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商業 - MBA智库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連鎖商業(Business Linkage)連鎖商業是指商業活動中若幹個同行業的店鋪以共同進貨,共用統一的經營技術或是經營同一種商品的方式聯繫起來,以實現提高規模效益為目的的 ... 連鎖商業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連鎖商業(BusinessLinkage) 目錄 1什麼是連鎖商業 2連鎖商業的實質[1] 3連鎖商業的特征[1] 4連鎖商業的類型[1] 5連鎖商業發展的作用[1] 6連鎖商業發展的措施[1] 7連鎖商業的發展現狀[2] 8中國連鎖商業的發展趨勢特征[3] 9連鎖商業的競爭環境[4] 10參考文獻 [編輯]什麼是連鎖商業   連鎖商業是指商業活動中若幹個同行業的店鋪以共同進貨,共用統一的經營技術或是經營同一種商品的方式聯繫起來,以實現提高規模效益為目的的一種商業經營方式。

[編輯]連鎖商業的實質[1]   連鎖商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是連鎖商業以其新的經營特點,適應了現代大工業發展和消費需求變化的需要。

連鎖經營的實質,就是把現代大工業、大生產的組織原則,應用於商品流通領域,以達到提高協調運作能力和發揮規模效益的目的我們知道,商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多種要素的競爭。

這種競爭一般是通過企業採取一定的經營方式反映出來的。

從這種意義上講,商業企業間的競爭,實際上也是經營方式的競爭。

就同類商業企業而言,它們所經營的商品品種、質量、包裝、價格等等,並無顯著的差異。

因此,企業要想擴大市場的占有份額,取得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創新並採取適應消費需求變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才能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編輯]連鎖商業的特征[1]   連鎖商業是以標準化、規範化為基本特征的。

它突破了傳統的商業企業以單獨店鋪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實現零售經營規模大型化,創造出符合零售經營本質要求的現代化零售經營方式。

一般要求做到幾個“統一”,如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商店標識、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範、統一廣告宣傳和統一銷售價格等等。

這些“統一的目的,就是使連鎖企業的店名、店貌、商品、服務標準化;採購、送貨、銷售、決策、經營專業化}商品購銷、信息彙集、廣告宣傳、員工培訓、管理規範統一,從而把複雜的商業活動分解為象工業生產流水線上每一個環節那樣相對的簡單,以提高經營效率,實現規模效益,增強競爭能力。

[編輯]連鎖商業的類型[1]   連鎖商業目前國際上存在著多種類型,如按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集中程度劃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正規連鎖(亦稱直營連鎖)。

  這是同屬於一個資本的統一經營的若幹企業的連鎖,即一個產權主體經營的“多店鋪商店。

其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統一,實施人財物、產供銷等統一管理。

這種類型的連鎖是由連鎖集團公司(或總部)直接經營其所屬分店,實行幾個“統一。

  (2)特許連鎖(也稱加盟連鎖)。

  這種類型是總部與加盟店簽定合同,各加盟店對店鋪擁有所有權,經營權集中總部。

各加盟店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經營總部的某種商品,使用統一商標或服務標記,並按銷售額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總部支付特許使用費。

  (3)自由連鎖(亦稱自願連鎖)。

  這種類型是各成員店在保留單個資本所有權的聯合經營形式。

總部與成員店之間是協商和服務的關係,實行統一採購和送貨、統一使用信息和廣告宣傳、統一制定銷售戰略,但各成員店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各成員店每年按銷售額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總部上交加盟金以上三種類型,是國際上採用的主要形式。

可以說,連鎖經營的最大特點在於眾多店鋪統一經營的規模優勢,能夠發揮出最佳的規模效益。

[編輯]連鎖商業發展的作用[1]   (1)實行連鎖經營對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速實現流通產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因為這種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便於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突破傳統的流通模式,形成新的產銷關係和批零關係,從而推動新的流通體制的建立和流通網點的合理配置。

應當說,這是實現流通現代化的一項重大改革。

  (2)發展連鎖經營可以加速國合商業經營機制的轉換。

因為連鎖經營不單純是經營方式的改革,還涉及到商業企業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產權關係、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關係的重新調整和重大變革。

這必將推動國合商業轉換經營機制,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步伐。

  (3)通過發展連鎖經營,可以進一步發揮國合商業在流通領域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強政府對市場物價的調控力度。

由於連鎖經營能夠壯大國合商業的實力,擴大企業聯合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使國合商業在搞好市場、穩定物價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4)發展連鎖經營,有利於指導生產,引導消費,保護消費者利益。

連鎖經營規模大,大批量採購,能夠引導廠家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促進新產業、新產品的建立和開發。

同時,由於實行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可以保護優質名牌商品,抵制假冒偽劣商品,保護消費者利益。

  (5)發展連鎖經營,組建大型連鎖集團公司,形成實力雄厚有競爭能力的貿易企業,有利於開拓國際市場。

而分散的中小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是沒有能力與強大的企業進行競爭的。

  (6)通過發展連鎖經營,還有利於重組國合商業批發體系,建立現代化的批零關係和工商關係,實現生產、批發、零售、運輸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國合商業的經營索質,更好地發揮批發企業的功能和優勢,搞活批發企業,從而改善國合商業的企業形象。

總之,發展連鎖商業是流通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我們應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加深認識,積極推進,逐步完善。

[編輯]連鎖商業發展的措施[1]   1.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連鎖經營是當前流通體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各級政府尤其是商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納入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安排規劃。

上海市1994年2月在商業工作會議上制定了有關政策,對連鎖店的發展作出了規劃和安排,併列入了上海商業發展的計劃之內。

北京市在發展連鎖經營上堅持四個結合,即:一是與商業發展總體規劃相結合,並納入城建總體規劃;二是與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相結合;三是與保證居民“菜籃子”、“米袋子”供應相結合;四是以企業自我發展為主與國家適當扶持相結合。

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2.做好宣傳,統一思想連鎖經營是一件新事物,人們對它的認識程度不同,甚至還存有某些誤解。

因此,首先需要在輿論上和理論方面做好宣傳工作,要介紹發達國家和地區連鎖經營的情況、經驗,分析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經濟條件及其優勢和弱點,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不同行業的具體特點、歷史文化傳統、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等,從實際出發,既要積極發展,又不能不顧客觀條件生搬硬套外國的經驗,匆忙上馬。

  3.明確方針,抓住重點。

發展連鎖經營必須明確方針,就是企業自我發展為主與國家適當扶持為輔的方針。

因為連鎖經營是一種企業行為,應更多地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自主地實行連鎖,而不應也不能完全依賴國家。

國家適當扶持,主要是指從巨集觀上指導,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政策,為企業剖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併在連鎖經營發展初期給予引導和必要的支持,使其健康發展發展連鎖經營的重點,從地區看首先應放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從類型講應重點發展以經營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為主的便民連鎖超市這兩種形式其它兩種形式應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條件逐步發展,至於組建大規模韻直營連鎖企業,原則上應當先發展區域性的,待取得一定經驗,條件具備後,再逐步發展為跨地區的乃至全國性連鎖集團。

  4.打破界限,開展競爭。

發展連鎖經營主要是採取經濟的辦法,兼顧各方面利益,實行自願連鎖,不能用行政辦法“拉郎配”。

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狹隘的部門利益的阻力,打破部門、行業和地區分割和行政隸屬關係及所有制方面的限制。

  5.加強立法,建立規範。

連鎖商業是建立在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基礎上的一種經營方式與組織形式,它採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物質技術手段,必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因此國家和各級政府加強連鎖商業的有關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服務規範的建立,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關鍵性工作。

發達國家都制定了有關連鎖商業的法規和政策。

如美國有l4個州制定了連鎖加盟法,日本在60年代提出了零售商業連鎖化政策。

為適應連鎖商業的發展,我國必須加速立法工作,建立有關服務規範,以促進連鎖商業按標準化和規範化組建、運作,健康發展。

除國家統一立法外,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根據其具體情況,也應制定相應的法規。

  6.培養人才,開發軟體發展連鎖商業需要有一批既掌握先進管理理論、熟悉營銷業務、具有開拓精神,又會運用現代技術設備和手段、有較高素質和合理結構的管理人員,現在我們很缺乏這方面人才,必須採取各種辦法,抓緊培養人才,如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研習班等,對企業現有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各類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增加這方面課程的教學任務,以滿足連鎖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連鎖企業的發展與現代化的通訊技術和其它管理、辦公技術設備和手段的應用是分不開的。

如電腦、通訊網路技術、POS系統、條形碼應用、電子轉帳作業系統、自動訂貨系統(EOS含訂單制)、電子廣告等等,都是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

我們要抓緊管理軟體的開發應用,以提高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運作效率,充分發揮其優勢。

  7.逐步完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的連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諸如經營管理不規範、人員素質差、規模效應未充分發揮出來,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應分別具體情況和實際條件,採取相應的措旌,積極加以改進和規範,逐步完善,使我國連鎖企業走上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的健康有序發展的道路。

[編輯]連鎖商業的發展現狀[2]   連鎖商業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許多流通企業積極採用連鎖經營方式,來增加市場競爭力,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連鎖經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顯示出一定的優越性。

如上海華聯超市公司已擁有380多家門店,列全國規模、銷售、利潤三個第一。

我省連鎖商業發展也較快,連鎖商業遍及百貨、食品、蔬菜等多種行業。

據統計,到1998年底,全省已有258家連鎖企業,1825家連鎖門店。

杭州市區有連鎖企業30家,連鎖門店412家,98年銷售額達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

其中全省最大杭州金龍超市公司擁有門店25個,年銷售額3.24億元,同比增長83.1%。

寧波市有連鎖企業37家,連鎖門店346個,98年銷售額為21億元。

在短短的幾年中,有的連鎖企業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採用了電腦管理,建立了配送中心,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如杭州金龍超市公司和寧波南大超市公司發展勢頭較好。

但從整體上看,我省連鎖商業發展也面臨著以下主要問題:   1.連鎖企業數量太多,規模太小。

  有關資料表明,全國平均每家連鎖企業擁有門店僅14家,我省僅7家。

杭州市和寧波市分別為14家和9家,連鎖企業平均銷售額杭州市和寧波市分別為5300萬元和5700元。

有的連鎖企業銷售額不足2000萬元。

即使全省最大連鎖企業金龍超市公司也僅3.24億。

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連鎖企業在擁有門店數和銷售額上差距很大。

而發達國家一般的連鎖企業也有數百家,著名企業有上千家和上萬家。

銷售額多以百億美元計,大得實在令人吃驚。

如世界著名的連鎖企業沃爾瑪98年底在全球擁有2943多家連鎖門店,幾千億美元銷售額。

麥當勞肯得雞、比薩等餐飲連鎖門店有幾千上萬家。

根據日本連鎖經營發展經驗來看,門店數要達到3000家以上,才能形成連鎖配送規模效益。

而我國連鎖企業大多數經營規模偏小,沒有真正形成規模經營。

如杭州市商業局下屬企業解百、百大、金龍、友副、蔬菜、食品等公司都各自開辦了連鎖企業,加上其他系統開辦連鎖企業,杭州僅130萬人口城市,有30家連鎖企業。

由於許多企業自身條件不具備,盲目上馬,結果開辦幾年,虧損纍纍,只得清理停辦或被別人兼併。

如省供銷社興合超市被金龍兼併,市食品公司“菜籃子”連鎖超市已清理停辦。

總之,目前,連鎖商業的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經營分散,集中配套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2.連鎖經營類型單一。

  連鎖經營一般可分為直營連鎖,特許連鎖和自願連鎖三種類型。

這三種類型,在發達國家都有比較成功的範例。

有的連鎖企業對不同的區域採用不同的連鎖方式。

而我省目前發展的連鎖商業,多大是採用直營連鎖,大多數門店都由總部投資和租用。

如杭州市金龍和寧波南大超市基本上都由總部投資,門店由總部租用。

在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情況下,連鎖企業本身產權制度並不十分明確的前提下,門店的產權關係更不夠清晰。

由於門店的職工切身利益聯繫不緊密,致使他們積極性不高,多數門店經營效益低下。

這樣單一的連鎖方式,不利於調動門店的積極性,集中性和靈活性沒有更好的有機結合。

  3.連鎖經營類別單一。

  國外連鎖商業的發展涉及到各個行業。

如百貨、食品、蔬菜、餐飲、服務、製造、生產資料等多個行業。

而我國目前連鎖經營類別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百貨業。

在餐飲、服務、製造等行業發展連鎖經營的很少。

而國外許多連鎖企業是利用名牌效應或企業知名度發展起來的,其經營範圍涉及到市場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單一品種,也要利用其品牌效應,千方百計把生意做大。

如美國規模第二大的比薩連鎖店,生產一種叫比薩餅,在全世界擁有10000多家分店,10多億美元資產。

又如香港金利萊、美國哈曼頓等服裝連鎖店。

在我國也有許多名牌和知名企業,沒有利用名牌效應來發展連鎖企業。

  4.連鎖經營管理不規範。

  組織形式的聯合化和標準化是連鎖經營的前提條件。

只有對門店實行統一採購配送,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服務規範,才能體現連鎖經營的優勢。

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沒有標準化的商品和服務,那就是“連而不鎖”,“形似神不似”。

我省目前的連鎖經營註重於形式,僅僅在店名裝修,開架售貨上實行統一,而管理上則仍然沿襲單店的操作模式。

在商品配送,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沒有達到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要求。

[編輯]中國連鎖商業的發展趨勢特征[3]   中國連鎖商業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導入、起步的階段,21世紀初已進入快速成長期。

2001年以來至今,年增幅都超過30%,隨著規模的擴大,規範程度提高,業種增多,業態逐步完善,中國連鎖商業企業日趨走向成熟。

通過對2002~2006年連鎖百強企業調查統計數據的認真研究和分析,筆者發現,近五年來中國連鎖商業主要呈現出持續高速增長、行業集中度加強、外資商業增速明顯、購併兼併成為擴張的重要方式以及向多行業、多業態方向發展的特征,而這些特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里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一、連鎖商業持續高速增長,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的連鎖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從總體規模看,近五年,100強企業的總銷售規模平均增幅超過4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02~2006年,分別為6.0%、7.8%、9.3%、10.5%和11.2%,五年內將近翻了一番。

近五年,100強企業的門店規模、營業面積和員工平均增幅為41%、44%和39%。

從單個企業看,2002年至2006年,100強企業平均銷售規模分別為25億元、36億元、50億元、71億元、85.5億元;分別是上屆百強企業平均銷售額的1.5倍、1.4倍、1.4倍、1.4倍和1.2倍。

2002年至2006年,100強企業平均擁有連鎖店分別為169個、204個、304個、383個、691個;分別是上屆百強企業平均門店的1.3倍、1.2倍、1.5倍、1.3倍和1.8倍。

2002年至2006年,100強企業2002年百強第100名的銷售額為3.65億元,2006年百強第100名的銷售額為11.8億元,5年絕對額增加8億多元,說明百強單個企業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如表1所示)。

可以預見,連鎖經營作為新型的流通方式,將在我國流通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行業集中度明顯加強   2002年連鎖百強中前10家的銷售額達1051億元,占百強總銷售額的42%。

而2001年前10家銷售額為72億元,2002年百強前10名銷售額比上一年增加979億元。

儘管2003年我國遭受非典影響,但百家企業平均銷售額達35.8億元,前10家的銷售額達1508億元,占百家企業總額的42%,這10家連鎖企業的銷售規模均超過100億元。

2004年100強中前10家銷售額為2256億元,占百強總銷售額的45%。

2005年100強中前10家銷售額為3136億元,占百強總銷售額的44%。

2006年100強中的前10家企業總銷售規模達4073億元,占100強總銷售規模的48%,比上一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前30家企業的總銷售規模達6396億元,占100強的75%。

   而從2002年至2006年連鎖百強的統計數據顯示(見表2):前10強門店數占百強總店數的比例呈下降趨勢,由2002年的37%降至2006年的19%。

2006年與2001年的平均銷額由25億元增長到85.5億元,增長了3.4倍;平均店鋪由169個增長到691個,增長了4倍。

以上分析說明連鎖行業的集中化程度正逐漸加強,集中化和規模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

  三、外資商業在連鎖經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據統計數字顯示,在2002年的連鎖百強中,外資企業為8家,銷售總額為290億元,占百強的12%。

在2003年連鎖百強中,外商投資連鎖企業12家,銷售額586億元,同比增長59.4%,占百強銷售總額的16.5%。

在2004年連鎖百強中,外商投資連鎖企業上榜則達到了17家,銷售額1174億元,同比增長48.7%,占百強銷售總額的23.6%。

在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中,外資企業18家,比2004年增加6家。

銷售總額達1439億元,占百強總銷售規模的20%。

如果包括中外合資、合作、境外上市、國外資金註入內資企業等,則上榜企業升至27家,銷售總額達2619億元,占“連鎖百強”總銷售規模的37%。

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提高。

2006年連鎖百強中,外資企業18家,銷售額1967.2679億元;同比增長27%,店鋪6334家,同比增長15%。

  中國政府已於2004年底,取消了對外資商業的地域、數量、股權的限制,並且允許生產企業增加分銷業務,這大大加快外資商業進入中國的速度。

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到2004年年底,政府累計批准的外資商業企業304家,外資商業企業共開設分店3915個,營業面積約828.6萬平方米。

2005年是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的第一年,商務部批准設立了1027家外資商業企業,合同利用外資金額18.16億元,開設店鋪1660個,營業面積468.34萬平方米。

  目前,外資連鎖零售企業在國內一些中心城市,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歐尚、易初蓮花等9家外資大賣場在上海擁有67家門店,占上海大賣場總數的53%,零售額達163億元,占上海該業態零售總額的76%。

  外資零售企業已進入中國10年,目前在世界100強零售企業中,已有16強進入中國,可以肯定的是:今後外資進入中國零售領域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四、連鎖經營向多行業、多業態方向發展   2002~2006年連鎖百強各業態的構成情況顯示,百強企業業態構成有所變化。

2002年百強企業中除了百貨店、超市、便利店、餐飲、倉儲會員店、家電專業店外,家居建材專業連鎖店、連鎖藥店、服裝專賣連鎖店等業態也快速發展起來。

其中家居建材裝飾、服裝專賣業態,為增加的新業態。

2004年連鎖百強中又新增了折扣店、休閑飲品店。

2005年又新增IT專業店、煙草糖酒店;2006年有新增通訊店。

2004年新國家標準《零售業態分類》(GB/T18106-2004)按照零售店鋪的結構特點,根據其經營方式、商品結構、服務功能,以及選址、商圈、規模、店堂設施、目標顧客和有無固定營業場所等因素將零售業分為食雜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電話購物等17種業態,並規定了相應的條件。

  從近5年連鎖商業的發展來看,連鎖經營已引起國內眾多行業及商家的關註,並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踐連鎖經營。

連鎖經營已從最初的食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餐飲等向服裝、飲品、傢具建材、裝修、藥品、專業服務、玩具、辦公用品、通訊等更廣闊的行業、領域發展。

可以預見,今後連鎖經營會向更廣的領域和行業發展,同時,業態也會不斷創新,呈現多業態方向發展的趨勢。

  五、購併兼併成為連鎖企業擴張的重要方式   近5年來,為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形成規模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除尋求跨區域發展外,紛紛實施資本運作,進行同業購併、本地併購、跨地區兼併重組,逐步由原來的區域性公司轉變為全國性公司。

連鎖企業購併兼併成為企業規模擴張重要方式。

據統計,2005年,百強企業中有近20家已組建的企業集團或大企業進行了重組,包括資產重組、基本管理架構和機構設置重組等。

進入百強的家電企業中,50%採用了併購手段,且8次併購活動使家電企業在去年的平均銷售規模增長了67%,其門店數增長了58%,遠遠高於百強企業平均增幅。

2005年連鎖百強前10位中的內資企業共發生收購活動14起,構成了收購活動的主體,在企業規模增長中占有較大比重。

2006年被業內人士稱為整合重組年。

據不完全統計,大型併購重組事件達41起,涉及資金超過上千億。

一份來自安永的最新報告稱,國內僅有20%的零售市場處於整合狀態,零售業百強只占一成的市場份額。

可以預言,零售企業間的併購、整合將在未來5年持續升溫。

  可以預見,為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形成規模優勢,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尋求跨區域發展之外,會實施資本運作,進行同業購併、本地併購、跨地區兼併重組,逐步由原來的區域性公司轉變為全國性公司。

[編輯]連鎖商業的競爭環境[4]   一.經濟環境   1.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及基本供求態勢。

  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市場態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買方市場已初步形成,並將成為我國市場態勢的常態。

買方市場對主要處於商品零售業的連鎖商業而言,意味著行業內部競爭的激烈和來自消費者競爭約束力的增強。

從其市場競爭效應的分析來看,既存在著市場機遇的正面效應,也存在著市場威脅的負面效應。

  正面效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通過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進行企業的兼併、重組及破產,有利於改善我國連鎖業中現存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運營的效率,實現規模效益,從而形成一批能夠抵禦市場風險、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

  第二,藉助市場競爭的外部強制約束,改善連鎖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提高管理人員及員工素質,科學地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科學和營銷理論,重塑企業形象,有利於提高連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競爭的加劇必然會起到市場環境的凈化作用,有利於剋服我國連鎖商業中存在的小規模、零星分散、低效率的過度競爭,塑造有效競爭的市場模式,形成良好的流通秩序。

  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買方市場的形成意味著對每一家連鎖企業市場威脅的加大,作為連鎖企業必然要承受來自行業內部和同行業以及新加入者、供貨廠商及消費者的多方面競爭,經營不善者將遭受兼併及破產的威脅。

  第二,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細分的深化,新的市場空間越來越有限,這無疑也增加了連鎖企業市場定位選擇及市場開拓上的困難。

  2.居民收入、支出狀況及購買特征。

  城鄉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是連鎖商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些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據統計,199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2577.4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2110.81元,1998年城鎮居民收入5425.1元,人均消費支出4331.61元,五年間平均分別遞增16.05%和15.46%。

1993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為921.6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769.65元,199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2162元,人均消費支出為1590.33元,五年間平均遞增18.50%和15.62%。

全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從1993年的1148元增加到1998年的2973元,五年間平均遞增20.96%。

城鄉居民消費的提高,購買力的增強,為我國連鎖商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形成了有利於連鎖商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此外,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城鄉居民在上述方面的支出將會明顯增加,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長對連鎖商業的發展同樣存在著正負兩個方面的效應。

  正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市場容量的擴大,使連鎖商業的發展具有了消費者購買力的支持,為連鎖企業規模上的擴張、地域上的開拓和銷售額的增加提供了相對寬鬆的市場環境。

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市場將成為連鎖商業新的發展空間。

  第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進一步明晰了目標市場的層次結構,為連鎖商業細分市場,實現特色化經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有利於實現各種類型連鎖商業在市場上的互補互存。

  第三,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購買力的增強,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縱向拓展了市場空間,擴大了商圈範圍,形成了多層次的購買格局,為連鎖商業多種業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負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使連鎖商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大量資本的涌入強化了這一行業的競爭,使連鎖企業的經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

  第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與其商品購買力的增長並非同步變化,在居民商品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以後,非商品性支出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這進一步給連鎖商業的經營帶來了壓力。

  第三,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從商品、服務、促銷、價格等諸多方面給連鎖商業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不再是在短缺經濟環境中只求數量、不重質量、忽視服務的消費者,這自然也增加了連鎖商業經營的難度。

  3.國家巨集觀經濟環境。

  我國近年來經濟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與世界範圍的低速經濟增長形成鮮明的對照。

我國經濟增長具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我國經濟增長仍屬於“低效益”的增長,即所謂“粗放型”增長;二是我國經濟增長是非均衡的,產業之間、地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增長差異。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產業結構呈現出三個方面變化:   (1)從產業總體來看,我國由第一產業為主向第二產業,進而向第三產業為主演化;   (2)從不同產業的產品結構來看,逐漸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產品演化;   (3)從產業組織結構來看,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型壟斷組織對生產和流通的支配地位日益明顯。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產業結構的變化,技術進步的加快,使我國就業水平下降,失業人口大量增加,社會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

  我國巨集觀經濟環境對連鎖商業發展的正面效應:   第一,由於我國經濟增長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的收入增長往往快於或大於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工資收入的增長往往快於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這在80年代中後期尤其明顯),所以我國的經濟增長環境特別有利於連鎖經營的發展;同時由於產業之間、地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增長差異,決定了不同地區、不同業種、不同業態的零售市場環境也有較大差別,這對連鎖商業的店址選擇,連鎖經營的業種、業態選擇具有重要影響。

  第二,產業結構的演化同時也就是產品結構的演化,從而為連鎖商業商品結構的合理化、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供了可能。

此外,技術進步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演化的前提之一,技術進步不僅發生在生產領域,也影響著流通領域,從而加快了連鎖商業技術進步的步伐。

  第三,由於連鎖商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在社會面臨越來越重的就業壓力的情況下,會促使政府越來越重視發展連鎖商業對緩解就業壓力的作用,加之政府為促進連鎖商業的發展所制定的優惠政策,都將有利於連鎖商業的快速發展。

  負面效應:   第一,由於我國經濟增長的不均衡性,導致收入差異較大,收入差異的擴大不利於擴大消費規模,從而導致連鎖商業在地區發展上的不平衡。

第二,由於就業壓力增加,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使連鎖商業市場份額的爭奪更趨激烈。

  二、人口、地理環境   人口環境主要涉及到人口的總量及增長率、地理分佈、城鄉分佈、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等多個方面。

人口環境對於連鎖商業分佈狀況、市場定位、店址選擇、區域拓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連鎖商業經營中必須認真分析和考慮的問題。

  我國人口環境狀況對連鎖商業發展的正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變化產生新的市場空間,適應了新的業態形成和發展的需要,推動了連鎖超市和便民店的發展。

  第二,人口地域上的分佈不均衡勢必帶來的連鎖商業網點空間佈局上的不平衡,蘊含著連鎖商業新的市場空間,尤其對具有組織優勢、市場擴展能力較強的連鎖企業來說,以其價格優勢開發人口密度較低、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市場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第三,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人口的總量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加之人均收入水平的穩步增長,將形成更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這對連鎖商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強有力的市場支撐。

  負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人口地域分佈上的不平衡在短期內是難以消除和改觀的,由此導致兩個結果,一是人口密度高、經濟發達的區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市場風險加大;二是人口密度低、經濟落後的區域市場市場開發的難度及前期成本投入較高,由此使連鎖商業陷入兩難的境地。

  第二,人口分佈的區域不均衡所構成的市場競爭結構畸形化使市場機制的發揮形成斷層,不利於落後地區連鎖商業有效運作,進而拉大了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流通產業發展的差距。

  第三,從大中城市居民分佈的變化來看,將有越來越多的居民移民城市邊緣地帶,因此處於城市中心地帶的連鎖商業必須及早作出戰略上的調整。

  地理環境主要包括了各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多個方面。

一般來說,地理環境因素對連鎖商業的影響主要有:   (1)對連鎖商業經營中物流活動的影響;   (2)地理環境差異所造就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連鎖商業市場開拓的影響;   (3)與地理環境緊密相關的消費習慣、文化特征差異對連鎖商業跨地區經營的影響。

地理環境因素是影響和形成區域性消費特點的重要因素,在連鎖商業的經營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

  地理環境因素對我國連鎖商業發展的正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大中城市由於其良好的地理環境往往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商品貿易中心,發揮著商品集散、區域交往、商業活動等多方面的職能。

第二,由於大中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成為我國率先引入連鎖經營方式的地區,一直在我國連鎖商業發展中發揮著引入連鎖經營方式的示範作用,亦是我國連鎖商業發展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充分地體現了我國連鎖業競爭的現實格局。

  第三,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隨著國家經濟戰略重點的西移,會有越來越大的開發價值,連鎖企業在其發展的戰略規則中,不應只將眼光盯在現在的狹小市場上,而應在西部地區市場的開拓上有所作為,打破我國連鎖商業現階段發展中的劃地經營格局。

  負面效應主要有:   第一,複雜的地理環境加大了連鎖商業的物流成本,不利於商品在更大範圍內的配送,阻礙了連鎖商業的跨地區發展。

  第二,地理環境差異所造就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連鎖商業的發展形成了明顯的地區性差異,特別是對於經濟發展落後、消費水平較低的西部地區來說,連鎖商業開拓市場的空間還十分有限。

  第三,西部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他們的消費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具有較大的差異,從而給連鎖企業的商品組織、促銷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困難。

  三、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的變化對連鎖商業經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新技術的採用、新產品的開發,擴大了生產能力,加速了商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使連鎖店商業在商品組合中必須不斷地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改進了連鎖商業的硬體設施條件,提高了它的商品流通能力。

從商品更新換代方面來講,科技的進步使新產品不斷涌現,商品質量不斷提高,商品的花色品種大大增加,連鎖商業在經營中必須隨時關註新產品的開發情況及其發展潛力,在商品組合策略的運用中根據自己的定位、經營特色及經營優勢選擇新產品,這既可以為新產品市場的開拓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密切和協調與廠商的關係;又可以及時地引入新產品,拓寬商品線,擴大自己的市場範圍。

此外,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的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許多的新產品可能就是連鎖企業未來的明星商品,成為企業未來經營的支撐點。

從硬體設施的改善來講,當今物流管理技術、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不僅從“量”上,更重要的是從“質”上改變了連鎖商業的流通能力,成為一些新的連鎖業態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1)物流管理技術。

合理的物流管理是實施連鎖商業商品策略、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物流管理中,配送中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目前我國的物流管理仍處於較低的水平上,從配送中心的基礎建設到科學管理都落後於國外發達國家,連鎖經營的規模化效應難以得到體現。

  (2)電腦管理系統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商業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運輸、集中配送、倉庫的電算化管理和條形碼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連鎖商業在營運、決策方面的速度與效率,有利於總部對分店的統一管理,方便了消費者的購買。

在當今許多發達國家,連鎖商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都在不遺餘力地開發和運用新技術。

  技術環境及其變化對連鎖商業發展的正面效應表現在:   第一,新的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採用大大地提高了連鎖商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為其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提供了技術保障,有力地增強了連鎖商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提高了連鎖商業經營能力,使連鎖商業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更高層次上組織商品流通,拓展了連鎖商業的市場空間。

  第三,使連鎖商業能有機地銜接購銷運存各個環節,保障經營活動過程富有效率。

  第四,新產品的不斷涌現,產生了許多新的市場機會,使連鎖商業在商品選擇上具有了更強的靈活性。

  第五,為連鎖商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營銷活動提供了必備的技術條件和技術手段,使其營銷的管理活動更加科學有效。

第六,新技術的採用,提高了連鎖經營的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有利於實現連鎖商業的規模經濟效益。

  負面效應表現在:   第一,新技術的涌現,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及通訊技術的運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剛剛起步的我國連鎖商業來講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第二,新技術運用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而我國連鎖商業中員工素質低是一種普遍現象,並且這一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第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使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有些產品市場剛剛打開就面臨著新產品的衝擊,使連鎖商業在這些商品的經營上所投入的成本難以迅速收回;而且商品的規格、花色、品種的大量增加使連鎖企業的商品管理更加複雜化。

  第四,技術環境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方式,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頻率,這就對連鎖企業商品組合的寬度和深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使連鎖企業必須為消費者提供一次購齊的購物環境。

  四、政治法律環境   政治法律環境是由國家的政治體制、政府的經濟政策、政治局勢、法律法規等因素構成,任何國家的政府都要通過政治和法律手段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規範和干預。

我國已制定的《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連鎖店經營管理規範意見》等都屬於對流通領域的干預。

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總體上政治法律環境的變化呈現出兩個明顯趨勢:一是政治體制正在穩定中悄然變革,朝著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演變;二是政府對流通領域的行政管理日益放鬆,逐漸向法律管制過渡,其重要標誌就是有關規流通業的法律、法規日益增多。

可以預言,我國對零售業及連鎖經營的法律規制也將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嚴。

這就要求的經營戰略和經營策略,積极參与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謀求更大的發展。

  政治法律環境對我國連鎖商業發展的正面效應有:   第一,我國政治法律環境的變化,有利於促進和規範連鎖商業競爭,逐步健全的法律管制有利於連鎖商業高起點、高層次的健康發展。

  第二,政府對連鎖商業的干預,對於防止連鎖經營出現過度競爭,引導連鎖商業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負面效應有:   第一,由於政府的政策傾斜措施,形成大量中小型連鎖企業在短期內的過度進入,大大提高了連鎖商業的市場競爭強度。

  第二,隨著法律管制日趨嚴密,連鎖商業受到的限制大大增加,縮小了連鎖商業的市場活動空間。

  五、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具體包括: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並受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技術因素的影響。

社會文化因素直接影響著人類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也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購買方式、購買行為及購買特點。

從我國連鎖商業的發展來看,實現跨地區經營和跨國經營必須充分考慮和尊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文化差異,並與其文化內涵相融合,才能被接受、被認同,也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

社會文化本身是抽象的,但也最終以一種具體的形式體現出來。

比如,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它在具體的背後所隱含的是社會文化本身的取向,黃色在中國及東南亞、南亞許多國家是“皇權”和“富貴”的象徵,而在中非許多國家則寓意著“死亡”;象數字這種具體的東西在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中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文化構成中的宗教因素是極為獨特而應予以關註的。

面對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連鎖商業在競爭中應作到:   第一,充分瞭解和分析當地的文化狀況,將連鎖商業的經營特色與當地的文化有機地銜接起來,使自己的營銷理念、經營行為符合其文化內涵。

  第二,在競爭手段的選擇上,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特點,避免與之違背。

  第三,依據當地的社會文化背景,選擇適應當地社會文化環境並有所創新的市場定位及營銷組合策略,力求達到與目標市場的有效溝通。

  綜上所述,連鎖商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紛繁複雜,影響競爭環境的因素也變化多端,只有全面、準確地把握這些環境因素,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和高效益的連鎖商業競爭策略,從而保證連鎖商業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並富有成效。

[編輯]參考文獻 ↑1.01.11.21.31.4侯善魁.論連鎖商業.商業經濟研究1995年10期. ↑董永雷.連鎖商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探討.浙江省商業工業公司 ↑操陽.中國連鎖商業的發展趨勢特征分析. ↑朱紅,宣紅岩.我國連鎖商業競爭環境及效應分析.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E8%BF%9E%E9%94%81%E5%95%86%E4%B8%9A"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赏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下载MBA智库,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或投訴舉報。

本條目相關文檔  (商業計劃書)連鎖杭州咖啡連鎖企劃書14頁 連鎖便利商業計劃書70頁 全國各商業集團開發的連鎖摩爾和準連鎖摩爾項目6頁 (連鎖經營)太陽生鮮連鎖項目商業計劃書58頁 (連鎖經營)入侵連鎖製造企業的商業化衝動7頁 連鎖零售業是如何煉成商業霸權的?2頁 美容連鎖管理商業策劃書26頁 連鎖門店商業創業計劃書35頁 商業連鎖總裁高峰論壇3頁 生鮮連鎖項目商業計劃書68頁 更多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Dan,泡芙小姐,河河,连晓雾,jane409,方小莉,林巧玲,Gaoshan2013,Mis铭,Lin. 頁面分類:商業模式 評論(共0條)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連鎖商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导航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国际MBA 商城 企业服务 個人工具 用戶登錄創建新帳號 打开APP 搜索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2,430个条目   首页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查看 條目討論編輯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載文件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链接 導航 最新資訊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德國巴斯夫集團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焦慮型依戀成吉思汗ENFP稻盛和夫ISFP諾貝爾獎西湖大學ISTP(人格特質理論) 奶頭樂理論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則情緒ABC理論垃圾人定律100個最流行的管理辭彙破窗效應21天效應SWOT分析模型墨菲定律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最後更改16:26,2015年7月14日. 智库首页- 百科首页- 关于百科- 客户端- 人才招聘- 广告合作- 权利通知-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2022MBAlib.com,Allrightsreserved.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707号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MBA智库App查看(我的>帮助与反馈>我的反馈) 知道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