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批判性思維(英語:Critical thinking),或稱批判性思考、思辨能力、嚴謹的思考、明辨性思維、审 ... 該主題存在幾種不同的定義,通常包括對事實證據的理性、懷疑和不帶偏見( ...
批判性思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0月6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批判性思维"—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批判性思維(英語:Criticalthinking),或稱批判性思考、思辨能力、嚴謹的思考、明辨性思維、审辨式思维等,是對事實、證據、觀察結果和論據的分析以形成判斷。
也是積極和熟練地概念化、應用、分析、綜合和/或評估從觀察、經驗、反思、推理或交流中收集或產生的信息的智力訓練過程,作為信念和行動的指南。
[1]該主題存在幾種不同的定義,通常包括對事實證據的理性、懷疑和不帶偏見(英語:Bias)的分析或評估。
批判性思維是自我導向、自律、自我監控和自我糾正的思維。
[2]它的前提是同意嚴格的卓越標準並謹慎使用它們。
它需要有效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克服先天自我中心主義[3][4]和民族中心主義等的承諾。
批判性思維一詞描述了合於理智的反思性思維[5]。
將外行人的思維導向科學的方法論標準(參見科學方法)尤為重要。
外行人在知識社會中扮演公民的角色尤其重要。
[6]
目录
1历史
2定義與內涵
3技能
4態度
5學術研究上的重要性
6譯名爭議
6.1負面思考一詞
7注釋
8参考文献
8.1引用
8.2来源
9外部連結
10參見
历史[编辑]
批判性思维的最早记录是柏拉图所记载的苏格拉底的教导。
其中包括柏拉图早期对话的一部分,苏格拉底在道德问题上与一个或多个对话者进行接触,例如质疑苏格拉底逃离监狱是否合适。
[7]哲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反思[7]。
苏格拉底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不能依靠那些"权威"的人。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一个人要过上好的生活,或者要过上值得過的生活,他必须是提问者,或者必须有一个质疑的灵魂。
[8]他确立了在我们接受值得相信的想法之前提出深入思考和问题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确立了这段话的重要性:“寻找证据,仔细研究推理和假设,分析基本概念,不仅要注意说了什么,而且也要注意做了什么”。
[9]苏格拉底在提问方式中强调,需要思考清晰和逻辑的一致性。
他问人们问题,以揭示他们的非理性思维或缺乏可靠的知识。
苏格拉底证明,拥有权威并不能确保准确的知识。
他确立了质疑信仰的方法,密切检验假设,依靠证据和合理的理由。
柏拉图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教导,并发扬了批判性思维的传统。
亚里士多德和随后的希腊怀疑论者完善了苏格拉底的教导,运用系统思维和提问,从一目了然地确定现实的真实本质。
[10]
苏格拉底为批判性思维的传统设定了议程,即反思地质疑通常的信念和解释,仔细区分合理和合乎逻辑的信念,和另一些它缺乏足够的证据或合理基础来保证的信念——无论这些信念对我们本土的自我中心主义多么有吸引力,无论它们如何服务于我们的既得利益,无论它们多么舒适。
定義與內涵[编辑]
在1941年最早提出此觀念的美國學者EdwardMaynardGlaser認為「批判性思考」必須具備三項特質:
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11]
1990年,一群美國學者發表了聯合聲明,對「批判性思考」做了以下界定:
我們認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斷,並對判斷的基礎就證據、概念、方法學、標準厘定、背景因素層面加以詮釋、分析、評估、推理與解釋……有理想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凡事習慣追根究底,認知務求全面周到,判斷必出於理據,心胸保持開放,態度保有彈性,評價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對主觀偏見,判斷必求謹慎,且必要時願意重新思量,對爭議點清楚瞭解,處理複雜事物有條不紊,搜集相關資料勤奮不懈,選取標準務求合理,專注於探索問題,而且在該問題該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堅持尋求最精確的結果。
[12]
技能[编辑]
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思考技能包括:解讀、分析、評估、推理、解釋、自我修正...等。
[13]
態度[编辑]
批判性思考的特質在於對想法與信念做細緻的分析與評判,藉由拒絕不恰當的想法,讓我們更加接近真理與真相,也避免因錯誤認知產生不當決策而造成遺憾。
批判性思考的主要目的在於盡可能求得最理性、客觀的判斷;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們建立嚴謹而紮實的推理結構,更容易令他人理解與認同。
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考就是批評他人,不僅缺乏建設性,也是粗魯無禮、不懷好意、狂妄自大的。
然而,如果他人是對的,我們並不需要批評他;如果他人是錯的,批判性思考令我們有能力辨識他們的錯誤。
但有時對錯無關緊要,有時禮貌更為重要,必要時更需顧着對方面子,給予對方台階下,幫助對方會比批評更好。
因此,公開攻擊、聲討他人並不是批判性思考不可或缺的一環,相反的,濫用批判性思考批判他人以致於惹人生厭也不是應有的態度。
[14][15]
低級的批判思考者(即持有弱批判性思维者)人們稱作詭辯家,他們有嫻熟的思考技巧,卻不管自身思維是否有明顯問題,他們善於挖掘他人的思考漏洞,用種種手段、技巧贏得辯論、打動他人、謀取利益。
[來源請求]亚里士多德在《辨谬篇》的第二章提到:“诡辩家的艺术式只有智慧的表象,没有真实的智慧,诡辩者是通过看起来有智慧但不真有智慧的方式来赚钱的人”。
[16]
然而,高級的批判思考者(即持有强批判性思维者)是公正無私的,他們試圖評論一切推理的真正優點與缺失,無論出於自己或他人。
他們不會控制他人或逃避真相,而是用有道德、負責任的態度思考問題,他們願意聆聽自己未必贊同的論點,如有更正確的推理,也願意改變自己的觀點或立場。
[17]
學術研究上的重要性[编辑]
通過引用各自的許可問題[a]、證據來源、標準和規範等等,批判性思考在所有專業界別及學術領域中尤其重要。
在科學懷疑精神的框架下,批判思考的過程涉及精心的採集和詮釋資訊,並達至合理的(英语:Theoryofjustification)[18]結論。
在僅反映應用本質的情況下,批判思考的概念及原則能應用於任何情景,所以批判思考形成一個橫跨多個相關思考方式[b]的系統,這些思考方式包括人類學思維、社會學思維、歷史思維、政治思想、心理思維、哲學思維、數學思維、化學思維、生物思維、生態思維、法律思維、倫理思想、音樂思維,或像畫家、雕塑家、工程師、商人一樣思考。
換句話說,雖然批判思維的原則通用於不同範疇,但應用時應反映上文下理(英语:Contextualism)[c]。
由於能賦予人分析、評鑑、解說和重構思維的能力,從而降低採納、按照錯誤觀念行動或思考的風險,因此批判性思考在學術界倍受重視。
譯名爭議[编辑]
“Criticalthinking”原意是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而日語漢字譯法「批判的思考」[d]與英語原文名稱「criticalthinking」都有人認為會令人聯想到負面的批評(criticize)[20]。
常見翻譯“批判性思考”[21]的「批判」兩字在中文語境容易令人聯想到否定、質疑,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的意義有所差距[22]。
為此,香港教育評議會[23]曾建議譯為「明辨性思維」[24];香港政客、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則認為應該譯作「嚴謹的思考」[25][26];亦有人主張譯為「审辨式思维」或直稱「慎思明辨」[27]。
負面思考一詞[编辑]
精神科醫師最上悠,於2009年在其著書進行一個名詞的提倡"負面思考",內容包含這類人能夠批判的思考,但常常會被社會誤解為唱衰者,同時書中談到自身治療時遇到正面思考者有一部分的過激族群,如強逼得到癌症末期太太用快樂的心態接受治療,並猛烈批評末期治療沒見效她治療失敗是因為想法悲觀,這類過度強逼人的態度,點出正面思考的極限和不能達到的或甚至反而有害的方面。
[28]
注釋[编辑]
^permissiblequestions
^modesofthought
^Contextualism可譯作脈絡論[19]、语境论或文脈主義(日语:文脈主義)。
^參見日文條目批判的思考(日语:批判的思考)。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EdwardM.Glaser.DefiningCriticalThinking.The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AssessmentofHigherOrderThinking(ICAT,US)/CriticalThinkingCommunity.[2017-03-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Clarke,John.CriticalDialogues:ThinkingTogetherinTurbulentTimes.Bristol:PolicyPress.2019:6.ISBN 978-1-4473-5097-2.
^Piaget'sStagesofCognitiveDevelopment.www.telacommunications.com.[2018-04-03].(原始内容存档于9May2019).
^It'saFineLineBetweenNarcissismandEgocentrism.PsychologyToday.[2018-04-03].
^RobertH.Ennis.TheNatureofCriticalThinking(PDF).UniversityofIllinois.[2018-07-24](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mplate:Webarchivabgerufenam2.Juli2014.
^7.07.1Visser,Jan;Visser,Muriel.SeekingUnderstanding:TheLifelongPursuittoBuildtheScientificMind.Leiden:BRILL.2019:233.ISBN 978-90-04-41680-2.
^Stanlick,NancyA.;Strawser,MichaelJ.AskingGoodQuestions:CaseStudiesinEthicsandCriticalThinking.Indianapolis:HackettPublishing.2015:6.ISBN 978-1-58510-755-1.
^Chiarini,Andrea;Found,Pauline;Rich,Nicholas.UnderstandingtheLeanEnterprise:Strategies,Methodologies,andPrinciplesforaMoreResponsiveOrganization.Cham:Springer.2015:132.ISBN 978-3-319-19994-8.
^ABriefHistoryoftheIdeaofCriticalThinking.www.criticalthinking.org.[2018-03-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EdwardM.Glaser,AnExperimentintheDevelopmentofCriticalThinking,TeachersCollege,ColumbiaUniversity,1941.譯文參見立法會CB(2)222/08-09(01)號文件:CriticalThinking的翻譯問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r.PeterA.Facione,CriticalThinking:AStatementofExpertConsensusforPurposesofEducationalAssessmentandInstruction,areportfortheAmericanPhilosophicalAssociation,1990.存档副本(PDF).[2014-04-07].(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3-11-26).
^PeterA.Facione.CriticalThinking:WhatisItandWhyDoesItCount.CaliforniaAcademicPress.1998:1–16(英语).
^CriticalThinking,fifthedition:AnIntroductiontotheBasicSkills,ch.1.2.
^《問對問題,找答案—批判性思考的智慧學》,作者序。
^Aristotle;TranslatedbyW.A.Pickard-Cambridge.OnSophisticalRefutations.[2020-1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第一章、成為公正思考者。
^高,基存.基礎論與融貫論(PDF).香港中文大學:12.2001年7月[2016-01-31].(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6-03-11).
^趙,毅衡;胡,易容.符號學:傳媒學辭典.新銳文創.2014年10月:430[2016-02-01].ISBN 978986571629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AnIntroductiontoCriticalThinkingandCreativity:ThinkMore,ThinkBetter.2011:2[2014-04-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英语).Somepeoplethinkcriticalthinkingmeanscriticizingothersallthetime,whichisnotconstructive
^批判性思考即為通識教育.1997[2013-06-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蕭雪樺.筆下留情:「批判性思維」何如「學、問、思、辨、行」.[2013-03-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外部參見EducationConverg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在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部份發言(第二節1分55秒開始).[2011-05-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葉太﹕教局錯譯英文.香港:明報.2007-05-09[2010-12-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立法會CB(2)222/08-09(01)號文件:CriticalThinking的翻譯問題(PDF).[2013-03-10].(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9-10-30).不少學生只是按字面解釋,誤以為批評即等同思考,對很多事情還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論,對他們分辨事物的邏輯能力,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宋国明.谈谈英文criticalthinking一词的中文翻译.2011-12-05[2013-03-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5).
^負面思考的力量最上悠著、朱麗真翻譯民國98年04一版,商周出版ISBN978-986-6472-37-4
来源[编辑]
书籍
尼爾‧布朗、史都華‧基理:《問對問題,找答案—批判性思考的智慧學》.ISBN9867969669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2006.ISBN9787802251861.
StellaCottrell,《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2010.ISBN9789861847726.
J.Y.F.Lau,AnIntroductiontoCriticalThinkingandCreativity:ThinkMore,ThinkBetter,2011.ISBN1118033434(英文)((繁體中文):2013ISBN978-986-318-172-9、2015ISBN978-986-318-407-2)
JonathanLavery,WillamHughes,CriticalThinking,fifthedition:AnIntroductiontotheBasicSkills,2008.ISBN1770481117.
外部連結[编辑]
思方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编辑]
灌輸
非形式逻辑
批判
辩证法
科學懷疑論
情境猜謎
信仰主义
查论编啟蒙時代 相关主题
无神论
资本主义
公民自由
反启蒙运动(英语:Counter-Enlightenment)
批判性思维
自然神论
民主
经验主义
百科全书派
開明專制
自由市场
哈斯卡拉运动
人文主义
人权
自由主义
自由、平等、博爱
方法的怀疑
自然哲学
客觀性
同理心
理性
理性主义
理智
还原论
“敢于求知”
科学
科学方法
社会主义
共相
魏玛古典主义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法国
让·勒朗·达朗贝尔
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亚克
布丰
孔多塞侯爵
德尼·狄德罗
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
保尔·霍尔巴赫
孟德斯鸠
布莱兹·帕斯卡
让-雅克·卢梭
弗朗索瓦·魁奈
萨德侯爵
伏尔泰
勞恩男爵
日内瓦
菲爾曼·阿鮑齊特
让-雅克·卢梭
奥拉斯-贝内迪克特·德索叙尔
德意志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
威廉·馮·洪堡
伊曼努尔·康德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摩西·门德尔松
弗里德里希·席勒
克里斯多夫·马丁·维兰德
赛缪尔·冯·普芬多夫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
克里斯蒂安·沃爾夫
希腊
里加斯·费莱奥斯(英语:RigasFeraios)
阿达曼提奥斯·科拉伊斯(英语:AdamantiosKorais)
爱尔兰
乔治·贝克莱
罗伯特·波义耳
埃德蒙·伯克
约翰·托兰德
意大利
切薩雷·貝卡里亞
盖塔诺·菲兰杰里(英语:GaetanoFilangieri)
安东尼奥·杰诺韦西(英语:AntonioGenovesi)
皮埃特罗·维里(英语:PietroVerri)
路易吉·伽伐尼
詹巴蒂斯塔·维柯
尼德兰
巴爾薩澤·貝克(英语:BalthasarBekker)
彼得·代·拉·考特(英语:PieterdelaCourt)
柏图斯·库那乌斯(英语:PetrusCunaeus)
胡果·格老秀斯
弗朗索瓦·赫姆斯特休斯(英语:FrançoisHemsterhuis)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亚德里亚安·科尔巴格(英语:AdriaanKoerbagh)
弗雷德里克·范·林霍夫(英语:FrederikvanLeenhof)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伯纳德·纽汶蒂(英语:BernardNieuwentyt)
巴魯赫·斯賓諾莎
扬·斯瓦默丹
亨德里克·韦尔马斯(英语:HendrikWyermars)
波兰
塔德乌什·恰茨基(英语:TadeuszCzacki)
胡戈·科万塔伊
斯坦尼斯瓦夫·科纳尔斯基(英语:StanisławKonarski)
伊格内修·克拉西茨基(英语:IgnacyKrasicki)
尤利安·乌尔辛·聂姆策维奇(英语:JulianUrsynNiemcewicz)
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
延杰伊·希尼亚德茨基(英语:JędrzejŚniadecki)
斯塔尼斯瓦夫·斯塔西茨(英语:StanisławStaszic)
约瑟夫·维比茨基(英语:JózefWybicki)
葡萄牙
塞巴斯蒂昂·若泽·德卡瓦略-梅洛
俄罗斯
叶卡捷琳娜二世
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
羅曼諾夫娜·沃龍佐娃·達什科娃(英语:YekaterinaVorontsova-Dashkova)
西班牙
卡洛斯三世
贝尼托·赫罗尼默·费伊豪·蒙特内格罗(英语:BenitoJerónimoFeijóoyMontenegro)
英国
弗兰西斯·培根
約瑟夫·布拉克
詹姆士·包斯威尔
亚当·福格森
爱德华·吉本
罗伯特·胡克
大卫·休谟
弗兰西斯·哈奇森
塞缪尔·约翰逊
约翰·洛克
艾萨克·牛顿
托马斯·里德
亚当·斯密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美国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詹姆斯·麦迪逊
喬治·梅森
托马斯·潘恩
分类
查论编批判性思维
分析
歧义性
论证
信仰
偏见
公信力
证据
解释
解释力(英语:Explanatorypower)
事实
谬论
探究(英语:Inquiry)
意见
奥卡姆剃刀
前提
政治宣传
审慎
推理
关联
修辞学
严格
含糊
查论编謬誤 形式謬誤命題邏輯謬誤
肯定後件
否定前件
換位不換質
換質不換位
肯定選言
否定聯言
量化詞邏輯謬誤
不當對立
不當換位
不當換質換位
存在謬誤
量化詞對調
三段論邏輯謬誤
大詞不當
小詞不當
中詞不周延
肯定推得否定
否定推得肯定
互斥前提
四詞謬誤
雜類謬誤
謬誤謬誤
蒙面人謬誤
非形式謬誤不一致的謬誤
破釜邏輯
不相干的謬誤偽冒論題
打稻草人
紅鯡魚
訴諸言論自由
偽冒理據
訴諸權威
訴諸群眾
訴諸人身
诉诸性别
訴諸動機
訴諸後果
訴諸情感
訴諸中庸
訴諸無知
推卸舉證責任
訴諸沉默
積非成是
起源謬誤
關聯謬誤
作風蓋過實質
不充分的謬誤以偏概全
逆偶例謬誤
合成謬誤
偏差樣本
訴諸可能
布佛氏論證
訴諸陰謀
單方論證
軼事證據
不完整的比較
不一致的比較
完美主義
權宜主義
以全概偏
偶例謬誤
分割謬誤
區群謬誤
懶於歸納
因果謬誤
與此故因此
後此故因此
倒果為因
單因謬誤
複合結果
無足輕重
迴歸謬誤
滑坡謬誤
不當預設的謬誤
乞題
循環論證
既定觀點用詞
雜類謬誤言詞謬誤
歧義謬誤
定義謬誤
假精確
劃界謬誤
具體化謬誤
廢話謬誤
不當論證
訴諸斷言
訴諸對立
訴諸頑固
訴諸反覆
訴諸冗贅
亂槍打鳥
不當提問
雙管問題
既定觀點問題
誘導性提問
引導性問題
不當對立
非黑即白
否認對立
打壓對立
主题
分類
列表
查论编認知偏誤認知與決策偏誤
不明確性效應
锚定效应
注意力偏誤
可得性捷思法
从众效应
巴納姆效應
信念偏誤
偏见盲点
啦啦队效应
支持選擇偏誤
集群錯覺
鸡尾酒会效应
确认偏误
相合性偏誤
文化偏误
知识的诅咒
诱饵效应
差異偏差(英语:Distinctionbias)
过程时间忽视(英语:Durationneglect)
移情隔閡
禀赋效应
不當類比
轻率概化
聚焦效应
框架效应
功能固着
投射作用
史學家謬誤
基本归因
达克效应
晕轮效应
难易效应
后见之明
敌对媒体效应
尖角效应
可辨識受害者效應
宜家效应
控制的錯覺
效度的錯覺
錯覺相關
影響力偏誤(英语:Impactbias)
資訊偏誤
妄下结论
公正世界理论
損失趨避
多看效应
心灵投射谬误
負面偏誤
忽略可能性
正常化偏誤
不作为偏误
乐观偏误
鸵鸟效应
結果偏誤
過度自信效應
空想性錯視
悲观偏误
規劃謬誤
當下偏誤(英语:Presentbias)
迴歸謬誤
自利性
现状偏差
刻板印象
单位偏误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熟悉路線效應
主观验证
倖存者偏差
雷斯多夫效应
一廂情願
零风险偏误
姓名决定论
生日数字效应
姓名字母效应
統計與機率偏誤
基本比率謬誤
合取謬誤
辯護人謬誤
估计量偏差
賭徒謬誤
逆賭徒謬誤
熱手謬誤
檢察官謬誤
选择偏误(英语:selectionbias)
多重比較謬誤
德州神槍手謬誤
戲局謬誤
其他偏误
归纳偏置
全文偏误
教育中的偏误(英语:Biasineducation)
媒体偏见
虚假平衡
美国新闻媒体与越南战争(英语:UnitedStatesnewsmediaandtheVietnamWar)
南亚的媒体偏见(英语:MediabiasinSouthAsia)
美国的媒体偏见(英语:MediabiasintheUnitedStates)
媒体对阿以冲突的报道(英语:MediacoverageoftheArab–Israeliconflict)
媒体对乌克兰危机的描述(英语:MediaportrayaloftheUkrainiancrisis)
发表偏差
白帽子偏误(英语:Whitehatbias)
应对方法
认知偏差缓解(英语:Cognitivebiasmitigation)
除偏(英语:Debiasing)
判断与决策中的启发式方法(英语:Heuristicsinjudgmentanddecision-making)
主题
分類
列表
查论编逻辑 概要学术领域
辩论法
价值论
审辩式思维
可计算性理论
形式语义学
逻辑史
非形式逻辑
计算器逻辑
数理逻辑
数学
元逻辑
元数学
模型论
哲学逻辑
哲学
逻辑哲学
数学哲学
证明论
集合论
基础概念
溯因推理
分析真理
二律背反
先验
演绎推理
定义
描述
蕰涵
归纳推理
推论
逻辑结论
逻辑形式
逻辑蕰涵
逻辑真理
名称
充分条件
意义
悖论
可能世界
假定
机率
理智
推理
指涉
语义学
语句
严格条件
交换区
语法学
真理
真值
有效性
哲学逻辑审辩式思维和非形式逻辑
分析
歧义性
论证
信仰
偏见
公信力
证据
解释
解释力
事实
谬论
探究
意见
奥卡姆剃刀
前提
政治宣传
审慎
推理
关联
修辞学
严格
含糊
演绎理论
结构主义
双面真理说
虚构主义
有限主义
形式主义
直觉主义
逻辑原子论
逻辑主义
唯名论
柏拉图唯实论
实用主义
唯实论
元逻辑(英语:metalogic)和元数学
康托尔定理
可判定性
邱奇-图灵论题
兼容性
有效方法
数学基础
哥德尔完备性定理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可靠性
完备性
可判定性
解释
勒文海姆–斯科伦定理
元定理
可满足性
独立性
类型-记号区别
使用-提及区别
数理逻辑一般
形式语言
形成规则
形式系统
演绎系统
形式证明
形式语义学
合式公式
集合
元素
类
经典逻辑
公理
自然演绎
推理规则
关系
定理
逻辑结论
公理系统
类型论
符号
语法学
定律
传统逻辑
命题
推论
论证
有效性
说服力
直言三段论
对立四边形
文氏图
命题逻辑和逻辑代数
布尔函数
命题逻辑
命题公式
逻辑联结词
真值表
谓词逻辑
一阶逻辑
量化
谓词
二阶逻辑
一元谓词演算
集合论
集合
空集
枚举法
外延性
有限集合
函数
子集
幂集
可数集
递归集合
定义域
值域
有序对
不可数集
模型论
模型
解释
非标准模型
有限模型论
真值
有效性
证明论
形式证明
演绎系统
形式系统
定理
逻辑结论
推理规则
语法学
可计算性理论
递归
递归集合
递归可枚举集合
决定性问题
邱奇-图灵论题
可计算函数
原始递归函数
非传统逻辑模态逻辑
真性逻辑
价值逻辑
道义逻辑
信念逻辑
认识逻辑
时间逻辑
直觉主义
直觉主义逻辑
结构分析
海廷算术
直觉类型论
结构集合论
模糊逻辑
真实度
模糊规则
模糊集
模糊有限元素
模糊集合运算
亚结构逻辑
结构规则
相干逻辑
线性逻辑
次协调逻辑
双面真理说
描述逻辑
本体论
本体语言
逻辑学家
安德逊
亚里斯多德
鲁世德
西那
贝恩
巴威斯
博内斯
布尔
布勒斯
康托尔
卡尔纳普
邱奇
克吕西波
加里
德摩根
弗雷格
吉奇
根岑
哥德尔
希尔伯特
克莱尼
克里普克
莱布尼兹
勒文海姆
皮亚诺
皮尔士
普特南
奎因
罗素
施罗德
司各脱
斯科伦
史慕扬
塔斯基
图灵
怀特黑德
奥卡姆的威廉
维根斯坦
策梅洛
列表主题
逻辑概要
数理逻辑
布尔代数
集合论
其它
逻辑学家
推理规则
悖论
谬论
逻辑符号
常见逻辑符号
&
∨
¬
~
→
⊃
≡
|
∀
∃
⊤
⊥
⊢
⊨
∴
∵
分类
规范控制
BNF:cb12260760t(data)
FAST:883692
GND:4231288-7
LCCN:sh87003202
NDL:01166747
SUDOC:03138223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批判性思维&oldid=71094041”
分类:批判性思維邏輯學習哲学逻辑思想教育心理学知識論问题解决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概念因果推斷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自2020年10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含有日語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Galegoहिन्दी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Nederlandsਪੰਜਾਬੀ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Српски/srpski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文言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原來邏輯可以靠後天訓練! - 今周刊
大前研一曾說,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邏輯思考力」,這不但能讓問題迎刃而解,就連我們一般常說的「先見之明」「直覺」其實也是從邏輯思考中產生的, ...
- 2思考_百度百科
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思考力則是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於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對意向——信息內容的加工 ...
- 3巫石吉:思考(Thinking) 的定義與內涵| 石吉巫| 大紀元
- 4你真的懂「獨立思考」是什麼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四個流程
- 5思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積極思考或正向思考(英語:Positive thinking)涉及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處境的積極方面,這與樂觀密切相關。 思維包括所有(心理)過程,這些過程試圖從對思想、記憶和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