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發展史 喀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注音符號:中文巴別塔】專題 在ㄅㄆㄇ爭議中,支持注音符號的網友以《施氏食獅史》一文嘲諷使用羅馬拼音的後果,此舉反映了對注音符號和拼音的嚴重 ... 第285期 首頁 第285期 注音符號發展史 注音符號發展史 【注音符號:中文巴別塔】專題 在ㄅㄆㄇ爭議中,支持注音符號的網友以《施氏食獅史》一文嘲諷使用羅馬拼音的後果,此舉反映了對注音符號和拼音的嚴重誤解。

此篇將帶您了解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的誕生歷史,一同探悉其背後的軌跡。

注音符號發展史 謝宛蓁文 2018/04/15 在ㄅㄆㄇ爭議的正反方論辯攻防戰中,支持注音符號的網友張貼了趙元任先生赫赫有名的《施氏食獅史》來嘲諷羅馬拼音施行的後果。

殊不知,此舉正顯示對注音符號的發展缺乏認識,忽視了羅馬拼音和注音符號的使用規則與設計緣由,也對此詩來歷有甚大的誤會。

在進行辯論時,應當熟悉其歷史,才不致在溝通中產生謬誤。

《施氏食獅史》原版與網友貼出使用羅馬拼音的版本。

(圖片來源/謝宛蓁製) 在ㄅㄆㄇ之前  話說從頭,在使用大家熟悉的注音符號ㄅㄆㄇ之前,古代的中文其實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音系統,那時候的注音並非如現今一樣讓人直接聯想到ㄅㄆㄇ,也不存在所謂的「符號」,有的只是如何念出一個字的注音「方式」。

古代的注音法有四種,分別是:譬況、讀若、直音、反切,古代人用這些方式來表達一個中文字的讀音,也就是替一個字「注音」。

譬況是古代最早使用的注音法之一,顧名思義,是用舉例的方式說明該字發音的情況,直音、讀若則是分別用音同或音似的字來標注,但這三種方法都有其弊病。

而一直到清朝時最廣為使用反切法,是與注音符號ㄅㄆㄇ使用邏輯相似的注音法則,使用兩個字結合來替另一個字注音。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

」《廣雅》:「抒,渫也。

抒,食與切。

諷,方鳳切。

」可以發現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後一個字的韻母,能夠組成要標音的字,《康熙字典》便採用此法。

反切法的缺點是同一個字可能會有不同的標音組合,較無統一。

這些古時的漢語發音,牽扯到語言學的分支音韻學(聲韻學),這是一門研究古代漢語發音的學問,隨著時代變遷,字的讀音理所當然不再與從前相同,準確注音產生困難,況且光憑反切法仍不夠方便,清末朝野便開始希望能有一套新的切音字系統,「切音字運動」因此誕生。

切音字運動 拉丁派與假名派 所謂「拉丁系」,即主張用羅馬字母(萬國語)來拼音,以盧戇章為首,他曾協助英國傳教士麥嘉湖(JohnMacgowan)編撰《英廈辭典》。

當時閩南的傳教士早已用羅馬字母在拼寫當地語言,但他認為羅馬字拼寫的字數太占篇幅,便花費10年時間以羅馬字為基礎創造了55個音標,用法類似傳統的反切法,命名為「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切音字運動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傳教士是推動拼音工作的幕後推手之一,明末時的利瑪竇等人已經使用羅馬字母拼寫中文。

(圖片來源/短史記) 1895年7月至1896年2月,盧戇章在《萬國公報》上發表他的切音字方案,遭到假名系的章太炎抨擊是背離傳統。

章太炎是一個學術有成但政治立場搖擺不定的漢民族主義學者,身為經學大師,他有感於中文注音系統的不足,但也不喜歡以萬國語來拼寫漢語的主張,於是參考日本的平、片假名,也創了一套自己的拼音系統,有36個「紐文」,22個「韻文」,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

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後,為了解決識字率不足等教育問題,統一語言而非各講各的方言成為首要目標,教育部因而制定了「國語」,以「北京官話」出發作調整,又稱「老國音」。

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通過了「採用注音字母案」,章太炎的許多學生都參與其中,他們從老師的方案中選取15個字母,在同樣用改造偏旁的方式得出其他字母,共計39個。

1919年公布之注音字母,更動了字母順序並分組(同行為一組)。

(圖片來源/謝宛蓁製) 由上表可以看出,當初的注音多了一些現在沒有的符號。

原本的用意是為了能兼容其他方言的發音,而作了比較和調整才選出以上39個字母,但這個做法使得老國音非但不是標準的北京話,也無法彰顯方言的特色。

在一番爭論後,決定全面將國語改為北京話,只是為了方便學習仍去除一些太過特殊的北京腔方音,並補上ㄦ化韻的音,並且增加ㄜ,新的版本稱為「新國音」。

拉丁化再起 漢語拼音 中共掌管中國政權後,認為掃除文盲仍是施政重點之一,便設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55年又在其下設置「拼音方案委員會」。

最初,拼音方案分為兩組,分別是擬訂漢字筆畫式(民族形式)及國際通用式(拉丁字母)。

眾多草案中,民族形式有四種,拉丁字母一種,斯拉夫字母一種(因當時蘇聯也在進行文字改革)。

礙於民族形式太難以獲得共識,便決定只研究拉丁字母,自此確立了羅馬拼音在中文拼音的位置。

在初稿草案中,其中一個目標是完全使用現成的拉丁字母,原本使用的雙字母也為了堅持「一音一母」原則,後來改為新字母;聲調則採用注音字母的調號,為了簡潔的原則,調號之外沒有添加其他符號。

之後拼音方案陸續經過更改,1958年正式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也推廣到中國地名、人名等譯名上,全面使用漢語拼音。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出ISO7098號文件(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漢語拼音遂成為標準的中文拼音方法。

回到最一開始提到的《施氏食獅史》,趙元任先生作為語言大師,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更是國語羅馬字(將聲調融於拼音中的一種羅馬拼音方式)的發明人。

他之所以撰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說明羅馬拼音在書寫以現代發音的文言文時會受到限制,羅馬拼音只適用現今的純白話文,而非大眾所認為羅馬拼音書寫中文時會帶來的荒謬。

若用同樣的方式書寫注音符號ㄅㄆㄇ,也只會得到通篇「ㄕ」的文章而已,無論哪一邊,都只是隱匿了漢字原意並簡化聲調的結果。

曾參與改革委員會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說過:「漢語拼音方案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改掉一個缺點往往會產生另一個缺點。

缺點和優點是共生的。

只能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不管是注音符號還是漢語拼音,都是許多學者討論無數次後所設計出來的,現今的問題或許也曾經被考慮過,必須要了解每一種實行的工具都有其設計的考量,不可忽略了背後的軌跡。

記者謝宛蓁 如果可以,我也想到達那個我永遠到不了的海洋。

編輯林明慧 喀報掰掰 記者謝宛蓁 編輯林明慧 喀報 金喀獎得獎特刊 第十屆金喀獎 第九屆金喀獎 第八屆金喀獎 第七屆金喀獎 第五屆金喀獎 第六屆金喀獎 第四屆金喀獎 第三屆金喀獎 第二屆金喀獎 第一屆金喀獎 喀報 喀報客家週專題 梅竹賽 喀報辛丑梅竹特刊 喀報己亥梅竹特刊 喀報戊戌梅竹特刊 喀報丁酉梅竹特刊 喀報丙申梅竹特刊 喀報乙未梅竹特刊 喀報梅竹停賽特刊 喀報壬辰梅竹特刊 喀報辛卯梅竹特刊 喀報庚寅梅竹特刊 喀報已丑梅竹特刊 喀報戌子梅竹特刊 實習記者特刊 2019 第285期 所有期別 1注音符號發展史 文化現象 謝宛蓁 2A-Team 負數開始累積人氣 影音新聞 巫尹文 3為人為己? 女性化妝之爭 文化現象 簡梵軒 4客家音樂 傳統與現代並行 文化現象 凃易暄 5鎖定孩童族群 YouTube惡意影片 文化現象 蔡亞融 本期為喀報285期,稿件共計19篇。

本期頭題為《募不募?動畫募資比一比》,以圖表方式呈現出台灣動畫的募資特性。

總編輯王貞懿 記者群 關於喀報 粉絲專頁 聯絡我們 2007-2021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AllRightsReserved. 記者群 關於喀報 粉絲專頁 聯絡我們 2007-2021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