喜歡的情境。

書中列舉許多例子,說明內向者最有創造力和生產力的時刻,往往是遠離群體而能夠獨立思考的當下。

Susan給職場經理人一個團體腦力激盪的建議,對我來說非常受用,因為我也曾經採取錯的方法而得不到什麼有建設性的點子。

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時,請每個人用電子郵件或是單獨寫下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讓大家看到別人的答案,務必確保每個成員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想法。

面對面溝通很重要,可以建立信任感,只不過群體的互動不可避免會壓抑創意發揮的機會。

4.內向者應該忠於自己、但也要擇時突破常規 Susan鼓勵內向者們忠於自己本性,若想放慢步調辦事、獨立作業、深刻鑽研,就要堅持這樣的方式。

但是人的性格並不是非黑即白,內外向反而更像光譜兩端之間,我們會因為不同時刻外在環境和內心想法的差異,而動態地座落在光譜中的區間。

書中提到: 根據「自由性格論」,我們天生及文化的環境,會造就一些特定的人格特質,如內向與否,但我們可以為了達成「個人核心志業」,而改變或演出不同的性格。

以下是我的反芻思考,回憶自己在職場歷練中,曾經打破自己常規,在領導、演講、溝通所做出的改變和建議。

給內向者的3個職場建議 1.內向者如何在小組活動時擔任領導人 關鍵在於:可以內向但不要害羞。

書中Susan提到,現在的學校和各類課程,大多採用小組模式。

例如30人的課堂拆成4個小組上課,7到8個組員聚在一桌。

這是大部分內向者的惡夢,也曾經是我的。

以下提供一個我自己的實際操作,如何克服內向少話的弱點,轉而成為領導的角色。

今年4月,公司安排給即將進行招聘的主管,一個全天的課程:「招募與面試訓練」。

想當然也是一個分組上課的情境,每桌7個人。

桌上放了一疊紙和白板筆,講師也預告了會採取分組發表的方式進行整天的討論。

我知道自己沒辦法侃侃而談,也不會帶氣氛活絡場面,所以我選擇做了一件事。

開始進行分組討論時,我主動拿了紙和筆,告訴大家今天我負責「記錄」,所有人可以盡情發言。

接著,大家很有默契地輪流發表心得,每個人講完的時候,我會跟著「複述一遍」,然後才記錄到紙上。

這麼做有個好處,可以從容地聆聽,再把消化後的資訊彙整於紙上。

其次,課堂中我也勤做筆記,以便在每個小組討論的彙整階段,補充一些大家漏掉的資訊和細節。

由於我掌握了最後彙整的動作,所以看似有主導權的感覺,但說實話我只是在幫大家整理心得。

甚至有好幾個主題比較難表達,大家反而會推派我代表小組發言。

傍晚課堂結束後,主管們各自收拾散場時,講師特別走過來對我說:「謝謝你很專心上課跟做筆記,而且還幫忙帶動討論」。

上課上到被老師感謝還真的是頭一遭,但也驗證了這個做法的可行性很高。

回到前面說過的,可以內向但不要害羞。

Susan是這麼定義兩者的差異: 內向者也未必是害羞的人。

害羞的定義是害怕羞辱,害怕社會一般人對自己不認同。

然而內向只是喜歡「刺激程度不要太強」的環境而已。

害羞必定很痛苦,內向則不會。

總結我的建議是:「你不需要表現地很外向很會講,但要懂得主動創造機會,讓你有空間先聆聽,消化後再慢慢講」。

2.內向者如何準備公開演講 關鍵在於:脫離舒適圈且過分充足的準備。

公開演說無疑是內向者的頭號大敵。

無論是20人的會議室,或是擠滿200人以上的演講廳,都足以成為恐怖的場景讓內向者冷汗直流。

進入職場以來,從工程師晉升到主管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參與各種競賽發表、教育訓練、校園招募,都會面對到大量的觀眾。

我自己克服演說恐懼的方法,跟書中提到內向者需要刻意練習很類似,我稱之為「過分充足的準備」。

我準備演說的方法是:先撰寫大綱、填入逐字稿、反覆背誦、講給信任的朋友或親人聽。

不只要做到背誦流暢,而是要滾瓜爛熟,練習到幾乎靠潛意識就可以順利演說。

當初為了一場比賽發表,還特別找來《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這本書研讀,學習如何建構出有新鮮感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再把故事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思想,反覆地背誦做到一字不漏的程度。

進入公司的頭3到4年,面對這種場合我總是如履薄冰地提前準備。

正式上場時,雖然離流暢的演說還有段距離,但至少能平心靜氣地說完該表達的內容。

到現在,我還是會保留大場合發表前,先做充足準備的習慣。

也因為漸漸地建立起信心,以及多次刻意練習的經驗,公開演說已經不再是罩門。

美國前總統夫人的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裡,提到一句流傳於黑人族群的俗諺,感嘆道種族差異的艱辛: You’vegottobetwiceasgoodtogethalfasfar.你得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達到一半的成效。

對照到內向者準備公開演講所要付出的心力,真是再貼切也不過。

3.內向者如何跟上司溝通 關鍵在於:先文字、後交談。

我也曾經歷內向的職場新鮮人共同的苦惱,很難直接對上司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尤其若沒有充分的準備,內向者無法在即興對話的時候,像外向者那般神色自若、滔滔不絕。

我自己綜合多年來的經驗,有一套方法很適合內向者使用。

主動向上司溝通前,都先準備「一頁」精簡的投影片或一段文字,善用5W1H法、前後差異比較法、優勝劣敗比較法,構思好你的訴求和重點。

被動地被上司提問或刁難的時候,如果沒有把握不要隨便回答,也不要當下爭執(這可不是內向的強項)。

寧可爭取時間和空間,先準備好文字內容,然後才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

無論先寄給上司預覽或者直接開投影片跟上司溝通,都因為自己有預先思考和準備,所以會更有信心和把握。

重點在於透過準備,發揮內向者善於獨立思考、縝密規劃的優勢。

如同以下Susan對內向者的側寫:「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

他們不喜歡衝突。

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

「先文字、後交談」這個方法可以讓你避開短處,善用長處。

Wehavetwoearsandonemouthandweshouldusethemproportionally.我們有兩隻耳朵和一張嘴,用來多聽少說。

雖然曾被調侃「怎麼常常看你在做投影片」,但我認為要達到成功溝通的目標,使用的方法只是因應自身個性的所產生的手段而已。

這個方式不盡然每次都會成功,但對於不擅表達和臨場發揮的內向者而言,已經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溝通成功的機率。

而且透過反覆多次的練習,還可以透過準備的文字和投影片,找出每次溝通成功、失敗的差異和原因,對下一次的準備進行疊代優化。

後記 讀完這本《安靜,就是力量》,對於我自己提出的問題:「真的需要改變自己內向的個性嗎?」,我現在會這麼回答:「肯定且忠於自己的內向特質,但為了核心信念和志業,必須主動學習並運用舒適圈以外的技巧。

」 最後節錄書中一段話,勉勵內向的自己和讀者們,用一種叫做安靜的語言,滔滔不絕而且辯才無礙: 生活的秘訣就是把自己放在正確的舞台上。

有些人就是要站到百老匯的聚光燈下面,但也有些人適合在書桌的檯燈下。

善用你天生的能力,毅力、專注力、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觀察力,用在你喜愛的工作上。

用來解決問題、創造藝術、進行深度思考。

你是外向還是內向的人呢?歡迎留言交流你的想法。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從內做起》為什麼「領導力」是職場和人生的必修課題《召喚勇氣》提升個人領導力,凝聚團隊向心力的4個步驟《被討厭的勇氣》一部與二部曲綜合心得與3個職場省思《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海豹部隊教我的3個領導管理啟發《與成功有約》心得:一張圖讀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若喜歡《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

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30,000+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則好書金句、1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瀏覽歷年電子報→ Δ免費訂閱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 用行動支持我持續創作 請我喝一杯咖啡 Waki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Podcast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是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Facebook Instagram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

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前往課程頁面 加入超過3700位學員一起學習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登入 通知我: 其他人的最新留言 回覆給我的留言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8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 載入更多留言 最新一集 Podcast說書 下一本讀什麼?👋你好,我是瓦基,歡迎收聽Podcast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回答這個愛書人都曾經問過自己的問題。

我也會和你分享關於閱讀的大小事,還有許多書籍的心得和評論。

更重要的是,我如何運用從書裡面學到的東西,開拓自己的視野,改變自己的生活。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ShowMenuPodcastSubscriptionMenu ApplePodcastsListenOnApplePodcastsSpotifyPodcastsListenOnSpotifyGooglePodcastsListenOnGooglePodcastsYouTubeListenOnYouTubeKKBoxMixerBoxSoundOnFistoryCastboxListenOnCastboxHimalayaStitcherListenOnSTITCHERPocketCastsListenOnPocketCastsEP.170《點子就是一直來》心得:讓靈感源源不絕的六個方法by閱讀前哨站瓦基 Episodeplayicon EP.170《點子就是一直來》心得:讓靈感源源不絕的六個方法 Episodeplayicon EP.169《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讀後心得整理 Episodeplayicon EP.168《知識複利》讀後心得:獻給知識工作者的山珍海味 Episodeplayicon EP.167《加密貨幣的政治與經濟》我有點悲觀的讀後心得 Episodeplayicon EP.166《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海豹部隊教我的3個領導管理啟發 Episodeplayicon EP.165《揭開自己的謊言》讀後心得:敞開心胸接納真實 Episodeplayicon EP.164《不敗學習力》讀後心得:學霸沒告訴你的10個秘密 Episodeplayicon EP.163【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反脆弱》WakiXJackyXJun Episodeplayicon EP.162《極度韌性》讀後心得:與不完美相處的三種心態 Episodeplayicon EP.161《高成效習慣》讀後心得:三個讓我感到共鳴的重點 SearchResultsplaceholderPreviousEpisodeShowEpisodesListNextEpisodeShowPodcastInformation 最新的閱讀筆記文章 所有閱讀筆記→ 書單推薦和回顧 更多選書推薦→ 前往書單領取25元券→ 業配優惠清單一網打盡→ 訂閱電子報,好書來報到 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加入30,000+愛書人的首選,每週收到最新閱讀筆記、好書金句、激發思考的問題。

瀏覽歷年電子報→ Δ免費訂閱 用聽的30分鐘認識一本書,超過2500位聽眾五星好評。

前往收聽Podcast說書→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DiscordLinkedInApplePodcasts wpDiscuzInsert Scrolltotop Scrolltotop Account 登入 搜尋關鍵字: Search ApplePodcast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Discord ToggleMenuClose 搜尋關鍵字: Searc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