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當代什麼學歷 - 趣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舉人就是有秀才學歷的人參加公務員考試,合格錄用的就是舉人,獲得了正式編制,在有就是進士等於現在的國考,擁有學歷和舉人頭銜的都可以參加, ...
首頁>
文化>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當代什麼學歷,進士相當於教授!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當代什麼學歷,進士相當於教授!由 慧菊說歷史 發表于 文化2021-05-12連中三元依次稱作什麼現在我們的教育往往都是先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然後高中,大學,研究生。
但是在古時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樣的呢?科舉制度興起與隋朝,在隋朝年間,科舉制度基本定型,對於當時的官員選拔也已經定了明確的標準。
到唐朝時期,科舉制度得到了真正的完善,而且一直在持續發展。
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擴充科舉規模;而武則天修改了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為進士考試內容增添了詩賦。
圖1科舉制度在古代非常的流行,在公元797年,已經有46歲高齡的孟郊考上了進士,於是就寫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佳句來描寫自己的喜悅。
而且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的看到,往往有人考中秀才,舉人、進士這樣的稱謂。
在當時這些稱謂可以說是所有讀書人都渴望的,也是對當時讀書人的一種認可,只要考中了這些稱謂,那就相當於打開了仕途之門,可以進朝做官,光宗耀祖,這也是當時文人夢寐以求的。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開始到後來的發展完善,前前後後一共經歷了1300多年。
可以說是從隋唐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而在科舉考試中,秀才、舉人、進士等只是一個階段的行的標誌。
而這些稱謂的由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秀才——-本科相信提起秀才一詞大家想到的都是讀書人吧,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它的意思是優秀的人才,不只是讀書人的優秀人才,在當時秀才也包括了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
圖2當時推薦制度作為我國選舉的主體,一直從漢代持續到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舉秀才”也被稱做推薦優秀人才,雖然這個體制是推舉制但是也有考核,這樣一來二去得到了隋唐科舉制度產生後,秀才也就成為了科舉考試中的一環。
而在元明以後,秀才才逐漸的成為了我們所知道的對讀書人的統稱。
到了明清時期,秀才就是專指已經考過了第一次科舉的學員了,而要取得這種資格也是不容易的,必須要經過童試,也就是最低的縣級考試,考得上才是童生。
就像魯迅小說中的孔乙己雖然年齡很大,但是依舊是童生,或者是老童生。
也就是說,在科舉考試中經過童試的人才能被稱作秀才。
而現在受到一些電視節目的影響,當提到秀才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他們沒有才能,甚至用窮酸秀才來形容,假如說把古時的秀才放到現代,應該給他什麼樣的學歷?還是說秀才真的就很低等?圖3秀才是通過了省級考試選拔出來的,那麼秀才對應現在應該是普通的本科生還是重點本科生,這個爭論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而有的人認為是重點本科生。
更有人認為秀才是現在的博士生級別。
其實在科舉考試下,秀才並不像現在我們想的那樣是最低等級的功名。
雖然古代的科舉考試只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但是跟現在的考試可以說有很大的不同。
就像秀才考上秀才後,雖然還不能當官,但是已經有了最低的功名,成了最低階計程車大夫,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特權,比如每年不用向國家納糧,可以用奴婢等等,所以在一般的鄉鎮裡秀才都是數得上的人物。
雖然大家感覺秀才很一般,但是也是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才能考取的。
舉人——副處級當成了秀才之後就相當於拿到了參加鄉試的門票了,鄉試可不是說在鄉里考,鄉試也是在省城考,每三年進行一次,可能有些人會問鄉試為什麼又叫做秋闈,其實很簡單,從字面上理解,因為是在秋天考所以就秋闈,當考過了鄉試,秀才也可以榮升為舉人了,也具備了被選當官的資格。
圖4大家應該都知道範進中舉的故事,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范進中舉》中范進考中舉人後的發瘋和眾人一系列的反應是為什麼了。
因為當獲得舉人的稱謂後就相當於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仕途,即使在接下來全國級的考試中落榜也有機會做學官,當知縣的。
而古時的縣令之類的小官,也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
由此也能看到,在當時舉人的地位也是相當之高的。
在那個時候一個縣也是難出一個舉人的,而中舉之後省裡會派人到家裡通知。
而舉人一般都是在地方任職,也能在縣裡混個縣丞,主薄運氣好的話還能繼續晉升官職。
進士——-教授當考上了舉人之後,就可以在次年的三月赴京參加會試,因為是在春天舉行,也還擁有一個別的名稱,也被稱作春闈。
圖5有的人說,進士的學歷要是放在現在,相當於博士生導師的身份。
但是,確切的說,它只是一種類似職稱的說法,應該說是研究員或者說是教授。
明清的時候,全國進士也就是每年錄取100人左右。
隋唐時期,“進士科”也是科舉考試中的一科,而且可以稱作是最難的一科。
因此,可以說進士的地位是各科之首。
而且在唐代時,很多人都以考取進士為榮。
鄭谷就曾有一首《賀進士駱用錫登第》描寫了考上進士的狂喜之情。
“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
題名登塔喜,醵(ju)宴為花忙”。
這可真算的是一越龍門後,臉上笑開顏了。
當成為舉人後,全國各地的舉人,都要面臨最後一次也是最難的會試,而這次考中的就會被稱為“貢士”,第一名則稱為會元。
圖6當會試結束之後,由皇帝當考官,在參加殿試,而殿試只是用來排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稱為進士,也不會再出現名落孫山的情況。
而考過了殿試就會被封官,出人頭地。
而進士的第一、二、三名,分別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而在一系列的考試中都取得第一名的被稱作:連中三元。
而考中的人大多數都會留在京城,因為這裡的官職也算是在天子腳下,對於以後的升官加祿有更好的前途。
而回到地方的進士,可能窮其一生也只是一個縣官。
考中進士後,剛開始的官位不會太高,但由於出身進士,起點相對於其他官員要高一些,所以在經過官場幾十年的磨練後,做得不錯,也可以加入內閣朝拜,即使混得差點的,也可以成為朝廷官員。
而一些有幸被選入了翰林院的人,因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得到了皇帝的青睞,晉升起來相比起普通的進士還要在快一些。
總結下來當時的情況就是文人想要出人頭地也跟現在一樣,也要經過層層考試,披荊斬棘,才能達到加官進爵的地步。
圖7可以說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實行以來,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代,一直到1905年被廢除,歷經近1300年的時間。
而這1300年,有無數的人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是最終能斬獲狀元頭銜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但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文人的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取狀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在當時不知道激勵影響這多少的學子熬夜苦讀,懸樑刺股。
而“狀元”這一稱號也成為了古封建社會的榮耀和地位顯赫的代名詞!文人學子們只有不斷的讀書,運氣好的到能得到功名利祿,而運氣不好的可能熬白了頭也一無所獲。
而在這其中也衍生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歎為觀止的人和事。
結語:現代社會,現在的教育制度對於廣大的學子來說是極其公正的。
每個人都是九年的義務教育,參加嚴格的高考,成績優秀的人考上大學繼續研究學術,而成績不太理想的人也可以進行復讀,或者去大專學習技能,造福社會。
但是說到底,知識才是改變自己命運途徑的辦法。
圖8當然對於古時秀才舉人和進士對應現在什麼學歷的說法,小編自己的認知就是,和現在比較,根本不是對應什麼學歷的事情,秀才等於學歷,包括本,研,碩,博。
而舉人就是有秀才學歷的人參加公務員考試,合格錄用的就是舉人,獲得了正式編制,在有就是進士等於現在的國考,擁有學歷和舉人頭銜的都可以參加,被錄用後的職位肯定也要遠遠高於舉人,相對於獲得舉人頭銜後只是一般的官府工作人員不同,進士大機率就會成為重要部門的組成人員,所以呢,小編認為秀才是學歷,舉人是編制,進士是級別。
當然,這些是小編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的話,歡迎進行補充。
參考文獻:《唐代科舉與文學》《國史大綱》《唐代選舉制度與官僚政治的關係》《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TAG:秀才進士舉人科舉制度學歷上一篇:<>相關文章4000萬大齡剩女的滯銷,一個名為“女人”的泡沫破滅了提升學歷的方式有四種,哪種學歷提升方式最簡單?唐朝取代了隋朝,對隋朝的一項改革,卻兼收幷蓄,進行了發揚光大隋朝只有不到40年曆史,為何能夠躋身中國古代八大歷史王朝?搜索推薦文章幸福觸手可及:信任危機,宋凜露娜出緋聞,周放誤會開虐了網傳《浪姐3》開拍陣容,“大姐大”李玟登場,前韓團成員也來這些禁毒小知識,你知道嗎?“蚩尤”到底是何物?為何黃帝非要趕盡殺絕?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節前燃氣安全大檢查,東莞高埗城管守護平安端午顶部
延伸文章資訊
- 1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當代什麼學歷 - 趣關注
而舉人就是有秀才學歷的人參加公務員考試,合格錄用的就是舉人,獲得了正式編制,在有就是進士等於現在的國考,擁有學歷和舉人頭銜的都可以參加, ...
- 2功名
功名. 經過文武科舉考試取得秀才、舉人、進士身分者。由於考、用合一,取得功名即可任官。 通過童試者泛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生員分為三個等級:附生、增生、廩生。
- 3長知識了!古代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 三立新聞
至於大家好奇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凡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想考取功名,大致上要經過第一次童子試、第二次考試叫院試、第三次 ...
- 4秀才、舉人、進士等關係,一張圖看明白 - 每日頭條
具體說,古代「高考」成績分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稱「三鼎甲」,都賜「進士及第」;二 ...
- 5古时的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摆到当今社会应是什么地位?
明清时的秀才,举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