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春生院長提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的40%,根據台灣十一所醫學院校(國防醫學系獨立招生、義大醫學系只收外籍生除外)公布預計面試人數(以核定甄試名額之最高三倍率計算)達1,404人,其中每位考生可 ... 醫緣起 紅樓人 醫團隊 醫簡報(一) 醫簡報(二) 醫典故 醫考古 孫中山 蔣渭水 醫師節 醫族群 醫科別 醫人口 醫不均 醫臉譜 陳國賢 吳潮峰 謝明憲 周蓓莉 傅志遠 夏光宇 鄭志浩 鄭文芳 鄧昭芳 陳毓堃 醫調查 調查表 受訪者 醫搖籃 台大 陽明 高醫 成大 北醫 長庚 中國醫 中山醫 馬偕 慈濟 輔仁 國防醫 義守 醫危機 學醫難 醫過勞 醫糾紛 醫廉價 醫出走 醫未來 醫政策 公醫制 學後醫 未來醫 感謝醫 學醫難 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賴春生指出,台灣每年招收的醫學生(包括學士後醫學系、外籍生、原住民及離島偏遠地區公費生)共約1,300名,1994年首度實施學測甄選入學(個人申請與學校推甄),2006年增加繁星計劃,2011年將繁星計劃轉變為繁星推薦,原學校推薦併入個人申請,2012年全國醫學系的一般生名額為1,055名,其中申請繁星入學者71名,申請甄試入學者520名,餘額只剩464名為指考,佔全部總額(1300名)的35.7%,佔一般生總額(1,055名)的40%,根據台灣十一所醫學院校(國防醫學系獨立招生、義大醫學系只收外籍生除外)公布預計面試人數(以核定甄試名額之最高三倍率計算)達1,404人,其中每位考生可選填六個志願,實際總報考甄試名額高達2,099人次(表1),導致學校與社會資源重複浪費,考生家長抱怨光是報名費就要2萬多元,還要南北奔波,考前煎熬,呼籲教育部檢討甄試是否有意義。

  醫學系入學面談的迷思   西方有句諺語:「數字從來不會騙人,可是人類卻經常欺瞞數字」,在高度競爭的高等教育環境中,大學為了爭取好學生或指考入學的排名,大量釋出甄試入學的名額,希望以較少的指考名額求取較高的排名,並且以高額獎學金或學雜費減免來吸引滿級分或達國立大學錄取標準者到校就讀,然而我們必須捫心自問:考高分就是未來良醫嗎?如果利用這些獎金來實際幫助家境不富裕的醫學生,不是更好嗎?此舉類似永無止盡的軍備競賽,彼此不敢落人於後,2011年教育部公佈「101學年度擴大大學甄選入學比率」的政策,各醫學系紛紛提高甄選入學比率,有些學校甚至高達70%,然而我們必須坦誠地檢討,此種甄試招生策略真的符合社會期待嗎?   另外一項實情是每位考生可以報考甄試六所學校,各校重複錄取,排名中段班以後的學校往往只能招收到個位數字的學生,其他缺額必須靠有限的備取生來填補,因此造成甄試報到率偏低的情形,社會不查,以甄試錄取比率來論斷學校排名,這是很大的迷思!今年各校為了避免社會各界對甄試招生不滿額的批評,於是以甄試名額的三倍率(最高倍率)來擴大面談的學生人數,造成某些學校面談超過三百多名學生的怪現象,面對如此眾多繁重的試務工作,必須在一到二天內完成,其公平性與客觀性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如果備取全部錄取仍有缺額,那麼甄試是否徒流於形式,值得大家深思檢討!目前醫學院已歸第八類組,只能申請一所大學醫學系。

  甄試可藉由面談挑選適合醫師人格特質的學生,立意良好;高雄醫學大學在2006年率先採用客觀結構式入學面談(objectivestructuredentranceinterview,OSEI),設有十站,各有主題,每站一位委員,面談約7至8分鐘,所有委員必須接受面談教育訓練,並且在考前入圍一起出題,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這是很公平的面試方式。

然而這是非常耗時與耗力的工作,無法大量面談。

依據多年的經驗,參酌台灣的社會文化,高中畢業生無社會化的成熟度,西方甄選制度(學生大學預科畢業,委員大都由校友擔任)無法全盤適用於台灣。

每校甄試名額應定位於是否有足夠合格面談人員的投入及學校面談機制與評分之公平。

  客觀,就目前情況而言,醫學系甄試並不適合大量開放名額,因為試務期限太短,真正投入理想面談機制的各項元素仍不成熟。

   下表:賴春生院長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