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故事選(一) @ 典雅、優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篇故事男主角郭曖之父郭子儀,在當時可說是一位響叮噹之大人物,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等四朝,曾平定安史之亂,功為中興諸將冠,身繫唐室安危垂二十年,難怪其子 ...
典雅、優雅、文雅、古雅——古意老師國文作文網站鄙人曾編寫過國文參考書,從教育界退休後,近年來多致力於古典文學之譯注、賞析、研究,並整理國文教材、寫作資訊,公佈於此及UDN、NOWnews、PChome部落格,免費提供學生、各界人士取用。
略盡知識份子的綿薄之力,成效如何,但看網友捧場與否?一切隨緣。
歡迎大家進行內容或心靈上的交流、指教,感謝!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08301937資治通鑑故事選(一)?中國文學詩文譯注賞析資治通鑑故事選(一)
【題解】
(一)癡聾家翁: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二二四˙唐紀四十˙代宗大曆二年。
描寫唐代郭子儀功高封王,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許婚給郭的幼子郭曖。
一日郭曖與昇平公主爭吵,怒責公主,公主便回宮向皇帝身邊哭訴。
但皇帝聽了公主之言後,認為公主自身無理而予以教訓說服,不必用皇權干涉,赦郭曖無罪,又代他夫妻解和。
故事曾被改編為戲劇。
出於明人傳奇,原名「打昇平」,又名「打金枝」、「滿床笏」、《大拜壽》、《金枝玉葉》、《歡喜冤家》,近年此戲在梆子、京戲、歌仔戲中都很流行。
劇情增添了許多原文所沒有的細節,在此略過不提。
(二)赦與不赦: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魏紀七。
敘寫蜀漢費禕濫行特赦,竟自以為施惠於民,惜執法寬鬆,而法紀蕩然。
而諸葛亮執法,有賞有罰,恩威並濟,獎懲分明,而不輕言大赦,故治蜀能立威立信。
二者相較,優劣立判。
【作者簡介】
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
光年幼時,持石擊破水缸救友的故事,廣為傳頌;其年甫冠,中進士甲科,聞喜宴上不願戴花,為當世所稱;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
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
著有稽古錄、涑水紀聞等。
司馬光自少稱迂叟,另著迂書四十一篇。
至其所編《資治通鑑》,則於史學影響深遠。
《資治通鑒》是一部集體編寫、規模空前的歷史巨著,簡稱為「通鑑」。
為編年史,宋司馬光主編,協修是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等人,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
司馬光原欲定名為《通志》,神宗即位後,把《通志》改名為《資治通鑒》,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所記史事,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終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計1362年,分為294卷,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
有胡三省註。
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並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鑑。
文繁義博,體大思精。
編成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時間。
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鑑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歷史上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之比美。
(史書分類)
○正史:史記、漢書等紀傳體的史書,如二十四史。
○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而編輯的史書體裁。
創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本紀記述帝王事蹟,兼以排比大事;列傳記錄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及四方諸夷。
為歷代修撰正史所採用。
○斷代史:專記某一朝代的歷史,相對於通史而言。
如漢書。
○通史:貫通古今,連貫各朝代史實的史書。
如史記。
○編年史:一種我國史書的體裁。
以史事繫於年、月之下,創始於春秋。
○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例。
創始於宋代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將重要的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順序編寫,可補編年、紀傳體的不足。
○雜史:僅記述一事的始末、一時的見聞,或傳鈔舊史自成一書及私家記載之遺文舊事,有掌故性質足資考證者,稱為「雜史」。
○別史:一種史書體裁。
介於正史和雜史之間,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書。
如唐高峻的高氏小史、宋呂祖謙的新唐書略等。
=外史。
○國別史:以一個國家為對象及範圍而撰寫成的史書。
○外史: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
如儒林外史。
=別史、野史。
○野史:私家記載的歷史。
相對於正史而言。
=野乘、外史。
(一)癡聾家翁
【原文】
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
上曰:「此非汝所知。
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諭令歸。
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
上曰:「鄙諺有之:『不癡不聾,不作家翁。
』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曖數十。
(出自「資治通鑑」)
【注釋】
○郭曖:名將郭子儀的幼子。
○昇平公主:昇平公主是唐代宗李豫與沈后的女兒。
沈后堪稱絕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賢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寵。
然而在唐代宗東征西討的時候,沈后卻失落民間,行蹤不明,唐代宗便把對沈后的寵愛轉移到昇平公主身上,使她養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嬌貴跋扈的公主脾氣,三不五時撒嬌發橫,宮中的人都得依她的性子。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中興唐室有功,代宗便將女兒昇平公主許配郭曖。
○汝倚乃父:汝,指公主。
倚,依仗、仗恃。
乃父,你的父親。
(通常為父親對子女的自稱。
)亦作「乃公」、「乃翁」。
○我父薄天子不為:我的父親根本就看輕天子這個位子,所以不想做天子。
我父,指郭子儀。
薄,鄙視。
○恚:ㄏㄨㄟˋ怨恨、憤怒。
○慰諭:慰,安撫,用言行或物質等使人寬心。
諭,告知、曉喻。
○待罪:待罰。
古代官吏常恐失職獲罪,故以此為自謙之辭。
○鄙諺:ㄅㄧˇㄧㄢˋ俗語、諺語。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鄙語。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ㄅㄨˋㄔㄅㄨˋㄌㄨㄥˊㄅㄨˋㄗㄨㄛˋㄐㄧㄚㄨㄥ比喻作公婆的對於兒媳之間的爭吵,不必認真,偶然裝糊塗一下也不妨。
痴,呆傻的。
聾,1.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
2.昏昧不明。
家翁,又作「阿家翁」,ㄚㄍㄨㄨㄥ,泛指家長。
語出資治通鑑˙卷二二四˙唐紀四十˙代宗大曆二年。
」
○兒女子:小孩子。
此指子女。
○閨房:內室,女子居住的居室。
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
」=內室、閨閣、香閨。
○杖:1.古代的一種刑法。
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2.拷打。
【翻譯】
郭曖與昇平公主婚後,有一次與昇平公主口角(發生言語爭吵)。
郭曖因一時氣不過,竟對公主說:「你是仗著自己的父親是天子嗎?天子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根本就看輕天子這個位子,還不屑做天子呢!」昇平公主聞言,大為氣憤,馬上命人備車,趕回皇宮面奏皇上(向代宗告狀)。
代宗明白事情原委後,說:「這一點不是妳所能懂的,郭曖說的話沒錯,他的父親確實是不想當天子。
假使郭家人真的想取我們而代之(假如他父親想當天子),那麼天下怎可能歸妳家所有!(這天下哪裡還是我們家的啊!)」說完,皇上安慰她一番,希望公主明白事理,然後讓公主回家去。
郭曖的父親郭子儀聽到這件事之後,就把郭曖囚禁起來,趕緊入宮向聖上請罪(入朝等待皇上治罪)。
代宗明白郭子儀來意,便安慰郭子儀說:「民間有句俗話說:『不裝傻、不糊塗,是做不得家長的。
』你我對於兒女小夫妻間閨房內吵嘴的話,哪能當真啊?(又何必太在意呢?)」於是擺擺手,命郭子儀回去。
郭子儀回家後,便杖打郭曖數十大板做懲罰。
【感言】
唐朝名將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功勳卓著,且又忠勇謙讓,甚獲唐代宗倚重,將愛女昇平公主下嫁給郭子儀之子郭曖。
天之驕女與名將之後,雙方都有得天獨厚的氣焰,一次爭執中,公主倔強,不認錯,郭曖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出手痛打公主。
公主奔進宮去,向父母哭訴;郭子儀聞知,親押郭曖上殿請罪,代宗一笑置之,化解兒女親家危事。
而後公主性情收斂,從此相夫教子,不墬家聲,一雙子女皆榮貴家門。
唐代宗於本故事中雖貴為皇帝,惟在得知兒女閨房起勃谿後,仍能明辨是非,堅持原則,不因家庭間細碎齟齬影響到既有君臣間關係,更不以子女一時之言語衝突遽下評斷,且對家庭成員間彼此關係看得如此透徹,確屬難能可貴。
本篇故事男主角郭曖之父郭子儀,在當時可說是一位響叮噹之大人物,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等四朝,曾平定安史之亂,功為中興諸將冠,身繫唐室安危垂二十年,難怪其子郭曖在與公主爭吵,彼此互不相讓時,竟脫口說出「我父親還不願作天子呢!」一番自大悖逆之詞。
柏楊在〈讀通鑑、論歷史〉一書中說道:「大多數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最後往往都是被逐,被囚,被殺,或在死後禍延子孫,只郭子儀是極少數的例外」,何以郭子儀能自外於險惡之權力鬥爭中,獨享晚年,並安渡餘生,原因無他,蓋彼深諳進退之道,該藏鋒露拙時,絕不矜功或倔驕傲慢。
當渠聽聞其子與公主因言語起齟齬,並出言不遜後,立即趕在第一時間因應危機處理,囚其子,入待請罪,上雖不怪責,然子儀認為其子言行已嚴重逾越背離了一般教化禮俗,因此在返回自宅後,毫不留情地予以痛責撻楚。
由此可看出為人父母平日管教子女態度不可怠忽,應事也要小心謹慎。
(二)赦與不赦
【原文】
漢大赦,大司農河南孟光於眾中責費禕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
衰敝窮極,必不得已,然後乃可權而行之耳。
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何有旦夕之急,而數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乎!」禕但顧謝,踧踖而已。
初,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
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
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由是蜀人稱亮之賢,知禕不及焉。
陳壽評曰:諸葛亮為政,軍旅數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注釋】
○大赦:國家遇有特別情況時,由元首發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減刑。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
為人博學,專門研究《史記》、《漢書》、《東觀看記》,受劉焉父子禮遇。
蜀漢大司農,因時常直言指責同僚而被疏遠。
靈帝末為講部吏。
獻帝遷都長安,孟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待以客禮。
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家舊典。
劉備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並掌制度。
後主踐阼,為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
後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餘卒。
○費禕:字文偉,素有才學,和沙南許叔龍、南郡董允齊名。
劉禪即位後,任為黃門侍郎。
費禕觀察力敏捷,長於說理,是非常傑出的外交幹才,因此深獲諸葛亮重用。
費禕任後軍,不久便代替蔣琬出任尚書令。
後繼蔣琬之後駐紮漢中前線,成為眾臣之首,不想費禕竟在延熙十六年(253年),遇刺身亡。
○偏枯:1.中醫上指半身偏廢無用的病。
亦稱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調。
此處應指「赦」法不合中道,有所偏頗。
○明世:政治清明的時代。
○衰敝窮極:沒落且敗壞到了極點。
○權而行之:權,衡量。
○百僚:百官。
=百寮。
稱職:ㄔㄥˋㄓˊ才能足夠勝任所擔負的職務。
←→瀆職。
○數施非常之恩:數,ㄕㄨㄛˋ頻頻、屢次。
下文「軍旅數興」之「數」意同。
非常之恩,不和常態的恩典,指大赦。
○奸宄:1.犯法作亂。
2.犯法作亂的人。
=姦宄。
宄,ㄍㄨㄟˇ,姦邪、作亂。
說文解字:「宄,姦也。
外為盜,內為宄。
」段玉裁˙注:「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
凡盜起外為姦,中出為宄。
」泛指壞人、歹徒。
○踧踖:ㄘㄨˋㄐㄧˊ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匡衡:西漢經學家。
字稚圭,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人。
生卒年不詳。
少勤學,家貧,鑿通鄰家牆壁,引光讀書。
能文,善說詩。
元帝時為相,封安樂侯。
後為司隸校尉王尊彈劾,遭免官,卒於家中。
○吳漢:東漢人。
劉秀大將,曾任大司馬,多有屠城、暴掠之舉。
影像畫在雲台閣,稱雲台二十八將。
○周旋:本為古代行禮時進退揖讓的動作,後引申為應酬、交際。
○陳元方:陳太丘之子。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
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
○鄭康成:即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
為經學大家,時稱鄭君,又稱後鄭,以別於東漢初之鄭眾,弟子自遠方來者數千人。
箋注毛詩、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曾:ㄗㄥ,乃、竟然。
○治亂:安定及動亂。
○劉景升:劉表。
(西元142~208)字景升,東漢山陽高平人。
漢獻帝時為荊州刺史,士卒眾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不與他人爭雄。
曹操帶兵來攻,兵尚未至,劉表疽發背而死,其子劉琮投降。
○季玉:即劉琮ㄘㄨㄥˊ,劉景升之子。
及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劉備奔夏口。
操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赦宥:赦免、寬恕。
=赦免、宥免。
○卓:ㄓㄨㄛˊ,高超獨特。
【翻譯】
蜀漢實行大赦。
大司農、河南人孟光當眾責備費禕說:「實行大赦,就像樹木有一半茂盛而另一半卻枯槁一樣,是一種偏頗不當的政策,不該在清明時代實行的。
只有到了社會極端衰敗,實在不得已的時候,才能權衡變通偶爾採行一次。
如今主上仁德聖明,百官們也都盡職負責,哪有什麼迫在眉睫的危機?非得經常施行這種不平常的恩典,去加惠於那些.犯法作亂的的歹徒不可嗎?」費禕聽了,只是一味地看著他道歉,謙恭地聽他責備而已。
當初,諸葛亮當丞相的時候,有人認為他吝於實行大赦。
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國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是靠小恩小惠。
因此漢代的賢臣匡衡、吳漢都不主張實行大赦。
先帝也曾說過:『我與陳元方、鄭康成在一起時,常常聽他們對我講述各項治國的理論,但是竟從沒提到過赦免的措施。
像劉表、劉琮父子那樣,每年都實行赦免,對於治國又有多少幫助?』」因此蜀人極力稱讚諸葛亮的賢明,而知道費禕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陳壽評論說:諸葛亮治理國政,曾多次發兵征戰,但赦免令卻不輕易下達,難道不是他高超獨特,很有遠見卓識嗎?
【感言】
諸葛亮治國,把嚴明法紀、整頓吏治放在首位,他主持制定了法典《蜀科》和「訓勵臣子」的八條、七戒、六恐、五懼。
諸葛亮執法,有罪必罰,不避親疏,開誠佈公,所以不為人嫉恨。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犯法被處以重刑,陳壽仍然稱讚諸葛亮法紀之嚴明;中都護署府事李嚴和長水校尉廖立因違法亂紀被罷官流放,當聽到諸葛亮去世的噩耗時,仍然痛哭流涕。
不過也有人對「刑法峻急」表示不滿,法正對劉備說,應當「緩刑馳禁,以慰其望」。
諸葛亮作《答法正書》,自我辯護道:「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中官民「專權自恣」,所以不重刑,國家就沒有權威。
還有人說,劉璋善於以恩惠收買人,令百姓懷念。
可諸葛亮針鋒相對地說:「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
對於治軍,他也抱著同樣的態度,注重建立法紀嚴明的軍隊。
諸葛亮說:「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所以應當「法令明,賞罰信」。
經過諸葛亮的大力整治,蜀漢出現了「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罰,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的局面。
按《資治通鑒》的說法,連大赦天下都只是小恩小惠,乃偏枯植物。
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為人稱道。
而若劉景升、季玉歲歲行此非常之恩,又何益於治?為政之道如此,作官之道亦可作如是觀。
故作官者總給屬下以小恩小惠,此舉亦乃偏枯之物。
可能還會有人認為,小恩小惠對做官確實有百利而無一害,比方說漢代的那個開國皇帝劉邦就特別善於給他的屬下施以小恩小惠,使得劉邦集團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最終坐擁天下。
但請不要忘記,劉邦也因此而留下了「無賴」的盛名。
一個無賴能夠騰達,必定有能夠使他發榮滋長的土壤。
那個時代,有那樣的土壤,而現在因為民主法治的施行,整個時空環境早已改變。
……
從諸葛亮死,到蜀亡,中間大約經過了三十年。
因為費文偉廢了諸葛亮「惜赦」的法制政策,而濟之以寬。
蜀之國力因此而日消,最後被魏將鄧艾偷襲,抄了後路。
鄧艾一路潛行,一路讚歎諸葛亮對後方防務井井有條的佈置。
可惜這些兵營都已人去樓空,反而給偷襲的敵軍提供了夜宿的營壘。
曾文正公說:「國藩嘗見家有不肖之子,其父曲有其過,眾子相率而日流於不肖。
又見軍上有失律者,主者鞭責不及數,又故輕貰子。
厥後眾土傲慢,常戲侮其管轄之官。
故知小仁者,大仁之賊,多赦不可以治民,溺愛不可以治家,寬縱不可治軍。
」(曾國藩文集.筆記)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當以大局為重,而不應以小恩小惠去取悅於人,更不應以此來沽名釣譽。
度凡/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簡體版的戰國策網頁,有全部原文...|日誌首頁|【與恚有關的詞語】【與諺有關的...上一篇簡體版的戰國策網頁,有全部原文及翻譯對照...下一篇【與恚有關的詞語】【與諺有關的詞語】...回應
摩拉達美.tw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kant.ku's新文章指月錄禪義[補充]第13則【轉貼】《佛說護身命經》以『玨』為字根衍生的字以『湯』為字根衍生的字【國中適用精簡版】題「山崖青松是我師」四首張澎居士以『次』為字根衍生的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綜合表解修心經法[簡便型]大藏經法要之一(補)──金剛經32品七字偈[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法意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kant.ku'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為何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收錄許多他也不信的內容?
《資治通鑑》沒有取正史的記載,而是採用佛教典籍,講了一個典型的因果報應的故事,為什麼? 《資治通鑑》使用史料是有原則的,能用正史的儘量用正史,而 ...
- 2資治通鑑故事導讀 - 博客來
書名:資治通鑑故事導讀,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7135094,頁數:352,出版社:文經閣出版社,作者:司馬光,姜波,出版日期:2012/10/09,類別:人文社科.
- 3iRead eBooks 華藝電子書-《資治通鑑》故事導讀
書名:《資治通鑑》故事導讀,作者:司馬光,姜波,姜波,出版社:文經閣.
- 4資治通鑑故事選(一) @ 典雅、優雅
本篇故事男主角郭曖之父郭子儀,在當時可說是一位響叮噹之大人物,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等四朝,曾平定安史之亂,功為中興諸將冠,身繫唐室安危垂二十年,難怪其子 ...
- 5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北宋】司马光,雅瑟-电子书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