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服務 - 童綜合醫院-兒童發展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流程按發現通報、通報轉介、聯合評估、療育安置順序進行。

... 本流程服務對象為未進入學齡階段之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童,或經鑑輔會緩讀申請通過之 ...   include("http://www.sltung.com.tw/tw/tranasalator/tranasalator.php");?>       早期療育服務   定義 (一)何謂早療: 就是透過治療與教育讓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嬰幼兒於早期接受適當的訓練,並根據醫生的診斷及孩子的個別需求,所進行的完整療育計劃,包括教育、醫療、復健、家庭支持及社會資源等服務,使孩子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發展,降低障礙的程度。

(二)早療的重要: 早期發展影響一個人人格及各方面的發展(例如:認知、語言、情緒等)。

六歲前是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期,在學齡前接受早期療育是促進孩子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且三歲以前做早期育,一年的功效是三歲以後的十倍,所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早期治療對孩子幫助愈大,因此,如何及早提供各項刺激促使幼兒在黃金階段得到適當的協助就益顯得重要。

  早療機構 (一)醫療單位:聯合評估、發展鑑定、物理、職能、語言等醫療復健資源。

(二)教育單位:包含一般與特殊教育資源。

例如:學前幼托園所、機構的日托服務、融合教育服務、在家教育服務等資源。

(三)社會單位:包含福利服務補助、家庭支持性服務(家長團體、親職講座、居家服務等)。

服務對象:主要對象為0-6歲(學齡前)之幼兒。

  早療機構服務流程 1.本流程按發現通報、通報轉介、聯合評估、療育安置順序進行。

(1)發現通報:包含醫療機構、幼兒教育機構、托育機構、早期療育機構、社福機構、家長或監護人等通報來源。

(2)通報轉介:通報轉介中心(含個案管理中心)由社政單位負責,負責受理個案通報及為適當之轉介,包含安排聯合評估之轉介工作及療育服務及資源連結之轉介工作。

(3)聯合評估:評估醫院由區域級或地區教學醫院負責,必要時轉診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團隊評估(含小兒神經科、小兒復健科、小兒心智科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聽力師、社工師等)提供個案療育計畫建議方向。

(4)療育安置:包含醫療院所復健、教育托育安置、早療機構安置、安排療育計畫等。

2.本流程服務對象為未進入學齡階段之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童,或經鑑輔會緩讀申請通過之學齡兒童。

  早期療育的實施模式 (一) 綜合評估模式:台灣目前聯合評估系統是以醫療為主的模式(Medical/DeficitModel)。

聯合評估主要由兒童心智科、小兒神經科、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替嬰幼兒診斷問題所在。

(二) 早期療育工作程序的制度化:各機構走向制度化的工作程序,避免服務提供因工作人員不同而有相異的處遇與服務計畫。

(三) 以家庭為中心的實務思考 (四) 師資培育與專業人員的訓練 (五) 專業團隊的合作模式   服務提供之模式 (一) 個別化服務系統 (二) 團體化服務系統 (三) 專業團隊模式服務 1. 多專業團隊模式:專業間各自評估與治療。

2. 專業間團隊模式:專業間共同評估個案,但仍為各自治療。

3. 跨專業間團隊模式:對於個案,專業間有共同評量且有密集的互動並給予治療。

  課程或服務計畫內容 課程內容為所有介入人員既有的一套課程,或是介入人員個別自行設計訓練課程。

早期療育服務的範疇: 從發展遲緩者的需求立場來看,早期療育服務至少包括以下六個步驟中所提供的各項協助如下: 1. 發現:早期療育的契機在於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因此及早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 通報:家長老師或主照顧者、親友、醫師等發現孩子發展上有遲緩現象時,透過通報轉介中心的服務,及時瞭解需要接觸或尋求協助的單位,以對於發展遲緩孩子未來的服務規劃有更清楚的指引。

3. 轉介:在個案發現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需要協助之後,轉介到適當的服務單位,使個案能夠儘快的得到包括醫療、教育訓練等等的協助。

4. 評估:無論是確定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或是想瞭解孩子的發展是否已達到一般兒童發展的水準,都需要仰賴評估工作的進行,透過評估工作瞭解孩子的發展現況及未來療育訓練的方向與重點。

簡單的來看,評估的重點包括神經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能方面、動作方面、語言溝通方面、學習方面、社會適應性、家庭功能方面等等的評鑑。

5. 療育服務:療育服務的提供基本上包括了醫療復健的提供、教育服務提供、家庭服務提供。

6. 追蹤與結案:個案管理中心與療育服務提供單位及通報轉介中心維持常態性的連繫,例如:定期透過電話及家庭訪視、講座、團體、親職圖書室等方式,增強家庭面對發展遲緩幼兒成長上面臨的各項問題的解決方法。

服務到個案上小學後,並進行結案後的追蹤工作。

  課程設計目標 1. 課程的設計應有彈性。

2. 特殊幼兒有機會透過適當的同儕行為模式來學習與互動。

3. 每個特殊幼兒都有一份屬於自己且適合的個別化教育目標。

4. 增加特殊幼兒能成功融入環境之中的機會及技能的訓練。

5. 為進入下一階段(如進入國小)做適應準備。

6. 培養正確的自我觀念,及訓練獨立自主和發展與外界接觸之能力。

7. 生活自理能力之培養。

8. 增進身體發展與移動能力。

9. 訓練特殊幼兒能遵守生活常規。

10. 培養簡單的溝通能力及技巧。

11. 建立簡單的操作能力及肢體動作的訓練。

12. 培養特殊幼兒的學習興趣及信心。

課程設計原則 1. 以生活為核心。

2. 符合學生的生理及心理年齡之能力,並顧及其個別差異。

3. 需具功能性。

(所謂功能性即是針對幼兒的各種特性與限制,並考慮其邁向獨立過程中,最急需的目標而設計,以協助他們邁向獨立的生活。

) 4. 注重類化。

5. 考量特殊幼兒所居住的家庭及社區的環境和幼兒的生活狀況。

6. 採個別化教學及角落活動設計。

7. 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培養幼兒為主動學習者。

8. 運用過度學習。

(課程設計時,必需瞭解如何將教材內容交給特殊幼兒) 9. 設計有系統的、有主題的且統整的課程。

10. 進程不可太快。

(課程設計時,必需兼顧每個幼兒的學習速率與需求) 11. 提供成功的經驗。

12. 讓特殊幼兒及教師都感到興趣的內容。

13. 協助特殊幼兒在社交上的、情感上的、身體上的及認知上的目標。

14. 應能顧及及尊重不同的文化及語言。

15. 促進特殊幼兒和一般同儕接觸的機會,協助他們融入一般的學習及社會環境中。

  特殊幼兒課程安排順序 1. 依據特定領域的目標安排。

(以特殊幼兒需要學習的各種領域為主,再訂出副領域,而從副領域中找出目標,利用工作分析逐步達成目標。

) 2. 依據發展指示安排。

(以固定年齡之發展指標作為課程主要內容。

) 3. 依據建構理論來安排。

(透過活動來達成目標,將目標列出後,讓幼兒循序漸進的學習。

) 4. 依據刺激特質來安排。

(注重視覺與聽覺刺激,通常適用於啟明或啟聰幼兒班。

)   特殊幼兒課程設計型態 1. 各領域所佔的時間比重。

(考量特殊幼兒的個別差異,保持彈性,顧及每一領域的均衡發展。

) 2. 強調直接練習與功能的表現。

(採直接教學,強調組織性的教學型態;或傾向功能情境上的表現,透過遊戲本位教學,在自然環境下學習;或綜合兩種方法使用。

) 3. 融合與分離。

(考量特殊幼兒參與融合與分離的時間,另部份領域採個別教學。

) 4. 自由活動與組織性遊戲。

(設計課程時,須顧及特殊幼兒的障礙及特性。

)   特殊幼兒課程設計模式 1. 加強課程模式。

(需要幼兒主動參與、探索及好奇的學習態度,適合障礙程度較輕的特殊幼兒。

同時提供許多不同的學習經驗,希望達成許多種不同的學習目標,設計許多不同的學習領域以引發幼兒學習。

) 2.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

(強調補救教學或密集教學模式,提供有組織結構的學習環境,盡量提供一些幼兒,無法經驗或學習的活動。

) 3. 看管或托育課程。

(適合幾近癱瘓的極重度多重障礙幼兒,及一些無法照顧特殊幼兒的家長。

) 4. 發展補救教學的課程設計模式。

(實際教學時依照特殊幼兒的心智年齡成熟度施教,較不考慮其實際的生理年齡,常見的模式包括工作分析與診斷教學。

) 5. 混合模式。

(課程設計一面循著兒童身心發展的程序來發展,一面留意其障礙的情況或學習困難與需要。

)   參考文獻 一、影響早期療育家庭使用資源之相關因素 張秀玉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20/17.htm 二、台灣早期療育的發展與未來展望      http://www.tw.org/newwaves/54/2-1.html 三、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流程96.7修正     http://www.cbi.gov.tw/CBI_2/upload/4b105c5d-4008-400f-ad57-f1b1eeaf1b3a.pdf 四、小兒物理治療學(二版) 廖華芳 第八章專業團隊整合模式   最後修改日期: 2011-06-293:37PM           沙鹿院區 04-26626161 地址:433台中市沙鹿區成功西街8號 醫病關係專線:0800-461-046 急救專線:0800-557-995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專線: 人工掛號專線:04-26581515 語音掛號專線:04-26582345 886-4-26583899       最佳瀏覽狀態InternetExplorer6.0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Copyright|2008童綜合醫院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