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成因是因為板塊錯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震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過往許多教育或某些片段的科普知識,在「地震成因」的部分,經常會以板塊構造運動的學說,來解釋 ... 譬如火山地區岩漿庫內的岩漿增加、移動或冷卻時所造成的地震。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地球脈動環境生態科學傳播透視科學地震的成因是因為板塊錯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震識》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2017/05/15・3718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追蹤文/潘昌志|「你地質系的?」不,但我待過地質所,而且還是海研所的碩士。
無論在氣象局、小牛頓…都一樣熱愛地科與科普。
現在從事試題研發工作,並持續在《
延伸文章資訊
- 1談起地震只想到板塊運動?快來惡補丟了很久的地球科學吧
過往許多教育或某些片段的科普知識,在「地震成因」的部分,經常會以板塊構造運動的學說,來解釋板塊運動伴隨而生的地震。不過,事情才沒這麼簡單呢!
- 251. 何謂板塊運動? -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板塊構造學說(Plate tectonics)主要在說明目前發生在地球上層的構造及解釋地震發生之原因。 地球的最外部為冷而硬的可移動之岩石,稱為岩石圈(Lithosphere),其 ...
- 3板塊構造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溝。
- 4板塊運動與地震起源
板塊運動為地震創造了良好的生成條件。苜先就淺震而言(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各個板塊的邊界本身就是巨大的斷層,一旦板塊相互運動產生足夠大的應力時,斷層即產生不 ...
- 5地震的起源
該學說認為地球地表一百公里範圍為岩石圈,代表板塊本身,而一百公里至二百公里為軟流圈,是較易變形的部份,岩石圈「浮」在軟流圈上移動(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