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月圓月缺--科技--人民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代學者沈括精研天文物理,在其代表作《夢溪筆談》中生動詮釋了月相圓缺的原理:月球自身不會發光,太陽光照在上面才讓它明亮起來。

時日推移,日月之 ... 首頁 黨政 黨網·時政 人事 反腐 理論 黨史 黨建 要聞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教育 房產 科普 觀點 人民網評 三評 人民財評 人民來論 人民訪談 互動 領導留言板 黨建雲 強國論壇 維權 可視化 視頻 圖片 圖解 地方 京 津 冀 晉 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皖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渝 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鵬 雄安 舉報專區多語言 | 合作網站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紀念網 鄧小平紀念網 人大新聞網 工會新聞網 中國僑聯 學習強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組部12380舉報網 全國哲學社科工作辦 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旗幟網 國家保密局 人事考試網 科普中國 知識產權 中國城市網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登錄 退出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日報報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汽車報 中國能源報 健康時報 証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網 諷刺與幽默 中國城市報 新聞戰線 人民論壇 環球人物 中國經濟周刊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周刊 旗下網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球網 海外網 人民圖片 人民視覺 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網>>科技 詩詞中的月圓月缺 2018年10月18日09:28|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詩詞中的月圓月缺 凌晨時分,大部分人已經進入了夢境,已經過了下弦的一彎殘月悄悄從北京CBD那一群摩天大樓之間緩緩升起。

Steed攝 1月31日超級月全食上演,月亮展現出從初虧到復圓的美妙景像。

黃丹丹攝 又要到農歷十五月圓之夜了。

現代人知道這是地月運動形成的現象,古代人也早就觀察到了月亮這種周而復始的變化,並把它記錄在詩詞文章中。

月相:日耀生光,盈虧有序 “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

” ——沈括《夢溪筆談》 宋代學者沈括精研天文物理,在其代表作《夢溪筆談》中生動詮釋了月相圓缺的原理:月球自身不會發光,太陽光照在上面才讓它明亮起來。

時日推移,日月之間位置變動,照射區域不同,人間就有了視覺上的盈虧變化。

現在我們知道,月相圓缺確切來講,是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相對位置規律變動的結果。

地球自轉一圈的周期為一日,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的周期為一月,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周期為一年。

地球自轉催生晝夜更替,月球公轉出現月相盈虧,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存在造成四季變化。

年月更迭,周而復始,毫不留情將一代代人湮沒進歷史的洪流中。

通常來講,月相變化分為8段,依次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接著又到了新月。

一個周期稱為朔望月,時長為一個農歷月,平均29.53天。

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寫的是峨眉月——黑月過后,月球向東公轉,位於太陽東邊,西月面被照亮。

“一道殘陽鋪水中”之后,夜色漸濃,鐮刀形峨眉月懸在西方天空,凸面朝西。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則寫的是滿月,農歷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太陽對面。

日落月出,整夜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東漢時期,我國先賢們就認識到月球運動影響海潮漲落。

《論衡》記載:“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同”,這在世界古天文史上有前瞻意義。

新月的朔日和滿月的望日牽動潮汐漲涌,朔日往東上漲,望日往西上漲。

月食:蛤蟆啖月,血月吐焰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虫。

” ——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唐代詩人盧仝曾揮毫1677字描述月全食現象及過程,其中有“望日蝕月月光滅”之語。

在古人看來,太陽和月亮是天地陰陽變數的“操縱者”。

日月光滅可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兒,十有八九是“妖物作祟”,於是民間涌現出“吳剛伐樹”“蝦蟆吞月”“天狗食月”這些傳說。

一旦月食發生,便敲鑼打鼓驅趕啖月的妖物,從《鵲橋仙·月蝕》中“鑼篩破了,鼓擂破了,謝天地早是明了”詞句中可見一斑。

月食中發生概率最低卻最為壯觀的要數月全食,可一睹“血月吐焰”的奇絕景象。

“血月”在信奉“天人感應”觀的古人眼裡是大凶之兆,需通過“月變省刑”化解。

從現代科學視角看,“血月”其實是地球大氣層作用的結果。

月全食時,太陽光經過大氣層,像通過三棱鏡一樣發生色散,隻剩波長較長的紅光穿透過來,偏折到月面上,月球被染成暗紅或紅銅色的“血月”。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食和月相兩類天文現象觀測起來非常便捷,目視或借助天文望遠鏡均可。

無論是“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的古時,還是全民共賞“超級紅月亮”的今朝,人們對這位“近鄰”的關注未曾挪移,而視角將更為縱深。

(劉會中)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6月6日凌晨天宇將現“半影月食”現象,我國可見全過程月偏食現身天宇中國下次見到精彩月食要等到2021年“超級月亮”巧遇“月全食”天宇21日上演“超級紅月亮” 客戶端下載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智作 熱門排行 1想讓孩子長個子?家長別錯過這個關鍵的時…2“神箭”在弦,再度問天!神舟十二號載人…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服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京網文[2020]5494-1075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評論 分享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