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思考?這裡有3個模型送給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系統思考,核心就是系統二字,而所謂系統,則是指由一群相互連線的實體構成的一個整體。
一套完整的系統,必須滿足以下三要素,即實體、連線、功能或目標 ...
首頁 > 歷史如何系統思考?這裡有3個模型送給你作者:由 機械工業出版社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02如何系統思考邱昭良/01這兩週啃了一本專業性很強的書——《如何系統思考》。
說到系統思考,相信很多人對這個詞並不陌生,潛意識裡也都能認識到系統思考的重要性,但如果追問一句:到底什麼是系統思考?為什麼要系統思考?以及我們該如何系統思考?時,估計很多人就答不上來了。
所以今天我們不聊別的,就集中討論一下上面這三個問題。
/02首先,什麼是系統思考?目前不同學者對系統思考的定義還有著不同的解釋,比如《系統之美》的作者德內拉梅多斯認為:系統思考它不是割裂地、區域性地、靜態地來看待問題,而是關聯地、整體地、動態地來審視問題。
而在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眼裡,系統思考則是讓我們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
在《如何系統思考》一書中,邱昭良博士則將其定義為:所謂系統思考,就是從整體上看待我們身邊的各類系統,對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力量及相互關係進行分析,以培養人們對動態變化、複雜性、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與系統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雖然定義略有差異,但整體來看,相較於傳統的思維模式,系統思考在思考問題時,有著以下三大特點:1)角度更加全面(思考的廣度)2)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考的深度)3)結合不同背景、不同原因的動態思考(思考的角度)系統思考,核心就是系統二字,而所謂系統,則是指由一群相互連線的實體構成的一個整體。
一套完整的系統,必須滿足以下三要素,即實體、連線、功能或目標。
實體,是說構成系統的若干要素,這些要素可能是單個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組成的子系統。
比如人的身體就可以看成一個系統,各種器官便是這套系統中的實體。
而連線,則是指不同實體之間,實體與目標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沒有連線,實體之間就是一盤散沙的堆砌,並不能稱為系統。
功能或目標,則是強調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有著自己的功能或目標,總體特性不是各個要素特性的簡單累加。
這樣說比較籠統,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系統——倒水,大家就明白了。
在這套系統裡,實體就是人的手(轉動水龍頭)、眼睛(觀察水位變化)和大腦(設定期望的水位,並做出判斷)、以及水龍頭、杯子等等。
這些實體(要素)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連線,最終的目的就是倒滿一杯水。
看到這個例子,可能你會失望地吐槽一句:這也太簡單了吧。
確實,這個例子非常的簡單,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面對的問題遠比倒水複雜,但正如法國那句諺語所言:要想獲得科學知識,就得從字母學起。
學習系統思考也一樣,在最開始的階段,必須先從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著手,先培養自己找到系統中實體、連線及目標的能力,至於如何運用這些要素,在後面我們會詳細講解。
/03為什麼要系統思考?愛因斯坦曾說:你不能用造成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系統思考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統籌全域性,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待問題,最終實現對問題的降維打擊。
之所以要學習系統思考,倘若用聰言聰語的話來說就是,原有思維模式的格局太小了。
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主流的思維模式就是將大問題拆分成一個又一個小的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線性思維。
回顧過往,這種思維方式確實提高了人類的工作效率,但由此不斷強化的線性思維弊端也日益凸顯。
比如我們習慣性把一家公司拆分成各個部門,本意上是為了提高效率,但久而久之,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相互推諉的情況便會經常發生。
而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就是為了養成大局觀,從而避免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長遠;只看現象、不看本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陷阱。
/04如何系統思考?雖然人的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但在《如何系統思考》一書中,邱昭良博士獨創的“思考的魔方”,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玩過魔方的人都知道,想要將一個常見的三階魔方還原,每次只盯著一個面去操作是不可能成功還原的,必須多面觀察,統籌協調。
日常生活中,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也一樣,只盯著某一個角度思考還遠遠不夠,必須做到深入思考,動態思考以及全面思考。
1)深入思考顧名思義,就是說對待一個問題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找到問題的核心,不要浮於表面。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冰山模型”,篇幅原因,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同樣可以提高思考深度的方法,也就是自己常用的“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簡單講就是對遇到的問題連續提問,直到找到問題的關鍵,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我們瞎忙,能夠從結果著手,順藤摸瓜,最終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叫做“5why”則是因為在豐田汽車公司,曾經有人問公司總裁成功的秘訣時,他只回答了一句話:碰到問題至少問五個為什麼。
比如面對機器的頻繁停機,豐田前副社長就透過詢問工人五個為什麼的方法找到了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機器停了?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為什麼機器會超載?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倘若只是看到保險絲燒斷就想要透過更換保險絲的方式解決問題,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
很多時候,我們忙忙碌碌卻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就是把太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瞭解決問題的表面原因上,而5why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
當然,雖然這個方法叫做5why分析法,但使用時不用侷限在次數上,主要目的是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以有時可能只要3次就可以找到,有時需要10次,甚至更多。
2)全面思考相較於對某一角度的深入思考,全面思考則更加強調不同實體(要素)對結果的影響。
前面我們提到要從小系統中培養自己找到系統三要素的習慣,就是為了找到影響系統結果的各種因素,進而養成全面思考的習慣。
至於如何全面思考,可以試試邱昭良博士在書中分享的——“思考的羅盤”。
“思考的羅盤”是借用航海的羅盤這一隱喻,輔助我們全面、動態地看待一個系統性問題。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第一步,明確你的關鍵問題。
把你想要解決的問題寫在羅盤中央。
第二步,列出你完成工作必需的利益相關者。
把影響結果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寫在羅盤外側,提醒一下,羅盤可以是多扇形的,不一定是四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儘可能讓實體之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第三步,列出各實體的關鍵要因或施加的影響。
分別站在每個實體的角度,想一想:他們有哪些關鍵的原因、行動會影響到這個議題或工作呢?分別會引起什麼樣的變化?將這些原因列在對應扇區的內圈,用箭頭把他們和位於中央的目標連線起來。
第四步,列出這些實體受到的影響。
分別站在每個實體的角度,思考他們會因為這個問題或者任務受到哪些影響,並將這些影響的後果寫在相應扇區的外圈(結果一欄)。
第五步,梳理互動關係與反饋迴路。
進一步思考:這些實體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採取哪些行動?造成什麼後果?它們會對議題以及其他實體造成什麼影響?如果有確定或顯著的影響,將它們用箭頭連線起來,梳理出幾個邏輯清晰、經得起推敲的反饋迴路。
第六步,分析並確定策略。
針對不同實體對結果的影響程度,分別採取不同的策略。
3)動態思考相較於線性思考的單一論,系統思考中的動態思考則強調思考問題時,要綜合分析,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各種關鍵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各種可能的變化。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困惑:為什麼別人的成功經驗,對你總是無效呢?是因為自己實踐的次數不夠,還不能熟練運用嗎?又或是作者分享的方法論本身有問題呢?雖然這些都是導致問題可能發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沒能明白那些經驗教訓從何而來,缺乏動態思考的能力。
比如如何提高睡眠質量這件事。
有些作者會說,是因為睡眠環境有問題,於是羅列了很多營造良好睡眠環境的方法,比如選擇一張舒適的床墊,遮光性更好的窗簾,舒適的空調溫度等等。
倘若你的失眠恰好也是因為環境造成的,這些方法就會對你很有效,但如果是其它原因,這些方法自然就成了無用功。
甚至有些方法,看似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但當你學會動態思考,你甚至會發現,它們才是解決失眠的根本所在。
比如在很多人看來,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作壓力太大,想要提高睡眠質量,就必須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工作壓力。
但就我本人的真實經歷而言,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失眠的問題,反而加重了焦慮感,變得更加失眠。
因為對我而言,自己真正焦慮的點不是工作壓力,而是沒能取得足夠的工作成績,一味地降低工作量,反而離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越來越遠。
明白了這一點,針對失眠的問題,我解決失眠的重點便從減少工作量變成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上,雖然整體工作量增加了,但這種充實感確實讓我少了很多焦慮,睡眠質量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當然,再次提醒一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只是我對自身失眠問題的動態思考,對你可能並不適用。
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論,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追根溯源,而是找到問題產生的關鍵因素。
思考的羅盤主要針對的是團隊覆盤、需要群策群力解決的問題,如果事情相對比較簡單,涉及的利益方只有自己時,則可以試試動態思考中的“環形思考法”,相較於“思考的羅盤”,環形思考法少了“找實體”這個步驟,所以就不重複介紹了。
總結下來就是十二個字:找問題、找原因、找結果、找回路。
以上便是系統思考的三個切入口。
老實說,指望看完這篇文章就能瞬間掌握以上方法是不可能的,比如在畫思考的羅盤時,要求各要素之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而這一要求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過難的,大家把它看成努力的標準即可,不用看作完成的必要條件,從而陷入完美主義中忘記開始。
/05最後,聊點題外話。
《尚書·說命中》雲: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意思是說: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學習系統思考也一樣,瞭解系統思考的定義、重要性以及思考魔方的使用方法並不難,但想要真正領悟其精髓並內化於心,則需要長期的系統學習和刻意練習。
我們的思維模式不可能像按“開關”一樣簡單,《如何系統思考》一書也不是那種能讓讀者快速見效的快餐讀物。
文章開頭我之所以說自己啃了一本專業性很強的書,一方面,就是因為這本書的知識密度特別高,讀的過程甚至有種自學教科書的感覺,好在每一個重要知識點的結尾都有案例解釋和習題練習。
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犯了線性思維的老毛病,在真正理解系統思考前,居然妄想能用一篇4000字的讀後感概括整本書的精華。
可能在以前,關於系統思考,我把書中對應章節的小標題,提到的方法論都羅列出來,再畫一張思維導圖就可以完事,但讀完《如何系統思考》後,我並不想這樣做。
因為就像只知道系統思考這個名詞並沒有什麼用一樣,我把書中各種方法論堆砌出來大家也掌握不了其精髓。
對於這篇4000多字的文章而言,能清楚地告訴大傢什麼是系統思考,日常生活中知道該從哪些方面用力,這篇文章的使命也就達成了。
總之,針對系統思考的學習和實踐,和大家一樣,我也還在路上,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成為你開啟系統思考的一把鑰匙,我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如何系統思考(第2版)》作者:邱昭良作為系統思考學習參考資料與應用指南,經過2年多實踐檢驗,相對於第1版,在總體框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本書對具體內容及篇章結構都做了較大調整,共分為三篇、10章。
第壹篇讓大家瞭解系統思考的基本知識;第二篇介紹系統思考的常用方法與工具;第三篇介紹系統思考兩類應用場景,幫助讀者養成系統思考技能。
宣告:本文所用影片、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思考系統實體問題思維上一篇:崇文門外“戲子墳”:北漂伶人百年夢歸下一篇:五代十國人物誌:平淡無奇的亂世梟雄,歷史首位木匠皇帝——馬殷相關文章重視身體乳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現面板乾燥困擾找不到答案怎麼辦?瞭解思維定式效應,換個角度思考學電腦裝系統前這些知識必須要懂,想學裝系統就看過來!砌體工程常見質量問題與管控措施,精華提煉叔本華|作家分為三種搜索猜你喜歡鬍子不是外國人的專利,為你盤點那些「蓄鬍」能帥翻的亞洲明星京劇與歌劇對話,民樂與交響和鳴!上交“新春音樂會”盡展中國文化的廣博、厚重朱茵帶女兒現身迪斯尼!扎雙馬尾宛如少女,12歲女兒塗指甲超愛美養男孩為什麼這麼累?他們身體裡有個“問題製造專家”!中國奢侈品龍頭垮了?曾收購40個品牌,今負債400億市值僅剩15億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系統思考?這裡有3個模型送給你
系統思考,核心就是系統二字,而所謂系統,則是指由一群相互連線的實體構成的一個整體。 一套完整的系統,必須滿足以下三要素,即實體、連線、功能或目標 ...
- 2為什麼要學「系統思考」?3個步驟讓你「見樹更見林」 - 經理人
學習系統思考會出現的第一個難題是,不知道何時可用、如何使用,這使得許多工作者在還沒開始熟悉這個思考工具之前,就打算放棄。
- 3系統思維_百度百科
系統思維是一種邏輯抽象能力,也可以稱為整體觀、全局觀。 ... 系統思維,簡單來説就是對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論事。是把想要達到的結果、實現該結果的過程、過程優化以及 ...
- 4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系統思考,是以整體、動態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 是複雜動態系統中「化繁為簡」的智慧。 提升系統思考的能力,才能克服思考盲點, 面對複雜性的挑戰,進而徹底解決 ...
- 5系統思考的七個關鍵思考技巧 - 黃意鈞Ivan Huang