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6大節氣調理這樣吃!中醫再揭小腿上藏「祛濕大穴」消水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於新書《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就列出6大節氣應注意的調理重點, ... 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

2022/7/25 Uho編輯部 +- 中醫領域建議的夏日調養身體方法,除了耳熟能詳的「三伏貼」,其實對應每個節氣的氣溫、濕度,都有適得其所的方式。

在中醫界有15年資歷的溫亞中醫診所所長彭溫雅,於新書《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就列出6大節氣應注意的調理重點,指引讀者細心留意環境變化對身體的影響,養生保健。

以下為原書摘文: 夏季調理──暑易傷氣,注意保護體內陽氣 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

立夏節氣一到,就代表夏天開始了,《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 立夏 夏天就好比春天翻過一道牆,出現截然不同的氣候及景致,這時候應該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不要因太陽太烈而不出門,應該趁此多吸收陽光的能量,以適應夏季氣候。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心煩意亂、口乾舌燥、睡眠差、口腔潰爛或大便乾硬的情形,這是因為夏天氣溫高,夏屬火,火氣通於心,容易心火過旺,加上夏天汗流得多,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流過多會損傷心臟的陰液,導致心陽更旺而出現上火症狀,「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瀉心火」,夏天多吃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可祛除心火。

小滿 小滿時節,農作物已結果,開始飽滿,但未完全成熟,所以稱為小滿。

此時台灣正進入梅雨季節,代表小滿後的天氣將變得濕熱,濕邪過盛,人們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濕氣散不出去,身體不清爽,東西也容易發霉,所以這時候要特別注意防濕,脾喜燥惡濕,濕氣重,脾臟運作就更阻塞,所以痰濕體質的人可以吃點辣椒讓身體微微出汗來除濕,有心血管疾病、胃病、腎臟疾病的患者,可以改吃薏仁、紅豆、芡實等食物來祛濕;陽虛體質的人要避免情緒失控,適時曬太陽、運動都可以促進體內的陽氣升發。

芒種 芒種時,有芒之穀物如稻、麥等已經結穗,長出細芒,故名「芒種」。

此時天氣炎熱,濕氣大增,人體的熱及汗不易排除,特別慵懶、四肢疲倦、有氣無力,可以勤加運動,以利氣血循環。

此時也是水果盛產期,而且多為芒果、荔枝等熱性水果,吃多會上火,建議改吃西瓜等偏涼性食物,以平衡體內的燥熱。

陽虛體質的人可多吃山藥、蓮子、芡實、龍眼肉等食材,陰虛體質的人可以吃點西洋參、麥冬、百合、蜂蜜等食材,痰濕體質的人就要多吃陳皮、白朮、茯苓、薏仁等除濕,氣虛體質的人除了避免熬夜,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等藥材皆可補氣、固氣增強體力。

夏至 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的晝最長,夜最短,俗話說「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在這個陰陽轉換的時節,要特別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此時天熱汗多,人體的陽氣會浮於身體表面,導致內陽太虛,陰陽失調,容易產生疾病,「夏宜酸」,酸有收斂的效果,可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烏梅、山楂、蕃茄、奇異果等食物來預防陽氣耗散,同時止瀉祛濕、健胃消食。

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天人相應」、「內病外治」等觀念,將屬性偏熱的藥材,貼敷於人體相對應的穴位,稱為「三伏貼」,透過中藥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的作用。

夏至到來,表示進入颱風季節,「暑易傷氣」,天氣悶熱,人體容易飆汗,可在傍晚或清晨運動,流汗排除體內濕氣,切勿滿身大汗,以免有害身體。

小暑 小暑這個節氣,天氣已經炎熱,還不到最熱的時候,而此時氣溫高、多雨,外界濕氣重,一旦濕邪入侵,脾運化水液的功能被減弱,水濕內停,就會出現水腫、氣悶、困倦等現象,所以夏天有些女生容易水腫就是這個原因,這時候可以按壓小腿後面,「承山穴」位在小腿腓腸肌下,兩肌腹分開下端凹陷處,也就是當我們用力伸直小腿時,在人字紋的凹陷處,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重要穴位,也是祛濕大穴,按摩方式可用拇指按住此穴1到2分鐘,感覺痠脹麻即可,一旦脾陽運化正常,水腫消了,陽氣也提升了。

大暑 一年最熱的時節就是大暑,天氣太熱,容易中暑,尤其是陽虛、陰虛、氣虛及痰濕體質的人。

中醫認為暑邪易傷津液,夏天毛孔全開,人體的津液跟著毛孔疏泄至體外,氣也跟著津液一起流失,長時間被暑熱所困,水又喝不夠,就容易頭痛、頭暈、胃脹、胃痛、胸悶、噁心想吐,甚至暈倒,西醫稱之為熱衰竭。

長時間在戶外工作、運動或有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等,都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多喝水或用濕毛巾、潑水讓皮膚降溫可預防中暑,如果體溫已經超過40度了,就要泡冷水或冰水讓身體迅速降溫,緊急就醫治療。

預防陽暑,中醫會採取清熱、補氣的方式,多吃些涼性的蔬果,如苦瓜、絲瓜、黃瓜、蕃茄、蘆筍、芹菜、西瓜、蘋果、桃子、香蕉等來防暑,但氣虛體質的人還要多補氣,人參、黨參都有補氣的效果,而陰虛體質的人則是要多吃枸杞子、百合來滋陰,瓜果類的蔬果少吃,可搭配蔥薑蒜來幫助氣血循環;痰濕體質的人則要多吃薏仁、綠豆等食物來祛濕,辛味食物可幫助發汗,刮痧也是預防陽暑的方法。

延伸閱讀: 鼻子長痘痘竟是「胃火過旺」!中醫教你看「臉色」察覺身體警訊 (本文摘自/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商周出版) 中醫節氣三伏貼三伏天小暑小滿夏至大暑商周出版立夏芒種 Uho編輯部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天氣熱想刮痧解暑?醫授「正確順序」中陽暑才能刮:出痧就該停 中暑體溫飆41.8度 致死率約6成 酷暑來襲吹冷氣也中暑! 營養師教你這樣緩解 小孩慎防中暑‧更要小心另一種熱傷害! 夏天注意心臟熱過頭!血液濃稠易血栓 中醫 猝死 喝水 血糖 咖啡因 新冠後遺症 長新冠 疫苗 變異株 清冠一號 新文章 專家說 讀書趣 好生活 腎臟病 2022植牙指南 Men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