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引領多元性別先鋒巡迴全台發揚LGBT精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打多元性別觀點的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簡稱「酷兒影展」),在影展遍地開花的台灣,仍有比想像中更多的影迷支持。

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八年,即使今年受疫情 ...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引領多元性別先鋒巡迴全台發揚LGBT精神 《穆克斯》(Finlandia,2020)劇照。

(圖/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提供) 主打多元性別觀點的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簡稱「酷兒影展」),在影展遍地開花的台灣,仍有比想像中更多的影迷支持。

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八年,即使今年受疫情影響,實體影展僅剩3.5天(10/8晚上開幕至10/11),但影迷仍可以透過線上平台觀賞今年的「酷兒」選片。

包括沉重的俄羅斯車臣恐同實景《沒有彩虹的國度》(2020);瑞士片《肌膚的選擇》(2019),從一位同志圈外者的角度觀察青少年性別認同;另還有一系列來自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以及泰國發展成熟的BL專題,選項多元豐富。

電影線上放映至10月底,接著酷兒影展會到台灣各地巡迴放映至11月底。

別以為酷兒影展選的都是離經叛道、驚世駭俗、挑戰傳統的電影,事實上其主打片大多走親民路線,策展人希望全世界各地來自不同族群、文化、性別、性傾向的故事,都能透過影像展演被大眾認識與理解。

當性別議題在台灣影壇衝撞 在台灣,完全關注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的影展不多,「即使金馬影展固定規劃『性別越界』單元,其他影展每年也會選一些性別主題電影,但有系統地探討LGBT主題的單位仍屬少數。

」曾擔任過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簡稱「女影」)策展人,於2014年創辦酷兒影展的林杏鴻(Vita),如數家珍地介紹影展選片及歷程。

「由於酷兒影展規模不大,每年選片會強調每一部的代表性,例如原住民、青少年、跨性別者,還有DragQueen,今年的開幕片《巴黎扮裝皇后》(2021)正是以此為主題。

」Vita分享其觀後感,她覺得《巴黎扮裝皇后》有點類似結構完整的書籍,脈絡化地串起LGBT歷史,影片呈現出DragQueen最初在巴黎的處境,而後經歷一番演變,與主流文化相互碰撞後逐漸有了新的形貌。

談到歷史沿革,酷兒影展也是在台灣影展發展進程中衍生的產物——時間倒回2005年,Vita當時正參與女性影展的選片策劃,她發現歷史超過十年的女影漸漸有了不同於初始的思考: 「女影選片是否只能選『女導演』拍攝『女性議題』的作品?」千禧年後,Vita察覺越來越多女導演將「女性視角」擴及至不同的生活面向,這也為當時台灣唯一聚焦「性別議題」的影展開拓新的眼界。

但女影選片的大原則依然不變——影片導演必須是生理女性,或者雙導演中的其中一位需為生理女性——這使許多具「女性視角」但導演非女性的電影無緣在女影亮相。

舉例來說,2002年陳俊志導演推出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委拍的《玫瑰的戰爭》,雖談及與女性息息相關的性騷擾議題,但陳俊志這位「生理男性」導演的作品卻無法進入女影殿堂。

從女性視角到另闢酷兒新天地 「究竟為何女性視角?」Vita在2005年擔任女影策展人時持續思考,女影自1993年創立超過十年後,能如何超脫既有的限制,展開更廣闊的性別冒險?她在那年的女性影展策劃兩個獨立單元:「男導演女視角?」與「酷兒影像專題」。

Vita企圖讓焦點不只在拍攝者的生理性別,而更專注於性別議題的多樣性。

然而,她也理解每個影展各有其使命,必須在有限的空間與條件中鼓勵、推廣特定範疇的作品,女性影展即以生理女性創作的影片為主角,因此,若想開展海納百川的「多元性別議題」影展就需另闢新天地。

「女性影展是從19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發展出的『理論派』影展,這麼多年來培養出一批菁英式影迷,其策展論述也偏向學術理論;相較之下,酷兒影展的氣氛比較歡樂鬧騰,同時帶著大眾教育意義,其設定也較平易近人、雅俗共賞。

」同時策劃過女影與酷兒影展的Vita,言簡意賅地說明這兩個影展的定位與調性。

2011年Vita與友人共同創立「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即為酷兒影展的籌備組織,「因當時台灣已推出多元成家方案,卻還未有一個全方位探索當代性別議題的影展。

」直到2014年,「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理事長林志杰(Jay)與Vita以共同策展的形式,催生出台灣第一屆酷兒影展。

他們的視角特別聚焦於亞洲,2015年創立「亞洲酷兒影展聯盟」。

Vita說明,「台灣作為性別意識較進步的國家,就想試著成為亞洲LGBT群眾的連結點。

後來澳洲、紐西蘭、夏威夷都加入,再更名為『亞太酷兒電影節聯盟』(AsiaPacificQueerFilmFestivalAlliance,簡稱APQFFA),現在共有26個國家、30個結盟影展。

」 當LGBT電影邁向後同婚時代 看向亞太各國的酷兒影展,有些並不像台灣這麼幸運,可以在電影院公開放映LGBT電影。

Vita分享道,「我們曾邀請一位巴基斯坦導演來台灣參加論壇直播,那位導演事先要求直播不能拍到臉,因為巴基斯坦的國教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對LGBT族群的仇視使該導演擔心曝光。

」 https://www.facebook.com/tiqff/posts/1697493857122330 另外還有一些酷兒影展處境艱難的案例,如印尼的酷兒影展遭政府封殺;越南因經費不足而停辦;中國會以「快閃」模式在火車車廂中播映影片(一碰到公安就立即撤片)⋯⋯ 相較之下,台灣酷兒影展一開始即能進到電影院,曾嘗試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接力,馬拉松式地(後來也曾加入台南)舉辦長達一個月的放映,「這大概是全台灣週期最長的影展。

」Vita笑道。

而在影展期間外,策展人於2016年起再推出「愛深耕彩虹生根|性別電影放映計畫」,帶著影片遠走偏鄉巡迴宣傳LGBT精神,甚至到離島推廣酷兒電影。

「地方的觀眾,不一定像在都會區那麼容易接觸到各式影片,當我們深入社區放電影,就有機會開啟更多對話的橋樑。

」懷著使命感推動著每年影展活動,Vita顯得有些熱血。

今年(2021)除了碰上疫情,也是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滿兩年,酷兒影展以「後同婚時代」為主題,在影片的選材方面更加細膩。

「在『同婚』越來越日常化的今日,企業也會更加關注這個群體的需求,例如今年GUCCI與酷兒影展合作,品牌為展現其包容與前衛性,首推時尚片《穆克斯》(2020)。

」 《穆克斯》是關於時尚界人士到傳說中的原民地區取材,後來與當地人結下友誼的故事,片中找來為英國版《Vogue》拍照的攝影師蒂姆沃克(TimWalker)到墨西哥,拍攝原住民中的跨性別群體「穆克斯」(Muxes)。

今年正巧《蒂姆沃克:美妙事物》個展從英國巡迴到台灣,目前正於台南奇美博物館展出,看完電影還可以再延伸觀展。

當我們面對「後同婚時代」,腦中會浮現哪些想像?其實同志族群在婚後也會遭遇養育孩子、親子相處,甚至離婚、家暴等一般異性戀婚姻中可能發生的種種狀況,同婚合法並非童話的幸福快樂結局,其後更多是悲歡交織的生活日常。

當這些多元歧異的故事匯積成一部部新酷兒電影,大眾便擁有更多機會打破對多元性別的貧乏認知,觸碰到勇敢且平凡的酷兒們立體多樣的生命風采。

在這同婚合法新時代,「酷兒影展」持續為台灣電影注入對LGBT族群最溫柔的關懷。

|延伸閱讀| 永遠的美麗少年:「琪姊」陳俊志活出龐克酷兒熱血人生 女性導演「不無聲」:柯貞年、陳芯宜開創屬於他們的電影新局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化.電影 日期2021/11/13 文字/游千慧 圖片/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提供 編輯/游千慧 核稿/蘇曉凡 加入書籤 分享文章 複製連結 列印 游千慧 現任《VERSE》網站執行主編。

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畢業,曾任《放映週報》、《藝術家》、《紀工報》、《關鍵評論網》、聯合報系《500輯》編輯。

期能透過網路平台持續編稿、撰文,繼續尋找另類的感覺、思考、話語及生活方式。

更多游千慧的文章 相關文章 RelatedArticles 國際.觀念.電影 當《捍衛戰士:獨行俠》大賣時,軍事與戰爭片是個好生意嗎? 當影視圈都在追求「大IP時代」的效益時,在商言商,需要投資大場面與大調度的戰爭類型電影還有搞頭嗎? 國際.觀念.電影 睽違36年,《捍衛戰士:獨行俠》是商業娛樂大作,還是新冷戰政治宣示? 由湯姆.克魯斯所主演的《捍衛戰士:獨行俠》不僅叫好又叫座,這齣睽違36年的續集更創下巨星演員從影以來生涯最佳開票紀錄,但你可曾知道,當年拍完第一集後,阿湯哥可是極力想與這部電影劃清界線,甚至直言「這可能會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電影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TopGun》台灣片名譯為《捍衛戰士》,其他華語國家或地區皆翻譯成《壯志凌雲》,然而當國民黨政府還在中國大陸時,確實有部軍事電影叫《壯志凌雲》(1936年)。

原以中國東北抵抗日本為背景,囿於蔣政權先反共再抗日的政策下,腳本被審查反覆的修改,最後變成抵抗匪徒侵略的模糊說法。

人物.文化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在劇場界活躍將近四十載的劉若瑀,於2021年接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董事長一職。

從與「優人神鼓」在山林裡排演練功的生活轉身「入世」到熱鬧的士林,打破了許多人對劉若瑀的想像。

北藝中心歷經九個寒暑的曲折,漫長而艱辛,2022年3月,終於正式開啟試營運,讓台灣多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地標與重要藝術機構。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VERSE》社長張鐵志和劉若瑀董事長進行了一場深刻的長訪談,分享對北藝中心未來的展望,尤其是對青年世代創作者的期許,以及如何讓台灣在十年之後,可以成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重鎮。

文化.閱讀.音樂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繼2004年《聲音與憤怒》、2010年《時代的噪音》後,作家akaVERSE本刊社長張鐵志再度回到他的「老本行」——搖滾樂的文字書寫。

最新出版的《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將許多「還沒被好好說過、但應該被知道的搖滾故事」紀錄成冊,橫跨多方領域的香港作家廖偉棠特別為此書寫推薦序,並回應作家「搖滾樂就是要takerisks」的核心精神。

戲劇.文化 思劇團:從大稻埕到東南亞,「戇膽」陪伴表演藝術 大稻埕內的一棟百年街屋內,藏著一座「思劇場」。

它不只是劇場,更是一處激發交流與創作火花的場域,這九年之間與17個不同國家、超過150位藝術家及團隊合作過。

將藝文平台從大稻埕拉升到台灣與國際,過程裡,思劇團的兩位靈魂人物——林珣甄與高翊愷,憑的不過是一股「戇膽」(gōng-tánn)精神。

文化.觀念.閱讀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成立於1982年的允晨文化,在2022年邁入40年。

從早年開創譯介人文社科、經典文學的書系,到出版多部重量級政治、思想、學術人物回憶錄,以及中國流亡與異議作家書籍,40年來,允晨始終深耕人文領域。

在允晨任職超過三十年的發行人廖志峰表示:「下一個40年,允晨會繼續發掘有意義的好書,人生的時間有限,但這些書的生命一定會超過我的生命。

」 人物.文化.重磅 有植物、自然光和貓的地方,讓我安心:插畫家卓霈欣 《VERSE》第11期封面邀請2021年榮獲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台灣插畫家卓霈欣描繪她理想中的圖書館。

「植物、自然光和貓,任何有這三者的地方都能讓我很安心地窩上一整天。

」即使現在已經鮮少踏入圖書館,但她仍難忘懷在繪本區留下的回憶,「因為讀者通常是孩子,閱讀時常常會有驚喜,有創意的塗鴉、粗心的汙漬,甚至是撕摺的痕跡,每每掀開一頁,心情便會隨著被加工過的頁面起伏。

」 地方.文化.生活 太平青鳥:一個山城的書店,與一個基隆的新起點 透過與建築師黃惠美、太平青鳥主理人蔡瑞珊與張鐵志、書店副店長胡維銘、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這五位太平青鳥靈魂人物的採訪,重新梳理這座山城書店的全貌與精神。

文化.生活.閱讀 不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書店,所以「一間書店」誕生了 要在這場瘟疫蔓延時開店實屬不易,倘若開的是書店則更加艱辛,然而「一間書店」就這麼誕生在當前疫情高峰下,主理人威利愛書成痴,他深知一個供給人們閱讀的第三空間有多麽重要。

閱讀設定 0 夜間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