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陽一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部膺得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該校費米研究所的Henry Pratt Judson ... 南部教授獲獎無數。
1970年,他獲得日本人首座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1986年, ...
南部陽一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南部陽一郎南部陽一郎(なんぶよういちろう)YoichiroNambu南部陽一郎出生(1921-01-18)1921年1月18日 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逝世2015年7月5日(2015歲-07-05)(94歲) 日本大阪府豐中市·居住地 美國芝加哥 日本大阪府豐中市國籍 美國(1970-2015)母校東京帝國大學知名於自發對稱性破缺配偶南部智惠子兒女南部潤一(子)父母南部吉郎(父)獎項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狄拉克獎章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櫻井獎沃爾夫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章諾貝爾物理學獎(2008)普朗克獎章文化勳章網站chicago.academia.edu/YoichiroNambu科學生涯研究領域物理學機構芝加哥大學博士導師朝永振一郎其他指導者坂田昌一著名學生西島和彥小林誠益川敏英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南部陽一郎假名なんぶよういちろう平文式羅馬字NambuYōichirō
南部陽一郎(日語:南部陽一郎/なんぶよういちろう Nambu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於日本東京的日裔美國公民,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學家,去世前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費米研究所名譽退休教授[1]、大阪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學術顧問。
南部陽一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弦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普世譽為「物理學的預言家」[2][3]。
他從1960年代起就在粒子物理領域開展了許多超前時代的先驅研究,包括發現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提出南部-約納-拉西尼奧模型(英語:Nambu-Jona-Lasiniomodel)等。
此外,他還提出量子色動力學的色荷規範,亦曾為彼得·希格斯發現希格斯機制提供重要建議。
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南部獲得幾乎所有的物理學界最高榮譽,其中包括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4]。
目次
1早年生活與教育
2職業生涯
3主要榮譽
3.1同行評價
4晚年與逝世
5參見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早年生活與教育[編輯]
南部陽一郎1921年1月18日出生於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2歲時因關東大地震而跟隨父親回到福井縣福井市。
從舊制福井中學(現福井縣立藤島高等學校(日語:福井県立藤島高等学校))畢業後考入舊制第一高等學校。
因就讀一高期間受到湯川秀樹在理論物理學方面的啟發,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1947年起更名為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系學習,於1942年和1952年分別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期間參與了朝永振一郎研究室的研究。
1949年,南部陽一郎被朝永推薦至大阪市立大學擔任副教授,次年升為教授,當時年僅29歲[4]。
同期共事的還有西島和彥、中野董夫等人,他們日後都曾名列諾貝爾獎候選人。
1952年,南部應邀赴美,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訪問研究。
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5]。
1974年至1977年間兼任芝大物理系主任[6]。
此外,他也在1970年取得美國國籍[7]。
職業生涯[編輯]
南部教授(右三)與他的助手們,攝於1996年
南部陽一郎提出量子色動力學中的強交互作用色荷規範[8],開創了粒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的早期研究[9],並發現雙共振模型(英語:Dualresonancemodel)可以解釋弦的量子力學理論[10]。
在弦理論的創始人裡,南部尤具代表性[11]。
弦理論中的南部-後藤作用以南部陽一郎和後藤鐵男(日語:後藤鉄男)的名字命名。
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中,滿足自發對稱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稱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這也成為希格斯機制的起源。
南部膺得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該校費米研究所的HenryPrattJudsonDistinguishedService名譽教授,是對他超過五十年的教授生涯的至高肯定[12][13]。
主要榮譽[編輯]
南部教授獲獎無數。
1970年,他獲得日本人首座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1986年,因對自發對稱性破缺的研究,他獲得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狄拉克獎章。
[14]1994年,美國物理學會將當年櫻井獎授予南部陽一郎,以表彰其對場論和粒子物理的貢獻。
[15]由於他將超導理論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開創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個重要思想,因此與俄羅斯物理學家維塔利·金茲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爾夫物理學獎(日本人首個)。
[16]2005年,因為對基本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貢獻,他獲得富蘭克林獎章(日本人第2個)。
[17]2008年10月7日,因發現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亦成為首位美國籍的日裔諾貝爾獎得主及日本第3位諾貝爾獎暨沃爾夫獎雙料得主。
[4]
此外,南部陽一郎還曾獲得羅伯特·奧本海默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2年)[18]、馬克斯·普朗克獎章(1985年)[19]和日本文化勳章(1978年)。
同行評價[編輯]
超對稱創始人之一布魯諾·朱米諾曾評價道:「他總是比我們超前10年,所以我曾試圖理解他的工作,以便能對一個10年之後將會興盛的新領域有所貢獻。
可是,與我的期望相反,我費了10年的工夫才理解他的工作。
」[20]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益川敏英曾表示:「南部先生是日本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我認為,他甚至在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之上。
」[21]「日本的諾貝爾獎物理學家都是常人,我對他們很熟,真可說是『天才』的只有南部陽一郎。
」[22]
晚年與逝世[編輯]
2010年11月12日,南部教授特別出席普渡大學教授根岸英一的諾貝爾化學獎慶祝會。
兩人同為定居美國中西部的日裔諾貝爾獎得主,也都是東京大學校友[23]。
不久後,南部返回日本大阪定居,兼領數個名譽教職。
2015年7月5日,南部因急性心肌梗塞在日本大阪逝世,時年94歲。
但死訊直到7月17日才被大阪大學公開。
[24][25][26]
參見[編輯]
人物主題
物理學主題
南部-戈德斯通定理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日本人沃爾夫獎得主
朝永振一郎
彼得·希格斯
西島和彥
中野董夫
小林誠
益川敏英
參考文獻[編輯]
^YoichiroNambu.芝加哥大學物理系.[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2月10日)(英語).
^asahi.com(朝日新聞社):物理学の予言者、半世紀前にアイディア提唱 南部氏-ノーベル賞.[2016-11-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南部陽一郎氏死去】物理学の「予言者」(1/2ページ)-産経ニュース.[2016-11-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7).
^4.04.14.2TheNobelPrizeinPhysics2008.諾貝爾基金會.[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5日)(英語).
^ChicagoTribune(October8,2008)"UniversityofChicagophysicistYoichiroNambuwinsNobelPrize".[2017-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3).
^Grimes,William,YoichiroNambu,Nobel-WinningPhysicist,Diesat94,TheNewYorkTimes,17July2015[2017-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MattMoore;KarlRitter;MariYamaguchi&HerbertG.McCann.ChicagoProfessorSharesNobelPrizeInPhysics.NPR.AssociatedPress.7October2008[2017-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8).
^Serway,Raymond;Moses,Clement;Moyer,Curt.ElementaryParticles.ModernPhysics3rd.ThomsonLearning.2004:577[19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3)–透過GoogleBooks.
^Xing,Zhizhong;ShunZhou.NeutrinoswithintheStandardModel.NeutrinosinParticlePhysics,AstronomyandCosmology.ZhejiangUniversityPress.2011:23[19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7)–透過GoogleBooks.
^Pesic,Peter.UnheardHarmonies.MusicandtheMakingofModernScience.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2014[19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6)–透過GoogleBooks.
^Jones,AndrewZimmerman;Robbins,Daniel.TenNotableStringTheorists.StringTheoryforDummies.Hoboken,NewJersey:WileyPublishing.2010:347[19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9)–透過GoogleBooks.
^YoichiroNambu.TheUniversityofChicago.[19July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6日).
^Narins,Brigham.NotableScientistsfrom1900tothePresent:N-S.GaleGroup.2001:1613[2017-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5).
^DiracMedallists1986.國際理論物理中心.[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0日)(英語).
^1994J.J.SakuraiPrizeforTheoreticalParticlePhysicsRecipient.美國物理學會.[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0日)(英語).
^THE1994/5WOLFFOUNDATIONPRIZEINPHYSICS.沃爾夫基金會.[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0日)(英語).
^LaureateDetails-YoichiroNambu,Sc.D..富蘭克林研究所.[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0日)(英語).
^NationalMedalofScience1982.TheNationalScience&TechnologyMedalsFoundation.[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4日)(英語).
^Max-Planck-Medaille(PDF).DeutschePhysikalischeGesellschaft.[2008年10月7日].(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6年6月28日)(德語).
^存档副本.[2016-11-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湯川、朝永先生より上」と益川敏英・京産大教授.産経WEST.2015-07-17[2015-07-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大発見」の思考法(文春新書)
^ノーベル賞の根岸英一さんを祝福 南部陽一郎さんら、米で祝賀会-47NEWS(よんななニュース).[2015-04-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6).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南部阳一郎逝世享年94岁.中國新聞網.2015-07-17[2015-07-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1).
^ノーベル物理学賞の南部陽一郎さん死去.NHK.2015-07-17[2015-07-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7).
^南部陽一郎大阪大学特別栄誉教授のご逝去について.大阪大學.2015-07-17[2015-07-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7).
外部連結[編輯]
(英文)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網站對南部陽一郎的介紹
(英文)富蘭克林研究所網站對南部陽一郎的介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文)科學人雜誌-南部陽一郎去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量子場論量子場論的歷史(英語:Historyofquantumfieldtheory)背景理論
場
經典場論
費曼圖
路徑積分表述
規範場論
陳-西蒙斯理論
O(N)模型
非線性σ模型
共形場論
有效場論
對稱性
自發對稱破缺
龐加萊對稱
電荷共軛
交叉(英語:Crossing(physics))
宇稱
時間反演對稱性
量子力學的對稱性(英語:Symmetryinquantummechanics)
自旋統計定理
任意子
法捷耶夫-波波夫鬼粒子
工具
創生及湮滅算符
反常
共形反常
真空期望值
正則量子化
瞬子
法捷耶夫-波波夫鬼粒子
費曼圖
LSZ約化公式(英語:LSZreductionformula)
格林函數
配分函��
傳播函數
微擾理論
量子化
重整化
重整化群
正規化
真空態
威克定理
威克轉動
懷特曼公理體系(英語:Wightmanaxioms)
方程式
克萊因-戈爾登方程
狄拉克方程式
外爾方程式
普洛卡方程式(英語:Procaaction)
惠勒-德威特方程式
巴格曼-維格納方程式(英語:Bargmann–Wignerequations)
馬約拉納方程式
標準模型
楊-米爾斯理論
電弱交互作用
希格斯機制
量子色動力學
量子電動力學
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
未完成理論
量子引力
弦理論
超對稱
人工色(英語:Technicolor(physics))
萬有理論
電弱統一理論
物理學者
陳省身
阿德勒
貝特
博戈柳博夫
卡倫
科爾曼
德維特
狄拉克
戴森
法捷耶夫
費米
費曼
菲爾茨(英語:MarkusFierz)
福克
弗勒利希
蓋爾曼
戈德斯通
格婁斯
特胡夫特
賈基夫
克萊因
約當
肯德爾
基博爾
蘭姆
朗道
李政道
雷曼
馬約拉納
南部陽一郎
帕里西
佩斯金
泊里雅科夫
薩拉姆
施溫格
斯卡姆(英語:TonySkyrme)
斯塔克伯格
西蒙澤克
朝永振一郎
韋爾特曼
溫伯格
魏斯科普夫
威爾森
威滕
楊振寧
湯川秀樹
齊默爾曼
金恩-賈斯廷
閱論編日裔/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獎湯川秀樹(1949)-朝永振一郎(1965)-江崎玲於奈(1973)-小柴昌俊(2002)-小林誠、益川敏英、南部陽一郎(2008)-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2014)-梶田隆章(2015)-真鍋淑郎(2021)化學獎福井謙一(1981)-白川英樹(2000)-野依良治(2001)-田中耕一(2002)-下村脩(2008)-根岸英一、鈴木章(2010)-吉野彰(2019)生理學或醫學獎利根川進(1987)-山中伸彌(2012)-大村智(2015)-大隅良典(2016)-本庶佑(2018)文學獎川端康成(1968)-大江健三郎(1994)-石黑一雄(2017)和平獎佐藤榮作(1974)
閱論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01–1925
1901年:倫琴/
1902年:洛倫茲、塞曼/
1903年:貝克勒、皮埃爾·居里、瑪麗·居里/
1904年:瑞利/
1905年:菲利普·萊納德/
1906年:湯姆孫/
1907年:邁克耳孫/
1908年:李普曼/
1909年:馬可尼、布勞恩/
1910年:范德瓦耳斯/
1911年:維恩/
1912年:達倫/
1913年:昂內斯/
1914年:勞厄/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1917年:巴克拉/
1918年:普朗克/
1919年:施塔克/
1920年:紀堯姆/
1921年:愛因斯坦/
1922年:玻爾/
1923年:密立根/
1924年:西格巴恩/
1925年:弗蘭克、赫茲
1926–1950
1926年:讓·佩蘭/
1927年:康普頓、威耳遜/
1928年:理查森/
1929年:德布羅意/
1930年:拉曼/
1932年:海森堡/
1933年:薛丁格、狄拉克/
1935年:查德威克/
1936年:赫斯、安德森/
1937年:戴維孫、湯姆孫/
1938年:費米/
1939年:勞倫斯/
1943年:施特恩/
1944年:拉比/
1945年:泡利/
1946年:布里奇曼/
1947年:阿普爾頓/
1948年:布萊克特/
1949年:湯川秀樹/
1950年:鮑威爾
1951–1975
1951年:考克饒夫、沃爾頓/
1952年:布洛赫、珀塞爾/
1953年:澤爾尼克/
1954年:玻恩、博特/
1955年:蘭姆、庫施/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頓/
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
1958年:切連科夫、弗蘭克、塔姆/
1959年:塞格雷、張伯倫/
1960年:格拉澤/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爾/
1962年:朗道/
1963年:維格納、梅耶、延森/
1964年:湯斯、巴索夫、普羅霍羅夫/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溫格、費曼/
1966年:卡斯特勒/
1967年:貝特/
1968年:阿爾瓦雷茨/
1969年:蓋爾-曼/
1970年:阿耳文、奈爾/
1971年:伽博/
1972年:巴丁、庫珀、施里弗/
1973年:江崎玲於奈、賈埃弗、約瑟夫森/
1974年:賴爾、休伊什/
1975年:玻爾、莫特森、雷恩沃特
1976–2000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1978年:卡皮察、彭齊亞斯、威爾遜/
1979年:格拉肖、薩拉姆、溫伯格/
1980年:克羅寧、菲奇/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1982年:威爾森/
1983年:錢德拉塞卡、福勒/
1984年:魯比亞、范德梅爾/
1985年:克利青/
1986年:魯斯卡、賓寧、羅雷爾/
1987年:貝德諾爾茨、米勒/
1988年:萊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貝格爾/
1989年:拉姆齊、德默爾特、保羅/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爾、泰勒/
1991年:德熱納/
1992年:夏帕克/
1993年:赫爾斯、泰勒/
1994年:布羅克豪斯、沙爾/
1995年:佩爾、萊因斯/
1996年:戴維·李、奧謝羅夫、理查森/
1997年:朱棣文、科昂-唐努德日、菲利普斯/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1999年:胡夫特、韋爾特曼/
2000年:阿爾費羅夫、克勒默、基爾比
2001–今
2001年:康奈爾、克特勒、威曼/
2002年:戴維斯、小柴昌俊、賈科尼/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茲堡、萊格特/
2004年:格婁斯、波利策、韋爾切克/
2005年:格勞伯、霍爾、亨施/
2006年:馬瑟、斯穆特/
2007年:費爾、格林貝格/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2009年:史密斯、博伊爾、高錕/
2010年:海姆、諾沃肖洛夫/
2011年:珀爾馬特、施密特、里斯/
2012年:阿羅什、瓦恩蘭/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2016年:索利斯、霍爾丹、科斯特利茨/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2018年:阿什金、穆魯、斯特里克蘭/
2019年:皮布爾斯、奎洛茲、梅爾/
2020年:潘洛斯、根策爾、蓋茲/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爾曼、帕里西
註: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閱論編沃爾夫物理獎得主1970年代
吳健雄(1978)
喬治·烏倫貝克/朱塞佩·奧基亞利尼(1979)
1980年代
麥可·費希爾/利奧·卡達諾夫/肯尼斯·威爾森(1980)
弗里曼·戴森/傑拉德·特·胡夫特/維克托·魏斯科普夫(1981)
利昂·萊德曼/馬丁·佩爾(1982)
歐文·哈恩/彼得·B·赫希/西奧多·梅曼(1983–84)
康耶斯·赫林/菲利普·諾齊埃(1984–85)
米切爾·費根鮑姆/阿爾伯特·利比查伯(1986)
赫爾伯特·傅利曼/布魯諾·羅西/里卡爾多·賈科尼(1987)
羅傑·潘洛斯/史蒂芬·霍金(1988)
1990年代
皮埃爾-吉勒·德熱納/戴維·索利斯(1990)
莫里斯·戈德哈伯/瓦倫坦·泰萊格迪(1991)
約瑟夫·泰勒(1992)
本華·曼德博(1993)
維塔利·拉扎列維奇·金茲堡/南部陽一郎(1994–95)
約翰·惠勒(1996–97)
亞基爾·阿哈羅諾夫/麥可·貝里(1998)
丹·謝赫特曼(1999)
2000年代
雷蒙德·戴維斯/小柴昌俊(2000)
伯特蘭·霍爾珀林/安東尼·萊格特(2002–03)
羅伯特·布繞特/弗朗索瓦·恩格勒/彼得·希格斯(2004)
丹尼爾·克萊普納(2005)
阿爾貝·費爾/彼得·格林貝格(2006–07)
2010年代
約翰·克勞澤/阿蘭·阿斯佩/安東·蔡林格(2010)
馬克西米利安·海德爾/哈拉爾德·羅澤/克努特·烏爾班(2011)
雅各布·貝肯斯坦(2012)
彼得·佐勒/胡安·伊格納西奧·西拉克·薩斯圖賴因(2013)
詹姆斯·比約肯/羅伯特·科什納(2015)
約瑟夫·阿馬里(2016)
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2017)
吉爾斯·布拉薩德(英語:GillesBrassard)/查爾斯·本內特(英語:CharlesH.Bennett(computerscientist))(2018)
2020年代
拉菲・比斯特里斯特(英語:RafiBistritzer)/巴勃羅·賈利洛-埃雷羅(英語:PabloJarillo-Herrero)/艾倫·麥克唐納(英語:AllanH.MacDonald)(2020)
喬治·帕里西(2021)
農業
藝術
化學
數學
醫學
物理
閱論編櫻井獎獲得者1980年代
1985年:益川敏英
小林誠
1986年:戴維·格婁斯
休·波利策
弗朗克·韋爾切克
1987年:盧西恩·梅安尼
約翰·李爾普羅斯
1988年:史蒂文·阿德勒
1989年:尼古拉·卡比博
1990年代
1990年:木下東一郎
1991年:弗拉基米爾·格里波夫
1992年:林肯·沃芬斯坦
1993年:瑪麗·K·吉拉德
1994年:南部陽一郎
1995年:哈沃德·喬吉
1996年:威廉·A·巴丁
1997年:托馬斯·阿佩爾奎斯特
1998年:倫納德·薩斯坎德
1999年:米哈伊爾·希夫曼
阿爾卡季·魏因施泰因
瓦倫丁·扎哈羅夫
2000年代
2000年:柯蒂斯·卡倫
2001年:內森·伊斯古爾
米哈伊爾·沃洛申
馬克·B·懷斯
2002年:威廉·馬西亞諾
阿爾貝托·瑟林
2003年:阿爾弗雷德·穆勒
喬治·斯特曼
2004年:伊卡洛斯·比吉
三田一郎
2005年:大久保進
2006年:薩瓦斯·季莫普洛斯
2007年:史坦利·布羅茨基
2008年:阿里克謝·Y·斯米爾諾夫
斯坦尼斯拉夫·米赫耶夫
2009年:戴維森·E·索珀
約翰·C·柯林斯
理察·基思·埃利斯
2010年代
2010年:卡爾·哈庚
弗朗索瓦·恩格勒
傑拉德·古拉尼
彼得·希格斯
羅伯特·布繞特
湯姆·基博爾
2011年:克里斯·奎格
伊斯蒂亞·伊希滕
伊恩·辛克利夫
肯尼斯·蓮恩
2012年:吉多·阿爾塔利利
托比昂·索斯特蘭
布萊恩·韋伯
2013年:羅伯托·佩奇
海倫·奎恩
2014年:茲維·伯恩
蘭斯·J·狄克遜
戴維·A·科索爾(davidakosher)
2015年:喬治·茨威格
2016年:G.彼得·勒佩奇
2017年:戈登·L·凱恩|GordonL.Kane
霍華德·E·哈伯
傑克·F·格尼翁
薩莉·道森
2018年:安·尼爾森
麥可·戴恩
2019年:麗莎·藍道爾
拉曼·孫德魯姆
2020年代
2020年:弗農·巴格爾
2021年:安·尼爾森
2022年:尼馬·阿爾卡尼-哈米德
Category:櫻井獎獲得者
閱論編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 行為與社會科學1960年代
1964年:NealElgarMiller(英語:NealE.Miller)
1980年代
1986年:司馬賀
1987年:AnneAnastasi(英語:AnneAnastasi)
喬治·斯蒂格勒
1988年:米爾頓·傅利曼
1990年代
1990年:里奧尼德·赫維克茲
PatrickSuppes(英語:PatrickSuppes)
1991年:喬治·阿米蒂奇·米勒
1992年:埃莉諾·吉布森
1994年:羅伯特·金·莫頓
1995年:羅格·謝潑德
1996年:保羅·薩繆爾森
1997年:WilliamK.Estes(英語:WilliamKayeEstes)
1998年:WilliamJuliusWilson(英語:WilliamJuliusWilson)
1999年:勞勃·梭羅
2000年代
2000年:蓋瑞·貝克
2001年:喬治·巴斯
2003年:R.DuncanLuce(英語:R.DuncanLuce)
2004年: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2005年:戈登·霍華德·鮑爾
2008年:MichaelI.Posner(英語:MichaelPosner(psychologist))
2009年:莫蒂默·米什金
2010年代
2011年:AnneTreisman(英語:AnneTreisman)
2014年:羅伯特·阿克塞爾羅
2015年:亞伯特·班度拉
生物學1960年代
1963年:C·B·凡尼爾
1964年:費奧多西·多布然斯基
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
1965年:裴頓·勞斯
喬治·蓋洛德·辛普森
唐納德·斯萊克
1966年:EdwardF.Knipling(英語:EdwardF.Knipling)
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
WilliamC.Rose(英語:WilliamCummingRose)
休厄爾·賴特
1967年:KennethS.Cole(英語:KennethStewartCole)
哈里·哈洛
MichaelHeidelberger(英語:MichaelHeidelberger)
阿爾弗雷德·斯特蒂文特
1968年:HoraceBarker(英語:HoraceBarker)
伯納德·布羅迪
DetlevW.Bronk(英語:DetlevBronk)
傑·勞倫斯·盧什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1969年:RobertHuebner(英語:RobertHuebner)
恩斯特·瓦爾特·邁爾
1970年代
1970年:巴巴拉·麥克林托克
阿爾伯特·沙賓
1973年:DanielI.Arnon(英語:DanielI.Arnon)
厄爾·威爾伯·薩瑟蘭
1974年:錢百敦
埃爾文·查戈夫
JamesV.Neel(英語:JamesV.Neel)
JamesAugustineShannon(英語:JamesAugustineShannon)
1975年:HallowellDavis(英語:HallowellDavis)
PaulGyorgy(英語:PaulGyorgy)
SterlingB.Hendricks(英語:SterlingB.Hendricks)
OrvillelvinVogel(英語:OrvilleVogel)
1976年:羅歇·吉耶曼
基思·R·波特
EfraimRacker(英語:EfraimRacker)
艾德華·威爾森
1979年:羅伯特·H·伯里斯(英語:RobertH.Burris)
ElizabethC.Crosby(英語:ElizabethC.Crosby)
阿瑟·科恩伯格
塞韋羅·奧喬亞
EarlReeceStadtman(英語:EarlReeceStadtman)
GeorgeLedyardStebbins(英語:G.LedyardStebbins)
PaulAlfredWeiss(英語:PaulAlfredWeiss)
1980年代
1981年:PhilipHandler(英語:PhilipHandler)
1982年:西摩·本澤
GlennW.Burton(英語:GlennW.Burton)
MildredCohn(英語:MildredCohn)
1983年:HowardL.Bachrach
保羅·伯格
溫德爾·L·羅洛夫斯(英語:WendellL.Roelofs)
BertaScharrer(英語:BertaScharrer)
1986年:斯坦利·科恩
DonaldA.Henderson(英語:DonaldHenderson)
VernonB.Mountcastle(英語:VernonMountcastle)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JoanA.Steitz(英語:JoanA.Steitz)
1987年:MichaelE.DeBakey(英語:MichaelE.DeBakey)
西奧多·O·迪納
哈里·伊格爾
哈爾·葛賓·科拉納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1988年:麥可·斯圖亞特·布朗
斯坦利·諾曼·科恩
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
莫里斯·希勒曼
埃里克·坎德爾
羅莎琳·薩斯曼·雅洛
1989年:KatherineEsau(英語:KatherineEsau)
ViktorHamburger(英語:ViktorHamburger)
菲利普·萊德爾
喬舒亞·萊德伯格
羅傑·斯佩里
HarlandG.Wood(英語:HarlandG.Wood)
1990年代
1990年:巴茹·貝納塞拉夫
赫伯特·博耶
DanielE.Koshland,Jr.(英語:DanielE.Koshland,Jr.)
愛德華·巴茨·路易斯
DavidG.Nathan(英語:DavidG.Nathan)
唐納爾·托馬斯
1991年:MaryEllenAvery(英語:MaryEllenAvery)
喬治·伊夫林·哈欽森
ElvinA.Kabat(英語:ElvinA.Kabat)
RobertW.Kates(英語:RobertKates)
薩爾瓦多·盧瑞亞
PaulA.Marks(英語:PaulMarks(scientist))
FolkeK.Skoog(英語:FolkeK.Skoog)
PaulC.Zamecnik(英語:PaulC.Zamecnik)
1992年:MaxineSinger(英語:MaxineSinger)
霍華德·馬丁·特明
1993年:丹尼爾·那森斯
SalomeG.Waelsch(英語:SalomeG.Waelsch)
1994年:托馬斯·埃斯納
伊莉莎白·諾伊費爾德
1995年:亞歷山大·里奇
1996年:RuthPatrick(英語:RuthPatrick)
1997年:詹姆斯·杜威·華生
羅伯特·溫伯格
1998年:布魯斯·艾姆斯
珍妮特·羅利
1999年:戴維·巴爾的摩
賈德·戴蒙
琳·馬古利斯
2000年代
2000年:NancyC.Andreasen(英語:NancyC.Andreasen)
彼得·雷文
卡爾·烏斯
2001年:FranciscoJ.Ayala(英語:FranciscoJ.Ayala)
馬里奧·卡佩奇
安·格雷比爾
GeneE.Likens(英語:GeneLikens)
維克托·麥庫西克
哈羅德·瓦慕斯
2002年:JamesE.Darnell(英語:JamesE.Darnell)
EvelynM.Witkin(英語:EvelynM.Witkin)
2003年:米高·畢曉普
所羅門·斯奈德
CharlesYanofsky(英語:CharlesYanofsky)
2004年:諾曼·布勞格
菲利普·夏普
ThomasE.Starzl(英語:ThomasStarzl)
2005年:安東尼·弗契
托斯坦·威澤爾
2006年:RitaR.Colwell(英語:RitaR.Colwell)
尼娜·費多羅夫
LubertStryer(英語:LubertStryer)
2007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BertW.O'Malley(英語:BertW.O'Malley)
2008年:法蘭西斯·柯林斯
伊萊恩·富克斯
克萊格·凡特
2009年:蘇珊·林德奎斯特
史坦利·布魯希納
2010年代
2010年:RalphL.Brinster(英語:RalphL.Brinster)
魯道夫·耶尼施
2011年:露西·夏皮羅
勒羅伊·胡德
沙利·W·西斯霍姆
2014年:MayBerenbaum(英語:MayBerenbaum)
布魯斯·艾伯茨
2015年:StanleyFalkow(英語:StanleyFalkow)
RakeshJain(英語:RakeshJain)
瑪莉-克萊爾·金
西蒙·艾許·萊文
化學1960年代
1964年:羅傑·亞當斯
1970年代
1975年:肯尼斯·皮策(英語:KennethPitzer)
1980年代
1982年: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
吉爾伯特·斯托克
1983年:羅德·霍夫曼
GeorgeC.Pimentel(英語:GeorgeC.Pimentel)
理察·扎爾
1986年:哈里·格雷
李遠哲
CarlS.Marvel(英語:CarlS.Marvel)
FrankH.Westheimer(英語:FrankH.Westheimer)
1987年:WilliamS.Johnson(英語:WilliamSummerJohnson)
WalterH.Stockmayer(英語:WalterH.Stockmayer)
MaxTishler(英語:MaxTishler)
1988年:WilliamO.Baker(英語:WilliamO.Baker)
康拉德·布洛赫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1989年:RichardB.Bernstein(英語:RichardBarryBernstein)
梅爾文·卡爾文
魯道夫·馬庫斯
HardenM.McConnell(英語:HardenM.McConnell)
1990年代
1990年:ElkanBlout(英語:ElkanBlout)
KarlFolkers(英語:KarlAugustFolkers)
約翰·東布羅夫斯基·羅伯茨
1991年:RonaldBreslow(英語:RonaldBreslow)
格特魯德·B·埃利恩
達德利·赫施巴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1992年:HowardE.Simmons,Jr.(英語:HowardEnsignSimmons,Jr.)
1993年:唐納德·克拉姆
NormanHackerman(英語:NormanHackerman)
1994年:GeorgeS.Hammond(英語:GeorgeS.Hammond)
1995年:托馬斯·切赫
IsabellaL.Karle(英語:IsabellaL.Karle)
1996年:NormanDavidson(英語:NormanDavidson(biologist))
1997年:DarleaneC.Hoffman(英語:DarleaneC.Hoffman)
HaroldS.Johnston(英語:HaroldS.Johnston)
1998年:JohnW.Cahn(英語:JohnW.Cahn)
喬治·懷特塞茲
1999年:斯圖爾特·阿蘭·賴斯
JohnRoss(英語:JohnRoss(chemist))
SusanSolomon(英語:SusanSolomon)
2000年代
2000年:JohnD.Baldeschwieler(英語:JohnD.Baldeschwieler)
RalphF.Hirschmann(英語:RalphF.Hirschmann)
2001年:ErnestR.Davidson(英語:ErnestR.Davidson)
加博爾·紹莫爾堯伊
2002年:JohnI.Brauman(英語:JohnI.Brauman)
2004年:史蒂芬·利帕德
2006年:MarvinH.Caruthers(英語:MarvinH.Caruthers)
PeterB.Dervan(英語:PeterDervan)
2007年:穆斯塔法·艾爾-賽義德(英語:MostafaA.El-Sayed)
2008年:JoannaFowler(英語:JoannaFowler)
喬安妮·史特布比
2009年:史蒂芬·J·本科維奇
MaryeAnneFox(英語:MaryeAnneFox)
2010年代
2010年:傑奎琳·巴頓
彼得·斯唐
2011年:艾倫·J·巴德
M.FrederickHawthorne(英語:M.FrederickHawthorne)
2014年:JudithP.Klinman(英語:JudithP.Klinman)
JerroldMeinwald(英語:JerroldMeinwald)
2015年:保羅·阿利維薩托斯
GeraldineL.Richmond(英語:GeraldineL.Richmond)
工程科學1960年代
1962年:西奧多·馮·卡門
1963年:萬尼瓦爾·布希
約翰·羅賓森·皮爾斯
1964年:CharlesS.Draper(英語:CharlesS.Draper)
奧斯馬·安曼
1965年:HughL.Dryden(英語:HughL.Dryden)
克拉倫斯·詹森
沃倫·坎達兒·路易斯
1966年:克勞德·夏農
1967年:EdwinH.Land(英語:EdwinH.Land)
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爾斯基
1968年:約翰·皮斯普·埃克特
NathanM.Newmark(英語:NathanM.Newmark)
1969年:傑克·基爾比
1970年代
1970年:GeorgeE.Mueller(英語:GeorgeE.Mueller)
1973年:HaroldE.Edgerton(英語:HaroldE.Edgerton)
RichardT.Whitcomb(英語:RichardT.Whitcomb)
1974年:魯道夫·康夫納
RalphBrazeltonPeck(英語:RalphBrazeltonPeck)
AbelWolman(英語:AbelWolman)
1975年:MansonBenedict(英語:MansonBenedict)
威廉·海達德·皮克林
弗雷德里克·特曼
華納·馮·布朗
1976年:MorrisCohen(英語:MorrisCohen(scientist))
PeterC.Goldmark(英語:PeterC.Goldmark)
ErwinWilhelmMüller(英語:ErwinWilhelmMüller)
1979年:EmmettN.Leith(英語:EmmettN.Leith)
RaymondD.Mindlin(英語:RaymondD.Mindlin)
羅伯特·諾伊斯
EarlR.Parker
SimonRamo(英語:SimonRamo)
1980年代
1982年:EdwardH.Heinemann(英語:EdwardH.Heinemann)
DonaldL.Katz(英語:DonaldL.Katz)
1983年:威廉·惠利特
GeorgeM.Low(英語:GeorgeLow)
約翰·喬治·川普
1986年:HansWolfgangLiepmann(英語:HansWolfgangLiepmann)
林同炎
BernardM.Oliver(英語:BernardM.Oliver)
1987年:羅伯特·拜倫·柏德
H.BoltonSeed(英語:H.BoltonSeed)
ErnstWeber(英語:ErnstWeber(engineer))
1988年:DanielC.Drucker(英語:DanielC.Drucker)
WillisM.Hawkins(英語:WillisM.Hawkins)
GeorgeW.Housner(英語:GeorgeW.Housner)
1989年:HarryGeorgeDrickamer(英語:HarryGeorgeDrickamer)
HerbertE.Grier
1990年代
1990年:米爾德里德·德雷斯爾豪斯
尼克·何倫亞克
1991年:喬治·哈利·海爾邁耶
LunaB.Leopold(英語:LunaB.Leopold)
H.GuyfordStever(英語:H.GuyfordStever)
1992年:CalvinF.Quate(英語:CalvinF.Quate)
JohnRoyWhinnery(英語:JohnRoyWhinnery)
1993年:卓以和
1994年:RayW.Clough(英語:RayW.Clough)
1995年:HermannA.Haus(英語:HermannA.Haus)
1996年:JamesL.Flanagan(英語:JamesL.Flanagan)
C.KumarN.Patel(英語:C.KumarN.Patel)
1998年:EliRuckenstein(英語:EliRuckenstein)
1999年:KennethN.Stevens(英語:KennethN.Stevens)
2000年代
2000年:馮元楨
2001年:AndreasAcrivos(英語:AndreasAcrivos)
2002年:LeoBeranek(英語:LeoBeranek)
2003年:JohnM.Prausnitz
2004年: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
2005年:JanD.Achenbach(英語:JanD.Achenbach)
托賓·馬克斯
2006年:羅伯特·蘭格
2007年:戴維·瓦恩蘭
2008年:魯道夫·卡爾曼
2009年:AmnonYariv(英語:AmnonYariv)
2010年代
2010年:錢煦
2011年:約翰·B·古迪納夫
2014年:ThomasKailath(英語:ThomasKailath)
數學、統計與計算機科學1960年代
1963年:諾伯特·維納
1964年:所羅門·萊夫謝茨
H.MarstonMorse(英語:MarstonMorse)
1965年:奧斯卡·扎里斯基
1966年:約翰·米爾諾
1967年:保羅·寇恩
1968年:耶日·內曼
1969年:威廉·費勒
1970年代
1970年:理察·布饒爾
1973年:約翰·圖基
1974年:庫爾特·哥德爾
1975年:約翰·巴科斯
陳省身
喬治·伯納德·丹齊格
1976年:KurtOttoFriedrichs(英語:KurtO.Friedrichs)
哈斯勒·惠特尼
1979年:JosephL.Doob(英語:JosephL.Doob)
高德納
1980年代
1982年:MarshallHarveyStone(英語:MarshallHarveyStone)
1983年:HermanGoldstine(英語:HermanGoldstine)
艾沙道爾·辛格
1986年:拉克斯·彼得
AntoniZygmund(英語:AntoniZygmund)
1987年:拉烏爾·博特
麥可·弗里德曼
1988年:RalphE.Gomory(英語:RalphE.Gomory)
JosephB.Keller(英語:JosephB.Keller)
1989年:SamuelKarlin(英語:SamuelKarlin)
桑德斯·麥克蘭恩
DonaldC.Spencer(英語:DonaldC.Spencer)
1990年代
1990年:GeorgeF.Carrier(英語:GeorgeF.Carrier)
史蒂芬·科爾·克萊尼
約翰·麥卡錫
1991年:AlbertoCalderón(英語:AlbertoCalderón)
1992年:艾倫·紐厄爾
1993年:MartinDavidKruskal(英語:MartinDavidKruskal)
1994年:約翰·科克
1995年:路易·尼倫伯格
1996年:理察·卡普
史蒂芬·斯梅爾
1997年:丘成桐
1998年:CathleenSyngeMorawetz(英語:CathleenSyngeMorawetz)
1999年:菲利克斯·白勞德
RonaldR.Coifman(英語:RonaldCoifman)
2000年代
2000年: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
凱倫·烏倫貝克
2001年:卡利安普迪·拉達克里希納·拉奧
埃利亞斯·施泰因
2002年:詹姆斯·格利姆
2003年:CarlR.deBoor(英語:CarlR.deBoor)
2004年:丹尼斯·蘇利文
2005年:BradleyEfron(英語:BradleyEfron)
2006年:HymanBass(英語:HymanBass)
2007年:萊昂納多·克萊洛克
安德魯·維特比
2009年:戴維·芒福德
2010年代
2010年:RichardA.Tapia(英語:RichardA.Tapia)
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漢
2011年:所羅門·格倫布
BarryMazur(英語:BarryMazur)
2014年:AlexandreChorin(英語:AlexandreChorin)
戴維·布萊克韋爾
2015年:麥可·阿廷
物理科學1960年代
1963年:路易斯·阿爾瓦雷茨
1964年:朱利安·施溫格
哈羅德·尤里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1965年:約翰·巴丁
彼得·德拜
利昂·萊德曼
WilliamRubey(英語:WilliamRubey)
1966年:雅各布·皮耶克尼斯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亨利·艾林
約翰·范扶累克
弗拉基米爾·佐利金
1967年:JesseBeams(英語:JesseBeams)
FrancisBirch(英語:FrancisBirch(geophysicist))
格雷戈里·布萊特
LouisHammett(英語:LouisHammett)
喬治·基斯佳科夫斯基
1968年:PaulBartlett(英語:PaulBartlett)
赫爾伯特·傅利曼
拉斯·昂薩格
尤金·維格納
1969年:赫伯特·布朗
沃爾夫岡·帕諾夫斯基
1970年代
1970年:羅伯特·H·迪克
艾倫·桑德奇
JohnC.Slater(英語:JohnC.Slater)
約翰·惠勒
SaulWinstein(英語:SaulWinstein)
1973年:卡爾·傑拉西
MauriceEwing(英語:MauriceEwing)
ArieJanHaagen-Smit(英語:ArieJanHaagen-Smit)
VladimirHaensel(英語:VladimirHaensel)
FrederickSeitz(英語:FrederickSeitz)
羅伯特·賴斯本·威爾遜
1974年: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保羅·弗洛里
威廉·福勒
萊納斯·鮑林
KennethSanbornPitzer(英語:KennethSanbornPitzer)
1975年:漢斯·貝特
JosephO.Hirschfelder(英語:JosephO.Hirschfelder)
LewisSarett(英語:LewisSarett)
E.BrightWilson(英語:E.BrightWilson)
吳健雄
1976年:塞繆爾·古德斯米特
HerbertS.Gutowsky(英語:HerbertS.Gutowsky)
FrederickRossini(英語:FrederickRossini)
維爾納·索米
亨利·陶布
喬治·烏倫貝克
1979年:理察·費曼
赫爾曼·馬克
愛德華·珀塞爾
JohnSinfelt(英語:JohnSinfelt)
萊曼·史匹哲
維克托·魏斯科普夫
1980年代
1982年:菲利普·安德森
南部陽一郎
愛德華·泰勒
查爾斯·湯斯
1983年:瑪格麗特·伯比奇
MauriceGoldhaber(英語:MauriceGoldhaber)
HelmutLandsberg(英語:HelmutLandsberg)
沃爾特·芒克
弗雷德里克·萊因斯
布魯諾·羅西
約翰·施里弗
1986年:SolomonJ.Buchsbaum(英語:SolomonJ.Buchsbaum)
H.RichardCrane(英語:H.RichardCrane)
赫爾曼·費什巴赫
羅伯特·霍夫施塔特
楊振寧
1987年:菲力普·艾貝爾森
WalterElsasser(英語:WalterElsasser)
保羅·勞特伯
GeorgePake(英語:GeorgePake)
詹姆斯·范·艾倫
1988年:D.AllanBromley(英語:D.AllanBromley)
朱經武
沃爾特·科恩
諾曼·拉姆齊
傑克·施泰因貝格爾
1989年:ArnoldO.Beckman(英語:ArnoldO.Beckman)
尤金·派克
RobertSharp(英語:RobertP.Sharp)
亨利·M·斯托梅爾
1990年代
1990年: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埃德溫·麥克米倫
羅伯特·龐德
RogerRevelle(英語:RogerRevelle)
1991年:阿瑟·肖洛
愛德華·C·斯通
史蒂文·溫伯格
1992年:尤金·舒梅克
1993年:瓦爾·菲奇
薇拉·魯賓
1994年:AlbertOverhauser(英語:AlbertOverhauser)
FrankPress(英語:FrankPress)
1995年:漢斯·德默爾特
彼得·戈德賴希
1996年:WallaceS.Broecker(英語:WallaceS.Broecker)
1997年:馬歇爾·羅森布盧特
馬丁·史瓦西
喬治·韋瑟里爾
1998年:DonL.Anderson(英語:DonL.Anderson)
約翰·巴考爾
1999年:詹姆斯·克羅寧
利奧·卡達諾夫
2000年代
2000年:威利斯·蘭姆
耶利米·保羅·歐斯垂克
GilbertF.White(英語:GilbertF.White)
2001年:MarvinL.Cohen(英語:MarvinL.Cohen)
雷蒙德·戴維斯
2002年:RichardGarwin(英語:RichardGarwin)
查爾斯·大衛·基林
威廉·傑森·摩根
愛德華·威滕
2003年:G.BrentDalrymple(英語:G.BrentDalrymple)
里卡爾多·賈科尼
2004年:RobertN.Clayton(英語:RobertN.Clayton)
2005年:拉爾夫·阿爾弗
LonnieThompson(英語:LonnieThompson)
2006年:丹尼爾·克萊普納
2007年:FayAjzenberg-Selove(英語:FayAjzenberg-Selove)
CharlesP.Slichter(英語:CharlesPenceSlichter)
2008年:貝爾尼·阿爾德
詹姆斯·岡恩
2009年:亞基爾·阿哈羅諾夫
EstherM.Conwell(英語:EstherM.Conwell)
WarrenM.Washington(英語:WarrenM.Washington)
2010年代
2011年:西德尼·德雷爾
珊德拉·法貝爾
SylvesterJamesGates(英語:SylvesterJamesGates)
2014年:伯頓·里克特
SeanC.Solomon(英語:SeanSolomon)
2015年:雪莉·安·傑克遜
閱論編ICTP狄拉克獎章獲得者1980年代
1985年:雅可夫·澤爾多維奇
愛德華·威滕
1986年:南部陽一郎
泊里雅科夫
1987年:布魯諾·朱米諾
布萊斯·德維特
1988年:戴維·格婁斯
福拉德金(英語:EfimFradkin)
1989年:約翰·施瓦茨
麥克·格林
1990年代
1990年:路德維格·法捷耶夫
西德尼·科爾曼
1991年:傑弗里·戈德斯通
斯坦利·曼德爾施塔姆
1992年:尼古拉·博戈柳博夫
雅科夫·西奈
1993年:丹尼爾·弗里德曼
彼得·范尼烏文赫伊曾
塞爾焦·費拉拉
1994年:弗朗克·韋爾切克
1995年:麥可·貝里
1996年:馬丁紐斯·韋爾特曼
圖里奧·雷吉
1997年:戴維·奧利弗
彼得·戈達德
1998年:羅曼·賈基夫
史蒂文·阿德勒
1999年:喬治·帕里西
2000年代
2000年:海倫·奎恩
哈沃德·喬吉
喬傑栩·帕提(JogeshPati)
2001年:約翰·霍普菲爾德
2002年:阿蘭·古斯
安德烈·林德
保羅·斯泰恩哈特
2003年:羅伯特·克瑞南(英語:RobertKraichnan)
查哈洛夫(VladimirZakharov)
2004年:詹姆斯·比約肯
柯蒂斯·卡倫
2005年:薩姆·愛德華茲
李雅達
2006年:彼得·佐勒
2007年:約翰·李爾普羅斯
盧西恩·梅安尼
2008年:胡安·馬爾達西那
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卡姆朗·瓦法
2009年:RobertoCar(英語:RobertoCar)
MicheleParrinello(英語:MicheleParrinello)
2010年代
2010年:尼古拉·卡比博
GeorgeSudarshan(英語:GeorgeSudarshan)
2011年:ÉdouardBrézin(英語:ÉdouardBrézin)
約翰·卡爾迪
AlexanderZamolodchikov(英語:AlexanderZamolodchikov)
2012年:鄧肯·霍爾丹
查爾斯·凱恩
張首晟
2013年:湯姆·基博爾
吉姆·皮布爾斯
馬丁·里斯
2014年:AshokeSen(英語:AshokeSen)
安德魯·施特羅明格
加布里埃萊·韋內齊亞諾
2015年:阿列克謝·基塔耶夫
GregMoore(英語:GregMoore)
NicholasRead(英語:NicholasRead)
2016年:內森·塞伯格
MikhailShifman(英語:MikhailShifman)
阿爾卡季·魏因施泰因
2017年:查爾斯·L·本內特
DavidDeutsch(英語:DavidDeutsch)
彼得·秀爾
2018年:SubirSachdev(英語:SubirSachdev)
ĐàmThanhSơn(英語:ĐàmThanhSơn)
文小剛
2019年:維亞切斯拉夫·穆哈諾夫
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基
拉希德·蘇尼亞耶夫
Category:ICTP狄拉克獎章獲得者
閱論編奧斯卡·克萊因紀念講座1980年代
1988年:楊振寧
1989年:史蒂文·溫伯格
1990年代
1990年:漢斯·貝特
1991年:阿蘭·古斯
1992年:約翰·惠勒
1993年:李政道
1994年:奧斯卡·克萊因百年研討會
1995年:內森·塞伯格
1996年:亞歷山大·泊里雅科夫
1997年:吉姆·皮布爾斯
1998年:愛德華·威滕
1999年:傑拉德·特·胡夫特
2000年代
2000年:戴維·格羅斯
2001年:安德烈·林德
2002年:馬丁·里斯
2003年:史蒂芬·霍金
2004年:皮埃爾·拉蒙
2005年:南部陽一郎
2006年:維亞切斯拉夫·穆哈諾夫
2007年:加布里埃萊·韋內齊亞諾
2008年:海倫·奎恩
2009年:彼得·希格斯
2010年代
2010年: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基
2011年:約瑟夫·西爾克
2012年:胡安·馬爾達西那
2013年:弗蘭克·維爾切克
2014年:安德魯·施特羅明格
2015年:拉希德·蘇尼亞耶夫
2016年:基普·索恩
2017年:謝爾登·格拉肖
2018年:倫納德·薩斯坎德
Category:奧斯卡·克萊因紀念講座
閱論編JINR博戈柳博夫獎獲得者1990年代
1996年:阿納托利·洛古諾夫(英語:AnatolyLogunov)
楊振寧
1999年:維克托·巴里亞塔(德語:WiktorBarjachtar)
伊利亞·普里高津
2000年代
2001-2002年:阿爾伯特·塔夫切利澤(英語:AlbertTavkhelidze)
南部陽一郎
2003-2005年:弗拉基米爾·卡德什夫斯基(英語:VladimirKadyshevsky)
朱利斯·外斯
2006-2008年:鮑里斯·帕通(英語:BorysPaton)
德米特里·希爾科夫(英語:DmitryShirkov)
2010年代
2014年:瓦萊里·魯巴科(德語:WaleriAnatoljewitschRubakow)
馬克·埃諾(英語:MarcHenneaux)
Category:JINR博戈柳博夫獎獲得者
閱論編馬克斯·普朗克獎章獲得者1920年代
1929年:馬克斯·普朗克
愛因斯坦
1930年代
1930年:尼爾斯·波耳
1931年:阿諾·索末菲
1932年:馬克斯·馮·勞厄
1933年:維爾納·海森堡
1937年:埃爾文·薛丁格
1938年:路易·德布羅意
1940年代
1942年:帕斯庫爾·約當
1943年:弗里德里希·洪德
1944年:瓦爾特·科塞爾
1948年:馬克斯·玻恩
1949年:奧托·哈恩
莉澤·邁特納
1950年代
1950年:彼得·德拜
1951年:詹姆斯·法蘭克
古斯塔夫·赫茲
1952年:保羅·狄拉克
1953年:瓦爾特·博特
1954年:恩里科·費米
1955年:漢斯·貝特
1956年:維克托·魏斯科普夫
1957年:卡爾·馮·魏茨澤克
1958年:沃爾夫岡·泡利
1959年:奧斯卡·克萊因
1960年代
1960年:列夫·朗道
1961年:尤金·維格納
1962年:拉爾夫·克勒尼希
1963年:魯道夫·佩爾斯
1964年:塞繆爾·古德斯米特
喬治·烏倫貝克
1966年:格哈特·呂德斯
1967年:哈利·萊曼
1968年:瓦爾特·海特勒
1969年:弗里曼·戴森
1970年代
1970年:魯道夫·哈格
1972年:赫伯特·弗勒利希
1973年:尼古拉·博戈柳博夫
1974年:萊昂·范霍夫
1975年:格雷戈爾·文策爾
1976年:恩尼特·史圖克柏格
1977年:沃特·西倫
1978年:保羅·彼得·埃瓦爾德
1979年:馬庫斯·菲茲
1980年代
1981年:庫爾特·西齊克
1982年:Hans-ArwedWeidenmüller(英語:Hans-ArwedWeidenmüller)
1983年:尼可拉·克爾門
1984年:雷斯·約斯特
1985年:南部陽一郎
1986年:弗朗茨·韋格納
1987年:朱利斯·外斯
1988年:華倫泰·巴格曼
1989年:布魯諾·朱米諾
1990年代
1990年:赫爾曼·哈肯
1991年:沃爾夫哈特·齊默爾曼
1992年:埃利奧特·利布
1993年:庫爾特·賓德爾
1994年:Hans-JürgenBorchers(英語:Hans-JürgenBorchers)
1995年:SiegfriedGroßmann
1996年:路德維希·法捷耶夫
1997年:GeraldE.Brown(英語:GeraldE.Brown)
1998年:雷蒙·斯托拉
1999年:皮埃爾·奧昂貝格
2000年代
2000年:馬丁·呂舍爾
2001年:於爾格·弗勒利希
2002年:于爾根·埃勒斯
2003年:馬丁·古茨維勒
2004年:克勞斯·黑普
2005年:彼得·佐勒
2006年:沃��夫岡·格策
2007年:喬爾·里柏沃茲
2008年:德特勒夫·布赫霍爾茨
2009年:羅伯特·格拉姆
2010年代
2010年:迪特爾·福爾哈特
2011年:喬治·帕里西
2012年:馬丁·齊爾恩鮑爾
2013年:維爾納·納姆
2014年:達維德·呂埃勒
2015年:維亞切斯拉夫·穆哈諾夫
2016年:赫伯特·華格納
2017年:赫伯特·施波恩
2018年:胡安·伊格納西奧·西拉克·薩斯圖賴因
2019年:德特勒夫·洛澤(英語:DetlefLohse)
2020年:安傑伊·布拉斯(英語:AndrzejBuras)
2021年:亞歷山大·泊里雅科夫
Category:馬克斯·普朗克獎章獲得者
閱論編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獲得者1950年代
1959年:默里·蓋爾曼
1960年代
1960年:奧格·玻爾
1961年:馬文·倫納德·戈德伯格
1962年:萊昂·范霍夫
1963年:基斯·布呂克納
1964年:圖利奧·雷吉
1965年:弗里曼·戴森
1966年:尼古拉·博戈柳博夫
1967年:吉安·卡羅·威克
1968年:塞爾焦·富比尼
1969年:阿瑟·懷特曼
1970年代
1970年:南部陽一郎
1971年:羅傑·彭羅斯
1972年:詹姆斯·比約肯
1973年:肯尼斯·威耳遜
1974年: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1975年:路德維希·法捷耶夫
1976年:史蒂芬·霍金
1977年:史蒂文·溫伯格
1978年:埃利奧特·利布
1979年:傑拉德·特·胡夫特
1980年代
1980年:詹姆斯·格利姆
阿瑟·賈菲
1981年:傑弗里·戈德斯通
1982年:約翰·克萊夫·沃德
1983年:馬丁·克魯斯卡爾
1984年:羅伯特·格里菲思
1985年:達維德·呂埃勒
1986年:亞歷山大·泊里雅科夫
1987年:羅德尼·巴克斯特
1988年:朱利斯·外斯
布魯諾·朱米諾
1989年:約翰·貝爾
1990年代
1990年:雅科夫·西奈
1991年:托馬斯·斯潘塞(ThomasSpencer)
於爾格·弗勒利希
1992年:斯坦利·曼德爾施塔姆
1993年:馬丁·古茨維勒
1994年:理察·阿諾維特
斯坦利·德塞爾
查爾斯·W·米斯納
1995年:羅曼·賈基夫
1996年:羅伊·格勞伯
1997年:哈里·萊曼
1998年:內森·塞伯格
愛德華·威滕
1999年:巴里·麥科伊
吳大峻
亞歷山大·查莫羅德契可夫
2000年代
2000年:西德尼·科爾曼
2001年: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
2002年:麥可·格林
約翰·施瓦茨
2003年:伊馮娜·肖凱-布呂阿
詹姆斯·約克
2004年:加布里埃萊·韋內齊亞諾
2005年:喬治·帕里西
2006年:塞爾焦·費拉拉
丹尼爾·弗里德曼
彼得·范尼烏文赫伊曾
2007年:胡安·馬爾達西那
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2008年:米切爾·費根鮑姆
2009年:卡洛·貝基
阿蘭·魯埃
雷蒙·斯托拉
伊戈爾·秋京
2010年代
2010年:麥可·艾森曼
2011年:赫伯特·施波恩
2012年:喬瓦尼·約納-拉西尼奧
2013年:神保道夫
三輪哲二
2014年:格雷戈里·莫爾
2015年:皮埃爾·拉蒙
2016年:安德魯·施特羅明格
卡姆朗·瓦法
2017年:CarlM.Bender
2018年:巴里·西蒙
2019年:T.BillSutherland
FrancescoCalogero
MichelGaudin
2020年:SvetlanaJitomirskaya
Category: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獲得者
閱論編J·羅伯特·奧本海默紀念獎獲得者1960年代
1969年:保羅·狄拉克
1970年代
1970年:弗里曼·戴森
1971年:阿卜杜勒·薩拉姆
1972年:RobertSerber
1973年:史蒂文·溫伯格
1974年:埃德溫·薩爾皮特
1975年:尼古拉斯·克默爾
1976年:南部陽一郎
1977年:FezaGursey
謝爾登·格拉肖
1978年:約瑟琳·貝爾·伯奈爾
1979年:亞伯拉罕·派斯
1980年代
1980年:理察·H·達利茲
1981年:弗雷德里克·萊茵斯
1982年:MauriceGoldhaber
羅伯特·E·馬沙克
1983年:維克托·魏斯科普夫
1984年: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
Category:J·羅伯特·奧本海默紀念獎獲得者
閱論編富蘭克林研究所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1990年代1998年
崔琦
霍斯特·施特默
艾哈邁德·澤韋爾
史坦利·布魯希納
大衛·佩恩
EmmanuelDesurvire
1999年
諾姆·喬姆斯基
約翰·馬瑟、外村彰
RichardW.Shorthill
VictorVali
沃爾特·卡明斯基
巴里·馬歇爾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2000年代2000年
沃爾夫岡·克特勒
羅伯特·格拉布
埃里克·康奈爾
卡爾·威曼
詹姆斯·R·鮑威爾(英語:JamesR.Powell)
EvilleGorham(英語:EvilleGorham)
GordonDanby(英語:GordonDanby)
2001年
阿蘭·古斯
巴里·夏普萊斯
馬文·閔斯基
RobVanderVoo
猶大·福克曼
BernardWidrow(英語:BernardWidrow)
2002年
中村修二
飯島澄男
NormanAllinger(英語:NormanAllinger)
Mary-DellChilton(英語:Mary-DellChilton)
AlexandraNavrotsky(英語:AlexandraNavrotsky)
LucySuchman(英語:LucySuchman)
2003年
小柴昌俊
雷蒙德·戴維斯
約翰·巴考爾
約翰·麥卡錫
珍·古道爾
BishnuS.Atal(英語:BishnuS.Atal)
RobinM.Hochstrasser(英語:RobinM.Hochstrasser)
JosephSmagorinsky(英語:JosephSmagorinsky)
NormanA.Phillips(英語:NormanA.Phillips)
2004年
哈里·格雷
理察·卡普
羅傑·培根(物理學家)
RobertB.Meyer
RobertE.Newnham
2005年
南部陽一郎
安德魯·維特比
伊莉莎白·布萊克本
PeterVail(英語:PeterVail)
AravindJoshi(英語:AravindJoshi)
2006年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RayWilliamClough(英語:RayWilliamClough)
LunaLeopold(英語:LunaLeopold)
唐·諾曼
FernandoNottebohm(英語:FernandoNottebohm)
JanPeterToennies(英語:JanPeterToennies)
GiacintoScoles(英語:GiacintoScoles)
M.GordonWolman(英語:M.GordonWolman)
2007年
戶塚洋二
阿瑟·麥克唐納
MertonC.Flemings
NancyWexler(英語:NancyWexler)
KlausBiemann(英語:KlausBiemann)
羅伯特·丹納德
SteveSquyres(英語:SteveSquyres)
2008年
黛博拉·金
朱迪亞·珀爾
加里·魯夫昆
維克托·安布羅斯
戴維·鮑爾庫姆
阿爾伯特·艾申莫瑟
WallaceSmithBroecker(英語:WallaceSmithBroecker)
ArunG.Phadke(英語:ArunG.Phadke)
JamesThorp(英語:JamesThorp)
2009年
史蒂芬·J·本科維奇
喬治·懷特塞茲
J.FrederickGrassle(英語:J.FrederickGrassle)
RichardJ.Robbins
盧特菲·澤德
露勳娜·巴伊奇
2010年代2010年
胡安·伊格納西奧·西拉克·薩斯圖賴因
莎菲·戈德瓦塞爾
GerhardM.Sessler(英語:GerhardM.Sessler)
BrianSpalding(英語:BrianSpalding)
喬安妮·史特布比
彼得·佐勒
彼得·諾威爾
JamesEdwardMaceoWest(英語:JamesEdwardMaceoWest)
戴維·瓦恩蘭
2011年
約翰·羅伯特·安德森
尼古拉·卡比博
K·C·尼古勞
狄恩·卡門
JillianBanfield(英語:JillianBanfield)
英格麗·多貝西
2012年
拉希德·蘇尼亞耶夫
弗拉基米爾·瓦普尼克
LonnieThompson
EllenStoneMosley-Thompson(英語:EllenStoneMosley-Thompson)
肖恩·B·卡羅爾
傑里·尼爾森
ZviHashin(英語:ZviHashin)
2013年
亞歷山大·達爾加諾
魯道夫·耶尼施
SubraSuresh(英語:SubraSuresh)
RobertBerner(英語:RobertBerner)
JerroldMeinwald(英語:JerroldMeinwald)
WilliamLabov(英語:WilliamLabov)
2014年
丹尼爾·克萊普納
MarkH.Kryder
LisaTauxe(英語:LisaTauxe)
岩崎俊一
ChristopherT.Walsh(英語:ChristopherT.Walsh)
約阿希姆·弗蘭克
AliH.Nayfeh(英語:AliH.Nayfeh)
2015年
史蒂芬·利帕德
ElissaL.Newport(英語:ElissaL.Newport)
RogerHarrington(英語:RogerHarrington)
科妮莉亞·巴格曼
張首晟
查爾斯·康恩
尤金·米爾(英語:EugeneMele)
真鍋淑郎
JonHuntsmanSr.(英語:JonHuntsmanSr.)
2016年
錢煦
納德里安·西曼
羅伯特·蘭格
所羅門·格倫布
BrianAtwater(英語:BrianAtwater)
YalePatt(英語:YalePatt)
2017年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斯基
澤本光男
MichaelPosner(英語:MichaelPosner)
尼克·何倫亞克
DouglasC.Wallace(英語:DouglasC.Wallace)
米爾德里德·德雷斯爾豪斯
MarvinL.Cohen(英語:MarvinL.Cohen)
2018年
ManijehRazeghi(英語:ManijehRazeghi)
SusanTrumbore(英語:SusanTrumbore)
AdrianBejan(英語:AdrianBejan)
海倫·奎恩
約翰·B·古迪納夫
羅伯特·卡恩
文頓·瑟夫
2019年
約翰·霍普菲爾德
約翰·A·羅傑斯(英語:JohnA.Rogers)
詹姆士·艾立遜
埃利·雅布羅諾維奇
傑納·E·利肯斯(英語:GeneE.Likens)
瑪西婭·K·約翰遜(英語:MarciaK.Johnson)
Category:富蘭克林研究所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101378
BNF:cb123816831(data)
CiNii:DA02066269
DBLP:56/9578
FAST:1947246
GND:133780406
ISNI:0000000110436930
LCCN:n85007145
MGP:242757
NDL:00053831
NKC:js20081021007
NLP:A38245310
NTA:071166696
SELIBR:315367
SUDOC:13123661X
VIAF:2109995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南部阳一郎&oldid=71015917」
分類:1921年出生2015年逝世美國國家科學獎獲獎者富蘭克林研究所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沃爾夫物理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斯·普朗克獎章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日本物理學家美國日裔學者芝加哥大學教師大阪市立大學教師大阪大學教師立命館大學教師東京大學校友歸化美國公民的日本人福井縣出身人物文化勳章獲得者(日本)文化功勞者日本學士院客員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櫻井獎獲得者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獲得者ICTP狄拉克獎章獲得者JINR博戈柳博夫獎獲得者奧斯卡·克萊因紀念講座J·羅伯特·奧本海默紀念獎獲得者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CS1德語來源(de)含有日語的條目含有hCards的條目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使用未知科學家信息框參數的頁面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DB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6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تۆرکجه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HrvatskiKreyòlayisyen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मराठीBahasaMelayu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Yorùbá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肖恩·M·卡羅爾 - 萬維百科
配偶, 詹妮弗·奧雷特. 獎項, 安德魯·傑曼特獎 (2014) ... 受影響自,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理察·費曼、休·艾弗雷特三世、丹尼爾·丹尼特 ...
- 2各種可能性:理察‧費曼好奇的一生 - 濱海灣金沙酒店
適逢理察‧費曼的百週年紀念,在世界各地均有學術會議和慶典等慶祝活動,當中包括《各種可能性》,以及NTU 於10 月22 日至24 日舉辦的學術會議《Richard Feynman at 100》。
- 3南部陽一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南部膺得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該校費米研究所的Henry Pratt Judson ... 南部教授獲獎無數。1970年,他獲得日本人首座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1986年, ...
- 4Category:Richard Feynman - Wikimedia Commons
理察費曼 ... 兄弟姊妹. 喬安·費曼. 子女. Michelle Feynman (養女, 一九六八–). 配偶 ... 物理定律的本性; 費曼物理學講義; 費曼-卡茨公式; 費曼-海爾曼定理.
- 5理察·費曼:物理學大師的愛戀,短暫卻刻骨銘心! - 每日頭條
費曼理察·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察·費曼,高中畢業之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最初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