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及其當代體現 - 旗帜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因此,廣義上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還包括后人對它的 ... 的自由)和社會主義價值(一切人的自由)的社會理想的精辟而言簡意賅的 ...
旗幟網>>理論武裝>>學思踐悟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及其當代體現
劉海濤
2019年12月08日16:01
文字縮放: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發揮著指導共產黨人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作用,並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
因此,廣義上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還包括后人對它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不斷推進其中國化進程,是基於對其價值的判斷和認同。
今天,說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它仍然管用,這是關於其當代價值的通俗表述。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框架
馬克思主義又叫科學社會主義,起源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以現代無產階級的立場考察和研究這種生產方式。
從資本主義產生之日起,其弊端就已映入無產階級的腦海,在此基礎上,空想社會主義者已經“從總體上提供了一種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提供了一種歷史理論的提綱,提供了社會主義不僅可以實現,而且呼喚這一歷史時刻的信心,提供了許多關於人類在這樣一種社會中將採取哪些制度安排(包括個人行為)的思考。
”馬克思恩格斯的貢獻在於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恰恰不是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
在這個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為后人提供了“問題、道路、目標”的研究范式。
問題,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
還在這種生產方式的起步之際,空想社會主義者就發現了這個社會的各種不公正不合理現象,並對其進行了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超越空想社會主義者之處在於,透過這些現象揭示了它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佔有形式的不相容性,以及由此產生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對立和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並指出了這一矛盾的后果,即帶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經濟危機,造成資源浪費,束縛生產力發展。
因此,馬克思主義中的問題意識集中體現在對這種矛盾的認識和批判上。
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出現了新變化,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因此馬克思主義對其矛盾的分析就沒有過時。
即使是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黨人,不僅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運動和發展趨勢,也要發現阻礙社會主義健康發展的問題。
道路,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
馬克思恩格斯從資本主義的問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道路。
在他們看來,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
但這種斗爭經常因工人內部競爭而削弱。
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希望通過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把工人階級組織起來,開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因此,他們在理論上的一大貢獻是通過抽象勞動而抽象出一個工人階級整體。
“在關於剩余價值的總的理論中,馬克思所要說明的並不是具體資本家對具體個人的剝削,而是整個工人階級遭到的剝削。
”“全部社會產品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晶。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整個社會產品的一部分,被社會中擁有生產資料的那一伙人所侵吞。
這不是一個倫理的判斷,而是對實際存在於各個社會集團之間的基本經濟關系的一種描繪方法。
它的最清晰的理論表達方式,就是剩余價值理論。
”按照這個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把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使命賦予了現代無產階級,即通過革命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掌握國家政權並運用政權的力量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全社會共同佔有。
今天,雖然時代主題實現了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的轉變,但改造資本主義的實踐一刻也沒有停止。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並沒有擺脫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歷史邏輯。
目標,就是一個無階級的社會——自由人聯合體。
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馬克思恩格斯不是事先設計一個盡善盡美的社會,而是致力於改造資本主義舊社會,目標是把生產資料轉交給全社會。
他們在批判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基礎上發現了社會主義新社會,即一旦社會佔有了生產資料,“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但他們對這個社會的論述都帶有預測性並非常謹慎。
盡管如此,“這裡包含自由主義價值(每個人的自由)和社會主義價值(一切人的自由)的社會理想的精辟而言簡意賅的表述,迄今為止尚無人對此提出有分量的反對意見。
”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所指引的目標不僅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趨勢,也是人類社會的追求。
今天,這種追求仍然是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創造歷史活動的精神動力。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
“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
”科學,就是理論反映現實,符合客觀實際。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解釋世界”科學方法即唯物史觀的體現,也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奪取國家政權的無產階級,也適用於執政的共產黨人。
現實就是客觀實際。
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現實”在社會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和斗爭。
在這個斗爭中,馬克思主義站在無產階級一邊,代表和維護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由此也就引申出它的階級立場和黨性原則。
這一立場本身就是根本方法——為多數人謀利益。
離開這一點,就不可能產生馬克思主義。
很顯然,在資產階級那一邊沒有諸如“剩余價值”“剝削”等概念,更不承認階級斗爭的必然性﹔即使承認階級斗爭的存在,也隻能從中引申出階級調和、階級合作的途徑﹔即使是空想社會主義者,也隻能從倫理道德層面譴責資產階級。
但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立場和它的科學性並不矛盾。
無產階級和最廣大勞動群眾的立場本身就是科學——哪裡有剝削和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和斗爭——馬克思主義正是對這種因果關系的科學揭示。
現實就是唯物史觀的“物”。
透過現實,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社會發展的機理和動因。
他們把物的要素,即生產力、生產方式、物質利益等引入歷史分析中,“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麼、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
所以,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
”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看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提供了思想基礎,指出了發展方向。
可以說,在人類思想史上,隻有唯物史觀最科學、最革命、最徹底。
因此,共產黨人應該按照唯物史觀的思想路線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
現實就是復雜的社會生活。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已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復雜性:“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
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做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並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據一個共同的計劃,甚至不是在一個有明確界限的既定社會內來創造自己的歷史。
他們的意向是相互交錯的,正是因為如此,在所有這樣的社會裡,都是那種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形式的必然性佔統治地位。
在這裡通過各種偶然性而得到實現的必然性,歸根到底仍然是經濟的必然性。
”這個方法是唯物史觀的具體化,既唯物又辯証,既著眼整體又注重細節,既放眼未來又把握過程,既強調作用又不忘反作用,既考慮整體利益又重視個體願望。
這說明,唯物史觀並非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影響
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這是其價值的重要體現。
不僅共產黨人,世界上許多不同性質的政黨和組織也承認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化遺產,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研究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也比較深入細致,這反映出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在逐步擴大,其價值日益被廣泛認同。
啟發了工人覺悟。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包括以后的一個時期,空想社會主義支配著社會主義思想和運動。
這種狀況和工人自身覺悟水平相適應。
不是說無產階級一經形成就都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對多數人來說,“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足矣。
以這種想法支配的工人運動顯然不能走得更遠。
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才致力於啟發工人覺悟,並發揮了教育和團結工人階級、為工人運動制定戰略目標和行動綱領的作用。
也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當年歐洲許多國家的工人階級組建了自己的政黨。
在無產階級取得了國家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后,馬克思主義仍然發揮著指導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作用。
無產階級政黨的普遍建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諸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不斷再版和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就是這個作用的體現。
今天的共產黨人也需要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
重塑了世界形象。
自由人聯合體在當今世界並沒有出現,但馬克思主義產生170多年來指導改變世界的效果已經顯現出來:一些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率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由此也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重塑了世界形象。
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和力量成長壯大,迫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採取了一定改良措施,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此來阻止共產主義“擴張”﹔這些國家內部的社會主義運動抑制了資本勢力惡性膨脹,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者合法權益。
盡管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蘇聯劇變,社會主義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步入低谷,但是它的歷史貢獻不能低估。
俄國人用略帶悲傷的口吻指出,“我們的失敗卻幫助其他國家使它們的社會變得更像樣,有些國家則變得相當繁榮。
羅斯福的新政是最明顯的例子。
它從社會主義思想中借取了某些東西,有些甚至取自蘇聯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大規模的社會計劃和經濟計劃的先驅。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蘇聯的存在這個事實本身和臆想中的共產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威脅,甚至使反對老羅斯福總統的保守派也更願意接受(來自上面的)自由改革,以避免一場(來自下面的)革命。
在這個意義上,是我們迫使了羅斯福(和其他西方領導人)去保衛資本主義。
它變成了新資本主義,具有人道的面孔,一種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反對的那個社會很不同的資本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則堅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
哪有這回事!”
提供了精神動力。
人們有目的地創造歷史。
社會發展需要物質利益驅動,也要有精神追求和價值導向。
唯物史觀並不否認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
“我們的肉體生命是限定在一小部分的時間和空間內的,但是我們的精神生命卻並不必受此限制。
天文學對於擴大我們心靈的空間領域所做的事,就正是歷史學對於增大它的時間領域所做的事。
”事實上不僅是天文學和歷史學,馬克思主義也具有擴展人們的心靈空間、延長人們生活時間的精神力量。
“人類歷史不僅有上升的過程,而且有下降的過程。
無論如何,我們離社會歷史開始下降的轉折點還相當遙遠”。
這說明,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歷史必定還有進步的余地和空間,人類還有巨大能量和潛力可以開發利用。
對於共產黨人來說,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雖然漫長,但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和內在邏輯力量,將有助於樹立堅定理想,提供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馬克思主義的成功案例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中國共產黨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這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功案例,也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生動體現。
目標導向。
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認為,俄國十月革命以后的共產主義運動、社會主義運動具有“目的意識性”或“自我意識性”。
日本學者石川禎浩進一步指出,拋卻科學社會主義這種“知識”的重要性,就不可能理解俄國革命以后的革命運動。
中國當然也不可能是例外。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共產黨宣言》已發表73年,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也已進入第4個年頭。
因此,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早期先進分子對這種“知識”接受的結果,並不是國內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產物。
只是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必然要經歷若干階段,才使這一目標不斷具體化。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是,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具體地說,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個奮斗目標,與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從而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活動更加自覺自信。
問題意識。
我們黨以現階段奮斗目標為導向反觀社會,發現了制約這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由此也產生了強烈的問題意識,這集中體現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上,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但是這個矛盾和馬克思恩格斯筆下的資本主義“問題”已有性質上的差別,並具有新的時空特征:“時”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不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也不是資本主義階段,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改變﹔“空”說的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
正因如此,就不能也不需要照抄照搬別國的經驗和模式,完全可以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當代中國的實際和時代特征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辟新的道路。
當然,這條道路上也充滿著矛盾,其根源仍然是物質利益的沖突。
如果調節不當,也會發生社會分化和階級斗爭。
因此,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黨人,也必須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把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取向,把社會矛盾轉化為推動發展和進步的動力。
道路選擇。
在戰爭與革命的歲月,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解決了舊社會的主要矛盾,建立了新中國,為加快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創造了前提。
在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又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人類解放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依據在於,正是在這條道路上,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得以加速。
這個事實說明,作為一種生產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適應了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要求﹔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基本適應了經濟基礎的需要。
也正是從“基本適應”中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教授)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責編:宋美琪、張莉)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克思主義社會理想_百度百科
馬克思主義崇高社會理想的確立,為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指明瞭奮鬥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激勵着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生產資料 ...
- 2從唯物史觀看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途徑分析及其系統反饋
兩人對於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安排是理想,此理想是立基於對於當時資本主義制度. 矛盾的論證,而這論證又是立基於對於以往人類社會大幅社會經濟歷史進程( 針對.
- 3共產主義理想的價值魅力--理論-人民網
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思想散發著共產主義理想的價值光芒.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 ...
- 4共產主義是否得以和平實現?五個問題左右了馬克思的政治理論
對於那些把農村公社理想化的人來說,這似乎不僅是一種小恩小惠。 一八八一年二月,俄國的扎蘇里奇致信馬克思,並問道,「農村公社 ...
- 5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馬克思很蠢嗎? - Medium
馬克思認為:理想的勞動,是將自己的想法實現的一個過程。在過去,工作雖然也非常辛苦,但至少是一種「自我實現」。對於一個鞋匠來說,他腦中有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