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來西亞定義的「一家之主」,談華人女姓教育的初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依據慣例,在傳統父權社會,一家之主是Makcik Kiah的丈夫。
... 馬來西亞以族群爲基調的政策,影響了每個國民的際遇,族群政治一直是馬來西亞政治最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0/04/21,國際PhotoCredit:AP/達志影像當代評論《當代評論》半年刊乃馬來西亞「林連玉基金」出版的刊物,是一份人文和社會科學性質的半學術性公共評論,期盼負起議論公共課題、傳播思想新知、討論文化學術之使命,體現公共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精神,期待為社會提供思想養分和價值方向。
自2011年創刊迄今,《當代評論》見證並紀錄了馬來西亞社會的文化政治脈動、變遷與爭議,迎向眾聲喧嘩的時代洪流。
當年,本刊以「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民主轉型」為題創刊,旨在開拓民主討論與公共評論的空間。
六年以來,《當代評論》已出版11期,主題內容廣泛多元,含括社會運動、民主選舉、區域政治、教育政策、宗教政治等議題,並有不少高質量的深度訪談。
既面向本土,也關注世界,持續經營不輟,提供理性討論空間。
《當代評論》自創刊以來,承蒙作者與讀者的鼎力支持,不論在主題、內容、方向皆提供許多寶貴建議。
為了擴大在閱聽大眾之間的傳播與影響,在數位時代保持創新與永續優勢,決定由紙本雜誌轉型為評論網站,每週定期出版。
我們期許在網站發刊後,持續透過文字評論,關懷公共議題和思潮演變,滋養人文與社會的觀念論述,拓展言論和思想的自由疆域。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吳益婷馬來西亞以族群爲基調的政策,影響了每個國民的際遇,族群政治一直是馬來西亞政治最顯著的特徵。
但這些政策存在的性別歧視,似乎很少成爲話題,也不如族群政治般能激起廣泛議論。
首相慕尤丁日前宣布防疫期間的振興經濟方案時,曾以MakcikKiah(吉雅阿姨)的代稱來說明低收入群體(B40)將如何受惠,其中月入低於4千令吉的家庭可獲1千6百令吉援助金。
那到底哪位家庭成員可享有呢?是MakcikKiah本人嗎?根據稅務局常見問題的答案,若夫妻兩人分別報稅,上述援助金將存入當局眼中一家之主的銀行帳戶,亦即MakcikKiah該戶的一家之主。
依據慣例,在傳統父權社會,一家之主是MakcikKiah的丈夫。
即便丈夫已經退休,她仍在工作養家,仍然不是一家之主。
如果這種差異導致是族群性的,我相信會刺痛比較多人。
公民社會組織很多依據種族族群平等、文化表述的空間主體,只有少數處理性別歧視,也很少有意圖推動性別平等。
因此,性別平等和消除政策上的歧視訴求很難進入主流論述。
在一些情況下,性別歧視甚至成為一種不痛不癢的常態。
在這段無法自由出門的日子,我細讀了一本考察馬來亞和新加坡女子學校的教育歷史的著作——《SchoolingDiaspora:Women,Education,andtheOverseasChineseinBritishMalayaandSingapore,1850s-1960s》【暫譯:學校流散者:英屬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女性、教育和海外華人,1850至1960年代】(紐約:牛津出版社,2018)。
作者是目前在美國石山大學執教的歷史學者張美嫻(KarenTeohMay-Shen)。
本書以女子學校及其華裔畢業生為個案,梳理女子學校的教育史,不過,並未局限於性別和學校教育,也討論「海外華人」在英殖民政府管制下的文化選擇和社會領袖的性別視角。
該研究發現,許多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華裔女性,族群身份的認同遠強於性別意識。
本書詳細介紹兩種類型的女子學校的建立動機和後來的發展,一種是西方傳教士所設立,目的是慈善、教育和傳教;華校則是民族自強,提倡現代教育,促進華人女性的水平。
當然教會或華社領袖創辦的女子學校,都有父權的視角和期待。
圖片來源:OxfordUniversityPress從今天來看,昔日的父權觀念是保守且具優越感,在當時卻是進步的。
對華社領袖而言,他們自視爲民族領袖,且意識到女性是民族的重要成員,因此要爲女性提供現代化的教育,達到民族自强和現代化目的。
但不少女子學校畢業生發現,自身家庭和社會無法像學校那樣接受她們的新角色。
雖然如此,她們並未因此投入女性醒覺運動,那個年代,特別是華校畢業生更傾向於獻身民族解放運動,包括抵抗西方殖民主義,參與民族國家的成立等。
從正面來看,學校可以平等地對待學生,不論男女都讓他們對社會和國家有共同的認識機會,賦予相等的責任,對很多女性和弱勢群體是一項賦權經驗——即可與過去享有特權的群體(如男性受教育者)一起參與公共生活,體驗超越自我和家庭,參與國家建設的成就感。
然而,民族教育倾向漠視內部成員的權力和資源不平等結構,接受傳統社會結構的歧視,甚至視之爲可接受的常態。
民族領袖往往是這些傳統社會結構的優勢者,如果沒有民族「外敵」,他們不會傾向重組社會結構。
過去,真正能挑戰民族內傳統勢力是階級革命,但這樣的運動在21世紀幾乎已經銷聲匿跡。
20世紀上半葉,華族女子學校提供的現代民族教育,除了注重現代知識的裝備,也著重培養民族意識。
學校欲培養學生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新一代,惟對傳統缺乏反省,尤其是「尊卑」的社會關係——長幼、性別和君臣等關係。
直至今日,馬來西亞的學校仍然如此自我定位為傳承民族文化的搖籃,實際上可能已壓抑其他重要問題,特別是族群內部較弱勢者的權益。
譬如,即便一些女性在她們成長的社會,包括受教育機會,市場差別待遇,家庭地位、財産分配等,也是明顯被歧視的。
當中承受的某些傷害甚至是暴力的,如家暴,强暴等,是高度性別的。
這些來自日常、傳承,甚至會發生在她們女兒身上的差別待遇,也極少激起對既存制度的憤慨。
換言之,在建構身份認同上,長期的正規教育和社群精英論述,可能比個人切身受歧視的經歷更有影響力。
所以,張美嫻的結論——族群意識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影響力遠遠強於性別意識,雖源自20世紀初海外華人女子教育之研究,用來理解現今社會仍然充滿洞察力。
本文獲當代評論授權刊登,原文請見:身份認同建構:族群強於性別延伸閱讀: 大馬鎖國下的性別日常:政府要求「一家之主」出門買菜,女性學「多啦A夢」般撒嬌 誰的馬來西亞?從華人移民史看大馬未曾間斷的族群衝突 你我求學時都曾碰過的大馬僑生:從數據談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責任編輯:吳象元核稿編輯:杜晉軒
猜你喜歡最新發展:馬來西亞的性別平權,崩壞始於教育:校園長年「月經檢查」、教師拿「強暴」開玩笑1年前Tags:馬來西亞東南亞性別女性華人教育張美嫻More...BrandStudio2022/08/23,社會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已於8月9日播出。
隨著逐漸深入討論關於氣候變遷、戰火衝突、難民生存法則、經濟難民、緊急特況等國際議題,系列節目也來到尾聲。
最後一集,我們關注的是無論此刻與未來都會對全球造成深遠影響的「糧食危機」。
本次邀請到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人道危機回應組組長石博文參與對談,深入國際糧食問題始末,瞭解新冠疫情、俄烏戰火、極端天氣等因素如何造成當今的飢餓與糧食問題,從中爬梳未來糧食問題局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努力,為世界帶來雖然微薄但不可或缺的影響力。
現在全球的態勢就好像是從一個飢餓的人手中搶走糧食,再把它拿給另一個飢餓的人,整體而言,糧食安全依舊是大家需要深刻關注的議題。
疫情蒙上戰火硝煙,全球糧食危機一觸即發
PhotoCredit:2022InBrieftoTheStateofFoodSecurityandNutritionintheWorld自2019年至2021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全球飢荒人口已經增加了1.5億人,光是2021一整年就增加4600萬人之多。
無論是新冠疫情、極端氣候變遷、區域型武裝衝突,還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猛烈的戰火,在種種因素交互影響下,全球糧食與飢餓議題的發展已顯露衰退跡象。
根據聯合國五家機構今年共同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2021年全球飢荒人口已達到8.28億,相當於每9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必須餓著肚子睡覺;其中約2億人口因飢餓導致的營養不良而受到生理上的實質傷害、2600萬兒童因為缺乏糧食導致生長消瘦(wasting),急需治療甚至面臨死亡威脅。
很顯然,全世界正在偏離過去訂定的「2030全球零飢餓」目標。
根本性問題包括經濟貧窮與不平等、極端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各處或大或小的戰火爭端,其中戰爭衝突為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不只牽涉國際分工與貧窮問題,也直接暴露全球供應鏈的特質與脆弱性,若全球發展態勢再無好轉,恐怕難以在2030年前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營養不良。
牽一髮而動全身,深入全球糧食危機始末如今糧食問題並非像新冠疫情那樣瞬間爆發,而是經過一段時間蔓延、發酵,而後越演越烈,最終成為今日討論的「糧食危機」。
來賓陳逸潔博士仔細分析道,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造成過去前所未見的狀況──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時驟降,這直接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崩跌,整體社會需求降至最低點、經濟活動停滯。
不過到了2020年後期,各國開始從疫情打擊中恢復生機,透過各式總體經濟政策的施行調節,整體需求漸漸回升,但此時全球供應鏈的產能卻來不及恢復,供需的巨大矛盾造成過去新聞報導中的塞港、缺貨櫃、斷鍊等問題。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新冠疫情第一次全球大流行期間,2020年3月的藍色線條(能源)往下崩跌;俄烏戰爭爆發後,2022年4月的黑色線條(肥料)來到最高點。
當全球過渡到後疫情時代,整體供應鏈逐漸回穩,今年2月突然開打的俄烏戰爭更使好不容易趨向穩定的糧食情勢惡化。
作為全球糧食、化肥等重要出口國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不只因戰爭讓生產停滯,對外出口途徑也受到封鎖,當稍稍緩和過來的糧食供應又再度緊縮,整體價格自然無法控制的飆升。
此外,各國政府眼見情勢生變,為確保自身的糧食供應與價格穩定,開始採取限制出口或緊急搶購的相對應貿易措施,更直接讓原先存在糧食問題的弱勢國家的險峻情勢嚴重加劇。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截至今年,仍有23個國家採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
糧食緊縮、戰火紛亂,世界展望會攜手世界糧食計畫署迅速反應東部非洲為受到國際糧食斷鍊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包含衣索比亞、南蘇丹、肯亞等國家在內有超過2240萬人(包含550萬兒童),因為糧食問題而迫切需要人道援助。
幸好世界展望會持續監控各地的糧食問題,並總在危機爆發當下以即時行動回應難民需求。
以南蘇丹為例,長年內戰加上氣候緊急導致全國超過六成的人口需要糧食援助,因糧食危機今年底國內有超過130萬名兒童即將面臨糧食不足與營養不良的窘況。
考量當地位置與內戰威脅,世界展望會與世界糧食署、當地政府合作,透過「空投運輸快速反應機制計畫」以空投的方式進行緊急糧食援助;同時,運用社區建構生計方案(livelihood)在當地設立工作坊,透過農業培訓、種子及設備導入以提升社區韌性(resilience),並傳授女性及兒童保護相關知識,讓社區弱勢可以獲得穩定的生活改善。
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空投運輸快速反應機制計畫,事工專員確保所有糧食補給收集搬運完畢後分發在食品袋內,一切準備就緒,再分發給當地的居民。
糧食危機衝擊國內物價,脆弱家庭的兒童權利首當其衝然而,全球糧食價格高居不下的問題影響的不只是國外,國內也受到不小的衝擊。
來賓陳逸潔博士解釋,台灣算是農業資材(如種子、肥料)的主要進口國,所以全球糧價高漲的問題勢必對台灣造成影響,其中各級產業面臨到最大問題就是生產成本增加,這也直接促成民生物資上漲、影響常民生活。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世界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今年二月以來一路上揚,尤其美國、歐元區都達到8%左右的高點,臺灣近三個月也達到3%,創下十年來新高。
看似數字上的小小變化,卻會使資源本就不充裕的弱勢家庭生活面臨危難,進而壓縮孩子的資源,造成需要援助的緊急特況。
對此,台灣政府也從「穩定供應」、「弱勢族群社會援助」、「調節市場價格」三個方向來穩定國內物價,並強調糧食自給的重要性,再結合循環經濟、淨零排放等綠色生產的概念,積極落實以長久因應未來的糧食挑戰。
不過來賓陳逸潔博士也坦言,因為全球永續發展的趨勢與經濟學上「菜單成本」的概念,危機後糧食價格可能難以降回過去的水平,而受此影響最深的就是弱勢族群,因此無論是政府或是世界展望會,也都透過如綠色照護服務、惜食、救助糧食等零飢餓的實踐策略,積極援助弱勢的家庭與孩子。
「一日生命糧」幫助孩子脫離餓夢,展開笑顏
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一日生命糧」活動結合待用餐的概念,提供脆弱地方的兒童與家庭一日食糧,提升發展中國家的韌力。
全球至今仍未止息的疫情、戰火與極端氣候問題,讓世界展望會一刻都不曾停歇。
工作人員及志工們背負著一份又一份來自台灣民眾的祝福奔走各地,拯救世界各地處於我們難以想像的危難中的兒童,讓孩子們有機會擁抱希望,獲得本應有的豐盛生命。
面對如今的糧食危機,世界展望會也發起「一日生命糧」的活動來幫助如南蘇丹這類的發展中國家,並邀請行有餘力的人們一起終結浪費,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響應飢餓三十及一日生命糧活動,與世界展望會並肩同行,持續關注國際難民與兒童議題,守護孩子們的未來!響應世界展望會「一日生命糧」行動,幫助孩子驅除餓夢!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即刻救援動起來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
猜你喜歡Tags:糧食危機蔡尚樺弱勢家庭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極端氣候即刻救援弱勢兒童李漢威物價南蘇丹糧荒世界展望會通貨膨脹行動講堂國際大風吹飢餓三十More...最萌公務員「緝毒犬」養成大公開:寄養家庭10年甘苦談,訓成率不到2成,非寵物只能「愛在心裡」2則觀點魏晉風雲之東晉建立(四):運氣頂尖的王導,終於展現了他「鍵盤軍師」的才華1則觀點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污弊案遭聲押、80萬交保,國民黨呼籲:民進黨不要以司法追殺打選戰1則觀點德州媽媽《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不會教就不要生」,這話完全顯現了台灣苛刻又管過界的育兒環境3則觀點台南殺警案抓到真兇暫時告一段落,但那些罔顧無罪推定、權力分立與偵查不公開的人呢?2則觀點解析網紅Bump與外交部怒槓事件:為何面對行政機關,常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1則觀點美國前防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擴充兵員,曾經從軍17年的我感到不以為然1則觀點《代幣經濟崛起》:投資ICO代幣前,7招教你如何避開詐騙陷阱2則觀點台灣史上最大詐騙集團「鴻源機構」(下):涉及近20萬人的金錢遊戲,蒸發了無數家庭的保命金2則觀點柬埔寨詐騙與青年低薪的仙履奇緣:西港的慘況,曾經差一點就是台灣的現況4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來西亞是母系社會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關於「馬來西亞是母系社會嗎」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图辑:世界上最庞大的母系社会- BBC 英伦网2016年10月21日· 印尼西苏门答腊原住民米南佳保族是世界 ...
- 2馬來西亞 - 世界華福中心
馬來西亞. Malaysia. 米南佳保族. Minangkabau. 人口背景. 米南佳保族也稱為米南 ... 傳統的米南佳保族是母系繼嗣社會,為了保護女性的權利,財產與土地由母親傳給 ...
- 3图辑:世界上最庞大的母系社会- BBC 英伦网
印尼西苏门答腊原住民米南佳保族是世界最大的母系社会。田地和房屋由女儿继承,子女随母姓,男人在家中被视为外来宾客。
- 4從馬來西亞定義的「一家之主」,談華人女姓教育的初衷
依據慣例,在傳統父權社會,一家之主是Makcik Kiah的丈夫。 ... 馬來西亞以族群爲基調的政策,影響了每個國民的際遇,族群政治一直是馬來西亞政治最 ...
- 5「Adat 實踐與Temuan 人:一個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母系社會的 ...
政治上的特性,如母系財產的繼承、Adat 的行政組織等,這些研究往往忽略了 ... 森美蘭州是以母系社會著名的馬來西亞十一個州屬之一,人口約有5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