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感官心理學- 聽覺、味覺如何受到視覺左右?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視覺通常是我們接觸任何人或事物的第一項感官;「預先」在腦中設定接下來其他感官將有的感受,從此開始發揮它的影響力,但是其他感官仍舊存在,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6/23,科學PhotoCredit:iStock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羅素・瓊斯(RussellJones)第二章麥格克效應——聽覺、味覺如何受到視覺左右?從第一章到結尾,書中會有一些段落和日常行程無關,而是分別探討每一項感官,了解它們的奧妙,還有在我們對世界的感官認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個登場的,當然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證的第一名;而且從來沒有人質疑過亞里斯多德的看法,我說的是視覺。
在提到嗅覺、聽覺、味覺和觸覺時,視覺會遭受一些批評,但原因是我們常常會因為眼睛看到的東西而忽略其他感官。
大多數時候,視覺和物品外觀的重要性凌駕一切,也經常是我們考慮的唯一因素。
住家、辦公室、醫院、藝廊、公共空間、城鎮和都市設計中,我們幾乎把焦點全部放在視覺感受,鮮少想到這些地方應該聽起來或聞起來如何。
電影的視覺特效預算可以高達數千萬美元,但配樂與音效的預算卻只是九牛一毛,即使大衛.林區(DavidLynch)曾說過耳聽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眼見的一半,甚至更多。
餐廳會先花費數百萬美元裝潢,才讓值班經理播放喜歡的音樂。
換個角度來說,本書是在表達我們應該放更多注意力在其他的感官上,卻也不能否認視覺在決定行動與認知環境時的主導地位。
亞里斯多德對各項感官的排名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最後是觸覺。
幾千年後,荷蘭台夫特里大學(DelftUniversity)工業設計系做了消費者調查,想知道在評估四十五種從水壺到洗衣精等不同類型產品時,哪一項感官最重要。
最後結果依序是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再來是味覺。
和亞里斯多德的看法不太一樣,但第一名卻毫無異議。
人類在生理結構上本來就是以視覺為重,我們的雙眼在大腦前方,「看見的」是光線,看到的「畫面」則是大腦告訴自己的內容。
這是我們從眼睛看見,然後轉化並擷取出意義的過程。
因此,視覺其實是極度不同的習得感官,它不像是分子在空氣中散發的氣味,或是能形成聲音的震動和壓力變化,而是許多複雜的神經系統一起運作的結果。
人類在剛出生時,就能聽見幾乎所有成年人能聽見的聲音,也能聞到一樣多的氣味,但在嬰兒時期卻只能看見眼前八吋內的事物,對顏色的認知大概只有黑、白兩色。
位於視網膜上,負責接收上百萬顏色訊號的視錐細胞,一直要到出生後幾個月才會開始發展;隨著視覺成熟,影像漸漸躍升為主角,眼睛也成為無比精細的感官接收器。
許多學者都認為,我們對環境的認知約有八○%是透過視覺。
「康丁斯基之味」的實驗即使在其他感官主導的時刻,像是吃飯時的味覺,視覺仍對我們的感受有莫大影響。
例如,牛津大學跨感官研究實驗室(CrossmodalResearchLaboratory)曾做過一項名為「康丁斯基之味」(ATasteofKandinsky)的實驗,讓六十名受試者品嘗一道餐點。
餐點相同,只是有一般、工整和「藝術風」三種不同的擺盤法。
「一般」擺盤就是把所有食物放在盤子中央,排列的形狀類似圓形;「工整」擺盤是把每樣不同食材分開一排排,對齊擺好(看起來不怎麼美味,不過至少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至於「藝術風」擺盤則像是畫家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的作品《二○一號》(PaintingNumber201)。
六十盤餐點,每種擺盤各有二十份,但是吃的人並不知道還有另外兩種擺盤法。
受試者在品嘗餐點前後都必須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對擺盤方式的好惡、預期的美味程度,以及吃完後的感想。
這三種擺盤法的問卷結果截然不同,藝術風擺盤讓受試者對餐點的喜好程度高出許多,食物被認為較美味,受試者也願意為這道菜支付更多錢;一般擺盤的受喜好程度居中,工整擺盤則是敬陪末座。
有趣的是,人們對食物味道的期待與吃完之後評價的落差,藝術風擺盤的受試者預期沙拉會很美味,而且吃完後覺得比期待的還要好吃,但一般擺盤則是在吃完後的評價下滑,至於食材各自一排排對齊的工整擺盤,吃之前的期待和吃之後的預期則完全相同。
康丁斯基風的視覺美感莫名地提升食物的味道,這或許代表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美感。
誠如研究人員的大膽推論:「藝術風的食物擺盤或許是康丁斯基原本畫作中傳達訊息的可食用版。
」無論是否真的如此,這份研究不只證明視覺會影響味覺,漂亮的外表不僅吸引視線,也會挑逗味蕾。
此外,正如「工整」擺盤的結果,當我們看見認識的食材時,心裡就已經知道味道如何。
我們的視覺根據過去的經驗,先幫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你看見的就是得到的,即使根本不是如此;如果你看見一樣東西,並預期它就是這樣東西,結果其實不然,視覺仍會勝出,你會接受眼睛給予的資訊。
被顏色誤導的品酒專家關於這個現象的好例子是,一群品酒專家被誤導,以為喝的是紅酒,其實只是染成紅色的白酒。
二○○一年,還在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ofBordeaux)攻讀博士的斐德列克.布洛許(FredericBrochet)提供五十四名酒研學員每人兩杯一樣的白酒,其中一杯加了無味的紅色食用色素。
形容白酒時,學員使用常見的白酒相關詞彙:「花香」、「蜂蜜」、「蜜桃」及「檸檬」;但是接著使用一大串紅酒常用的詞彙描述那杯染色的紅色白酒:「覆盆子」、「櫻桃」、「雪松」與「菊苣」。
123»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跨感官心理學》:知道「圓形紅色馬克杯會讓咖啡更甜」這種怪知識,對防疫有什麼用?10月前Tags:跨感官心理學RussellJones麥格克效應視覺聽覺味覺康丁斯基之味聯覺嗅覺觸覺More...
BrandStudio2022/05/25,國際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全球缺水危機正對人類生命帶來威脅,缺水地區的人們在渴死以前,往往是因為缺乏乾淨水源而造成疾病、進而死亡。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天有超過700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為不安全用水、不良衛生環境導致腹瀉死亡。
無水之地的悲劇不只影響當地居民,其衍生的疾病也可能會衝擊全球的未來。
為了呼籲讀者重視全球缺水議題、重視其所帶來的公衛挑戰,本文專訪具有公衛專家背景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從公衛的角度談缺水問題。
並邀請社會各界付出行動,別因為輕視缺水衍生的公衛危機,而造成下一次的大流行瘟疫。
當人們病死在無水之地——乾旱、缺水、髒水與公衛的關係在2030年前,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乾淨可負擔的用水、以維持個人健康衛生及永續管理,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的目標之一,也是當今世上所有人都應共同努力的任務。
除了要確保現有的水源維持乾淨安全、減少污染,也要確保雨露均霑、人人有水,同時也不能忽視氣候變遷導致的乾旱、洪水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
儘管要努力的方向還有很多,「飲水思源」仍是世人時常忘記的課題。
2021年初,台灣曾遭遇旱災缺水危機,幸運的是我們有足夠因應的措施與設備,國人仍能保有安全衛生的淨水生活,但也可能因此未有深刻的缺水之痛。
事實上,現在仍有許多國家或地區深陷乾旱的痛苦,並因為缺水或骯髒的水源導致大量疾病與死亡;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光是因為洪災及水媒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就佔了整體天災死亡率的70%。
對此,陳建仁表示:「其實缺水問題,恐怕是不輸COVID-19的嚴重公衛危機。
COVID-19目前造成全球約5億人感染,且隨著病毒株變化和疫苗興起,這場流行病或許耗費2~3年就會減緩。
但全球缺水問題卻有高達8億多人受影響,若不付出行動改善,當地居民只能一直面臨無水之苦。
」接著,陳建仁為我們上了一堂課,娓娓道來「水源與疾病」兩者之間的高度關聯性。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前副總統陳建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直以來,人類期望從大自然取得乾淨水源,但是隨著人口增加、城市中的水源污染、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或乾旱,乾淨水源只會愈來愈得來不易。
而不良水質當中,可能含有微生物細菌、病毒、化學污染物等,會造成霍亂、傷寒、阿米巴痢疾、病毒肝炎、癌症等疾病,因此缺水地區的人往往不是渴死,而是病死的。
」
回顧人類歷史上跨國性的重大流行傳染病,就是起源於水中細菌的「霍亂」。
19世紀中葉,霍亂從印度傳到歐洲,甚至傳播到中國和裏海;最後終結全球霍亂的關鍵,則是「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JohnSnow)在倫敦霍亂流行時發現霍亂是因為嚴重的水污染所傳播。
陳建仁說明:「霍亂是污水引起,而非瘴癘引起。
約翰・斯諾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可以說是公共衛生學上一項重大事件。
」陳建仁也強調,因為污水引起地方性疾病、後來蔓延至其他地區的案例,至今仍相當常見。
「尤其因為氣候變遷而引發的洪水或暴雨,其過境之地使糞水、污水被沖刷出地面,更容易引起大範圍地區的公共衛生污染,所以,通常水災後的三個月內,受災地區又會流行好一陣子的腸胃道疾病感染。
」「時至今日,全球仍約有8.4億人無法享用安全乾淨的水,其中有3.4億人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為了取水,當地人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取水,兒童也因此無法上學受教育。
連飲用水都不足,遑論吃飯洗手的用水、或有沖水馬桶的廁所。
水的問題尚未解決,公共衛生措施又該如何推展?」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電子顯微鏡下的霍亂弧菌。
「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JohnSnow)發現霍亂是污水引起,而非瘴癘引起。
不潔淨飲水,曾引發台灣地區性烏腳病而台灣因為水污染引起疾病的經典案例之一,就是1950年代在西南沿海盛行的「烏腳病」。
「烏腳病的患者,主要病徵是手掌與腳蹠皮膚發紫、角化、潰瘍,手指或腳趾末梢只要稍微受傷,就會壞疽發黑並且壞死脫落,而且伴隨劇痛。
」陳建仁接著向我們說起這段故事。
在台灣盛行烏腳病的年代,當時的孫理蓮牧師娘(LillianR.Dickson),與王金河醫師、謝緯醫師三人心疼受苦病患,便展開義診與照顧服務。
不只免費為病人截肢,還設立「烏腳病患手工藝生產中心」,由王金河醫師的太太王毛碧梅女士教導病患編織竹簍等工藝,習得一技之長以自食其力,照顧病患的生命尊嚴。
「然而,光是截肢並不能解決層出不窮的烏腳病病例。
」因此,謝緯醫師找上台大醫學院的陳拱北教授(後被譽為「台灣公衛之父」),與當時多位台大醫學院菁英組織研究團隊,試圖找出烏腳病的原因。
「後來發現是居民飲用了深達地下30至100公尺的「地河井」水源,由於部分深井水的砷濃度很高,因此居民飲用後產生砷中毒現象,烏腳病也就是其中之一。
」陳建仁說。
而在這段台灣烏腳病的流行史上,陳建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0年,我從美國學成返台,當時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主任吳新英教授就給了我一筆經費,授命我去研究烏腳病。
」因此陳建仁走訪烏腳病盛行地區,採訪了300多位病患,發現慢性砷中毒不只造成烏腳病,還引起多重健康危害,包括缺血性心臟病、頸動脈硬化、癌症等。
」為了徹底解決烏腳病問題,陳建仁積極投入砷中毒研究,並估計出飲水砷濃度的可容忍極限。
後來這項台灣研究算出的標準,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也正式採用,修法將標準濃度從50μg/L改為10μg/L。
而當時全世界最嚴重的飲水砷中毒地區還包括孟加拉。
為了解決缺水、污水引發的消化道疾病與死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銀行援助孟加拉的公共衛生工程處共同開發地下水,以提供人民「安全」乾淨的飲用水,殊不知又遇到砷中毒的挑戰。
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取經陳建仁的研究,陳建仁也大方分享台灣經驗,推廣並協助檢測井水砷濃度含量,篩選可飲用的水源,才得以緩解這項全球公衛危機。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1990年代,陳建仁研究團隊在宜蘭地區發現因飲水造成的砷中毒、烏腳病案例。
當時陳建仁火速建議宜蘭縣縣長游錫堃改善之道,後來宜蘭縣在短短三年內完成自來水管線的全面鋪設,確保民眾享有乾淨安全飲用水,減少砷中毒罹病風險。
再將時間往前推移,相信不少讀者的童年,有著每逢開學都要吃驅蟲藥、貼蛔蟲貼片的回憶。
「台灣早期農業習慣直接用水肥灌溉,因此很多寄生蟲卵會接觸到蔬果,若沒有清洗乾淨,誤食寄生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即會造成腸胃道寄生蟲病,例如:蛔蟲。
」另外,早年的偏鄉或山區較少公共廁所,尚未有自來水廠,民眾多取用山泉水,或習慣隨地便溺,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大量引發兒童下痢、A型肝炎等案例。
雖然這些經驗因為環境衛生措施和人民衛生習慣改善而愈來愈少,不過陳建仁也強調:「隨著台灣經濟發達、人口愈來愈多,水源供應的挑戰仍不會結束。
」從污水處理下水道的普及化,水庫集水區、河川遭到農業農藥或工廠廢水污染的問題,以及水資源再利用等,仍是近年台灣必須直接面對的水資源課題。
萬一忽視水資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最終付出代價的仍是人類的身體健康。
PhotoCredit:世界展望會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天有超過700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為不安全用水、不良衛生環境導致腹瀉死亡。
疫情下的反思:全球已是命運共同體,別讓地區性缺水釀成全球大瘟疫「住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但我們必須要知道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連喝水都有困難。
」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陳建仁期許國人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水資源資助行動,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
從歷史上有名的幾次全球霍亂大流行,到近年最令人感同身受的COVID-19,無不揭示著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與旅遊盛行的現代,傳染病的擴散之速,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世界上仍有許多偏遠角落的居民面臨缺水帶來的死亡威脅,而COVID-19疫情也印證了全球已是命運共同體,若人們持續對缺水議題保持冷漠,那麼其所衍生的公衛問題,將是全球人類共付代價。
陳建仁不只祈願世人能發揮愛心、疼惜他人,也期許台灣人能實踐地球村一份子的義務,透過資助的方式加速國際救援的影響力。
陳建仁說:「我和台灣世界展望會是老朋友了,一直以來都有關注展望會的行動。
這次台灣世界展望會倡議關注水資源議題,並且看見水源與疾病的關係,我很敬佩也很支持。
」即使無法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到實地服務,或許也能透過資助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水資源救援行動,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
事實上,在世界展望會的行動下,每10秒就多1個人獲得乾淨的水;每1天多3所學校因安全飲用水受益。
光是2021年,世界展望會即幫助300萬人擁有安全水源、230萬人改善家中衛生環境,並向350萬人宣導建立良好衛生習慣。
「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陳建仁不只為我們上了一堂「水源與疾病」的通識課,也呼籲國人付出實行,展現台灣人的愛心與國際救援力。
Icanhelp!Iamhelping!立即資助台灣世界展望會,展開水資源救援行動閱讀數位敘事:把水送進最遙遠的地方|台灣世界展望會#WASH計畫
猜你喜歡Tags:陳建仁水資源乾旱缺水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疾病WASH計畫世界展望會水資源救援行動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1則觀點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同呼同吸的異鄉人,香港原來有烏克蘭菜——東歐餐廳1則觀點國民黨中常會提名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有信心讓藍天再現,組成疫情後的「台北隊」走向國際1則觀點最新數據:總勞動人口跌幅創40年最高2則觀點《娛樂已死未?》:香港關鍵詞「古天樂」2則觀點行政院會通過刪除《礦業法》霸王條款,為何原民和環團認為「一次性同意」可能有問題?1則觀點為什麼小馬可仕叫「邦邦」?關於菲律賓取「名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慣例4則觀點中職開季洋砲表現回顧:貴卻不好用,大洋砲時代即將夭折?2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五感」設計模式之建構初探-以食品類包裝設計為例
一個好的包裝可以誘發並強化正面的感官知覺進而形成正向的認知與. 消費態度,包裝設計的重點來自於感官的接觸,不只著眼於視覺部分,應可從一個整體. 的觀點來看包裝;無論 ...
- 2兒童感覺訊息的作用—視覺
視覺學習重點在雙眼焦距的成熟. 一般人認為最重要的感覺是視覺,但是眼睛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方法對,瞎. 眼的人一樣可以學習很多的東西,因為其他的感官同樣有強烈 ...
- 3視覺感官刺激- 優惠推薦- 2022年6月| 蝦皮購物台灣
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視覺感官刺激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視覺感官刺激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4什麼是視覺經驗? - PanSci 泛科學
我不贊成這種說法,我認為我們對自己的感官經驗世界,瞭解得非常少[1]。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大約是一百多年前透過食品化學研究,才知道基礎味覺除了甜、酸、苦 ...
- 5理解您的五感
第三種感覺是視覺(亦稱視力),這是由大腦和一對感覺器官——眼睛所產生的。視覺通常被認為是最強烈的感覺,這是因為人們在獲取周圍環境的訊息時,依賴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